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淮北相山8个树种叶片的生态解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淮北相山杂灌丛和混交林中8个树种叶片的生态解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优势种叶片解剖可塑性显著大于亚优势种.叶片厚度、维管束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气孔密度、木质部韧皮部厚度比、栅栏组织厚度和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比(S/P)等性状,在物种或生境之间的变异较大,称为关键解剖性状.与杂灌丛群落的阳生叶相比,混交林叶片表现出阴生特点:表皮及角质层薄,叶片较薄,栅栏组织不发达,S/P较大,输导组织相对不发达.8个树种叶片对其生境表现出多样化的适应方式,大致可分为3类:阳性旱生植物、耐荫性中生植物和阳性中生植物.演替早期植被中优势种多为阳性植物.  相似文献   

2.
以福建省顺昌县杉木-闽楠复层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保留密度杉木林下套种闽楠的林分生长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杉木保留密度的增加,闽楠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冠幅、枝下高以及最大分枝粗均降低。西坑试验点内,1~6号样地(杉木保留密度为180株·hm^-2)的林下闽楠平均胸径和树高较7~8号样地(杉木保留密度为480株·hm^-2)的分别增加149.01%和88.95%;八一工区试验点内,1~2号样地(杉木保留密度为485株·hm^-2)的林下闽楠平均胸径和树高较3~4号(杉木保留密度为630株·hm^-2)、5~6号样地(杉木保留密度为825株·hm^-2)分别提高了19.75%、7.02%和40.04%、42.46%;西坑试验点内,1~6号样地,胸径超过30 cm的杉木株数占杉木总株数的88.30%,径阶分布更集中,7~8号样地,这一比例则仅为69.40%;八一工区试验地内,1~2号样地,胸径30~40 cm的杉木株数占杉木总株数的比例较3~4号、5~6号样地分别提高了70.89%和221.29%。结果表明,降低杉木保留密度(或增加间伐强度)有利于下层闽楠的生长和上层杉木大径材的培育。  相似文献   

3.
四种含笑叶解剖性状与抗旱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年生乐昌含笑、金叶含笑、阔瓣含笑和深山含笑等4种含笑叶片组织解剖性状的测定与盆栽抗旱性观测表明:供试树种间叶解剖性状在叶片厚度、角质层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的厚度、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厚度比、叶片结构紧密度、叶片结构疏松度和气孔密度等指标有显著差异;上表皮和下表皮厚度结构指标差异不显著.叶片厚度、角质层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的比值、叶片结构紧密度和气孔密度等值越大的含笑,受旱危害愈轻,其抗旱性就越强.叶片厚度、尤其是角质层的厚度和海绵组织厚度是评价供试含笑抗旱性的重要解剖指标.依据叶解剖性状结构指标,并结合盆栽试验旱害观测,供试树种的抗旱性大小为:阔瓣含笑>深山含笑>金叶含笑>乐昌含笑.研究结果与大田容器苗受持续秋旱产生的旱害观测结果吻合,为苏南地区北移引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几种沙棘叶片组织结构特点和抗旱性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沙棘是宝贵的植物资源,在改善生态环境、医学营养学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研究沙棘叶片组织结构和抗旱性可为沙棘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通过石蜡切片染色法制作沙棘叶横切的装片,在OLYMPUS显微镜下观察分析了沙棘的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与海绵组织厚度的比值、表皮的角质层厚度、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和疏松度等叶片组织结构特点,同时探讨了沙棘树种的抗旱性.气孔密度大、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比值较大、叶片组织结构紧密、上表皮细胞较小者抗旱性较强.供试的5个品种抗旱性由强至弱依次为:齐棘1号,阿列依,楚伊,阿尔泰新闻,橙色.  相似文献   

5.
6个油茶品种叶片解剖结构与耐寒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油茶叶片解剖结构与耐寒性的关系,为油茶耐寒品种的选育和引种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6个油茶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和指甲油印迹法测量了9项叶片组织结构指标;通过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对各项指标进行筛选,应用隶属函数法进一步综合评价6个品种的耐寒性。【结果】油茶为异面叶,上、下表皮细胞只有一层且排列紧密,气孔仅分布于下表皮,栅栏组织细胞为2~3层,叶片厚度差异显著。各品种间上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及气孔密度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叶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下表皮、栅海比、组织结构紧密度、组织结构疏松度的差异均显著(P<0.05),影响油茶耐寒性的主要指标为上表皮厚度、海绵组织厚度、组织结构紧密度和气孔密度,6个品种的耐寒性由强至弱依次为:大别山1号>鄂油102号>赣州油8号>长林4号>岑软3号>鄂油54号。【结论】影响油茶耐寒性的主要叶片解剖结构指标是上表皮厚度、海绵组织厚度、组织结构紧密度和气孔密度,单独以某项指标分析时的差异较大,叶片作为完整的器官各个组织及其结构间必然相互影响,因此必须对其进行综合比较分析,这4项指标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不同品种油茶耐寒性的变化;但若要准确评价各个油茶品种的耐寒性,则需要同时考虑与其耐寒性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及其田间生长情况。  相似文献   

6.
光氮互作对闽楠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闽楠(Phoebe bournei)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4种光照强度和4种氮素水平的双因素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光氮互作对闽楠幼苗生长的影响,旨在为闽楠的保护和优质栽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光氮及其互作对闽楠生长的影响显著(P<0.05)。增施氮肥使闽楠株高、地径、叶面积、生物量和根系指标增大,但增加到一定水平后下降,0.5、1mol/L水平下闽楠幼苗生长较好,无氮和2mol/L施氮下受到抑制;随光照强度降低,闽楠株高、叶面积和生物量均呈先增后降趋势,地径、根系指标逐渐降低,L0N2(100%NS、1mol/L)处理最好。过度遮荫、无氮或过量施氮均不利于闽楠生长,适度遮荫(41.3%自然光)和增施氮肥(0.5、1mol/L)能有效促进闽楠幼苗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7.
干旱胁迫下油茶叶片结构特征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油茶叶片结构的影响,了解其干旱适应机理。[方法]以7年生‘长林4号’油茶为试验材料,设置土壤含水率分别为15%20%(重度干旱胁迫)、20%25%(中度干旱胁迫)、25%30%(轻度干旱胁迫)和自然状况(对照),通过制作石蜡切片、临时切片、光学显微镜观察及测定叶片外部形态特征、叶片下表皮气孔特征、叶肉和叶脉显微结构。[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油茶单叶鲜质量、单叶干质量和单叶饱和质量均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叶片厚度、叶片大小显著降低;叶片下表皮气孔面积、气孔周长、气孔开度、气孔器大小均显著减小,气孔密度先减小后增大;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强,叶片上表皮、下表皮厚度显著减小,上角质层厚度、下角质层厚度显著增加,栅栏组织厚度、栅海比显著降低,海绵组织厚度变化差异不显著;叶片主脉厚度与主脉突起度随着胁迫程度的加强而显著增加,木质部厚度在中度干旱胁迫下及维管束短径在中度干旱胁迫、重度干旱胁迫下显著低于对照,不同干旱处理对韧皮部厚度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结论]油茶叶片结构的变化均是油茶应对干旱胁迫的适应特征,油茶植株能够根据水分亏缺程度调整叶片结构以维持生存和生长,对干旱胁迫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探讨金花茶叶片解剖结构特征与抗旱性的关系,为金花茶的品种选育及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3年生的8种金花茶叶片为试验材料,对其解剖学结构特征及气孔特征进行测定,结合主成分分析,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品种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塔姆岛金花茶的叶片厚度值最大为422.95μm,与其他金花茶的叶片厚度具有显著差异性,普通金花茶、罗斯曼金花茶、箱田金花茶的栅栏组织厚度值最大,凹脉金花茶的叶片厚度值和栅栏组织厚度值最小,气孔密度值最大的是普通金花茶,最小值为凹脉金花茶;8种金花茶呈现不同的抗旱性。叶片厚度、中脉导管直径、栅栏组织厚度、气孔密度可以作为反映金花茶抗旱能力的叶解剖结构特征指标,通过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了8种金花茶组植物的抗旱能力,结果为抗旱性最强的3个品种为普通金花茶、塔姆岛金花茶、多毛金花茶,抗旱能力最差的为凹脉金花茶。  相似文献   

9.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遭受干旱胁迫的影响,而叶片作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活动中心,是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反应最为敏锐的器官。本文对干旱条件下植物叶片表皮结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叶厚度、叶脉以及气孔等结构的响应及伤害表现进行综述,以期为高等植物抗旱能力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黑杨派无性系不同冠层叶片性状变异和生长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13个黑杨派无性系3年生人工林上、中、下3个冠层水平上叶片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和叶片总厚度等解剖性状,气孔密度和长度等气孔性状以及生长性状的变异及性状间相关性进行分析,并用于对生长性状的间接选择研究,以提高选择效率和缩短育种周期.[方法]选用2根1干、规格一致的苗木营建试验林,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5株×5行共计25株小区,3次重复区组,株行距3m×5m,每个区组选2株平均木,依照树冠自然分枝轮序,由上至下依次分上、中、下层,在各冠层南面方向上各取1个代表性一级分枝,选取其成熟叶片测定叶片性状,并连年测定1~4年生长性状,对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以生长性状(3年生和4年生胸径)和3个冠层的叶片性状(共计11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13个黑杨派无性系1~4年生生长性状(胸径、树高和材积)差异极显著,叶片解剖性状、气孔性状亦存在显著变异.不论冠层,多数无性系叶片栅栏组织厚度均大于海绵组织厚度,且各无性系叶片下表面气孔密度均大于上表面气孔密度,叶片下表面与上表面气孔长度相近.大多数无性系的树冠上层叶片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和叶片总厚度大于下层,上层叶片上表面气孔密度大于中层和下层.不同冠层上叶片上表面气孔密度与1~4年生胸径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中层叶片上表面气孔密度与3年生和4年生胸径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55和-0.736,上层叶片下表面气孔密度与2年生胸径之间呈正相关(r=0.402),但中层和下层叶片下表面气孔密度与1~4年生胸径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树冠中层叶片海绵组织厚度与1年和3年生胸径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319,-0.339),但不同冠层叶片栅栏组织厚度、叶片总厚度和上下表面气孔长度与1~4年生胸径之间相关性均不显著.11个性状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分别为82.7%,87.5%和88.3%,以前2个主成分为综合指标,可将13个无性系分为3组,选出生长量大的7个无性系,其叶片上表面气孔密度较小,下表面气孔密度较大,上表面和下表面气孔长度较小,海绵组织厚度较小.[结论]黑杨派无性系之间生长性状和不同冠层叶片解剖结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厚度)及气孔性状(密度和长度)存在显著变异和相关关系,与生长相关关系显著的不同冠层叶片性状可用于黑杨派无性系生长的间接选择.  相似文献   

11.
以城市绿化栽培品种紫叶稠李(Prunus padus L.)为研究对象,在6种重金属锌、铜、铅、汞、铬、镉的不同浓度胁迫条件下,观测紫叶稠李叶片解剖结构以及抗重金属特征,测定叶片厚度、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栏组织/海绵组织、角质层厚度等7个指标,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除镉外,随着其他重金属浓度的增加,栅栏组织逐渐变厚,海绵组织逐渐变薄,而随着镉浓度的逐渐增加,栅栏组织先变厚后变薄,海绵组织逐渐分化,在不同梯度镉浓度重量处理下,角质层厚度显著增加。可见,紫叶稠李具有较强的抗重金属特征,该树种可作为重金属富集区园林绿化树种。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不同氮素形态对油茶苗叶片解剖结构与光合特性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合油茶苗生长发育的氮素形态。以‘长林4号’油茶2年生扦插苗为研究材料,设置全铵(以T1表示)、铵硝混合(以T2表示)、全硝(以T3表示)3个处理组和对照组(以CK表示),测定油茶苗生长、叶片解剖结构、叶绿素和光合特性等指标。结果表明,各处理油茶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呈现T2>T1>T3>CK,且T1、T2、T3与CK差异性显著。T2处理油茶苗的叶片厚度、栅栏组织、栅海比、上下表皮厚度等叶片解剖特性值均为最大。T1、T2、T3处理的叶片净光合速率与CK相比分别显著增加了6.69%、10.41%、3.71%。与CK相比,T1、T2、T3处理的油茶苗的苗高、地径、叶片数增量、叶面积以及总干重显著提高,且T2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干重、总干重、根冠比均显著优于其他处理。相关性分析发现,净光合速率与海绵组织、栅栏组织、叶片厚度呈现出极显著相关性(P<0.01),叶绿素总量与油茶苗生长量、净光合速率、叶片厚度、海绵组织、栅栏组织均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因此叶片结构的变化影响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进...  相似文献   

13.
以5种观赏桃F1代当年生苗为实验材料,比较不同杂交组合叶片解剖结构、光合特性的差异,为杂交育种F1代的选择提供实际对比.结果表明5种F1代的叶片结构存在差异:JJ的叶肉结构指标均为最大,BM的主叶脉结构指标均为最大;气孔密度与主脉厚度均显著正相关,表明叶片气孔越多,运输系统越发达;净光合速率与主脉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气孔密度都显著正相关,表明叶片结构对光合作用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研究通过对两种藤本植物叶片的叶面积、比叶面积、叶厚度、气孔参数和叶脉密度的测定来分析不同季节下植物叶片的性状差异以及其性状之间的联系,为探讨植物叶片性状对环境适应的可塑性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为藤本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两种藤本植物叶片各性状随着季节变化呈现显著差异(P<0.5),季节变化对五叶地锦的影响大于爬山虎。两种植物的叶面积和叶厚度均夏季为最高;五叶地锦叶片气孔长度和气孔密度随季节变化先减小后增大;爬山虎叶片气孔长度随季节变化逐渐增大,气孔密度先减小后增加,春季气孔密度最大;叶脉密度均为春季最大,夏季和秋季逐渐降低。(2)两种植物叶片各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但是显著性因品种和季节变化而不同。  相似文献   

15.
采用石蜡切片法制片对三球悬铃木(法国梧桐)叶片解剖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球悬铃木叶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叶片厚度142.4μm。三球悬铃木叶主脉上下的表皮细胞小且排列紧密;只在上表皮分布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发达;叶脉发达;气孔密度大,31.63个/单位面积。抗旱性比一球悬铃木差。  相似文献   

16.
测定6种喀斯特峡谷石漠化区常见植物的δ13值并对相关植物叶片的解剖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植物叶片解剖结构的各个特征在种间变化不同步,同化组织越厚,气孔密度越高,下角质层越厚,δ13值越正.不同植物种对植物δ13值影响的结构主导因子不同:构树为下角质层厚度,清香木为栅栏与海绵组织厚度比,石岩枫和野桐为栅栏组织厚度,八角枫和红背山麻杆没表现出主导因子.石漠化发生后,叶片结构表现出抗旱性增强、光合速率增加的趋势.同时叶片也表现出随石漠化强度增大δ13增大的趋势,显示植物的WUE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越南多毛金花茶(Camellia hirsuta Hakoda et Ninh)为实验材料,开展不同光照处理对多毛金花茶光合特性、叶解剖结构及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研究,为越南金花茶引种栽培和抚育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7年5月上旬,将越南多毛金花茶置于不同光照强度(10%、20%、30%、40%、50%,通过覆盖不同层数的遮荫网获得)的遮荫棚内生长,处理时间2个月。[结果]不同光照处理下,多毛金花茶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趋势不同,20%、30%光照处理显著提高了多毛金花茶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同时蒸汽压亏缺降低,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达到显著差异(P0.05);在30%光照处理下,光合色素的含量最高,而叶绿素a/b的值最低,30%光照更有利于多毛金花茶叶片中叶绿素b的合成。20%、30%光照处理下的多毛金花茶叶片具有更发达的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及更厚的叶片厚度,这2个处理的叶片结构可能有利于其对环境的适应并且光合能力更强。在适当的遮荫条件20%~40%光照处理下,多毛金花茶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增大。[结论]在20%、30%光照处理下,其叶片具有更发达的叶片厚度和栅栏组织,气孔密度相对较低,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得到提高,胞间CO_2浓度和蒸汽压亏缺降低,CO_2和水蒸气进出气孔阻力变小,同时在30%光照处理下光合色素的含量最高,说明光合速率得到有效提高。越南多毛金花茶适宜在20%~30%光照强度的环境下生长。  相似文献   

18.
不同光质对美国红栌叶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美国红栌为材料,用红、蓝、绿、黄4种颜色的转光膜分别对其进行35 d的遮光处理,并采用石蜡切片技术进行显微结构的观测.结果表明:黄色和蓝色转光膜遮光处理可显著增大其叶比重,对栅栏组织厚度、叶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也都有显著增厚的作用,其中黄色转光膜作用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为给短梗大参的栽培和推广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短梗大参种子萌发幼苗和2年生实生苗为试验材料,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其根、茎和叶片的解剖结构及气孔进行了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短梗大参具有一般双子叶植物的解剖特征,其根、茎、叶表现出明显的喜湿阴特点:根毛稀少,根和茎木质部中导管数量较少,木质化程度也低,叶片角质层很薄,海绵组织较发达,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比为0.44;气孔器近圆形,密度为98~116个/mm2,保卫细胞两端具有典型的"T"型加厚特征,气孔外围角质纹饰为条纹状隆起。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光胁迫对蒙古栎叶片解剖结构和生理的影响,以蒙古栎2 a生实生苗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光照胁迫梯度,以全光照为对照组,采用石蜡切片法,生物显微镜下测量不同光胁迫处理下蒙古栎叶片各组织结构变化趋势,采用丙酮法、烘干法和阿贝折射仪分别测定叶绿素含量、叶片含水量和自由水含量。结果显示:(1)随光胁迫程度增加,蒙古栎幼苗叶片厚度、上表皮厚度、主脉直径、栅栏组织厚度、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叶片结构紧密度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下表皮厚度、海绵组织厚度随光胁迫程度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特点。(2)随光胁迫增强,总含水量和自由水含量整体呈降低趋势,结合水含量、结合水占总含水量比例先减少后增加。(3)总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含量随光胁迫程度增加而显著增加,叶绿素b含量随光照强度的减弱呈先增加后降低的特点,叶绿素a/b随光胁迫程度增加先减少后增加。研究表明:蒙古栎幼苗叶片具有一定的耐阴性,其叶片对光环境变化非常敏感,叶片生理生态会随着光照环境的变化产生相应的适应性变化,适当的遮阴处理有助于叶片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