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制备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H9亚型禽流感[ND-IB-AI(H9亚型)]三联灭活疫苗。[方法]以NDV La Sota株、IBVM41株、AIV(H9亚型)WD株为毒种,分别接种鸡胚,制备NDV、IBV及AIV(H9亚型)抗原液;采用病毒超滤系统浓缩病毒抗原液,并用甲醛溶液进行灭活;将浓缩灭活后的3种抗原液按一定比例混合(1∶1∶1),以司本80及吐温80为乳化剂,10号白油为佐剂,乳化制成ND-IB-AI(H9亚型)三联灭活疫苗;对制备的疫苗进行无菌检验和物理性状观察。[结果]共制备了3批ND-IB-AI(H9亚型)三联灭活疫苗实验室制品,经无菌检验为阴性,外观为乳白色,剂型为油包水型(W/O型),粘度6.36.8 s,离心和37℃放置21 d均不分层。[结论]所制备3批ND-IB-AI(H9亚型)三联灭活疫苗均无细菌污染,其物理性状均能达标。  相似文献   

2.
用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IV)油乳剂灭活疫苗和携带H5N1亚型AIV血凝素(HA)的重组DNA疫苗pVAX1-HA分别免疫2周龄SPF鸡,共免疫3次,每次间隔4周。每次免疫后14d,每组随机取4只鸡,分离其脾脏淋巴细胞,用H5N1亚型AIV JS株灭活全病毒作为特异性体外刺激抗原刺激鸡脾脏淋巴细胞,72h后,检测其培养上清中特异性ChIFN-γ的水平,同时用HI试验检测免疫鸡血清抗体。结果表明:重组DNA疫苗pVAX1-HA免疫组在二次免疫后,可检测出特异性ChIFN-γ的分泌和一定水平的抗体应答;而H5N1亚型AIV灭活疫苗免疫组均未能检测出ChIFN-γ,二次免疫后能产生较高水平的抗体应答。说明DNA疫苗可激发较高水平的IFN-γ应答,而AIV灭活疫苗主要激发抗体应答,提示两者联合免疫可使免疫的禽群诱导产生强的细胞免疫应答和抗体应答,为AIV的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广西鸡源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分子遗传变异规律及其对公共卫生安全的影响,为H9亚型禽流感(AI)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广西某肉鸡养殖场采集病料,经SPF鸡胚接种进行病毒分离,对初步鉴定为H9亚型AIV分离株的HA、NA、PB2、PB1、PA、NP、M和NS等8个基因片段进行克隆测定及遗传进化分析,同时对分离毒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测定.[结果]从广西发病鸡群中分离获得一株H9N2亚型AIV,命名为A/chicken/Guangxi/BT1/2016(H9N2).分离毒株A/chicken/Guangxi/BT1/2016(H9N2)HA基因的裂解位点为PSRSSR↓GLF,具有典型的低致病性AIV(LPAIV)分子特征,在遗传进化关系上属于4.2.5分支,与国内常用H9N2亚型AIV疫苗株所属的4.2.3分支存在一定差异;其他7个基因也分别来源于不同的AIV亚型.分离毒株A/chicken/Guangxi/BT1/2016 (H9N2)同时具备与α-2,3唾液酸和α-2,6唾液酸受体结合的特性,且具有感染人类的潜在风险;其感染鸡群后病毒分布主要集中在气管、肺脏和脾脏,可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同时排毒,且在攻毒后第1d即开始排毒,第5d为排毒高峰.[结论]从广西发病鸡群中分离获得的A/chicken/Guangxi/BT1/2016(H9N2)属于LPAIV,是由不同亚型AIV重组产生的H9N2亚型新毒株,可导致鸡群疫苗免疫失败,且具有感染人类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H9N2禽流感病毒(AIV)纳米抗体(Nbs)酵母双杂交文库,为后期筛选H9N2 AIV Nbs奠定基础。【方法】以H9亚型禽流感疫苗(F株)免疫双峰驼,当血凝抑制(HI)抗体滴度大于1∶24时,颈静脉采集血液,分离淋巴细胞并提取淋巴细胞总RNA,用反转录试剂盒合成第一链cDNA,再以此为模板,通过巢式PCR扩增Nbs基因片段。将Nbs基因与pGADT7-Rec载体共转至Y187酵母感受态细胞,转化产物涂布SD/-Leu平板,30 ℃倒置培养约4 d,收集平板上的全部菌落,构建H9N2 AIV Nbs酵母双杂交文库,并对文库库容、滴度、重组效率和多样性进行鉴定。【结果】经H9亚型禽流感疫苗连续免疫4次后,双峰驼HI抗体滴度可达1∶29;通过巢式PCR成功扩增出400 bp的Nbs基因。对构建的H9N2AIV Nbs酵母双杂交文库的鉴定表明,其库容为2.4×108,滴度为4.2×109 CFU/mL,插入重组率为95.6%;随机挑取10个克隆测序,结果显示均符合Nbs序列特征,且为独立克隆,表明文库多样性良好。【结论】成功构建了H9N2 AIV Nbs酵母双杂交文库,且文库各项指标均达到了要求。  相似文献   

5.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变异快、传染性强,由病毒流行株制备而成的灭活疫苗达不到完全保护的效果,导致H9N2亚型禽流感时有发生。为研发具有广谱保护性的H9亚型禽流感疫苗,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技术,对H9亚型AIV HA基因序列进行分析,设计获得HA基因序列。将HA基因构建于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的重组HA蛋白血凝效价为1×212,与不同分支H9亚型AIV阳性血清具有良好的交叉反应活性。将重组蛋白制备成疫苗(rHA疫苗)免疫10日龄雏鸡,免疫后28 d将不同亚分支的H9亚型AIV流行毒株115和YZ株分别以1×106EID50(半数鸡胚感染量)感染试验鸡,rHA疫苗组交叉保护效力明显优于商品苗组。本研究结果表明H9亚型禽流感广谱型亚单位疫苗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可以用于防控H9 AIV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以H1N2亚型猪流感病毒(SIV)制成油乳剂灭活苗的免疫效果,为预防SIV的发生和蔓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不同剂量的SIV H1H2亚型油乳剂灭活苗对猪只进行免疫,免疫后采血,用HI试验测定抗体效价,连续测定至第10周,然后对猪只进行攻毒,并观察其临床症状及进行病毒检测等。【结果】中免疫剂量组(4 mL/头)和高免疫剂量组(6 mL/头)的抗体滴度高于低免疫剂量组(2 mL/头);免疫组与对照组在攻毒后猪只的体温无显著差异(P >0.05),免疫组攻毒后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除中免疫剂量组在攻毒后第1 d检测出鼻粘液病毒外,其他时间及其他剂量组均未检测到SIV,对猪只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结论】SIV H1N2亚型油乳剂灭活苗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对同亚型病毒的攻击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最佳免疫剂量为4 mL/头。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血凝素(HA)单克隆抗体,为检测诊断AIV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灭活H9亚型AIV广西分离株为免疫原,免疫6~8周BALB/c雌性小鼠,然后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细胞融合,经血凝抑制试验(HI)及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筛选H9亚型AIV血凝素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结果]经过4次亚克隆,获得3株稳定的H9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8A4、1B11和7F1细胞株,其细胞株培养上清液HI效价为27~210,腹水HI效价为216~219;单克隆抗体亚类鉴定结果表明,3株H9单克隆抗体均属于IgG1亚类,其轻链均为K链.3株H9单克隆抗体只与H9亚型AIV发生特异性HI反应,而与其他HA亚型AIV及新城疫病毒(NDV)、减蛋综合症病毒(EDS)、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无交叉反应.3株H9单克隆抗体细胞株的抗体分泌能力稳定性良好.[结论]用灭活H9亚型AIV为免疫原能成功制备针对H9亚型AIV血凝素的单克隆抗体,且具有良好的亚型广谱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监测广东地区 H9N2 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 AIV)的遗传变异和分子进化趋势,为我国 H9N2 亚型 AIV 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对 2022 年广东地区 3 株 H9N2 亚型 AIV 的 HA 和 NA 基因进行扩增、克隆、测序,使用 DNAStar、PhyloSuite 软件进行序列拼接和比对,再运用 MEGA、Megalign、 NetNGlyc 1.0 Server 等软件,对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进行遗传进化、核苷酸同源性分析,以及受体结合、蛋白活性、耐药性和糖基化等关键位点分析。【结果】系统发育树和核苷酸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3 株分离株的 HA 和 NA 基因分别属于 h9.4.2.5 分支和 1 分支,与早期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 81.6%~91.7% 和 88.2%~91.2%,分别命名为 h9.4.2.5c 分支和 1.2 分支;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HA 裂解位点为 PSRSSR ↓ GLF,受体结合位点产生 I155T、H183N、A190T/V、T212I、Q226L、Q227M 突变,糖基化位点产生 218N 非糖基化和新增 313N 糖基化突变;NA 茎部缺失 187~195 位 9 个核苷酸(ACAGAGATA),导致缺失 63~65 位 3 个氨基酸(TEI);NA 红细胞结合位点产生 K/E/S368N、D369N 突变,与 NA 蛋白活性,耐药性的相关位点 E119、D151、R152、R224、E276、R292、R371 均未发生突变。【结论】 2022 年广东地区分离的 3 株 H9N2 亚型 AIV 已经进化成新的亚群,部分突变可能增强了对哺乳动物的适应性,且其抗原性发生改变,但尚未获得对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等抗流感病毒药物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业科学》2009,42(5):1797-1804
 【目的】建立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反向遗传学操作系统及拯救出能够在动物传代细胞中高水平复制的H1N1亚型猪流感疫苗株。【方法】利用反向遗传操作技术,对猪流感病毒广东分离株进行拯救。【结果】首次成功拯救出全部片段均来自于亲本株的猪流感病毒rH1N1,并且成功拯救出了具有高度细胞适应性毒株re-LM株,研究结果表明二者均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rH1N1经MDCK细胞连续传代培养后,血凝价最高仅为1﹕64;而re-LM的血凝价最高可以稳定在1﹕1 024,表明该毒株具有细胞繁殖高产的特性。用该重组病毒制备油乳剂灭活苗免疫2月龄仔猪,首免2周即可检测出HI抗体,平均效价在1﹕32以上,三免后2周HI抗体平均效价达到1﹕512,说明其有良好的免疫原性。【结论】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成功建立为猪流感病毒致病机理、传播机制及病毒基因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重组细胞高产型猪流感病毒株的拯救为H1N1亚型猪流感疫苗的研制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A型流感病毒中国分离株PB1-F2基因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国内鸡源H9N2禽流感病毒(AIV)的PB1-F2基因分子进化特征,并进一步全面了解国内A型流感病毒(IAV)流行株的PB1-F2的流行情况。【方法】对分离自北方发病鸡群中的14株H9N2亚型 AIV进行了PB1-F2基因的克隆和序列测定,并从GenBank数据库下载了禽源、猪源和人源H5N1和H9N2亚型AIV、人源和猪源H1N1和H3N2 IAV的PB1基因共计337个,系统的对国内不同宿主来源的IAV 的PB1-F2基因进行了分子进化分析。【结果】上述IAV的PB1-F2基因形成了6个不同的进化分支。推导的PB1-F2蛋白表现出长度的多态性,因IAV的HA类型和宿主来源的不同,其表达功能性PB1-F2蛋白的比率也存在差异。【结论】本研究明确了国内IAV 的PB1-F2基因的系统进化特征,为该基因功能的研究提供了分子流行病学资料。  相似文献   

11.
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快速进化与变异使得其逃脱现有抗体的识别,为提供H7亚型AIV鉴别诊断所需重要材料,制备可识别H7亚型AIV HA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Ab)。采用差速离心法纯化的H7N9亚型AIV(A/Chicken/Guangdong/SW154/2015)免疫BALB/c小鼠,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杂交瘤细胞,采用血凝抑制(HI)试验、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IPMA)和间接ELISA检测方法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株。结果显示,获得5株稳定分泌抗H7N9 AIV HA蛋白mAb的杂交瘤细胞,腹水ELISA效价均为1∶1 000 000;其中,4株mAb的重链为IgG1,1株mAb的重链为IgG2b,轻链均为κ链。特异性测定结果显示,5株mAb仅与H7亚型AIV反应,不与其他亚型流感病毒发生反应;广谱性测定结果显示,5株mAb均可与不同年份分离出的H7亚型AIV发生反应;HI结果显示,腹水针对H7-Re3抗原株的HI效价为7 log2~12 log2;MDCK细胞微量中和试验结果显示,5株mAb均具有中和活性;Dot blot检测结果显示,5株mAb均可识别H7-Re2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H9N2亚型流感病毒在野鸟中的存在与传播,为广西流感疫情动态监测和防控及人流感预防监测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采集广西野鸟肺脏组织,将病料接种于9~11日龄SPF鸡胚尿囊腔进行分离培养,血清学试验鉴定HA和NA亚型,并克隆扩增其HA和NA基因。【结果】该分离株能被H9亚型阳性血清抑制,神经氨酸酶抑制(NI)试验结果将其鉴定为N2亚型,判断该病毒属于H9N2亚型流感病毒,命名为A/wild bird/Guangxi/H2/07,对HA和NA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发现与流感病毒H9亚型和N2亚型同源性最高,分别达到82.4%~99.0%和83.1%~99.9%。【结论】H9N2亚型流感病毒已在广西野鸟中存在,该结论为广西流感疫情动态监测和防控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H9N2亚型流感病毒在野鸟中的存在与传播,为广西流感疫情动态监测和防控及人流感预防监测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采集广西野鸟肺脏组织,将病料接种于9~11日龄SPF鸡胚尿囊腔进行分离培养,血清学试验鉴定HA和NA亚型,并克隆扩增其HA和NA基因。【结果】该分离株能被H9亚型阳性血清抑制,神经氨酸酶抑制(NI)试验结果将其鉴定为N2亚型,判断该病毒属于H9N2亚型流感病毒,命名为A/wildbird/Guangxi/H2/07,对HA和NA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发现与流感病毒H9亚型和N2亚型同源性最高,分别达到82.4%~99.0%和83.1%~99.9%。【结论】H9N2亚型流感病毒已在广西野鸟中存在,该结论为广西流感疫情动态监测和防控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3株属于欧亚类禽(SWSS1)、经典(SWL6)与Pdm09H1N1(Pdm091057)分支的猪流感病毒的HA基因遗传信息及抗原的特异性,为HA基因抗原表位的功能研究及流感防控奠定基础。【方法】以SWSS1株、SWL6株和Pdm091057株流感病毒为材料,比较分析3株H1N1亚型HA基因片段的遗传信息,制备全病毒灭活疫苗,各免疫3只雌性新西兰大白兔,采用血凝抑制(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HI)反应试验检测抗体滴度。【结果】3株病毒的HA基因片段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69.4%~89.1%,各分支的HA基因的抗原表位存在差异;3株病毒经过2次免疫后平均HI抗体滴度均能达1 280以上,且SWSS1的平均HI抗体滴度高达2 560。同时SWSS1与SWL6、Pdm091057这2株病毒均无血清学交叉反应,而SWL6与Pdm091057有较低的血清学交叉反应。【结论】3株猪流感病毒的HA基因片段抗原表位存在着差异,可能是3毒株之间血清学交叉反应较低的原因。3株病毒免疫原性均较好,可作为候选疫苗株。  相似文献   

15.
从河北省保定地区发病鸡群中分离到2株有血凝性的分离物,其血凝作用可被NDV阳性血清所抑制,而不能被AIV(H9亚型)、EDS 76所抑制,表明2株分离物均为新城疫病毒。对2株NDV的毒力指数(MDT、IC-PI、IVPI)测定结果显示:MDT分别为40.8 h和53.7 h,ICPI分别为1.96和1.86,IVPI分别为2.89和2.72,表明2株NDV均为新城疫强毒株。采用分离的HBW株制成油乳剂灭活疫苗,分别以HBW株和LaSota株的灭活苗免疫试验鸡,进行疫苗免疫效果比较和交叉免疫保护试验。结果显示:(1)分离株灭活苗免疫组鸡各个时期所产生的HI抗体效价和Lasota灭活苗免疫组鸡的抗体效价相差不明显,2组的升降规律也基本一致。(2)分离株灭活苗免疫组鸡(HI抗体效价为6log2以上时)对相同剂量F48E9标准毒株和2个分离株的攻击可给予100%的保护,Lasota灭活苗免疫组鸡(HI抗体效价为6log2以上时)对相同剂量F48E9标准毒株和2个分离株的攻击不能给予100%的保护。说明NDV不同基因型毒株间的毒力和抗原性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近年来中国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毒力变化和抗原性变异的特点,【方法】对分离于1998—2008年间的25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株进行了EID50、ELD50、MDT、ICPI、IVPI和8周龄SPF鸡人工感染排毒试验,测定了部分分离株与抗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p参考株HA蛋白单抗2A4和F6的血凝抑制(HI)和中和反应特性,对具有不同反应特性分离株的HA基因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不同分离株呈现致病力差异,具多态性特征,3#、12#和14#分离株致病力偏强,能引起部分SPF鸡发病和死亡,人工感染8周龄SPF鸡排毒时间更早,排毒期更长。3#和12#分离株与单抗2A4和F6呈现特殊的反应特性,单抗不能抑制3#和12#的血凝特性,也不能中和病毒感染CEF细胞。HA蛋白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3#和12#分离株145位氨基酸发生漂变(S→N),导致与单抗的血凝抑制反应特性丢失,说明该位点(S145)为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A蛋白的一个抗原表位,是血凝抑制抗体结合位点。S145N的漂变导致在145—147位氨基酸多出一个糖基化位点NGT,可能是分离株毒力增强的原因。【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呈现变异趋势,出现了有致病力和抗原性变异流行毒株。S145为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A蛋白的一个抗原表位,但有该位点漂变导致的抗原变异毒株出现,并可逃避免疫作用,对该病的防控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广西猪群中猪流感(SI)的流行情况,为科学防控广西SI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猪流感病毒(SIV)H1N2亚型毒株为抗原,采用微量血凝抑制试验(HI)方法,对2009年7月~2011年3月在广西12个市采集的997份猪血清进行SIV的血清学调查。【结果】2009年的H1N2亚型抗体阳性率为33.4%,比2010年和2011年1~3月的高;广西各市的H1N2亚型抗体阳性率为0~83.1%,其中河池和百色两市的H1N2亚型抗体阳性率较高,分别为83.1%和51.1%,崇左市为零,其他市的H1N2亚型抗体阳性为4.0%~32.1%。【结论】广西地区猪群在2009~2011年均受到猪源H1N2亚型不同程度的感染。  相似文献   

18.
两株H9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Pharmacia的Timesave cDNA synthesis Kit,结合RT-PCR方法,测定从鸡中的分离的2株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HA全基因cDNA序列。结果表明:这2株AIV和从香港地区鸡、鹌鹑中分离的3株H9N2亚型的AIV的亲源关系很近,HA的氨基酸同源性全部高于95%,可能是来源于同一毒株;而与2株从火鸡中分离的H9N2亚型的AIV的来源不同。  相似文献   

19.
七彩山鸡新城疫病毒的分离鉴定与免疫保护试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刘振湘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558-11560
用SPF鸡胚从疑似七彩山鸡新城疫病鸡群中分离到一株病毒,进行HA及HI试验以及病毒中试验。结果表明,血凝作用可被NDV阳性血清所抑制,而不能被AIV(H9亚型)、EDS76所抑制,经ND标准阳性血清处理的病料接种的鸡胚未见死亡,证明分离毒为NDV。动物回归试验表明,分离毒肌肉注射非免疫七彩山鸡能使之发病、死亡,出现与自然病例一致的症状与病变,但肌注SPF鸡只感染,不出现临床症状。其生物学特性NHAT为快、HOT为8min、ICPI为1.73、IVPI为1.45、MDT为44h。表明该七彩山鸡NDV分离株与鸡F48E9株在生物学特性上表现出不同的特性。用分离毒株制成油乳剂灭活疫苗,分别以分离毒株和Lasota株的灭活苗免疫广西麻鸡和七彩山鸡,进行疫苗免疫效果比较和交叉免疫保护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毒株灭活苗免疫组鸡各个时期所产生的HI抗体效价和Lasota灭活苗免疫纽鸡的抗体效价相差不明显,各组的升降规律也基本一致;Lasota灭活苗免疫七彩山鸡对分离毒株的攻击只能80%保护。而其他各免疫组的无论是对分离毒株还是F48E9株的攻击均能100%保护。说明NDV不同毒株之间的毒力和抗原性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广西猪流感病毒H1N2亚型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西猪群中猪流感(SI)的流行情况,为科学防控广西SI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猪流感病毒(SIV)HIN2亚型毒株为抗原,采用微量血凝抑制试验(HI)方法,对2009年7月~2011年3月在广西12个市采集的997份猪血清进行SIV的血清学调查。【结果】2009年的H1N2亚型抗体阳性率为33.4%,比2010年和2011年1-3月的高;广西各市的H1N2亚型抗体阳性率为0—83.1%,其中河池和百色两市的H1N2亚型抗体阳性率较高,分别为83.1%和51.1%,崇左市为零,其他市的H1N2亚型抗体阳性为4.0%~32.1%。【结论】广西地区猪群在2009~2011年均受到猪源H1N2亚型不同程度的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