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假期短期出行造成森林公园拥堵现象严重,为促进城市森林公园可持续发展,对城市森林旅游流的时空变化规律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定量研究。基于携程旅行监测平台数据,以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应用时间分层法、季节性强度指数法、核密度分析法及卷积神经网络(CNN),研究旅游流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受假期制度、气候舒适度、动植物特色和地方文化的综合影响,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流日内分布呈现“多峰型”的特征,表现为“周期性效应”“假日效应”及“刹车效应”;季节性强度指数偏大,淡、旺季明显且呈周期性波动;(2)出游热潮下的森林公园旅游流呈“多核心化”的时空分布特征,游客主要聚集在紫金山南面的3个景区,与北面具有明显的分化;(3)旅游者出行意愿受旅游目的地的季节性因子影响最大,游客偏好文化特色丰富、景色优美、季相变化丰富、基础设施优越、空间范围广阔、空气清新、体验感强的地段。  相似文献   

2.
在2005—2020年陕西省农田土壤生态系统碳汇测算的基础上,采用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冷热点分析等方法,对其碳汇时空演变特征进行研究,以期揭示土壤碳汇时空异质性,合理制定区域适宜的农田管理政策。结果表明:1)2005—2020年陕西农田土壤碳汇总量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碳汇量从每年的58.83×104 t上升至76.51×104 t;碳汇类型以施用肥料碳汇为主。2)空间上呈现“中间高,南北低”的分布格局。高值区域主要分布在咸阳、渭南、西安和宝鸡,低值区域分布于榆林、安康和商洛。3)空间分布重心整体存在向北略东移动的趋势,分布范围呈先收缩后扩张的态势,西北地区对整体碳汇空间格局影响作用加强。土壤碳汇强度具有空间正相关性,冷热点空间分布集聚程度呈现波动稳定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伍婷  李红  展纪娟 《北方园艺》2020,(6):149-159
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以新疆84个市县为空间观测单元,利用2009-2015年果蔬产量和保鲜储藏设备量数据,对新疆果蔬生产集聚和产地预冷保鲜现状进行全局和局域时空差异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果蔬生产空间分布具有集聚性,但蔬菜和果用瓜的集聚区有所不同,而产地预冷保鲜未见明显集聚区,且发展水平较低;全局Moran′s I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果蔬生产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而产地预冷保鲜呈随机分布,无明显相关性;通过局域分析空间相关模式及时空演变态势可以看出,蔬菜分布变化较小,果用瓜H-H集聚区有扩大趋势;蔬菜生产集聚在乌昌地区、果用瓜生产集聚在吐哈地区,喀什地区是果蔬生产的双集聚区;最后,该研究为解决生鲜农产品"最先一公里"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裴梓博 《现代园艺》2023,(16):24-27
基于Arc Gis10.2,运用最邻近指数和核密度估计法,分析黑龙江省范围内的红色景观资源空间分布集聚程度,研究黑龙江红色景观的空间分布与空间格局的现状特点,运用网络分析工具对黑龙江红色景观进行了可达性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的红色景观资源在空间上呈现出中南部地区集聚分布,而西北、北部以及东部边缘地区的红色景观资源分布较为稀疏,整体呈不均衡态势;(2)黑龙江纪念性景点的平均通行时间在0.0212~9.3564h,其平均值为4.1790h,景观可达性系数极差为562.3705;(3)研究区内红色旅游景点的可达性主要是中南部地区与东南角的可达性较好,北部和西北部以及东部边缘地区的可达性较差。最后为黑龙江省的红色纪念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5.
采用农业农村部公布的147个辽宁休闲农业示范点,综合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最近邻比率、核密度强度分析和空间热点分析等方法,对辽宁休闲农业空间特征和影响要素进行探究,从而了解辽宁休闲农业示范点空间分布的现状,分析其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并总结分布规律,以期对辽宁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土地资源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持。结果表明:农家乐数量最多,主要集中在沈阳;观光农业园和休闲农庄在地区分布上差异显著,在辽东地区分布较为稀少,在辽南地区分布较多,休闲渔业和民俗文化园在沿海地区分布较多;辽宁省休闲农业示范点平均最近邻比率为0.68,分布模式为集聚型,各类型休闲农业的空间分布不均衡,各地市发展结构差异显著。热点区主要集中在大连和营口,而盘锦的大洼区、丹东东港地区、锦州和抚顺地区的分布密度低于平均值。综上所述,辽宁5类休闲农业示范点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总体呈现集聚型分布,局部有明显差异;其总体空间分布特征与交通网络分布、水系网络分布、社会经济有一定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食用菌产业是典型的低碳生态农业,其地理集聚具有特殊性,探究我国食用菌产业地理集聚的时空特征意义重大。文章运用区位基尼系数、区位熵指数、产业集中率和地区平均产业集中率4个指标,揭示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地理集聚特征及空间演变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食用菌产业呈全面快速增长态势,空间集聚整体呈现不断弱化趋势,其中双孢蘑菇产业的集聚现象最强,平菇产业扩散程度最大;从空间演变趋势来看,东部地区具有整体优势(特别是平菇和双孢蘑菇),产业集聚水平由南方逐渐向北方提高。据此,建议加强科技创新,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种植模式,形成食用菌产业集聚带,以推动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滇中地区典型城市玉溪市为研究对象,利用Arc GIS空间分析工具和数学模型,对玉溪市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玉溪市传统村落具有“整体集聚,局部离散”的特点,形成了以峨山县为核心向周边辐射扩散的圈层结构;(2)空间分布密度呈“两主点,多节点”的格局,密度高值区在峨山县北部、通海县西北部,其余村落呈多节点式的零星分布;(3)空间分布极不均衡,市政边缘化较明显;(4)玉溪市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与研究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变迁及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存在一定的耦合关系,表现为传承性、逆社会性、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5)玉溪市特有的少数民族对传统村落的分布有一定的影响。传统村落是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利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对传统村落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准确的参考及服务。  相似文献   

8.
桂林市桂花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桂花是我国传统名花,有较高的观赏、经济与文化价值.桂林桂花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品种繁多、分布广泛、历史久远、景点众多等特征,但开发挖掘力度不够.桂林地理交通条件优越,旅游市场潜力巨大,具备良好的桂花旅游开发基础.现提出应采取加强景区景点建设、创新桂花旅游产品、开发桂花旅游商品、开展旅游节庆活动、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做强做大桂花产业等措施,以深化桂林桂花旅游资源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测算1997—2019年种植业及9种主要农作物生产的空间基尼系数、产业集中率和区位熵等指标,分析了种植业生产重心变化轨迹和空间自相关性,研究了中国种植业生产集聚的时间演变特征,以期为优化农业生产布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及提高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种植业总体上具有显著的生产集聚特征,但总体生产集聚程度呈现小幅度下降,生产重心向西北方向缓慢移动。9种农作物生产集聚程度的变化趋势和主产区的空间分布存在较大差异,呈现出专业化、连片化的集聚特征。棉花、糖料、麻类和烟叶生产集聚程度较高且呈上升趋势,茶叶、油料和蔬菜生产集聚程度中等且较稳定,水果生产集聚程度低并呈现下降趋势。粮食生产集聚程度低但呈现上升趋势,其空间正相关程度不断加强。山东、河南和安徽是我国种植业生产最重要的连片分布地区。  相似文献   

10.
基于ArcGIS 10.2软件平台,运用空间分析方法,分析河南省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河南省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呈东少西多、南少北多的空间分异特征。2)旅游资源禀赋是影响河南省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可进入性的先决条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的中西部地区,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河流指向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交通条件优越且可达性较强,分布与各地区经济水平有一定的空间关联性。  相似文献   

11.
以2000—2019年喀什地区NDVI时序数据集为试材,采用统计分析法、斜率回归趋势线法、地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近20年来喀什地区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喀什地区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结果表明:1)喀什地区2000—2019年的NDVI均值在时序上呈微小的上升趋势,均值为0.177,20年的增长率为0.66%,变异系数为8.90%,并在2003年发生突变。2)近20年的NDVI在空间上呈区域性和时段性上升与退化并存特征,显著的聚集分布,并且植被覆盖整体空间上呈增加趋势。3)相关性分析表明,自然和人文社会因素的影响在空间上具有区域性差异的特征,NDVI高值集中分布于地形平坦和水资源丰富的绿洲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NDVI均值大小呈耕地>城乡用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土地>水域的特征。水系、交通线和居民点附近NDVI均值较高,各城市化因素与NDVI均值呈显著正相关。4)近20年喀什地区NDVI在时空上呈微弱的增长趋势,且自然和人文社会因素共同引起喀什地区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  相似文献   

12.
胡艳英  靳梦 《北方园艺》2024,(5):139-146
基于2011—2021年中国大陆地区30个省市(不含西藏)的面板数据,将全国划分为东、中、西部和东北4个地区,采用DEA-BCC模型对不同地区的农业数字化生产的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和比较;在此基础上结合莫兰指数进行空间相关性分析,并进一步结合农业数字化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探索农业数字化生产效率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我国整体农业数字化生产效率水平较高,但只有少数省市处于“最优状态”,地区之间差异性明显;空间分布上表现为“集聚”与“分异”并存特征;农业数字化全要素生产率在技术进步指数的影响下处于增长趋势,其中东部地区技术进步指数最高。  相似文献   

13.
为及时有效地监测建瓯市森林扰动情况,以Sentinel-2多光谱影像与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为数据源,采用扰动指数算法,对2019、2020、2021年建瓯市森林扰动区域进行识别并开展动态监测。结果表明:(1)建瓯市各时期森林扰动程度不尽相同,2020年森林扰动程度最高;(2)在建瓯市森林变化状况方面,2个时段森林扰动等级不变的区域面积占比达到90%以上,而森林进一步受到破坏的地区主要分布于南部、东部乡镇;(3)2019-2020年间森林受破坏较大的乡镇,在2020-2021年间均得到改善,可见建瓯市森林砍伐后的自然恢复或复植补种成效较好;(4)建瓯市森林各变化区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性,且演变的方向差异明显。综上所述,建瓯市森林扰动在规模上年际变化差异明显,总体变化趋势向好;在空间上具有自相关性,各时期演变方向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4.
文成县地处浙南山区,是温州地区重要的水果产区,大部分果园分布于山地丘陵,自然条件差,降雨大部以地表径流方式流失,水资源利用率低,抗御干旱的能力极弱。加之文成县降水时空分布不匀,年际差异大,7、8月份降水偏少,极易出现“伏旱”“秋旱”等灾害陛天气,干旱已成为文成县水果产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子。因此,开展山地果园节水栽培技术研究,对实现果树丰产、优质、高效的栽培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12—2021年我国25个省(市、自治区)食用菌相关统计数据,采用改良区位熵值法探究各地区食用菌产业集聚度及集聚变动趋势,并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进一步对集聚度进行了空间差异化分析,以期为培育壮大食用菌产业并使之成为未来农业发展新增长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基于时序视角下,食用菌产业集聚变动趋势差异较大,东北地区的食用菌产业集聚水平始终最高,而河南、福建、黑龙江、吉林和江西是我国食用菌产业优势区域;基于空间视角下,食用菌产业集群呈现从东部地区开始向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扩展的转移态势。2)食用菌产业集聚整体上呈下降趋势,食用菌产业集聚空间自相关和集聚特征处于不断弱化的过程,集聚热点区域的总体格局保持稳定,总体呈现“东热”的空间格局,吉林、福建一直处于相对稳定的热点区域。我国省际食用菌产业集聚变动趋势差异较大,空间差异化显著,应培育壮大食用菌产业,加强结构性改革,积极创建优势特色食用菌产业集群,以促进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优化“三生空间”布局是优化国土空间、构建合理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基础。主要运用“三生空间”区位意义分析,对浙中城市群11县(市、区)的“三生空间”功能分布特征进行空间结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三生空间”功能分布存在较大差异性,研究区内区位意义差异较大,分析结果与地区内实际情况基本对应。  相似文献   

17.
为了满足儿童随认知发展而不断变化的行为和活动特征,给儿童提供一个更好的户外活动环境,通过对石家庄儿童公园场地的背景和现状问题的分析,以“趣·成长”为主题,将公园的功能区、特色景点等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划分出儿童活动区、休闲活动区、体能拓展区、山体景观区、滨水活动区以及特色文化区6大部分和若干个景点。在童趣园、绿篱迷宫、趣味雕塑园和汉字广场4个主要的儿童活动空间的场景设计中,结合特色环境、场地保留元素和空间主题,设计出具有生态性、趣味性和教育性的儿童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18.
利用区位熵指数和K均值聚类算法(K-means)分析了京津冀地区13个市域单元和184个县域单元的蔬菜生产空间分布、集聚程度及分类。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市域蔬菜生产大致分为紧缩型、发展型和平衡型三类;县域蔬菜生产呈现一定的专业聚集度,区位熵两极分化趋势明显,可根据县域蔬菜生产特征将京津冀地区划分为4个蔬菜生产区。  相似文献   

19.
以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结合样线法进行系统性调查,研究其种类组成与区系特征、分布规律、受威胁现状及发展趋势,以期为该地区兰科植物的保护以及保护区功能优化调整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研究区有兰科植物48种,其中地生兰31种,附生兰15种,腐生兰2种;2)区系组成以热带成分和中国特有分布为主,具有热带分布向温带分布过渡的特征;3)研究区兰科植物种群密度不高,且空间分布很不均匀,水平分布呈现5个不同程度的热点区域,垂直分布以海拔700~1100m较为集中,符合“中域效应”理论分布特征;4)不同的植被类型分布的兰科植物多样性差异大,主要分布于常绿阔叶林至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5)保护区受到一定程度的人为活动干扰,需加强对兰科植物热点分布区域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王垒 《现代园艺》2022,(14):100-107
结合研究型设计思路,从空间——行为视角出发,以郑州市紫荆山公园路径空间为研究对象,运用行为注记法,获得人群活动类型与路径空间分配情况等数据。基于调研数据和高清卫星图,绘制公园内部路径空间与人群行为地图,探究路径空间构成要素、尺度与人群行为特征的时空分布关系,并以此提出路径空间优化策略,以期提高路径空间人群使用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