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白粉病是我省小麦上的主要病害。从80年代初期,呈断续严重发生趋势,1997年是连续4a轻发生后的又一重发生年。本文在分析该年小麦白粉病发生特点及与气候、品种、菌源及生态条件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认为:1.气候条件适宜是造成该年白粉病流行的主要因子,其次是菌源、品种和生态条件;2.今后2~3a内白粉病将偏重发生;3.病害的治理要在选用抗、耐病品种的同时,搞好测报工作,筛选推广高效低成本的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2.
小麦赤霉病是武汉市常发的气候型病害,其不仅影响小麦产量,还严重影响小麦品质.本文通过对2021年武汉市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情况、重发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有效防控赤霉病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由于气候变化、品种感病、种子未经处理等原因,近年来大麦种传病害持续上升,其防治对策有精选种子、筛选抗病品种、浸种、拌种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曾都区从2013年起局部稻田出现三代三化螟的危害,到近三年来局部重发,造成严重损失。笔者调查分析其发生原因,主要是栽培品种和栽培技术多样化、秸秆还田、防治措施不到位所致。并提出了加强虫情监测、降低越冬虫源、开展技术培训、加强适期防控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解大明 《植物医生》2003,16(1):11-12
小麦白粉病近年来在思南县的发生程度已呈明显上升趋势 ,成为该地区对小麦产量构成较大威胁的主要病害。 2 0世纪 90年代初 ,小麦白粉病仅在一些感病品种上和常年发病的老病区发生。自 1996年以来 ,小麦白粉病在其他小麦品种上的发生程度不断加重。据我站历年资料反映 ,1992年全县小麦白粉病发生面积 0 .0 76万hm2 ,1998年发病面积上升到 0 .11万hm2 ,2 0 0 1年 3月下旬发病面积已达 0 .2 7万hm2 ,占全县小麦种植面积 36 .4 % ,2 0 0 2年 4月上旬发病面积 0 .5 3万hm2 ,占小麦种植面积 80 %。从 1992年到2 0 0 2年 10年间全县小麦白…  相似文献   

6.
2014年是我国稻瘟病发病较重的一年,尤其在长江中下游稻区,稻瘟病发生为近20年来最重,发生面积之大、发生程度之重均为历年罕见。分析其重发原因:主栽品种抗性下降:8月中、下旬至9月上、中旬长江中下游稻区出现持续的低温、多雨、寡照天气;栽培措施不当及防治效果偏低。鉴于此,提出了科研部门和生产指导部门联合攻关,在抗病品种选育、布局等方面加强合作,及时共享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变化和田间稻瘟病发生动态,因地制宜,共同指导农民适时开展防控工作的建议;同时,建议各级农业部门加大对农业生产者的技术培训力度,切实增强农业生产者的作物栽培水平和有害生物防控水平,以期最大限度挽回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7.
江苏宜兴地区小麦赤霉病重发原因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小麦赤霉病田间调查数据和药剂防治结果为切入点,总结了2016年江苏宜兴地区赤霉病发生显症早、发展快、发生普遍、主栽品种间抗性差异不明显、晚播小麦损失大等特点。通过比对近10年来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分析认为田间菌源充足、气候条件适宜、农户防治不到位等因素是引起该病近年来连年重发的主要原因,并从菌源、品种抗性、防治适期、药剂选择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8.
2018年我国小麦赤霉病重发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受赤霉病常发区小麦抽穗扬花期降雨偏多、品种抗病性差、田间菌源量大等因素影响, 2018年我国小麦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江淮及黄淮南部大部麦区偏重以上程度流行, 明显重于2017年。本文分析了2018年小麦赤霉病的重发特点及其原因, 提出了下一步小麦赤霉病监测治理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2012年由于小麦生长中后期遇到特殊的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小麦赤霉病在六合区的大发生、大流行,是继2003年大发生以来的第二个重发年份.大田一般病穗率42.3%,病指15.74,每667m2产量325.6kg,比上年432kg减产106.4kg,减幅达到24.6%,给本地区的夏粮生产造成了较大损失.本文分析了南京市六合区2012年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和引起赤霉病大发生的重发原因,提出主动出击、示范抗耐品种、强化技术指导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莒县常年小麦种植面积3.6万hm2,是优质小麦的主产区.20世纪90年代初期,小麦纹枯病在本县属零星发生,1996年以后,为害逐年加重,成为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常年发生面积达1.8万hm2左右.  相似文献   

11.
水稻是高坪区的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15万hm^2,总产9500万kg,占粮食总产量的24.6%。受品种、菌源量及气候等因素影响,近年来,稻瘟病在该区发生趋势逐年加重,自然损失率8.7%~37.9%,尤其是2004年和2008年在全区严重发生,  相似文献   

12.
小麦条锈病是湖北麦区的主要病害,湖北麦区即是小麦条锈病菌的重要冬繁区,又是春季菌源向豫南、华北麦区传播的咽喉和桥梁带,搞好湖北省小麦条锈病的防控工作对湖北省乃至全国小麦生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详细阐述了2015年湖北省小麦条锈病重发特点,详细分析了重发原因,并对采取的行之有效防控措施进行了简明扼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3.
2017年我国小麦条锈病流行特点及重发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7年小麦条锈病在我国黄淮海麦区大范围流行, 表现出汉水流域及黄淮南部见病时间早、扩散速度快、黄淮海麦区流行范围广等特点。本文在系统总结2017年全国小麦条锈病流行特点的基础上, 分析认为极端暖冬气候、春季多雨适温气候条件和主产麦区缺乏抗性品种等因素是导致2017年我国小麦条锈病大流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2007年河南许昌小麦纹枯病重发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纹枯病是小麦生产上的1种主要病害,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发生,2007年该病发生程度是近年来最为严重的1年.笔者对2007年小麦纹枯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其重发原因,并探讨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稻飞虱仅在贵州镇宁县的一些坝区发生,自2001年以来,稻飞虱的发生不断加重,据植保站历年统计资料表明:2001年发生面积0.16万hm2,属中等发生;2002年发生面积0.35万hm2,属中等或局部偏重发生年;2003年发生面积0.37万hm2,属中等偏重发生年;2004年发生面积O.56万hm2,属重发生或特重发生年.从2001年到2004年间,全县水稻大田期稻飞虱发生面积海增0.5万hm2.2001年平均百丛虫量96.27头;2002年平均百丛虫量513.3头;2003年平均百丛虫量552.5头;2004年平均百丛虫量1.113万头.2004年发生特点:主迁入峰期早,迁入量大,危害较历年重,世代重叠危害期长.  相似文献   

16.
2014年荆州市中稻叶瘟和穗颈瘟发生均很严重。中稻稻瘟病总发生面积约16万hm2次,占中稻种植面积的60%左右,对全市粮食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为害严重的主要原因是种子未处理,病原基数高,未选用抗病品种,病原菌的致病性强,天气条件适宜,农户栽培和肥水管理不到位和防治不当等。在防治对策上,要坚持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抗性监测、加强种子消毒、及时处理病稻草、加强培训宣传工作、加强栽培管理、适期进行喷药防治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稻瘟病是水稻上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在水稻整个生长期都可发生,对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威胁极大。受气候、水稻品种等因素的影响.稻瘟病在年度间发生程度差异较大.一般年份以叶瘟病发生为主,穗瘟、枝梗瘟相对较少,节瘟很少发生。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2015年建湖县小麦白粉病的发生特点,并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加强预测预报、适期施药防治等防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稻瘿蚊是水稻生产厂一种毁灭性害虫。我区自1993年首先在广昌县头陵镇发生,以后此虫每年以12~16knl的速度扩散,发生面积逐年扩大。至l业7年该县中、晚稻稻楼蚊暴发,全县13个乡镇发生危害.面积达300川。11’。并波及到南丰公估V中和、治村三岁零星发生。1998年稻港效力我区广吕、南丰二县各乡镇及宜黄、乐安二县6科叱方大发生。发生总面积为7325.仆。。。’u是近十余年单种病工发生范围最广、受害面积最大和危害最严重的一年。目前,稻梁蚊扩散北限已达27”2()’N、为有效控制稻促蚊在我区发生,我们对稻级蚊在本地区发生原因、治理…  相似文献   

20.
宿迁市1999年小麦纹枯病重发因素浅析及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99年宿迁市小麦纹枯病大发生调查及多年资料分析,认为影响小麦纹枯病重发因素主要是暖冬气候、主栽品种抗病性差、播种期早、施肥量大和施用技术落后等。据试验研究提出防治对策是综合采用适期迟播、推广半冬性抗病强的小麦品种以及药剂防治中采取“一拌两喷”、加大药量及水量、适期早治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