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8年12月上旬,某养鸭户自繁自养的2800羽15日龄番鸭突然发病,3天内死亡176羽。经诊治确诊为病毒性肝炎。现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 1998年12月上旬,某养鸭户自繁自养3批雏番鸭7000羽和500羽种鸭均未进行病毒性肝炎疫苗免疫,第1批雏鸭25日龄2200羽,第2批雏鸭15日龄2800羽,第3批雏鸭5日龄时2000羽。在第2批雏鸭中,340羽突然发病,用青霉素、庆大霉素、痢特灵等多种抗菌药治疗均无效,3天时间死亡176羽,病死率达50.5%。第1批和第3批雏鸭正受到严重威胁,而种鸭正…  相似文献   

2.
番鸭“花肝病”是近年来出现的番鸭传染病,是目前危害番鸭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1 发病情况 景宁县某农户饲养番鸭300羽,9日龄时,部分雏鸭出现精神萎靡、脚软、食欲不振、腹泻死亡等现象,遂将病鸭送至县畜牧兽医站诊治。  相似文献   

3.
<正>番鸭细小病毒病俗称"三周病",是由番鸭细小病毒引起的,以腹泻、喘气和软脚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种疫病。雏番鸭是唯一自然感染发病的动物,其他禽类和哺乳动物均不感染发病。本病无明显季节性,主要侵害1~3周龄的雏番鸭,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发病率和死亡率,给养鸭业造成了较大损失。笔者就一起番鸭三周病的诊疗情况进行介绍。1背景2月中旬,漳浦某养鸭户饲养番鸭4 500只,13日龄。在11日龄时雏鸭开始发病,精神沉郁,  相似文献   

4.
雏番鸭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coli)所致的一种传染病。导致雏番鸭的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并且经常和鸭疫里默氏菌混合感染,引起雏番鸭大批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1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2001年4月厦门市某番鸭养殖场饲养的10000羽25日龄的雏番鸭,每天发病死亡(7~10)羽,病鸭表现食欲减退或废绝,呼吸困难,精神沉郁,眼、鼻分泌物增多,粪便呈灰白色,多数病鸭在发病后3天~5天死亡,有的病鸭最后变成僵鸭。2病理解剖剖检病死雏番鸭见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肝肿大,被膜增厚,有…  相似文献   

5.
曲霉菌病是一种真菌性传染病,几乎所有的禽类和哺乳动物都能感染。临床上主要发生于家禽,雏禽常呈急性群发性,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2001年春,广西某鸭场的雏番鸭发生以呼吸困难为特征,病鸭呈现喘气,呼吸加快,伸脖张口呼吸,造成大批雏番鸭死亡的疾病。我们经流行病学调查,病理解剖和实验室检验诊断为鸭曲霉菌感染。1发病情况该养鸭户饲养番鸭1000只,由于当时天气连绵阴雨,畜主用稻草作垫料保暖,室内饲养,饲养至6日龄发现少数雏鸭喘气,畜主怀疑为番鸭细小病毒感染,购买抗番鸭细小病毒高免蛋黄抗体和恩诺沙星等多种…  相似文献   

6.
<正>雏番鸭细小病毒病主要发生于3周龄以内的雏番鸭,是由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具有高传染性和高致死率。1病原雏番鸭细小病毒属细小病毒科,为球形单股DNA病毒,无囊膜,其可在番鸭胚中增殖,并能致死鸭胚。雏番鸭细小病毒对酸和热不敏感,对紫外线敏感。2流行病学本病6~21日龄雏番鸭最易感,感染后死亡率高达40%~60%,30日龄以上的番鸭感染后死亡率较低,往往成为发育不良的僵鸭。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不洁孵化场和带毒鸭为传染源,本病从9月份到次年4月份高发,这段时间气温  相似文献   

7.
番鸭细小病毒病是由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雏番鸭传染性疾病 ,发病率高 ,往往给养鸭专业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笔者根据近几年的临床实践 ,对此病采用神农草等中西结合的综合措施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防治效果。现报告如下。1 病症表现 本病多发生于 3周龄以内的雏番鸭 ,故本病又称为“三周病” ;主要临床症状为拉白色或绿色水样稀粪 ,喘气、软脚 ,有时出现扭颈等神经症状。小肠尤其是蛋黄蒂附近肠腔膨胀硬实 ,内有“腊肠样栓子” ,从患鸭的肝、脾中容易分离到细小病毒。2 防治 2 .1 预防 :雏鸭出壳 1日龄内每羽皮下或肌注 0 .2ml鸭细小病…  相似文献   

8.
1 发病情况  1999年 4月 ,尤溪县西滨库区某户养有雏番鸭 30 0羽 ,户主为了节省饲料 ,又想让雏鸭吃饱、快长 ,从 3日龄起捕捞大量小鱼虾喂鸭 ,初期雏鸭食欲旺盛 ,生长良好。可到 9日龄时 ,个别雏鸭出现食欲减退、下痢、软脚等现象。 11日龄时有以上症状的病鸭增至 6 0多羽 ,户主认为可能是发生病毒性肝炎 ,采取全群注射病毒性肝炎高免卵黄抗体 ,并在饲料中添加氟哌酸试治 ,但不见好转 ,15日龄时病鸭猛增至170多羽 ,死亡 80多羽。2 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 发病雏鸭精神沉郁 ,喜蹲伏 ,羽毛松乱 ,无光泽 ,食欲减退或废绝 ,有下痢。重者站立不…  相似文献   

9.
本地有一专业户于1997年1月在水南鸭苗场购进一批刚出壳半番鸭600羽,到7~8日龄时雏鸭发生以肝脏极度肿胀,胆囊充盈为特征的疾病,死亡率为55%,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病状、剖检变化诊断为鸭病毒性肝炎,现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畜主用水拌小鸭料并加土霉素24小时任意采食。第7天发现雏鸭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发病第2天死亡20羽,第3天死亡80羽,而后用青霉素、链霉素和氯霉素治疗均无效,第15天死亡330羽。2临床症状病初精神沉郁,呆滞,食欲废绝,眼半闭、昏睡,有的脚软站立不稳,少数病鸭拉绿色稀粪,发病第3天出现运动失调、全身抽搐、…  相似文献   

10.
鸭“白点病”(暂定名)研究Ⅰ.鸭“白点病”的临床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 1 998年以来 ,于福建、浙江和广东等省发生了一种以高发病率、高死亡率、软脚、摇头和肝脏、脾脏、胰脏、肾脏和肠壁出现大量白色坏死点及肠道出血或出血环为特征的鸭传染病 (暂定名为鸭“白点病”) ,我们对该病开展了广泛的临床调查 ,今将结果报道如下。1 流行病学1 .1 易感鸭品种 番鸭、半番鸭和麻鸭等均有发病死亡 ,但以番鸭易感性最强。1 .2 易感鸭日龄 经调查发现 8~ 90日龄的鸭多见感染发病 ,番鸭多集中于 1 0~ 3 2、5 0~ 75两个日龄段发病 ,尤其是前一日龄段雏番鸭发病更为多见 ;在麻鸭 ,多见产蛋前后的发病 ;在半番鸭 ,…  相似文献   

11.
番鸭“花肝病”是近年来出现的番鸭传染病,是目前危害番鸭的主要传染病之一。1发病情况景宁县某农户饲养番鸭300羽,9日龄时,部分雏鸭出现精神萎靡、脚软、食欲不振、腹泻死亡等现象,遂将病鸭送至县畜牧兽医站诊治。2临床症状与病变患鸭精神沉郁、食欲不振、腹泻,粪便呈绿色或白色。剖检病死鸭,可见肝脏表面布满针尖大小的灰白色或黄白色坏死点,如花斑状,直径0.5mm。肝脏肿大,呈褐色。脾脏、胰腺出现坏死灶,气囊炎和有纤维性渗出物。3流行特点3.1发病特点该病以番雏鸭发病为主,以春、夏潮湿季节发病最为严重。3~30日龄雏鸭均可发病,尤以10日…  相似文献   

12.
一、 发病情况 本镇某番鸭养殖户,饲养雏番鸭450只,于鸭4天龄时采取雏番鸭“三周”病的预防措施,采用番鸭细小病毒高免蛋黄抗体500毫升,配合100毫升2.5%恩诺沙星注射液于颈部皮下注射,1毫升/只。用药2小时后,部分雏鸭出现精神不振,卧地5小时后死亡达60多只。 二、 症状和病变 病雏站立不稳,低头,有的侧卧,有的腹部朝天,目光呆滞,拉稀,肛门突出,周边羽毛沾湿,用手轻压雏鸭腹部即有水样并带气泡的稀粪射出。剖检10只雏鸭,大部分胃肠壁变薄,充满食物、水和气体,肝边缘红染,肝表面有少量针尖大小的出血点。 三、 诊断 按…  相似文献   

13.
2016年底福建省宁化县某养殖户雏番鸭发生一起传染病.10日龄雏番鸭出现精神萎顿,食欲废绝,严重下痢,部分雏鸭鼻孔流出浆液性鼻液,排灰黄色或黄绿色稀粪,发病高峰期每天有5%-10%左右雏番鸭死亡.病料冰冻切片经免疫荧光检测,小鹅瘟单克隆抗体检测呈阳性反应,而番鸭细小病毒、番鸭呼肠孤病毒、鸭副粘病毒、禽坦布苏病毒等的单克隆抗体检测呈阴性.发病雏番鸭用小鹅瘟高免蛋黄紧急注射,病情得到明显好转,证实该病为番鸭小鹅瘟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4.
<正>番鸭细小病毒病是由番鸭细小病毒引起3周龄内雏番鸭以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紊乱为主要病变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本病发生于8~20日龄的雏番鸭,最早发病日龄为7日龄,最迟为30日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40%~50%,成年番鸭不发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春季和夏季多发,病鸭可通过排泄物污染的饮水,饲料,场地,用具等,导致病毒的水平传播,通过污染种蛋造成病毒垂直传播。此病是目前  相似文献   

15.
雏番鸭细小病毒病与沙门氏菌病并发的诊治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 0 1年 1 1月 ,山东省临沂市某养殖户饲养的 60 0余只雏番鸭 ,相继发生了一种以败血、严重下痢、两脚麻痹、神经症状及死亡为特征的疾病。据统计发病期间共死亡 1 97只 ,死亡率 30 %以上 ,给养殖户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经过细致的调查和实验室检验等 ,诊断为雏番鸭细小病毒并发沙门氏菌感染。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该养殖场在 1 1月 3日从外地购入 3日龄雏鸭饲养 ,鸭舍为塑料大棚改建。据饲养人员讲 ,从饲养的第 3天就有个别雏番鸭发病 ,以后发病迅速增多 ,并有部分死亡。发病后用庆大霉素肌肉注射、环丙沙星饮水治疗 ,但收…  相似文献   

16.
<正>2007年5月吉林省吉林市某珍禽养殖场饲养已免疫过雏番鸭细小病毒弱毒疫苗、小鹅瘟弱毒疫苗、雏番鸭"花肝病"弱毒疫苗的28~42日龄番鸭群,陆续爆发一种以消化道和呼吸道病变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造成种番鸭大批死亡。发病番鸭为同群或鸭舍临近,共饲养种番鸭1 245只,发病后多种抗生素治  相似文献   

17.
(上接2001年第5期P41)4.2血清学诊断方法4.2.1中和试验:①雏番鸭中和试验:将上述被检病料的上清液,或分离的胚绒尿液毒(鹅胚或番鸭胚,须5代以内)分成2份,1份加入4倍量已知抗番鸭细小病毒血清,另1份加入4倍量灭菌生理盐水或PBS代替抗血清,混匀后置37℃温箱作用60min。每组分别注射6羽5日龄左右的易感雏番鸭,每雏皮下0.2ml,隔离饲养观察10d。血清组雏番鸭健活,而对照组雏番鸭发病死亡,其临床症状及病变与自然病例相同,即可确诊为本病毒所致。②鹅胚中和试验:本法用已知番鸭细小病毒鹅胚适…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检测雏番鸭细小病毒抗体效价的LPAISN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毒和血清:番鸭细小病毒福州株(MPV-F),鸭细小病毒阳性血清、阴性血清和单抗致敏的胶乳由本室提供。雏番鸭细小病毒活疫苗也由本室提供。1.2试验鸭及疫苗免疫1日龄雏番鸭45羽购自田县,分别腿部肌肉注射2001、2003和2005批号疫0.2ml。每批号疫苗注射15羽。隔离饲养15天后,心采血,分离血清。每批次随机抽取5份血清,56℃水灭活30min后供测试。1.3胶乳凝集抑制试验(LPAI):参照程由铨的方法取被检血清50μl加入第一孔(4单位抗原孔)中,混后取50μl加入…  相似文献   

19.
1987年8月30日,我县长林乡某养鸡专业户由本省南昌县和余干县某孵房购进苏州大麻鸭和本地麻鸭的杂交雏鸭(1~2日龄)850羽,运回饲养9天后发病,初步诊断为雏鸭传染性窦炎。现将情况报告如下。发病情况:850羽雏鸭于9月9日开始发病,20日龄时,死亡达高峰,最多的一天死亡76羽,10月15日基本平息,共死亡雏鸭502羽,死亡率为59.05%。  相似文献   

20.
汤海平 《中国家禽》2003,25(18):15-16
1发生情况我市某区三个养鸡专业户于2002年10月初,先后从莆田地区引进同一批4500只纯种白羽雏番鸭苗,分别饲养2000、1000和1500只,鸭群在1日龄用番鸭细小病毒———小鹅瘟二联苗免疫接种,他们饲养至13日龄时三群雏鸭均出现软脚、拐脚或跛行现象,随饲养日期的延长发病数量越来越多,但是死亡数很少。发病时也注射番鸭细小病毒———小鹅瘟双价高免血清,并且还投服过强力霉素、氟甲砜霉素、蒽诺沙星、磺胺类药物等广谱抗菌素,肌注过林可霉素、丁胺卡那霉素以及先锋霉素,均无效果。而与白羽雏番鸭混群饲养的本地番鸭和半番鸭未见发病。2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