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乔化密植红富士苹果园改造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陇东黄土高原区15年生乔化密植红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了间伐、提干、落头3种处理树体光合特性、花芽量、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间伐、提干、落头3种处理均能提高红富士苹果树的光合效率、产量和果实品质,其中隔株间伐处理效果最好;行株距为4m×3m,盛果期干高100~110cm,落头高度230~280cm,每667m2枝量8.5万条是成龄乔砧红富士苹果比较理想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冀中南地区红富士苹果早期产量形成因素马宝,徐继忠,袁小乱,孙建设(河北农业大学园艺系,保定071001)冀中南是河北省苹果的重要产区之一,其面积和产量均超过全省的50%。近年来发展的苹果幼树以红富士为主,约占60%以上,栽植密度多为4-6m×2-4m...  相似文献   

3.
<正> 对许多苹果品种来说,环剥是促进幼树早期成花的有效措施之一.红富士苹果幼树成枝力强,萌芽率高,树势强健,不易早期成花结果;为解决这一问题,于1990年5月下旬在井陉矿区刘赵村果园对三年生红富士幼树辅养枝进行了部分环剥,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不同枝量类型富士苹果光强分布及产量品质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陇东改良纺锤形富士苹果3种枝量类型树冠内相对光照强度、树冠不同部位光照分布特征、果实产量、产量分布特征及品质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枝量过多型树冠内小于30%的相对光照强度比例最大,枝量合理型次之,枝量不足型最小。枝量合理型、枝量不足型、枝量过多型小于30%的相对光照体积所占树冠总体积分别为32.23%、24.19%、49.53%;产量分别为3 195、1 555、2 098 kg/667m2;果实品质各项指标枝量不足型略高于枝量合理型,但二者均达到了优质苹果的要求,确定出陇东地区富士苹果优质高产的最适留枝量为84 000/667m2左右。  相似文献   

5.
在甘肃省陇东旱作苹果产区静宁县,以新疆野苹果为砧木,开展了‘成纪1号’短枝富士不架设支架的旱作宽行高干栽培试验,生长过程中培养高纺锤形树体结构,使树体保持动态的金字塔状。结果表明:栽植次年见果,第3年667 m2产量810 kg,第4年1 604 kg,第5年2 248 kg,第6年2 805 kg;表现为树冠矮小、成花早、园貌整齐、早果丰产、抗逆性强、效益高。该栽培模式具有技术简单,管理方便,减轻劳动强度,生产成本低,便于机械作业,经济利用土地等特点。‘成纪1号’宽行高干集约高效栽培模式适宜在甘肃省陇东黄土高原苹果产区及其他干旱缺水的山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正> 红富士苹果在我国发展速度很快,目前约占全国苹果栽培总面积的22.2%,成为我国苹果的主栽品种之一。在河北省中南部地区,红富士苹果幼树生长偏旺,停止生长晚,直接影响了其花芽形成、早期产量及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陇东地区各级政府积极落实国家脱贫致富政策,把苹果树栽培作为农民致富的主要突破口,因此,实施了大规模的“红富士苹果树”栽培工程。目前这些苹果树已进入盛果期,整形修剪技术是果树生长栽培中一项复杂而关键的技术,修剪不当就会导致苹果产量、质量下降,经济收入偏低。陇东黄土高原苹果幼树从定植生长初期开始,整形修剪技术大多采用小冠疏层形、改良式纺锤形、细长纺锤形等。  相似文献   

8.
沿黄沙地短枝红富士苹果幼树早期丰产经验1992年以来,我们在黄河沿岸的岱庙乡沈楼村与新华村的两果园(共16.7hm2)进行了红富士苹果幼树开发实验。主栽品种短枝红富士,授粉品种为首红,砧木为八棱海棠。株行距3×4m,园地砂质壤土,地下水位2m。栽后第...  相似文献   

9.
李建明  王娟  李强  梁娟 《果农之友》2007,(11):13-13,36
静宁县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海拔1340~2245米,年均温8.3℃,年均日照时数2252小时,年降水量423.6毫米,昼夜温差大,环境无污染,是农业部划定的黄土高原苹果优势产区,先后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苹果之乡"和"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2007年以红富士为主栽品种的苹果面积达到2.53万公顷,产值3.2亿元,苹果产业已成为静宁的第一大支柱产业.但红富士苹果难管理,挂果迟,早期效益差,长期制约着产业效益的发挥.为了进一步发挥科技动力,提升产业效益,笔者就黄土高原红富士苹果早期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与研究,总结出一套适合该地区气候特点早果、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正响富等晚熟红富士苹果秋季修剪的目的是充分利用植株秋季生长优势,适时调整树体结构、改善光照条件、增强叶片光合效能,均衡树体生长,促进当年果实生长和花芽分化,确保来年开花数量,为连年高产优质打下基础。1幼树苹果树前期的产量高低,主要看幼树的枝量多少,留的枝越多,前期产量越高。主干形等没有永久性主枝的小冠苹果树,树形轮廓呈圆锥形,成龄树落头后树高3 m左右。栽后前3年尽量多留枝、少去枝。中干上萌发的长势过旺、  相似文献   

11.
正红富士苹果幼树期营养生长旺盛,利用矮化中间砧嫁接的红富士苹果在自然生长的情况下,幼树期生长量大,新梢长度可达100 cm左右,萌芽率为50%~75%,成枝力高,剪口下可形成3~6个长枝,副梢多,副梢自然抽生率较高,所以前期管理不当,则进入结果期较晚,为了让3~4年生红富士快速结果,我们进行了拉枝、转枝、拉枝+环割、拉枝+扭梢试验。  相似文献   

12.
全国红富士苹果协作组于1991年提出了《红富士苹果幼树规范化管理技术修正提纲》,经过一年来的验证,并根据近两年来的研究新成果和新技术的应用效果,又提出了成龄树规范化管理技术要点部分内容,现将幼树、成龄树两部分内容汇总整理为《红富士苹果规范管理技术要点》供各地参考。 一、幼树管理技术要点 (一)幼树早产优质的树相指标 ①幼龄:矮砧苹果树(含短枝型)3~6年  相似文献   

13.
:;煎整熬窳i二I.短枝型红富士2.矮化苹果树体结构部分指标与产量的关系3.苹果矮化密植栽培I.苹果结果大树简化修剪技术关系5.密植山楂树型的选择修剪6.快速培育葡萄优质大苗的新技术7.桃树的快速育苗法s.关于提高红富士苹果质量的几个问题9.红富士苹果丰产栽培技术】o.红富士苹果人工促萌成花技术的研究I】.红富士苹果栽培中亟需解决的问题l 2.克服红富士苹果树上强下弱的有效措施l 3.草莓生产有新招1 I.板栗嫩枝嫁接技术J 5.短枝型苹果幼树整形修剪技术要点J 6.密植苹果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 7.北斗诸品种苹果授粉组合试验初报J s.…  相似文献   

14.
<正> 富士苹果近几年发展迅速,河北省已有2.7万hm~2(公顷)左右。在冀中南地区,幼树生长旺盛,枝量少,枝类不合理,不易成花结果。因此控制其旺长,增加枝量,改善枝类组成,促进花芽形成是幼树早期丰产的重要问题。已有资料证实,多效唑可以控制苹果树的营养生长,但对应用浓度、时期及花芽形成的作用报道不一;乙烯利有提高金冠等苹果品种枝量的作用;环剥可以促进苹果花芽形成。我们设想三者配合使用有可能解决富士苹果幼树早期丰产的问题。因此我们于1989-1990年对富士苹果幼树进行了本项试验。1 材料和方法试验在石家庄郊区西营果园进行,该园土质沙壤,土层浅,下为纯沙。供试树为长富2品种,海棠砧,行株距5m×3m,1989年树龄为3年生,生长旺盛,未结果,年新  相似文献   

15.
红富士苹果,以其树势健壮,果实品质优良,耐贮运等优点,颇受群众欢迎。现已成为我省主要发展的品种之一。现栽培面积已达50多万亩,约占全省苹果栽培总面积的12%。但是红富士苹果幼树,尤其是乔砧幼树,营养生长过旺,进入结果年龄较晚。通常栽后第5年始能见果,第7、8年始进入初结果期,严重影响前期产量。因此,如何促进红富士苹果幼树早果,丰产,己成为生产日亟需解决的问题。庄河县步云山乡长巨村,于1982年建园,  相似文献   

16.
红富士苹果幼树骨干枝二步开角好乔砧密植红富士苹果幼树在应用细长纺锤形整形时,对骨干枝分两次开张角度效果好,即于夏秋季先将新梢拿枝软化,第2年春拉枝成70°,同时进行多道环割,第3年春再将其拉至80°~90°角。这样分两步开张角度,可避免一次开张骨干枝...  相似文献   

17.
近10多年来,新疆北部地区红富士苹果匍匐栽培发展较快,并取得了良好成绩。栽培品种以秋富1、长富2为主,最近北海道9号、福岛短枝等品种也有发展。生产实践证明,红富士苹果适宜北疆地区匍匐栽培,并表现出幼树生长量大、易整形、结果早、产量来得快、收益高等优点。但是,红富士苹果匍匐栽培整形修剪、管理技术性强,在其它管理技术一致的情况下,整形修剪如有不当,会给生产带来很大影响,造成结果晚、产量低、树形乱、难管理、越冬埋土树体损失严重。北疆兵团农场和当地果农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对红富士苹果匍匐整形修剪创造了不少成功经验,涌现出了许多优质高产的新果园。  相似文献   

18.
以陇南山区16年生乔化密植"红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提高主干处理对树体叶片净光合效率、有效相对光照强度比例、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主干提升高度≤100cm时,随着主干提升高度的增大,"红富士"苹果的叶片净光合效率、有效相对光照强度比例、果实产量和品质显著提高;主干提升高度110cm时,随着提升高度的增加,叶片净光合效率、有效相对光照强度比例、果实品质略有增加趋势,但差异不显著。而果实产量开始显著减少;确定出甘肃陇南山区成龄乔砧"红富士"苹果栽培中,密度为3m×4m的果园,盛果期树干高为100~110cm是比较理想的优质栽培指标。  相似文献   

19.
以2011年春季定植的矮化中间砧苹果成品苗(3年根1年干的‘宫藤富士’/SH6/平邑甜茶)为试材,设置7种不同的栽植密度(株行距分别为1 m×3 m、1.5 m×3 m、2 m×3 m、0.75 m×4 m、1 m×4 m、1.25 m×4 m和1.5 m×4 m),细纺锤形整枝修剪,自栽植第2年,连续7年调查7种栽植密度对树体生长、冠层光照分布、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随着树龄的增长,不同栽植密度下树干粗度和总枝量逐年增加,不同处理间树干粗度无显著差异,第7年1 m×3 m和0.75 m×4 m两个栽植密度下树体总枝量超过140万条·hm-2,第8年均超过140万条·hm~(-2)。栽植前期(第2~4年)各栽植密度树体短枝比例不断增加,长枝比例不断减少,第5年各栽植密度枝类组成趋于稳定;综合稳产3年(第6~8年)树体的枝类组成数据,4 m行距的短枝比例明显高于3 m行距,长枝比例略低。树体冠层平均相对光照强度由高到低的株行距处理依次为1.5 m×4 m(63.87%)、1.25 m×4 m(61.44%)、2 m×3 m(61.27%)、1 m×4 m(59.19%)、0.75 m×4 m(55.79%)、1.5 m×3 m(53.67%)和1 m×3 m(49.37%);相同栽植株数下,4 m行距处理低光效(相对光照强度小于40%)的区域比例显著小于3 m行距。比较前5年的累计产量,以行距4 m和1 m×3 m的最高。综合稳产3年的结果情况,大果率(单果质量 200 g的果实产量占总产量的比例)以4 m行距和2 m×3 m的最高。各栽植密度下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果形指数和果实硬度均无显著差异。综上,采用4 m行距,1~1.25 m株距,树体成形快,稳产后树体结构合理,冠层光照充足,低效光区比例少,前期产量高。  相似文献   

20.
折枝,就是在强旺枝条的下部剪伤,深度为枝条直径的1/3~1/2,再沿剪口上下纵向劈裂木质部5-8cm;扭伤则是对旺长枝条由基部将木质部旋转扭伤。红富士苹果幼树长势旺盛,在其生长季管理过程中,采取折枝和扭枝措施削弱枝条的输导能力,缓其长势,可以收到促花结果的良好效果,尤其扭枝较为常用。但有些果农却在冬剪时对红富士苹果强旺枝条采用折枝和扭枝措施。由于冬季树体处于休眠状态,生命活动极其微弱.一旦造成伤口很难愈合.加之红富士苹果幼树长势旺盛.枝条发育充实度差,极易失水,所以冬剪时实施折枝和扭枝技术很容易使枝条出现不同程度的抽条现象,严重者使枝条抽死。据调查,红富士3-5年生幼树冬季折枝抽条率为82%,死枝率为45%;扭枝抽条率为77%,死枝率3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