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淮河干流1956-2008年的实测径流资料,从不均匀性和集中程度等方面分析了径流年内分配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和距平累积等方法对径流年际变化的趋势性与阶段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淮河干流径流年内分配极不均衡,年际变化较为剧烈。汛期径流量约占年径流量的63%,而最小年径流量仅占多年平均径流量的14.0%~18.2%。1980年以后,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性与集中程度进一步加剧,空间差异有所减小,而集中期则延迟于7月份。(2)年径流量总体表现出递减的变化趋势,且中游递减趋势较上游明显,但均不显著。四季径流量变化趋势与变化幅度不尽相同,息县站和王家坝站仅在春季呈现递减趋势,而鲁台子站与吴家渡站在春、秋季均呈现递减趋势。总体而言,枯水期径流量的进一步减少将加剧流域水资源的供需矛盾。(3)年径流量序列中存在2个持续丰水时段和3个持续枯水时段,且持续枯水时段较持续丰水时段要长。在1996-2008年间,年径流量丰枯交替变化频繁,这主要与该时段流域内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旱涝交替出现有关。  相似文献   

2.
根据新疆开垦河水文站的多年实测径流资料,利用方差分析法、回归分析法和Mann-Kendall秩次检验法等,分析了开垦河径流的分配和年际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开垦河径流年内分配较均匀;43 a的径流统计中,83.7%的年份径流集中度>50%,表明径流补给来源以雨水和高山冰雪(季节性积雪)融水为主.季节性积雪融水量占高山冰雪融水量和雨水量总和的比重在逐年增加.流域径流量主要集中在汛期(4-9月),最大径流量出现在6月,且汛期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比重逐渐增加.同时,春季径流量高于冬季.径流量年际变化平缓.呈微弱上升趋势,年径流变差系数仅为0.23;径流量代际变化特征明显,20世纪80年代由枯水期转向丰水期,但未发生突变;流域年径流量有较明显的周期成分,其显著周期为3,14,16,19 a.  相似文献   

3.
罗玉    秦宁生    周斌  李金建  刘佳  王春学  庞轶舒 《水土保持研究》2019,26(5):123-128
利用长江源区沱沱河站和直达门站1961—2016年月平均径流量数据,运用滑动平均、累积距平曲线、集中期、集中度、滑动t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指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统计分析了长江源区径流量的年际、年代际、年内、突变和周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长江源区1961—2016年径流量总体呈增加趋势。沱沱河站径流量集中度、相对变化幅度、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高于直门达站。1996年是沱沱河站径流量发生显著突变的年份,2004年是直门达站径流量发生显著突变的年份。沱沱河站存在8~12 a和3~4 a的周期振荡特征,直门达站存在6~8 a和3~4 a左右的周期振荡特征。  相似文献   

4.
1960—2010年窟野河年径流量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窟野河把口站温家川水文站1960—2010年的水文资料,应用Kendall秩相关系数、R/S分析法、小波分析、降水-径流双累积曲线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等多种数值统计方法,分析了窟野河径流量年际变化特征及趋势,以及降雨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960—2010年窟野河径流量呈现显著递减趋势,递减率为1.358亿m3/10a;Hurst指数为0.533>0.5,表明未来一段时间内变化趋势与现在基本相同;51年间降雨量年际变化较大,1978年之前变化较平稳,1978—2006年显著下降,之后又有所上升;径流量变化受降雨影响较大,但在1978年以后,随着水保措施的实施和煤炭的大规模开采,人类活动成为影响径流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天然径流量是流域气候及下垫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时是流域水资源分配的重要依据。深入探究长时间序列年径流量时间变化特征对流域水资源调控以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意义重大。基于黄河1470—2018年长时间序列天然径流量数据,综合采用EMD经验模态分解法、滑动平均法以及距平累积法揭示黄河549年间天然径流量的年际变化与周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黄河年天然径流量变化过程具有显著的随机特征,随年份不同呈现波动性变化,5%及95%频率的年天然径流量分别为337.0亿m3和681.0亿m3。采用距平累积法可将黄河近549年天然径流序列以1825年为界分为2个时期;黄河年天然径流量以2.8年变化周期最为显著,其次为23.8年、47.3年、5.6年、11.3年周期规律,出现该周期性规律主要是由于太阳黑子活动、厄尔尼诺现象以及地极移动振幅变化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区洮河流域植被盖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区洮河流域较高空间分辨率植被盖度变化分析,为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政策落实,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决策等提供参考。[方法]以1993年Landsat 5TM,2001年Landsat 7ETM+,2015年Landsat 8OLI和ASTER GDEM为数据源,先用像元二分模型反演植被盖度,再用流域分区、高程、坡度及坡向分级所得基础单元,统计分析各单元内的植被盖度均值和植被盖度变化面积比例。[结果]1993—2015年洮河流域植被盖度均值增加了17.52%,正向变化面积比占62.24%,负向变化面积仍占有6.41%;3期数据均表明,高程2 500m以下植被盖度最低,高程4 000m以上无明显变化与负向变化面积比例之和最大;坡度0°~5°,10°~15°之间植被盖度均值最低但增幅最大,无明显变化和负向变化面积比例之和随坡度增加而增加,并在60°以上达到最大;坡向对植被盖度分布的限制作用逐渐减弱。[结论]洮河流域植被地形分异特征明显,植被盖度总体呈现增加趋势,但还存在一定的负向变化;未来应重视高程2 500m以下,坡度20°以下,坡向为平地、西坡、南坡的植被恢复;加强4 000m以上,坡度45°以上和东坡、东北坡现有植被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   

7.
根据50年实测水文资料,分析了闽东诸小河泥沙年内年际变化和来水、产沙的因果关系及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掌握该地区泥沙变化规律,对流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应用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分析了湖南省1949~2002年洪涝灾害成灾面积波动情况。结果表明:湖南省洪涝灾害成灾面积存在着准3年、准8年和准22年左右特征时间尺度的周期性波动;分析各时间尺度周期性振荡的贡献率,其中以准3年时间尺度成灾面积振荡的贡献最大,即湖南省洪涝灾害成灾面积波动以准3年时间尺度为主;从各时间尺度的振荡看,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洪涝灾害成灾面积的波动频率增加,洪涝灾害成灾面积仍处在增加阶段,同时近年来洪涝灾害成灾面积振荡幅度增大,即某些年份可能会出现大灾,说明湖南省洪涝灾害强度加剧,频度增加。并进一步分析了洪涝灾害加剧的成因,提出相应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水文站的泥沙资料,分析汀江河流输沙量的地区分布和年内、年际变化规律及变化趋势,并对形成这些规律及变化趋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采用集中期、集中度等方法及M-K,Pettitt等非参检验法对比分析了黄土高原北洛河子午岭森林流域与相邻丘陵沟壑区非森林流域近50 a来的径流稳定性差异及演变趋势,为黄土高原地区生态治理的水文效应分析提供参考和借鉴.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和非林区流域径流量年际尺度分布表现出一致的强变异性,年内分布均为双峰型特征,但林区峰型平缓,非林区陡峭.林区流域年内分布较非林区流域均匀,前者径流集中期较后者滞后1个月.近50 a来林区流域径流量无明显变化趋势,而非林区流域年、夏、秋及汛期径流量表现出显著性减少趋势,且有显著的跃变时间.无论径流过程或径流量年变化如何,林区稳定性要明显优于非林区流域.非林区流域的生态环境仍需要长时期的建设和维护.  相似文献   

11.
渭河流域径流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降水是产生土壤侵蚀的主要原动力.以豫西土石山区的汝阳县和黄土丘陵区的嵩县为例,通过对实测的雨强、坡度等水土流失因子的观测和研究,初步探讨了降水变化对不同下垫面(梯田、林地、坡耕地、荒坡)造成的水土流失之分异影响,并推求出组合方程式表达其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荒坡和坡耕地的蓄水作用最差,梯田和林地的蓄水功效则较高.在小流域治理过程中,应当把梯田、林地以及配套的沟道整治工程等作为重要的雨水存贮措施.  相似文献   

12.
应用Mann-Kendall法和滑动平均法以及差积曲线法,对闽江流域竹岐站1936-2004年径流序列的整体趋势特征和局部趋势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闽江流域径流整体趋势减少,但无显著性;滑动平均法和差积曲线法划分时段分析局部趋势,呈现分阶段增加或减少趋势,但也都没有显著性;只是丰水期的趋势变化程度在丰枯期划分的三个时段中最大,增加相对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呼图壁河径流变化特征与长期变化趋势,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呼图壁地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发展战略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采用变差系数法、距平累积法、Mann-Kendall非参数秩次相关检验法及Morlet连续复小波变换对呼图壁河石门水文站1978—2011年实测日流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呼图壁河径流的年内变化主要受降水与气温的影响,其主要径流产生于5—9月,汛期为6—8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69.4%,枯水期为12月至次年3月。呼图壁河的Cv平均值为0.149。近34a来径流量整体呈现出不显著的增加趋势,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小,年际间持续枯水与持续丰水的时间几乎相同。此外,呼图壁河年径流存在4个较为显著的周期波动,其中18和29a分别为径流量年际变化的第Ⅰ、第Ⅱ主周期。[结论]呼图壁河近34a来径流量呈增加趋势,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呈现出较为显著的周期性,径流量的年内分配很不均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揭示气候变化、人类活动耦合作用下复杂的水沙变化、水沙关系,探明降雨侵蚀力的影响及径流输沙变化的响应机理,为流域水土流失防治和生态建设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基于洮河流域及周边6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和下游控制站逐月径流输沙数据,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法、水沙曲线、相关系数、灰色关联度、弹性分析法等方法分析研究了径流、输沙、降雨(P)、降雨侵蚀力(R)演变规律,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结果]洮河流域1956—2019年径流整体呈显著下降趋势,线性变化率-2.8×107m3/a, 1987年发生突变,输沙整体呈显著下降趋势,线性变化率-4.61×105t/a, 2003年发生突变,降雨、降雨侵蚀力均呈不显著上升趋势,且未出现明显突变。洮河流域R上中游小于下游,夏季(626.33)>秋季(125.31)>春季(122.22)>冬季(0),夏季降雨侵蚀力占比71.67%,夏季对泥沙侵蚀影响最大。P与R分布相反,P相对较小的下游流域R较大,P相对较大的上中游R较小,流域水沙异源,上中游产水,下游产沙。对输沙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5.
清涧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年侵蚀模数在10000t/km2以上。自50年代初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截至1989年底止,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04.07km2,治理程度达50.67%,流域输水输沙明显减少。分析表明:清涧河水沙减少受降雨和流域治理的共同影响,与1969年以前相比,70年代年均减沙15.4%,80年代年均减沙71.3%。在减沙量中,降雨偏枯影响70年代占14.6%~28.2%,80年代占36.9%~41.8%;流域治理减沙量70年代占71.8%~85.5%,80年代占58.2%~63.1%。同时,流域治理减水量也由70年代的18.2%~33.9%增加到80年代的42.9%~47.7%。  相似文献   

16.
治理与开发相结合搞好水土保持工作黄炳生(云南省人民政府昆明656021)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睡,地域辽阔,山川秀丽,水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有金沙江、南盘江、澜沧江、怒江、红河、伊洛瓦底江等六条江河纵横全省,滋润着千里沃野,孕育着26个民族的3885万人,...  相似文献   

17.
陕北淤地坝管理运用的经验、问题及对策贾锋(陕西省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安市710004)赵俊峰(黄委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一、淤地坝管理经验陕西省水土保持局颁布试行的《陕北地区淤地坝工程加固配套及管理养护实施办法》,对淤地坝工程的管理、运用起到了积极的有效...  相似文献   

18.
淤地坝在陕北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李世武,常战怀寇俊峰,王英顺(陕西省水土保持勘测规划研究所,西安710004)(黄委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打坝淤地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具有拦泥、淤地、增产多重效益。特别是在农业生产方面,打坝增加了耕地面积...  相似文献   

19.
加强组织领导与部门协作加快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步伐黄德茂(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西昌市615060)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辖17个县(市),总人口为370万,其中彝族占42.5%,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全州总面积60114km2,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