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言 《北方牧业》2004,(10):11-11
<正> 在目前的养鸡生产中,进行油苗的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方法之一。随着当前饲养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产蛋期注射油苗已经成为有效预防禽病的重要措施。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部分养殖户由于没有按照正确的油苗使用方法,在注射以后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应激反应。如何正确的在产蛋期注射油苗,应引起广大养殖户的高度重视,否则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一、注射方法可分为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两种。皮下注射又分为颈部皮下和腹股沟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又可分为胸肌注射、腿肌注射和翅膀肌肉注射等。经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以颈部皮下注射效果最好。1.颈部皮下注射:一人抓定鸡,另一人负责注射。注射时用拇指和食指把鸡颈部后1/3处(靠近翅膀处)皮肤捏起,使皮肤与颈部肌肉分离后,用7-9号注射器针头向着背部方向,以小于30度的角度注射  相似文献   

2.
在目前的养鸡生产中,进行油苗的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方法之一。随着当前饲养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产蛋期注射油苗已经成为有效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部分养殖户由于没有按照正确的油苗使用方法,在注苗以后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应激反应。在产蛋期如何正确注射油苗,必须引起广大养殖户的高度重视。现就在产蛋期注射油苗的几大注意事项分述如下:1.注射疫苗的部位应选择在颈部皮下(下1/3处)或浅层胸肌进行注射。不提倡在腿肌注射,特别是细菌苗的注射:许多养鸡户在进行颈部皮下注射时,直接握住鸡头,注射器与颈部呈90°角…  相似文献   

3.
随着养鸡业的不断发展,疾病越来越复杂,产生期注射疫苗已经成为有效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尤其是在禽流感流行预防期,蛋鸡紧急预防接种流感疫苗特别普遍。可是有许多养鸡户由于没有按照正确的油苗使用方法,在注射后,引起产蛋急剧下降,严重的可影响一个月以上,给经济造成巨大损失。所以如何正确的在产蛋期注射油苗,应引起广大养殖户的高度重视,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的养鸡生产中,进行油乳剂灭活疫苗的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保护鸡群健康的重要措施。如何正确地接种油苗,减少应激,是广大养殖户值得重视的问题。1油乳剂灭活疫苗接种的方法油乳剂灭活疫苗接种的方法是注射,分为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两种。皮下注射以颈部皮下注射为主,肌肉注射又分为浅层胸肌注射和腿肌注射等。  相似文献   

5.
随着养鸡业的不断发展,疾病越来越复杂,产蛋期注射疫苗已经成为有效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尤其是在禽流感流行预防期,蛋鸡紧急预防接种流感疫苗特别普遍。可是有许多养鸡户由于没有按照正确的油苗使用方法,在注射后,引起产蛋急剧下降,严重的可影响一个月以上,给经济造成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6.
油苗注射不当不但发挥不了良好的免疫效果,还会影响鸡只的生长发育. 一 注射部位不当 (1)颈部皮下注射时:注射部位太靠近头部,往往会引起肿头、肿脸.误以为是鼻炎或其他疾病而盲目用药,加大了养殖成本;如果注射到颈部肌肉内,则引起鸡缩颈、精神不振,采食下降、消瘦等症状.正确的注射部位应在颈背侧后1/3处皮下.  相似文献   

7.
<正> 1.注射疫苗的部位应选择在颈部皮下(下1/3处)或浅层胸肌进行注射。不提倡在腿肌注射特别是细菌苗的注射许多养鸡户在进行颈部皮下注射时,直接握住鸡头,注射器与颈部成90度角进行注射,导致油苗注射到颈部肌肉内。由于颈部肌肉较少,血管、神经非常丰富,注射后容易引起鸡颈部肿胀,鸡群出现缩颈弯脖,精神不振,采食下降,消瘦,排黄绿色稀粪,很似发生疫病的鸡群。如果注射部位靠近头部,极易在注射疫苗后7天左右出现鸡的肿头肿脸。  相似文献   

8.
1免疫方法 1.1注射法 注射法分为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和刺种法,以颈部皮下注射为最好。肌肉注射分胸肌注射、腿肌注射和翅膀肌肉注射。采用注射免疫时应注意,免疫前、后2-3天用土霉素拌料和多种维生素饮水,产蛋鸡注射免疫最好在下午进行,免疫油剂苗时要摇匀、预温。颈部皮下注射,要注射在颈后段1/3处皮下,  相似文献   

9.
进入冬季后,因为天气寒冷的缘故,蛋鸡病毒病的发生逐渐严重,注射油苗已经成为有效预防疫病的重要措施。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部分养殖户由于没有按照正确的方法使用油苗,在注射了注苗后产生了产蛋率、采食量下降等严重的应激反应。所以,在产蛋期用正确的方法注射油苗,必须引起广大养殖户的高度重视。现就产蛋期注射油苗的几大注意事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 在目前的养鸡生产中,进行油苗的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方法之一。随着当前饲养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产蛋期注射油苗已经成为有效预防禽病的重要措施。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部分养殖户由于没有按照正确的油苗使用方法,在注射以后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应激反应。如何正确的在产蛋期注射油苗,应引起广大养殖户的高度重视,否则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11.
正1 注射疫苗的部位应选择在颈部皮下(下1/3处)或浅层胸肌进行注射。不提倡在腿肌注射,特别是细菌苗的注射。颈部皮下正确的注射方法是:一人固定鸡只,另一个人负责注射。注射时用拇指和食指把鸡颈部(靠近翅膀处)皮肤捏起使皮肤与颈部肌肉分离后,注射器针头以小于30°角注射到拇指与食指之间的皮下。注射后的油苗应分布在颈部肌肉和皮肤之间。在进行胸肌注射时,应该用7-9号短针头,针头与注射部位成30°角,于胸部的上1/3处,朝背部方向刺入胸肌,不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肉鸡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注射油乳剂灭活疫苗成为预防和控制疫病流行,保护肉鸡群健康的重要措施。临床应用中,因油乳剂灭活疫苗使用不当引发了多种多样的事件。如何正确规范地使用油乳剂灭活疫苗,已成为业界非常重视的问题。1油乳剂灭活疫苗的免疫方法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的惟一方法就是注射,分为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皮下注射以颈部皮下注射为主,肌肉注射可采用浅层胸肌注射和腿肌注射。1.1颈部皮下注射  相似文献   

13.
<正>1免疫方法1.1肌肉注射用注射器将疫苗注射到胸肌、腿肌和翼肌部位,注射疫苗时针头与皮肤夹角为45°,不能垂直注射。1.2皮下注射用注射器将疫苗注射到颈部或腿部皮下的方法。皮下接种疫苗时,用左手食指和拇指把皮肤提起,将针头平着插入注入疫苗,两手指中有膨胀感,说明疫苗已准确注入。1.3滴鼻、点眼适用于新城疫Ⅱ系、Ⅳ系疫苗接种。用滴管或滴瓶将稀释好的疫苗滴入鼻孔,让鹌鹑吸入。用滴管或滴  相似文献   

14.
灭活苗在生产中常用来刺激鸡的免疫系统,提高抗体水平。灭活苗在使用时,常选用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两种方式。皮下注射一般选择颈部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常选用胸、大腿或翼。这两种注射方式常引起较大的组织反应。灭活苗通常为轻型矿物油乳剂水化抗原,氢氧化铝乳剂水化抗原。氢氧化铝灭活苗一般没有油乳剂疫苗产生的抗体水平高,但组织反应轻。油乳剂型病毒疫苗引起的组织反应比细菌型疫苗轻。一般来说,皮下注射比肌肉注射反应小,因此,一般油乳剂疫苗特别是细菌型疫苗都是应作皮下注射,而注射点越来越趋向以种鸡或后备母鸡的腹股沟部皮…  相似文献   

15.
一般免疫选择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生产实践表明,肌肉注射可使疫苗迅速进入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但是,抗体上升快,消耗快,而且,注射失误造成肌肉坏死,产生残鸡,不仅不能产蛋,也使淘汰鸡的品质下降,增加成本。皮下注射为一种简便的途径,抗原可被缓慢的吸收,抗体上升均匀,保护时间长。但是,由于免疫多,一个部位多次注射会造成油苗吸收不全,影响抗体的产生。为此,我们选择皮下不同部位注射,了解其抗体上升的变化情况。本次实验不仅对我们生产有指导意义,而且对广大客户也非常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1接种方法 1.1颈部皮下注射 颈部皮下注射是接种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的首选。颈部皮下自由活动区域大,注入油苗后不影响头部的正常活动,且皮下毛细血管丰富,便于吸收。  相似文献   

17.
灭活苗在生产中常用来刺激鸡的免疫系统,提高抗体水平。灭活苗可单独使用,也可在使用活疫苗后使用。 灭活苗在使用时,常选用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两种方式。皮下注射一般选用颈部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常选用胸、翼或大腿。这两种注射方法常引起较大的组织反应:小鸡在注射灭活苗时,会引起不同程度的不适,表现为精神抑郁,羽毛蓬乱,挤堆和采食量下降;疫苗注射胸、翼或大腿可能形成永久性损伤。  相似文献   

18.
1注射疫苗的部位选择 注射疫苗的部位选择很重要,小鸡应选择在颈部皮下(下1/3处),而大鸡可选择在浅层胸肌进行注射,一般不提倡在腿肌注射,特别是细菌苗的注射。颈部皮下正确的注射方法是:一人保定鸡只,另一个人负责注射。注射时用拇指和食指将鸡颈部(靠近翅膀处)皮肤捏起使皮肤与颈部肌肉分离后,注射器针头以小于30&#176;注射到拇指与食指之间的皮下。注射后的疫苗应分布在颈部肌肉和皮肤之间。  相似文献   

19.
(五)疫苗的接种方法 疫苗的接种方法主要有注射、滴鼻、点眼、口服、气雾、刺种法等。 1.注射法:主要包括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猪的皮下注射一般选择皮薄,容易移动,但活动性较小的部位,如大腿内侧、耳根后方。猪的肌肉注射,一般选择肌肉丰满的颈部或臀部,体质瘦弱的猪一般不要臀部注  相似文献   

20.
油苗注射不当不但发挥不了良好的免疫效果,还会影响鸡只的生长发育。 一注射部位不当 (1)颈部皮下注射时:注射部位太靠近头部,往往会引起肿头、肿脸。误以为是鼻炎或其他疾病而盲目用药,加大了养殖成本;如果注射到颈部肌肉内,则引起鸡缩颈、精神不振,采食下降、消瘦等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