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林太明 《畜禽业》2007,(3):22-25
<正>猪瘟又称猪霍乱,在欧洲称为古典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国际兽疫局将其列为A类16种法定检疫传染病之一。在养猪业中此病仍然是目前最主要危害猪病之一。超前免疫在猪瘟流行地区是控制猪瘟的有效措施。对刚出生的新生仔猪采用超前免疫的办法,即于出生后立即肌肉注射猪瘟疫苗,过一定时间后再吃初乳。超前免疫的理论和方法最早由法  相似文献   

2.
《畜禽业》2014,(3)
<正>1免疫程序目前国内还没有统一的CSF免疫程序。目前多数猪场采用仔猪、育肥猪20~28日龄首免和60~70日龄二免,种猪每年2次免疫的免疫程序(母猪的免疫应避开配种和妊娠期,以免引起胎盘感染)。林毅等采用Dot ELISA检测猪瘟母源抗体消长规律和4种猪瘟免疫程序(超前免疫组:新生仔猪在吃初乳前接种2头份猪瘟单价疫苗,注苗后1h让其吃初乳;超前并加强免疫组:按超前一次免疫后,45  相似文献   

3.
闫恒普 《畜禽业》2008,(9):26-27
<正>8分娩舍的管理出生时,仔猪没有被感染(除了一些子宫感染外,但这比较少见),它们体内也无抗体,这意味着它们没有抵御任何疾病的能力。当吸收初乳时,仔猪获得一定水平的母体免疫来抵抗特异性疾病,但在生后头3周内自身不能产生抗体。仔猪生后立即吃一些初乳是很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进一步确定不同生长阶段生猪猪瘟抗体水平,对某规模化猪场不同阶段生猪进行了猪瘟抗体检测分析。方法:在一年之内分季度检测了首免前的4周龄仔猪的猪瘟母源抗体,及经产母猪、首免后及二免后生猪的猪瘟病毒抗体水平。结果:结果显示,4周龄(首免前)仔猪猪瘟(母源)抗体水平偏低,平均为36.65%;其一免和二免的生猪猪瘟抗体水平有明显的提高,平均值分别为56.67.%和93.34%。结论:通过该实验数据分析,及时对规模化猪场进行免疫程序的完善,对提高猪瘟的防控水平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猪瘟给当前猪场造成了较大的危害,猪瘟疫苗是重要的防制工具,疫苗本身的质量直接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由于目前疫苗厂家较多,生产比较混乱,实验旨在探讨三种不同厂家猪瘟疫苗对兔体的热反应和对仔猪抗体滴度变化。应用市场上三个不同厂家的猪瘟活疫苗,分别进行兔体热效力检验和仔猪免疫试验,观察疫苗反应情况。通过兔体热反应和对免疫前后的猪群进行ELISA抗体监测来评价,确定三种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发现,不同厂家的猪瘟疫苗对兔体的热反应差异较大;不同厂家的疫苗产生的抗体效价差异较大,保护效果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口蹄疫疫苗按常规剂量接种,同时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猪瘟弱毒活疫苗和猪瘟-猪丹毒二联苗)分别按照1、2、3倍剂量接种35~40日龄(阉割时进行)的仔猪;猪瘟疫苗和猪瘟-猪丹毒二联苗分别2倍剂量接种35~40日龄(阉割时进行),间隔1周后进行口蹄疫疫苗常规剂量的免疫接种,共分8组。通过正向间接血凝(PHA)试验检测猪瘟抗体,结果表明:对散养生猪同时进行猪瘟和口蹄疫双针防疫的免疫效果确实,是可行的。且不同免疫剂量猪瘟疫苗在接种后产生的抗体水平略有不同,剂量大的,则一定时间后抗体水平相对高些,在实际工作中,为避免疫苗本身质量、疫苗保管等因素导致防疫质量下降,我们建议猪瘟采用2头份剂量规范实施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7.
《畜禽业》2015,(9)
为研究自制的中药复方对仔猪猪瘟免疫水平和生长性能的影响,选取21日龄仔猪进行试验,按常规程序接种猪瘟疫苗,研究自制中药复方对断奶仔猪增重、抗体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5%自制中药复方,可以提高猪瘟抗体水平,促进仔猪日增重,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结论:自制的中药复方能促进仔猪的生长性能和免疫机能,增强其抗病力。  相似文献   

8.
《畜禽业》2015,(9)
<正>对于疫区,特别是反复爆发猪瘟的地区,猪场或个体养猪户,最好实行仔猪超前免疫。因为在疫区采用该方法,能很快控制疫情,在控制猪瘟的连续发病上,可收到显著效果。超前免疫,就是仔猪产下后,在完成擦身、断脐、剪牙、称重等一系列接产工作之后,给仔猪注射免疫猪瘟弱毒疫苗1 m L,  相似文献   

9.
<正>新生仔猪溶血症(Hemolytic disease in newborn piglets)是指新生仔猪吃初乳而引起红细胞溶解的一种急性、血管内溶血性疾病。仔猪以贫血、黄疸和血红蛋白尿为主要特征,致死率可达100%。该病的实质是由于母畜血清抗体与新生仔畜红细胞抗原不合,引起的一种同种免疫溶血性反应的病理过程。是母猪血清和初乳中存在抗仔猪红细胞抗原的特异血型抗体所致的。  相似文献   

10.
陶群 《畜禽业》2012,(7):43
<正>坚持"全进全出"可以有效保证保育阶段猪病的控制,但我国现阶段中小规模猪场基本上是自繁自养,所以我国中小规模猪场不能有效的控制猪病的发生和流行。针对建湖县养猪现状,笔者就养猪保育阶段猪病的防治谈一些经验和体会。1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哺乳仔猪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保育阶段的饲养,健康、顺利度过断乳关对以后的保育非常关键。1.1吃足初乳,保证乳猪抗病力乳猪在出生要吃足初乳,因为初乳里含有各种抗体,仔猪在哺乳期间和保育初期只有抗体使仔猪产生被动免疫从而增强抗病力,减少后期保育部分疾病的发生。1.2做好仔猪保健,提高仔猪抵抗力在出生后第二、三天注射铁制剂,  相似文献   

11.
在仔猪断奶时进行猪瘟的初次免疫是许多养猪场的习惯性做法,为了研究这一做法的实际效果,笔者在某大型种猪场选择了112头在3周龄断奶时的仔猪,抽取血清后用猪瘟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进行抗体检测,之后分为2组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组按照常规做法在3周龄时初免猪瘟疫苗,对比组则不进行猪瘟的免疫,在随后的第4周、5周、7周分别进行猪瘟抗体的测定,结果表明,仔猪在3周龄时进行猪瘟的初免并没有起到提高机体猪瘟免疫水平的作用;同时也发现高水平的猪瘟母源抗体在仔猪体内能维持较长时间,因此,可以适当推迟仔猪猪瘟的初免时间。  相似文献   

12.
<正>为进一步优化猪瘟免疫程序,取得合理的疫苗使用效果,本实验选取32头同日龄仔猪,分为4组,分别进行不同剂量、不同次数的免疫,然后定期采集血液进行抗体检测。结果说明:猪瘟免疫程序可以优化,具体为首免1头份猪瘟脾淋苗(不做二免),即能够保证较高水平猪瘟抗体。  相似文献   

13.
5 猪瘟 Dewulf等证实猪瘟病毒感染早期通过排泄物传播病毒并不重要,提示机械传播在猪瘟病毒并不具有流行病学意义.鉴于弱毒疫苗缺乏可鉴别的遗传标记,有的国家已禁止使用弱毒疫苗,Marowska-Daniel用去掉跨膜区加上人CD33的信号肽的GP55基因构建了基因疫苗,接种猪可诱导对猪瘟的免疫保护.Dewuff等评价了猪瘟病毒E2亚单位疫苗的免疫效力,接种后7d攻毒所有猪发病,出现病毒血症,部分猪死亡,这与以往的报道有所不同.研究表明摄入初乳的新生仔猪接种猪瘟疫苗不能诱导足够的免疫保护,提示母源抗体对疫苗接种具有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14.
《畜禽业》2017,(7)
仔猪溶血病属于免疫溶血病,由母源抗体中含有抗仔猪红细胞抗体所致,抗体通过初乳进入消化道并经肠黏膜进入血液,导致溶血发生;贫血、黄疸是该病的主要表现,肝脾肿大是主要剖检变化,临床诊断结合实验室检查可对该病进行确诊;种猪品种改良是根治该病的最好方法,此外,仔猪寄养、人工哺乳等可预防该病发生;补充生血性的营养物质可加快该病康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对该病的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畜禽业》2016,(11)
正该病体温正常或稍高,如降至常温以下是死亡的预兆。精神萎靡,厌食。粪液状,黄白色或灰暗水样,有时带有血液。腹泻延长则脱水明显。预防:母畜在产前60-90 d和30 d两次用福尔马林灭活苗注射,每次5 m L,使母畜获得免疫,产生高滴度抗体,通过初乳转移给新生的牛犊,或在犊牛出生后未吃初乳前经口给予轮状病毒弱疫苗4 m L。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用猪瘟疫苗预防猪瘟已有四十多年的经历,但猪瘟病例时有发生,2006年笔者通过对注射猪瘟疫苗后14~21d的猪采血,进行抗体监测,共采血130份,检测结果:有67份抗体效价在25以上,为免疫合格,合格率  相似文献   

17.
在农业部推荐的免疫程序的基础上,结合新疆养猪业的具体情况,对2010年年底石河子地区3个规模化猪场免疫情况及血清学做了详细的调查,主要调查商品猪44至170日龄初免后猪瘟、口蹄疫抗体的规律。经过定期采样监测抗体和大量试验,获得了真实可行的数据。监测结果发现猪瘟、口蹄疫免疫抗体在145日龄以后迅速下降,至170日龄时抗体水平低于保护水平以下,必须在160日龄进行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18.
白鲢对嗜水气单胞菌疫苗的免疫应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贺路  李杜 《淡水渔业》1997,27(1):26-27
用嗜水气单胞菌9120株制备了鱼类出血性败血症疫苗。用该疫苗分二组对白鲢进行免疫,检测免疫后白鲢血清中的抗体水平,其中加佐剂免疫组获得了较高滴度的凝集抗体,不加佐剂免疫组产生的凝集抗体滴度较低,但用间接血球凝集试验可以检出。  相似文献   

19.
《畜禽业》2015,(5)
<正>猪瘟疫苗的免疫接种对控制猪瘟至关重要,制定合适的免疫程序对提高免疫效果尤为关键。本研究通过对南平市某规模猪场哺乳仔猪的抗体检测,为制定适合于该猪场的猪瘟首免时间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对象选择分娩日龄临近、分娩仔猪大于8头、胎次为2~7胎的母猪21头及  相似文献   

20.
猪瘟灭活疫苗抗体消长规律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平  罗淑琴 《畜禽业》2005,(12):46-47
猪瘟(CSF)是由猪瘟病毒(CSFV)引起的一种猪的急性、烈性传染病,被国际兽疫局(OIE)列为A类传染病。我国每年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猪瘟疫病的研究及控制工作。但近年来猪瘟仍有发生,且有增强的趋势。至今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疫苗预防仍是我国防治猪瘟的主要手段。通过对母源抗体跟踪监测和对猪瘟灭活疫苗不同免疫剂量和不同首免日龄进行比较试验,系统地反映了猪瘟母源抗体及灭活疫苗免疫后抗体的消长规律和免疫效果。为进一步掌握猪瘟灭活疫苗的免疫效力及免疫期、为该病的防治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及为猪瘟的扑灭和净化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