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科大学生作为未来新型农民的后备人才,其科技创新能力如何直接关系能否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合格建设者,关系现代农业的建设进程。农科大学应以专业教学为根本、奠定科技创新基础,以试验研究为核心、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以农场实践为途径、增强实践创新能力,以科技活动为载体、提升科研兴趣,提高创新能力,探索出农科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农科研究的提出和不断深入,如何培养出适应新经济发展的农业人才是高等农业院校教育研究的重点之一.实践教学对于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就地方农业高校而言,转变实践教学观念,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构建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经济社会对高等农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该研究以新农科为背景,从实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教学师资等方面构建了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为提高新农科背景下的实践教学水平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农业科技合作共建与农科专业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模式,进行校县农业科技合作共建长效机制建设与农科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系统总结探讨了两者的关系和建设的必要性、主要任务、创建途径、管理模式、双方义务、实习实训形式、保障措施及实践效果,为农科专业开展学生实习实训工作和建立农业科技合作共建长效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地方农业院校要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发挥作用,必须提高涉农专业本科教育质量,扎实做好农业各类科技人才的培养工作。山东农业大学认真落实全国本科教育大会精神,坚持以本为本,在加大农科类人才培养力度、推进农科专业优化调整、创新农科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农科类人才教学培养质量、加强农科类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等五个方面作了有益探索和实践,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高校力量。  相似文献   

5.
农科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构建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中国农科院研究生为研究对象,提出在校研究生创新能力主要由课程学习成绩、在学期间发表学术性论文、学位论文水平和科研工作能力四方面因素构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农科在校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实证调研分析了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为农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农科:为安徽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还存在一些问题,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从对策分析、保障措施和政策建议3个层面对安徽省农科:的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策略进行了研究,以为安徽省农科: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三农"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该文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在分析农科高校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提高农科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提出了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教学;积极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实施农科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计划;强化农科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等提高农科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8.
为贯通学科、专业、公司、农户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河南科技学院农科专业在构建"学科-专业-基地-公司-农户"实践教学载体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协调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内容,以成果转让、技术研发或人才定向培养为纽带,与企业合作共建多功能一体的实习基地,健全基地运行机制,促使学生全程参与"核心成果—推广示范—合作经营—服务农户",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改善了学生的就业状况。  相似文献   

9.
农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鄢高翔  祁克宗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1):2176-2177
创新农科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农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围绕创新能力培养、实践技能和全面素质提高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多种途径确保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农科类大学生是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面对当前部分农科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出现的偏差,以集农业科研、农业教育、农技推广于一体的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结合农科类学生生源的三个主要特点,针对农科类学生在理想信念存在的四大现象,逐步探索出蕴含学院特色并行之有效的理论育人、实践育人、党建育人、科技创新育人、校园文化育人等五大理想信念育人载体。  相似文献   

11.
以农科物理教学实践经验为基础展开研究,分析传统物理教学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个性创新能力,开展角色换位多维拓展的广义教学,根据教育心理学以人为本分层教学建设小型化阶梯课程体系,改进农科物理的教育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培养高层次、高水平的创新型农林人才和多学科背景、高素质复合应用型农林人才是涉农高校新时代“育卓越农林新才”的历史责任。工业科技知识及工程文化背景,是现代农业学科分工细化与交叉融合并存纵深发展趋势下,农科专业学生跨学科通专融合知识结构重塑的必要构成及专业综合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训练的重要内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自2005年面向农科专业开展工业认识教育实践以来,探索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一个载体两个平台三个目标”的农科专业工业认识教育模式,建立了完整的农科专业工业认识教育教学内容体系和组织体系,为新农科“育卓越农林新才”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一种“工程方案”。  相似文献   

13.
农科研究生在发展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实现农科研究生充分就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农科研究生就业面临较大压力,同时存在着学科建设及专业设置滞后、农科研究生面向农村和基层就业有障碍、导师对农科研究生就业发挥作用不够、农科研究生自身定位不够明确等问题。实现农科研究生充分就业的政策建议主要为:及时进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加强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鼓励与支持毕业研究生到中西部地区就业。  相似文献   

14.
姚祎  毕亚玲  赵蕊  张轶辉 《安徽农学通报》2018,24(8):141-143,146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高校农科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方法等已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作为农科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实践教学需要"因势"、"利导",与时俱进,加快改革步伐,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创新与时代发展要求结合起来。该文分析了互联网科技对农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影响,介绍了安徽科技学院农学院实践教学概况及问题,并提出了新时期高校农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李水清  赵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876-19878
通过编写适合农科类专业的有机化学实验教材,创建了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新体系,完善了有机化学实验考核体系,以期为建立以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为核心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农科人才培养以服务乡村为主要目标,以满足农户科技需求为基本导向。论文在探讨高校农科人才培养与农户科技需求对接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的基础上,依托3所院校农科学生及3个省份抽样调查数据,以描述性统计分析探寻对接现状,并运用logistic分析影响对接的基本因素。研究表明,农科人才服务乡村意识比较薄弱、农户科技需求偏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供需对接,迟滞了乡村产业振兴步伐。为此,建议通过改进农科人才培养体制、提高农户科技需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等举措来化解矛盾,实现供需对接、促进乡村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运用TRIZ理论提高农科大学生创新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养具有较高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就提高创新能力的创新工具而言,TRIZ理论是目前公认的能够大幅度提高创新效率的创新工具,对于农科大学生来说,掌握这一创新工具能够较快地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农科大学生应当树立有规律可循的创新理念,全面、系统地掌握TRIZ理论,在运用TRIZ理论的实践中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建设基础化学课程群的构想.该课程群突显农科特色,强调基础性、开放性,体现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这对于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强化创新能力培养努力打造高素质大学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关键在于强化创新能力培养。论述了作为多学科综合性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对课程内容、教材、课件、多媒体素材及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基地的要求,致力于构建工科类、农科类、人文经济类3大创新实践基地,树立创新能力全程培养理念。  相似文献   

20.
基于农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个人需求的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其仍有巨大发展空间.当前农业一线科技人员对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积极要求,但对农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了解较少,对其发展前景存在认识上的分歧,需要社会、高校加强交流、互动以解决这一问题.在此种背景下,摸清涉农单位人员的真实需求对促进农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