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宏乡是我县蚕桑生产的重点乡,有桑园2300亩,全年产茧占全县总茧量的16%左右。近年来,虽然乡村工业不断发展,但蚕桑这项传统副业,并没有下降,而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出现了不断发展的好势头。1987年,该乡蚕茧生产量182.5吨,比86年增长29.8%,茧款收入899833元,比1986年增加341585元,增长61.2%。丁宅乡的蚕桑生产大幅度增产增收的主要经验是: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射阳县特庸乡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蚕桑生产,形成了射阳县重点蚕茧生产基地。1987年产茧780吨,占射阳县产茧总量38.05%,比大发展前的1983年增长了5.2倍;栽桑养蚕总收入550万元,占农业总收入35%,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今年春夏蚕已售茧387.2吨,比去年同期增41.6%,列盐城市各乡镇之首。蚕桑生产的迅速发展,促进了该乡农村经济协调发展,使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1987年这个乡人平纯收入556元,其中蚕桑收入155元,户平430元。  相似文献   

3.
我乡是四川省综合技术开发试点乡之一。1990年以来,我们根据自然资源优势、技术水平和开发潜力,将蚕桑作为六大骨干开发项目之一,确立了“依靠科技进步,发展‘三高’蚕业”的路子。经过三年的努力,1992年全乡实现发种4400张,比1989年增长36.3%;产茧15.4万公斤,比1989年增长46.67%;产植184.70万元,比1989年增长46.71%;实现张平产茧35公斤,比1989年增长11%,产值419.65元。户平养蚕1.4  相似文献   

4.
<正>一、蚕桑生产的现状 吴县市的经济比较发达,已连续多年挤身“全国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的前列;与此同时,全市的蚕桑生产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具体表现在: 1.重点蚕桑基地基本形成。到1994年底全市桑田面积已发展到4万亩,产茧2750吨,比1990年翻了一番多,全市形成了9个蚕桑重点乡(镇),区域相对集中,横泾镇现有桑田1.1万亩,并且已连续三年产茧超过一千吨,成为全省产茧量超千吨的重点乡(镇)之一。就地理分布来讲,全市4万亩桑田基本集中在沿太湖的横泾、浦庄、渡村、越溪、胥口、光福、藏书及沿澄湖的甪直、车坊等乡(镇),由于90%都是80年代后期的粮改桑,  相似文献   

5.
<正>如东县凌民乡共有21个行政村,185个村民小组,3.45万亩耕地,7513户,2.3万人.全乡现有桑田面积5000亩,占耕地面积的14.4%,有桑田300亩以上的蚕桑重点村9个,其中一个村超千亩,2713户从事蚕桑生产,户均桑田面积1.84亩.1994年全乡共发种1.2万张,产茧410吨,农民茧款收入达720万元.  相似文献   

6.
<正> 在庆祝建国三十五周年的时候,我们喜看在祖国大花园中,蚕桑之花正在盛放异彩。我们丹阳县珥陵乡在解放初期仅有桑田460亩左右,所产蚕茧无几。六十年代开始,跨出发展步伐,至目前已有桑田4100余亩,占耕地面积的8.7%。亩产茧已从当时的30斤左右提高到220斤;总产茧已由160余担发展到目前的9千多担,蚕桑收入达250万元左右,人均产茧22.15斤,人均蚕桑收入达61元。  相似文献   

7.
<正> 如东县新光乡刘埠村蚕桑专业户刘家兴,开展以蚕桑为主的种值业和养殖业,已有四年历史。四年中,年年跨大步,85年更上一层楼。该户原承包桑田3.53亩,85年又转包了别人的桑田1.2亩,共计4.75亩桑田。全年养蚕23张,交售鲜茧922.2公斤,获茧款  相似文献   

8.
<正> 武隆县长坝镇经过近几年的努力,蚕桑生产发展快,经济效益好。1993年发种888张,产茧525担,蚕农收入30.56万元,1994年发种1465张,产茧924担,蚕农收入53.83万元,1995年发种2344张,产茧1500担,蚕农收入80万元。1995年发种、产茧、蚕农收入分别比93年增长163.9%,185.7%和162.3%,保持了全区蚕桑生产增长第一的良好势头。特别是在市场疲软,丝绸行业困难,蚕农养蚕积极性受到影响的情况下,1996年春发种比95年同期增长25%,蚕茧产量增长24.8%,蚕农增收23%,养蚕单产超30公斤,全镇蚕桑生产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9.
<正> 我县有蚕桑任务的有29个乡一个蚕桑场,现有桑园面积3.5万亩,其中成林桑1.86万亩,85年收购蚕茧680吨,比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1978年产茧增长一倍。但我们在发展蚕桑生产方面经历了一段曲折过程,以往发展蚕桑,没有总体规划,往往采取行政命令、  相似文献   

10.
<正> 丹棱县丝绸总公司自1991年实施县委、县政府“建设2万担蚕茧工程”以来,到1995年,桑园面积已达50000亩,比1991年增长2.9倍;发种51300种,比1991年增长9.4倍;产茧2.85万担,比1991年增长5.71倍;全县人平蚕茧收入88元,比1991年增长7.1倍。实现了“工程”关于发展蚕桑生产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阶段目标。1995年收购鲜茧2.3万担,干正茧上车率达92%以上,全年综合解舒为55%,茧丝长901.6米,适干率85%,烘折235以内,正茧均价  相似文献   

11.
<正> 吴江县庙港乡注重依靠科学技术,使老蚕区走出了新路子,创出了新水平,蚕业生产得到了持续稳定的发展。1985年首批进入全省万担茧乡的行列。1988年全乡8237宙桑田蚕茧总产量达到845吨、产值968.79万元,分别比1981年增长1.3倍和5.7倍。亩产值达到1197.75元,除去价格上涨的因素,比1984年  相似文献   

12.
<正> 在农村商品经济蓬勃发展中,我县今年蚕桑生产在竞争中得到了发展,桑田面积在46475亩的基础上去冬又发展了3万亩,春茧在连续八年增产的基础上又获得了“三增”的好收成。春蚕发种34500张,比去年同期增8%,生产蚕茧1400多吨,比去年同期增21.7%;农民实得茧款收入约850万元,比去年增加近300万元,增长53.2%;平均  相似文献   

13.
<正> 如东县于港乡东临黄海之滨。近年来,蚕桑生产发展较快,全乡现有桑田3700亩,85年全年产蚕茧235吨,预计86年可产蚕茧300多吨,全年蚕茧收入可超120万元,人平均收入可逾百元。该乡为提高经济效益,指导面  相似文献   

14.
<正> 句容县属茅山老区的白兔、行香、春城、茅山、茅西、天王、磨盘、袁巷八个乡。现有桑田面积5050亩,3070户承包,户均桑田1.64亩,总产茧220吨,蚕桑收入174万元,户均553.7元。群众栽桑养蚕积极性比较高。从茅山老区的社会经济与自然条件分析,发展蚕桑生产有一定优势。这个地区经济不太发达,八个乡工农业总产值为1.9亿元,人均工农业产值1047元,人均收入497元,均低于全县平均水平。当地人民迫切要求脱贫致富。而且土地、劳力潜力大,自然条件适宜。具有一定的养蚕基础和积极性。因  相似文献   

15.
<正> 延安地区蚕桑园艺站1988年在蚕桑生产上,继续以涧峪岔为重点,以14个烘茧站为依托,抓产、供、销配套服务,辐射指导四个基地县蚕桑生产,取得了新的成效。①涧峪岔乡养蚕810张,产茧2.3万公斤,产值39.6万元,比1987年增养140张,产量和产值分别增长25.7%和267.8%。②加  相似文献   

16.
<正> 海安县南屏乡有桑田6924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4.4%。蚕桑生产是这个乡的一项传统骨干副业,在深化经济改革中,充分发挥优势,积极推广应用蚕桑配套技术,建立蚕桑服务体系,促进了蚕桑生产稳步发展,自1985年以来,已连续四年蚕茧超万担。1988年全乡共发种16693张,总产茧709.576吨,平均每亩桑园产茧102.4公斤。  相似文献   

17.
<正> 江都县华阳乡沈舍村远离县城,地处偏僻水乡。长期以来,这个村工业生产一直徘徊不前,农民靠单一种田,收入较低,集体经济比较脆弱。为改变这一状况,这个村从1987年以来,以养蚕为突破口,以副致富,以副兴村。全村共有耕地162.4公顷(2436亩),栽植湖桑67.33公顷(1010亩),是扬州市第一个面积超千亩的蚕桑专业村。1991年全村饲养蚕种2920张,产茧80.5吨,收入86万元(包括制种20多万元)。几年来,桑田上缴集体资金11万元。蚕桑生产的发展,既壮大了集体经济,又富裕了农民。一、因地制宜,调整结构沈舍村工业基础薄弱,工业产值仅占三业总产值的12%,依靠工业壮大集体经济条件不成熟,靠单一种植粮食壮大集体经济、富裕  相似文献   

18.
<正> 1987年10月,我们赴四川省的井研县、南部县、阆中县等地学习考察蚕桑生产的经验。根据考察所得,他们发展蚕桑生产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各级领导重视促进蚕桑发展据介绍四川省有156个县5000多个乡养蚕,共有四边桑15亿株,小桑园40多万亩,1987年养蚕400多万张,产茧10万多吨,比1986年增产近1万吨。为稳步发展蚕桑生产,省委、省政府从1987年起确定15个县为蚕桑基地县,每县每年支持经费5万元。对这些基地县的大、中、小的乡,要求年产茧分别达250  相似文献   

19.
<正>如东县1994年桑园面积曾达10.4万亩,1995年以来,由于茧丝绸行情不好,蚕茧价格直线下跌,蚕桑效益大大低于粮棉,毁桑改种颇为严重,到1995年秋,全县桑园面积仅剩4万亩.为此,如东县采取切实措施,扶持蚕桑生产.1.县茧丝绸公司于1996年对秋茧实行斤茧斤肥奖售,每吨尿素补贴1000元给蚕农;2.继续实行蚕农监督制度,对桑田负担的粮食征购任务一律减免;3.从1997年起桑田上缴金额标准与粮棉油面积一样对待;4.建立蚕桑发展基金,保护蚕农利益.  相似文献   

20.
我队1978年养蚕56张,平均每亩桑田养蚕5.6张,比上年上升21%,产茧3,676.5斤,比上年增产5%,产值5,552.7元,比去年增收6.4%(占农副业总收入的百分之10.4%,每亩桑田收入555.27元,每个社员从蚕茧收入中增加收入28.50元。发展蚕桑生产,为农业生产提供了1,200斤化肥、2,000斤蚕沙,为集体积累了生产资金,添置了多种农业机械,现在我队耕作、脱粒、粮食饲料加工实现了机械化。我队夺取蚕茧稳产高产的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