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了短时间冰冻低温处理对桃芽自然休眠解除的影响。[方法]以七年生曙光油桃为试材,研究了七个温度梯度三个时间处理冰冻低温对花芽和叶芽的存活率、萌芽级数、自由水/束缚水比值和膜透性的影响,并探讨短时间冰冻低温处理对桃芽自然休眠的调控效应。[结果]11月10日-5℃、-8℃低温处理对桃芽自然休眠的调控效应不明显,萌芽率、束缚水/自由水比值及相对电导度均变化不明显;其余低温处理对桃芽自然休眠呈正调控效应,其萌芽级数、自由水/束缚水比值和相对电导度与对照相比明显升高。11月20日和11月30日低温处理的效果与11月10日类似,只是处理时期越晚对桃芽自然休眠的调控效应越明显。[结论]不同低温处理的萌芽级数、自由水/束缚水比值和膜透性的变化表明:短时间冰冻处理可有效解除芽休眠,并显著促进了水分由束缚态向自由态的转变以及膜透性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了短时间冰冻低温处理对桃芽自然休眠解除的影响。[方法]以七年生曙光油桃为试材,研究了七个温度梯度三个时间处理冰冻低温对花芽和叶芽的存活率、萌芽级数、自由水/束缚水比值和膜透性的影响,并探讨短时间冰冻低温处理对桃芽自然休眠的调控效应。[结果]11月10日-5℃、-8℃低温处理对桃芽自然休眠的调控效应不明显,萌芽率、束缚水/自由水比值及相对电导度均变化不明显;其余低温处理对桃芽自然休眠呈正调控效应,其萌芽级数、自由水/束缚水比值和相对电导度与对照相比明显升高。11月20日和11月30日低温处理的效果与11月10日类似,只是处理时期越晚对桃芽自然休眠的调控效应越明显。[结论]不同低温处理的萌芽级数、自由水/束缚水比值和膜透性的变化表明:短时间冰冻处理可有效解除芽休眠,并显著促进了水分由束缚态向自由态的转变以及膜透性的增加。  相似文献   

3.
<正>1打破休眠大樱桃的扣棚时间以大樱桃自然休眠结束并满足其低温需求量为依据。大樱桃休眠的低温需求量一般为低于7.2℃的温度需1100~1440小时。在山东省南部枣庄、临沂等大樱桃产区,一般可在9月底-10月初树冠喷洒3%~5%的  相似文献   

4.
1解除休眠与升温的时间温室葡萄的升温时间,一般要在葡萄通过自然休眠后进行。打破自然休眠要求一定时间的低温,自然休眠不完全时,植株表现出萌芽期延迟且不整齐,甚至开花期也随之延迟。为了提早上市,在解除葡萄休眠的后期,可通过药剂处理来满足葡萄对低温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秋冬季自然休眠是北方落叶果树重要特性和发育阶段.落叶果树进入休眠是对低温适应的一种表现,而打破休眠也必须有一定的低温需求量才能完成树体内部物质转化.近年来,桃、葡萄、杏、李等果树的保护地生产迅速发展,其原有的冬季低温自然休眠的模式被打破,随之产生的问题是保护地栽培常因冬季的低温需冷量不能满足果树的需要,而造成萌芽开花不整齐,芽子脱落,果树生长发育不良等.为此,将生产上破除果树休眠的人工方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以草莓为料材,研究自然休眠期不同低温处理时间对其生长期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自然休眠过程中,随着低温处理时间延长,草莓新生叶叶面积、叶柄长度不断增加,而初生叶柄角度不断变小,完全通过休眠后,不再有显著变化.新生叶片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叶绿素质量比和光合作用关键酶活性也随着低温处理时间延长而不断升高,当低温处理时间大于765 h后,不再有显著变化.自然休眠过程中,低温处理时间可通过调节气孔因素、叶绿素质量比和光合作用关键酶活性来调控生长期草莓叶片的光合作用,当完全通过休眠后,低温处理时间对草莓的生长发育和叶片的光合特性不再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半促成栽培就是让草莓植株在秋冬季自然低温条件下,满足它的部分低温量,在自然休眠通过之前就保温或加温,使其提前打破休眠,提早生长和开花结果,使草莓果实提早在3~5月上市。奎屯垦区近年推广应用此项技术,取得良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枣休眠期间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与休眠的关系,以不同需冷量枣品种'京枣39'、'伏脆蜜'、'胎里红'为试材,测定自然越冬和人工低温处理条件下3个枣品种休眠期间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自然越冬条件下3个枣品种枝条中赤霉素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在休眠诱导期波动性较大,进入和解除休眠后含量变化不大;进入休眠和解除休眠后'京枣...  相似文献   

9.
草莓促成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品种选择促成栽培是在草莓进入自然休眠之前进行保温,阻止其自然休眠使其连续生长,开花结果.品种选择的原则是:花芽分化早,休眠程度浅,长势旺;花器耐寒性强,在低温条件下开花多,黑心花少,健全花粉多;果型大而整齐,畸形果少,成熟期早,丰产稳产,果实风味好.目前适于促成栽培的品种有丰香、春香、秋香、明宝及弗吉尼亚、新明星等.  相似文献   

10.
采用英国PP-Systems公司生产的CIRAS-1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日光加温温室条件下采用自然低温打破休眠春节催花的牡丹植株肉芙蓉(A)和银红巧对(A)和传统的低温加晾根打破休眠春节催花的牡丹植株肉芙蓉(B)和银红巧对(B)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然低温打破休眠催花牡丹植株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高于相应的传统的低温加晾根打破休眠催花牡丹植株叶片相应的指标。在春节催花牡丹温室生态因子中CO2浓度较光合有效辐射对净光合速率有相对较高的灰色关联度。  相似文献   

11.
不同处理对油桃休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打破果树休眠的技术方法,以油桃(Prunua persica var.Maxin)为试材,从药剂、脱叶、根部管理及温度调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早期落叶对打破休眠有一定效果,但早期落叶降低枝条内碳水化合物积累,生产上不宜采用;硫脲和6一BA对打破休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休眠后期.12-15℃中等温度处理比正常自然低温解除休眠的效果好,促进早花;根系与解除休眠无关,充足的水分供应促进早花.  相似文献   

12.
休眠是关系草莓冬季生产产量的关键.试验结果表明:所有供试的11个品种均有休眠期.低温是打破草莓休眠的限制因素.不同品种打破休眠所需的低温量不同;“春香”和“弗吉尼亚”需要低温量最小,为浅休眠品种;“宝交早生”和“丽红”打破休眠需480h,为中休眠品种;“全明星”、“哈尼”、“硕蜜”、“硕丰”、“索菲亚”、“戈雷拉”、“红岗利特”打破休眠需 720h,为深休眠品种.0~5℃低温打破休眠的效果比-5~9℃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冬季适当的低温(打破休眠)是落叶果树生长正常周期中的重要环节,如何打破设施果树自然休眠,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主要就影响设施葡萄休眠原因及如何进行人工调控打破休眠做简要介绍,为葡萄种植者提供参考,以期促进其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4.
《山东农业科学》2019,(11):64-67
泰山黄精种子在自然条件下萌发率低、出苗缓慢,提高种子萌发率、缩短育苗时间是泰山黄精栽培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本研究将泰山黄精果实与湿沙混合层积处理,处理温度设室外自然低温贮藏、-4℃低温冷藏和-20℃低温冷藏,然后用赤霉素浸泡,研究打破泰山黄精种子休眠的方法。自然低温贮藏、-4℃低温冷藏湿沙层积泰山黄精种子萌发率为35.61%~42.39%,-20℃低温冷藏后萌发率极低。湿沙层积处理后用赤霉素浸泡显著提高种子萌发率,-4℃低温冷藏后用100 mg·L~(-1)赤霉素处理萌发率最高。形态学研究发现,泰山黄精种子萌发首先形成小球茎,小球茎分化出不定根和芽后休眠30~40 d,最后形成幼苗。由此推测泰山黄精种子存在二次休眠现象,即种子休眠和小球茎休眠。湿沙层积-4℃低温冷藏后的泰山黄精种子用100 mg·L~(-1)赤霉素浸泡24 h能够打破其种子休眠,显著缩短小球茎休眠时间,是提高泰山黄精种子育苗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休眠期曙光油桃芽电导率及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膜渗透性在落叶果树休眠中的作用,为休眠的人工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曙光油桃的花芽和叶芽为材料,研究油桃芽体休眠期电导率及丙二醛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12月31日曙光油桃花芽、叶芽的萌芽率分别是54.52%、55.23%,表明其自然休眠已经解除。休眠期油桃芽体的电导率及丙二醛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11月6日之前,花芽和叶芽的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均呈下降趋势;11月6日以后,随着外界低温的来临,芽体进入休眠状态,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均呈迅速升高趋势,并都稳定在较高水平。[结论]诱导芽体休眠时,芽体膜透性变化与其休眠关系密切,芽体休眠后,膜透性大而稳,说明芽体对低温有很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沈莉 《北京农业》2008,(10):26-26
1打破休眠 大樱桃的扣棚时间以大樱桃自然休眠结束并满足其低温需求量为依据。大樱桃休眠的低温需求量一般为低于7.2℃的温度需1100-1440小时。在山东省南部枣庄、临沂等大樱桃产区,一般可在9月底-10月初树冠喷洒3%-5%的尿素液,打掉叶片,不脱落者可用手捋掉。后立即覆盖草苫或保温被,白天关闭风口。  相似文献   

17.
由于落叶果树都有自然休眠的习性,如果低温积累量不足,果树需冷量不够,没有通过自然休眠,即使扣棚保温,给其生长发育以适宜的环境条件,果树也不会萌芽开花;有时尽管萌发,但往往不整齐,时间滞长,坐果率低。生产中普遍存在扣棚时间不当,尤其是过早扣棚而致大棚果树栽培失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以马铃薯品种早大白脱毒微型薯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黑暗、低温处理和种薯大小对微型薯休眠及解除休眠后的发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暗处理对微型薯休眠期没有影响,但能够缩短休眠幅度,提高发芽势;低温处理使微型薯休眠期延长,休眠幅度缩短,发芽势提高;较小的微型薯休眠期较短,能够较早解除休眠,但休眠幅度较大,发芽不整齐;较大的微型薯休眠期较长,解除休眠较晚,但休眠幅度较小,发芽较快且整齐度高。  相似文献   

19.
马齿苋种子具有休眠特性,在自然条件下发芽率低、发芽速度慢,对其开发利用产生了很大阻碍。通过低温层积和GA3两种方法分别对其进行了催芽实验,结果表明:经过8周的低温层积和600mg/L的GA3处理可有效破除休眠,使其发芽率达到最高水平,并提高了发芽的整齐度。  相似文献   

20.
福州地区牡丹低温催花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个牡丹品种为材料在福州地区进行低温催花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牡丹品种解除休眠所需的低温不同;在一定范围内,适当降低处理温度,可相应缩短低温时数;低温的累积过程是解除牡丹休眠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