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民勤县引进6个棉花品种的试验结果表明,新陆早8号、新陆早10、硕丰1号的株型紧凑,适宜密植,开花吐絮早,生育期短,籽棉产量较对照品种新陆早7号分别增产14.07%、8.89%、6.66%,皮棉产量分别较对照增产18.14%、7.88%、18.09%,适宜民勤县以及同类特早熟棉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棉花新陆中26号原种繁育及优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陆中26号由新疆富全新科种业公司选育,2006年通过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特异性明显,早熟、丰产、衣分高、适应性好,不仅适宜南疆早中熟棉区,而且适于北疆热量资源较丰富的早熟棉区种植。2006-2008年累计推广面积达20万公顷。推广4年来始终保持了品种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早中熟棉花新品种新陆早37号,2007年通过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北疆的早、中熟棉区,南疆早熟棉区,河西走廊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新陆早21号是适应新疆南、北疆、甘肃河西走廊早熟棉区种植的早熟、丰产、优质、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的棉花新品种。2005年通过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全生育期133天,株型较紧凑,开花结铃集中,结铃性强,吐絮集中,易摘拾,适宜机械采收。现将该品种在北疆等适宜棉区宽膜丰产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5.
高产、抗病、优质、早熟抗虫棉新品种冀122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早熟棉品种省早441和转基因抗虫棉GK 12杂交世代选择育成的“冀122“,突出表现抗棉铃虫、高产、抗病和早熟,2003~2004年河北省冀东早熟棉组区域试验霜前皮棉较对照品种新棉33B和DP99B分别增产23.1%和17.7%,属抗枯萎病、抗黄萎病品种,适宜冀东早熟棉区及同类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棉花新品种升金棉30号在不同生态区的种植表现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升金棉30号在不同生态棉区种植,其农艺及产量性状有明显差异,主要表现为:升金棉30号的生育期淮北棉区比沿江棉区长9d.而与对照泗棉4号无明显差异;升金棉30号在沿江棉区比淮北棉区增产皮棉19.0%,较对照品种增产3.9%-5.8%;升金棉30号的纤维长度、比强度及马克隆值三项指标协调性优于较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7.
棉花品种"中棉所50号"引进博州种植已5年该品种在适应性、丰产性、抗病虫能力等方面表现较好,而且叶层分布合理,光合作用强,生长发育稳健早熟性好,品质优良,是博州棉区较受欢迎的品种之一。一、特征特性经多年多点调查,中棉所50号在博州棉区生育期120天左右,比主栽品种新陆早33号早熟7~8天,Ⅰ式果枝,叶片中等偏小,茎秆较硬,现蕾开花早且集中,结铃性强,丰产性好。铃卵圆形有尖,单铃重  相似文献   

8.
新疆是我国棉花667米2产量、总产、植棉面积最大的棉区,对高产优质抗逆品种需求巨大。辽宁棉区近年来植棉面积急剧紧缩,而新陆早12号(辽95-25)、辽棉12号、辽棉15号、辽棉18号等辽棉系列品种却成功引入新疆,尤其北疆棉区的实践证明,辽棉系列品种在新疆棉区有着巨大地开发潜力和广  相似文献   

9.
张燕  赖军臣  傅玮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177-12179,12183
2013年北疆垦区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出现下滑,明显不如2012年.通过对宜棉区、次宜棉区棉花各生育阶段的气象条件分析及气候指标判断得出,宜棉区是低温阴雨寡照造成棉花一般延迟性冷害;次宜棉区是各生育阶段热量条件持续不足和夏季严重冷害造成棉花严重的延迟性冷害,加之两地区初霜冻均明显偏早,造成了棉花气候减产.建议今后应根据不同年份的气候波动调整品种结构和品种布局,确保棉花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为信息处理技术方法,以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西北内陆棉区的早熟、中熟和早中熟类型的杂交棉和常规棉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2005—2014年国家级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对棉纤维4个主要纤维品质性状(长度、马克隆值、比强度和纺纱均匀性指数)进行地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熟棉品种纤维长度达到纺中高档纱所需长度标准要求;黄河流域的河北北部中熟品种近几年纤维长度下降,长江流域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纤维长度表现较好;中熟品种的纤维比强度分布大致呈自西向东、由北向南增加的趋势。三大棉区不同熟性类型马克隆值有明显差异。此外,黄河流域棉区的华北平原一带是适宜种植推广中长绒、高比强和高马克隆值的长强粗纤维的常规棉品种的区域,黄河流域棉区的黄土高原一带是适宜种植推广普通高产型的短弱粗纤维的常规棉品种的区域。长江流域中下游棉区是适宜种植推广中长绒、高比强和高马克隆值的长强粗纤维的杂交棉品种区域。而西北内陆棉区的东疆地区是适合推广种植长强细的优质常规棉品种或长绒棉品种的区域,可以作为我国棉纺工业纺髙支纱的重要优质棉生产基地。总之,西北内陆棉区常规棉仍然是我国棉花品质性状表现最具发展潜力的品种类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无膜滴灌栽培条件下不同棉花品种、密度和播期对其生长的影响,为新疆南疆棉花无膜滴灌栽培技术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筛选出适宜的品种、密度和播期。【方法】分别在库尔勒、阿拉尔、图木舒克进行试验,采用无膜滴灌栽培方式和裂-裂区试验设计,研究品种、密度、播期3个因素对棉花生育期、产量构成、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品种和播期对棉花生长影响较大,生育期较短的早熟棉花品种子棉产量较高;播期推迟造成生育期延长,并使子棉产量、单株铃数、衣分、霜前花率逐渐下降,对农艺性状和纤维品质造成一定影响;密度增加造成单株铃数、株高、单株果枝数、单株果节量逐渐下降,对子棉产量、纤维品质未造成显著影响。【结论】棉花品种中619熟性较早,产量较高,可作为新疆南疆无膜滴灌栽培的适宜品种;适宜的播期为4月15~25日;密度22.5×104株/hm2的子棉产量在3个密度中最高,为适宜的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黄河流域棉区不同纤维颜色棉花品种品质差异及棉铃在发育进程中生理活性变化,探索其品质形成的主要时期和相关影响因素,为彩色棉的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彩色棉品种中棉所51号(浅棕,CCRI 51,杂交棉)、中棉所81号(深棕,CCRI 81)、中棉所82号(深绿,CCRI 82)和普通棉(简称白棉,CK)国欣棉3号(GX 3)为试验材料,对各小区棉株中部第5-6果枝的一、二果节当日花进行挂牌,于收获期测定其纤维品质,并在花后10、15、20、30、40 d(days post anthesis,DPA)取挂牌棉铃,分别测定铃壳、棉籽、棉纤维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棉纤维的纤维素含量,研究不同颜色棉花品种纤维品质差异及棉铃发育特点,并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整齐度指数以及断裂比强度三个指标均以杂交彩色棉(浅棕棉)最高,常规陆地棉三个指标的高低顺序为:白棉>深棕棉>深绿棉。白棉铃壳各时期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彩色棉品种,各品种各时期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白棉棉纤维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大下降幅度时期为前期(10-20 DPA,降幅66.67%),而彩色棉品种为后期(20-40 DPA,降幅为23.08%-61.19%)。各品种铃壳POD活性在花后10-20 DPA均有所上升,其中以深绿棉品种上升幅度最高,白棉和浅棕棉铃壳POD活性在10 DPA时显著高于深棕棉和深绿棉。白棉在10 DPA时铃壳和棉籽SOD活性均为最高,两棕色棉铃壳SOD活性在棉铃发育过程中均呈逐渐增加趋势;浅棕棉棉籽SOD活性在30-40 DPA时提高了53.18%,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深绿棉棉纤维SOD活性降低时期出现得较其他品种早10 d。白棉棉籽MDA含量在花后20-30 DPA时下降,而彩色棉均升高。浅棕棉纤维素快速累积开始期最早,持续期最长,白棉较深棕棉和深绿棉的纤维素快速累积起始期早3 d,持续期长1-5 d。10 DPA时棉籽MDA含量与棉纤维长度和断裂比强度显著负相关,铃壳POD活性与纤维长度呈显著正相关,纤维素快速累积持续期与纤维长度及强度显著正相关;20 DPA时棉纤维可溶性蛋白质含量、30 DPA时棉籽MDA含量以及纤维素快速累积起始期与整齐度呈显著负相关;20 DPA时棉籽MDA含量、30 DPA时铃壳可溶性蛋白质含量、40 DPA时棉纤维MDA含量与马克隆值呈显著正相关;40 DPA时棉籽可溶性蛋白质含量、20 DPA时棉纤维POD活性与伸长率显著正相关。【结论】彩色棉棉铃相比于白棉,较低的抗氧化酶系统活性在纤维发育前期(0-20 DPA)阻碍了纤维初生壁的形成及生长,在纤维发育后期(20-40 DPA)促进了色素类物质在次生壁沉积,这就降低了纤维素在次生壁的积累。彩色棉较短的纤维素累积持续期以及较晚的纤维素快速累积起始期是造成彩色棉品质低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3.
以双价抗虫抗除草剂基因(Cry1Ac+EPSPS)棉为观察品种,非转基因棉赣棉11号为对照品种,进行了棉花生育性状、产量性状等的比较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品种相比,双价抗虫抗除草剂基因棉在成铃至吐絮期株高增长显著(超速6.6~9.1 cm);在盛铃期之前成铃变缓极显著(少10.7个铃);花铃期至盛铃期果枝层生成慢显著(少1层);果枝角度变大极显著(大2.1°);主茎节距拉长极显著(长0.6 cm);叶色加深显著;衣分率降低极显著(低1.7%);籽指升高极显著(高1.77 g);纤维整齐度指数升高显著(高1.325%);纺纱均匀指数增加显著(增7.5);籽棉、皮棉、霜前籽棉、霜前皮棉均减产极显著。初步评价:双价抗虫抗除草剂基因棉的生育性状、产量性状较差,纤维纺纱性状较好,推广种植性较差。  相似文献   

14.
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确定北疆棉花的适宜种植密度。[方法]以新陆早33为供试棉花品种,研究不同种植密度(9.0、13.5、18.0、22.5、27.0、31.5万株/hm2)对其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棉花生育期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延后;种植密度与棉花株高、叶片数、果枝数、蕾数、铃数、铃重、衣分均呈显著负相关;棉花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均呈"S"型曲线,花铃期棉花干物质积累最快;密度为22.5万株/hm2处理棉花的铃重、衣分、籽棉和皮棉产量最高。[结论]北疆早熟棉花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为22.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5.
运用典型相关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转基因抗虫棉的13个数量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虫棉的生育性状与产量性状间典型相关极显著,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间典型相关达显著水平,生育性状与品质性状间典型相关不显著。前5个主成分因子:产量因子、品质因子、子指铃重因子、早熟因子及伸长率因子可代表一个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的基本特征,它们的累计贡献率达87.23%。各性状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转基因抗虫棉育种中,应注意各性状间的动态平衡,有利于育成优质高产抗虫棉品种。  相似文献   

16.
区域试验是新品种选育与推广的中间性试验,通过不同生态环境的多点区域试验,可以正确鉴定棉花新品种的生育期、丰产性和纤维品质等特性。对河北省选育的2010年参加黄河流域区域试验的10个中熟棉花品种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总结,明确其利用价值,可为棉花品种的选育、审定和推广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从生育期指标看,冀晋1685早熟2 d,石抗338和沃棉2号早熟1 d,邯809和冀丰杂5号熟期与CK相当,农大601和希普3晚熟1 d,邯6402、冀H888和冀FRH3018晚熟2 d;从产量和纤维品质指标看,邯6402和希普3产量水平高且纤维品质较好,邯809、冀丰杂5号和冀FRH3018纤维品质好但产量水平低,冀晋1685、石抗338和农大601纤维品质一般且产量水平低,沃棉2号纤维品质不达标;从抗性指标看,参试品种均为抗棉铃虫、耐黄萎病品种,其中,邯809、石抗338、农大601和沃棉2号高抗枯萎病,冀晋1685、希普3和冀FRH3018抗枯萎病,邯6402、冀丰杂5号和冀H888耐枯萎病。  相似文献   

17.
通过从黄河流域棉区引进5个熟性存在差异的棉花品种在江西九江地区常规种植,探讨其熟性差异对生育期、光合效能、地上部分生物量及籽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排除缓苗期则各品种的生育期是种植地比原产地缩短,且原产地生育期越长缩短越明显;(2)盛花期和吐絮期地上部分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的生物量比值与熟性间(生育期)均有不显著的正相关(0.814,0.717),以吐絮期其值为1.4~1.6有利于籽棉产量提高;(3)生育期与籽棉产量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0.922),盛花期营养与生殖器官的比值与籽棉产量显著正相关(0.909),吐絮期的地上部分干物质总质量与籽棉产量成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0.972),且吐絮期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干物质质量均与籽棉产量成显著的正相关(0.907,0.892);(4)在江西棉区营养钵育苗移栽种植模式下,以产量为目标,向黄河流域棉区引种应该引原产地生育期在130 d左右的中熟棉或早中熟品种较好;对轻简化栽培、适宜机械化采收的春夏季直播、地膜覆盖直播等特种栽培模式,以效益为目标,应引进早熟棉。  相似文献   

18.
基于GGE双标图的长江流域国审棉花品种分类特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乃银  李健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24):4780-4789
【目的】采用GGE双标图方法,分析30年来长江流域棉花区域试验中通过国审的棉花品种的分类特征,从棉花品种改良的历史视角探索棉花品种类型和特征的演化趋势,为制定当前棉花品种选育目标和品种审定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中的品种评分方法,赋予产量性状、纤维品质性状、抗病性和早熟性等指标相应的权重,构建统一的棉花品种多性状综合评价指数。采用GGE双标图的“品种-性状”功能图分析53个国审棉花品种与籽棉产量、皮棉产量、铃重、结铃数、衣分、子指、纤维长度、比强度、马克隆值、枯萎病指、黄萎病指、霜前花率、株高、果枝数和评价指数等15个性状的互作模式,并据此进行品种类型划分和特征分析。数据来源于1981-2012年长江流域国家棉花区域试验。根据对照品种的不同,将历年区域试验分为5个时期,分析各时期内审定品种类型的比例和总体评价指数的变化动态。【结果】GGE双标图的“品种-性状”功能图分析表明,棉花育种目标性状间存在着复杂的相关关系,有必要采用评价指数方法对品种进行综合评价。依据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中的品种评分方法构建了通用的品种评价指数公式:EI=0.400×皮棉产量+0.129×比强度+ 0.086×(纤维长度+马克隆值+黄萎病)+ 0.114×枯萎病 + 0.100×霜前花率。依据品种和性状在GGE双标图中的互作模式和品种间的空间关系,将53个国审品种划分为性状特征差异显著的4个品种类型。Ⅰ型为“高产-铃多-品质较优”类型,Ⅱ型为“高产-大铃-高马值”类型,Ⅲ型为“优质-中产-小铃”类型,而Ⅳ型为“弱势品种”类型。各品种类型依据评价指数的排序为Ⅰ型品种>Ⅱ型品种>Ⅲ型品种>Ⅳ型品种。品种类型的变化动态研究表明,Ⅳ型品种只出现在泗棉3号时期之前;Ⅲ型品种出现在泗棉3号和湘杂棉2号时期;Ⅰ型品种比例从泗棉3号时期逐年上升,到鄂杂棉10号时期比例回落;Ⅱ型品种开始于湘杂棉2号时期,其后呈上升趋势。【结论】利用GGE双标图和品种评价指数将53个国审棉花品种合理地划分为4个品种类型,各品种类型特征差异显著,充分展示了30年来长江流域棉花品种改良的成效和发展趋势。长江流域的棉花育种和品种审定中应更注重对马克隆值的改良和评价,以促进棉花丰产性和纤维品质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Cotton growers face a problem of low cotton yield in late planting (after sunflower and maize). The objective of our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planting date, plant spacing (plant density), and genotypes on seed cotton yield and its components, ginning outturn (GOT%), and fiber quality traits (fiber length and fiber fineness). Five planting dates (May 1, May 15, May 30, June 15, and June 30), three plant spacings (15, 30, and 45 cm), and three cotton genotypes (CRS-6070, CRS-738, and CIM-496) were evaluated for seed cotton yield with its components and fiber quality trai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onopodial branches/plant, sympodial branches/plant, number of bolls/plant, and seed cotton yield differed significantly among different planting dates, plant spacing, and genotypes. While the boll weight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genotypes only. GOT%, fiber length, and fiber fineness were different significantly among planting time and cotton genotypes, which were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plant spacing. Cotton grown in early planting dates had higher seed cotton yield (4874 and 4653 kg/hm2) at the highest plant spacing (45 cm). While late sown cotton (June 15 onward) gave higher seed cotton yields (2068 and 1889 kg/hm2) at the lowest plant spacing (15 cm). GOT%, fiber length, and fiber finenes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in late planting and not affected from plant spacing. From our present study, it is concluded that high seed cotton yield can be achieved at high plant spacing in early planting while at low plant spacing in late planting.  相似文献   

20.
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不同熟性品种与氮、磷底肥三因素三水平正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1988年单株棉花产量随氮肥用量增加而提高;品种间比较,皮棉产量以中12最高。1989年,单株铃数、子棉、皮棉产量随氮肥用量增加而提高,而品种仍以中12最高。增施磷肥有提高衣指和衣分的作用。不施化肥的对照,子棉产量只相当中肥处理的51.8%。两年大田试验的子棉、皮棉亩产量都以品种为主效应,中12皮棉产量最高,其突出优势是单株铃数、衣指和衣分高。增施氮肥会推迟吐絮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