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云南省坡耕地现状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基于云南省2015年土壤侵蚀调查成果及云南省各年度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情况统计结果,利用坡耕地坡度特征指数和坡耕地治理度两个指标,对云南省坡耕地现状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中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主要分布在坡耕地上,坡耕地水土流失面积为45 337.34 km^2,占全省水土流失面积104 727.74 km^2的43.29%,极强烈以上的坡耕地水土流失面积为12 152.38 km^2,占全省极强烈以上水土流失面积12 609.54 km^2的96.37%。无措施的坡耕地面积达到34 377.66 km^2,占耕地总面积82 022.00 km^2的41.91%,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32.83%。云南省坡耕地坡度特征指数为0.34,坡耕地坡度总体较大,坡耕地总体治理度为48.01%,治理水平相对较低,大面积的坡耕地急需治理。应基于坡耕地分布及结构的区域性差异,确定未来如何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2.
定量评估区域坡耕地土壤侵蚀分布规律,是科学制定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规划、开展坡耕地质量建设的基础,然而目前针对省域尺度坡耕地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规律的研究较少。该研究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和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USLE),在模型参数率定与计算精度验证基础上,定量评价云南省坡耕地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特征。结果表明:1)云南省坡耕地土壤侵蚀面积为421.38万hm2,侵蚀总量为376.58×106 t/a,占全省侵蚀总量的63.02%,坡耕地是区域侵蚀产沙的主要策源地;坡耕地平均侵蚀模数为7 986.31 t/(km2.a),总体处于强烈侵蚀等级,剧烈侵蚀、极强烈侵蚀和强烈侵蚀是坡耕地侵蚀产沙的主要来源;不同分区坡耕地侵蚀模数和侵蚀量差异显著,滇西南区侵蚀强度最大,滇东南区侵蚀强度最小。2)随着坡度增加,坡耕地侵蚀面积比例、侵蚀强度、侵蚀量均呈较快增加趋势,土壤侵蚀主要来源于15~25°、>25°、>8~15°3个坡度级坡耕地。3)坡耕地流失土层厚度集中分布在0~12 mm/a之间,平均流失土层厚度为7.31 mm/a;耕层更新周期集中分布在20~200 a之间,均值为175.6 a,耕层更新周期-面积分布曲线呈先快速递增,并在某一峰值之后出现快速递减趋势。4)坡耕地养分流失空间分布存在差异性,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钾、有效磷流失模数分别为223.60、23.94、1.59、0.15 t/(km2·a),坡耕地养分流失是区域养分流失量的主要来源。研究可为区域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和坡耕地质量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2004年辽阳市进行了第三次水土流失遥感普查。其结论是全市共有土壤侵蚀面积661.2 km2,占总面积的13.93%。其中:耕地中发生侵蚀面积占耕地面积的13.52%,占总侵蚀面积的43.96%,说明主要分布在旱地坡耕地上,坡耕地治理仍是当前一大薄弱环节。林地中发生侵蚀面积占林地面积的12.47%。草地中土壤侵蚀面积占草地面积的32%。全市土壤侵蚀面积趋势下降,但个别强度上升。主要是开矿、采石等不合理利用资源的人为活动而产生,说明本地区水土流失有加剧的趋势,工作存在死角。必须扭转“栽树就等于水土保持的”的错误认识,认真贯彻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加强水保执法监督。  相似文献   

4.
岷江流域土壤侵蚀变化与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995年、2000年遥感土壤侵蚀调查(RS)资料为基础,结合2005年实地调查资料,研究岷江流域土壤侵蚀的演变规律,应用马尔柯夫模型对流域土壤侵蚀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同时探讨岷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分区与对策。结果表明:(1)岷江流域土壤侵蚀现状表现为:侵蚀总面积19 907.7 km2,占幅员面积的43.77%;侵蚀类型以水蚀为主,占侵蚀面积的88.24%;侵蚀等级以中度侵蚀为主,占侵蚀面积的44.07%。与1995年相比,土壤侵蚀面积减少369.6 km2,减少比例为0.81%。计算表明岷江流域2000年土壤侵蚀量为8.94×107t,平均侵蚀模数1 966 t/(km2.a)。(2)应用Markov模型对2005-2025年岷江流域土壤侵蚀面积的预测结果显示:岷江流域土壤侵蚀面积将呈逐年减少趋势。到2025年,土壤侵蚀面积将比2000年减少1 452.87 km2;未来20年内土壤侵蚀量每5 a以3.17×107t的速度减少。(3)岷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应在以全流域综合治理为目标,在科学规划基础上,选择优先治理区和重点治理区,以不同类型的治理工程为主要途径,推动岷江流域水土流失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长江源头陕西省商南县为例,分析县域土壤侵蚀空间分布,为正确认识与防治长江上游水土流失和做好水土保持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Landsat TM7和ETM+影像,获取商南县2010年土地利用信息,采用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确定方程中各影响因子,对商南县土壤侵蚀现状进行定量评价。[结果]林地是商南县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占县域总面积的87.05%,其次是耕地(9.43%)、居民地(2.82%)、水体(0.64%)、未利用地和草地(0.06%)。受坡耕地和低覆盖林草地的影响,商南县2010年土壤侵蚀较严重,平均侵蚀模数4 953.76t/(km2·a)。受侵蚀(轻度以上)面积1 319.3km2,占总面积的57.03%。强度和极强度侵蚀级别面积所占比例为24.10%,其次为轻度侵蚀级别,面积为14.31%,中度和剧烈侵蚀级别面积分别为6.23%,12.39%。剧烈和强度侵蚀主要分布在北部、中部及东南部的山区地段的坡耕地。虽然强度和剧烈侵蚀级别面积比例不是很高,但对该县总侵蚀量的贡献最大,达到52.29%。[结论]不适宜的土地利用是引起严重土壤侵蚀的主要原因;应将县域北部、中部及东南部山区的坡耕地作为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现有水土流失总面积43 775 km2,其中坡耕地水土流失面积11 698 km2,占全省水土流失总面积的26.72%,坡耕地导致水土资源的大量流失,为了进一步加快坡耕地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根据辽宁省坡耕地现状分布情况和水土保持区划成果,按照3级区进行划分,确定各分区的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土壤侵蚀分布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辽宁省现有土壤侵蚀面积 463 40 7km2 ,流失面积、侵蚀程度均以辽西锦州、阜新、朝阳、葫芦岛 4市为重 ,此 4市是全省水土保持治理的重点区域。坡耕地及林地侵蚀面积占总侵蚀面积的 80 % ,特别是林地的土壤侵蚀不容忽视。针对全省土壤侵蚀现状 ,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针对京津水源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空间分异大,突发性强等问题,选择河北省滦平县西北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气候、土壤、地形、土地利用及植被盖度等数据,运用GIS和RUSLE的方法对小流域土壤侵蚀强度及其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多年平均侵蚀模数为3 816.835t/(km2.a),属中度侵蚀;潜在侵蚀模数为31 583.150t/(km2.a),是现实侵蚀模数的8.28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零星分布的大坡度坡耕地侵蚀强度最大,其次为高度风化,坡度较大的退化荒草地,退化荒草地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59.38%,侵蚀量占总量的88.48%,是最主要的泥沙来源地;不同坡度土壤侵蚀强度随坡度加大而显著增加,流域坡度>25°的面积约占流域总面积的1/3,侵蚀量约占2/3;不同坡向的土壤侵蚀空间分异也十分明显,表现为正阳坡>半阳坡>半阴坡>正阴坡>平地。  相似文献   

9.
党家山小流域位于古县东北部的北平镇党家山村南,总面积6.9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5.18 km2,占75.1%。水土流失形式以水力侵蚀为主,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3 758 t/km2。截止2012年底,已治理面积223.14 hm2,治理度43.08%。列入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后,规划新增治理面积274.96 hm2,使累计治理度达到95%以上,水土流失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民收入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基于DEM、降雨、土壤调查等基础数据,在GIS和RS技术的支持下,运用USLE模型估算敖汉旗的土壤侵蚀量,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坡度和坡向下的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差异性。结果表明:敖汉旗土壤侵蚀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1.86%,年土壤侵蚀量达183万t,土壤侵蚀模数为697 t/(km~2·a),属轻度侵蚀区。耕地土壤侵蚀模数最大,为820 t/(km~2·a),占侵蚀总面积83.00%的耕地对侵蚀总量的贡献率高达97.61%,是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土壤侵蚀模数和侵蚀量随坡度的增大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二者最大值均出现在8°~15°;占研究区侵蚀总面积38.62%的坡度范围(5°~25°)对土壤侵蚀总量贡献率高达65.39%,是土壤侵蚀发生的主要坡度区域;阳坡土壤侵蚀较阴坡严重,二者对侵蚀量的贡献率分别为47.36%和45.59%,与土地利用、坡度相比,坡向对土壤侵蚀空间差异性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丹江鹦鹉沟小流域土壤侵蚀和养分损失定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小流域土壤侵蚀量和养分损失量的定量研究可为南水北调水源区的生态保护、水土保持和生态补偿提供重要的依据.该文在地理信息技术(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支持下,应用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RUSLE)估算了丹江鹦鹉沟流域的土壤侵蚀量和养分损失量,并进行了土壤侵蚀强度分级.结果表明,流域的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3140 t/km2,侵蚀强度为中度.其中强度侵蚀以上的土地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24.1%,侵蚀量为4573.0 t,却占年侵蚀总量的84.8%,其主要是坡度较大的坡耕地,是流域需要重点治理的区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量差异较大,林地、草地和农地的年均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509.7、1511.8和4606.5 t/km2.林草地年侵蚀量较小,农地土壤侵蚀量占流域总侵蚀量的95.3%.坡度每增加5°,不同土地利用的土壤侵蚀模数增加量比坡长每增加5 m的增加量要大1~2倍.研究区表土流失造成的全氮、全磷和有机质损失量分别为3.81、3.52和101.45 t,其中农地的养分损失量最为严重.流域泥沙中全氮、全磷和有机质的年均流失模数分别为1.01、0.75和38.43 t/(km2×a).该研究可为水源区水土流失和非点源污染治理以及清洁小流域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应用ARC/INFO预测芋子沟小流域土壤侵蚀量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依据实地调查资料及相关图形资料 ,建立了芋子沟小流域地理数据库。在地理信息系统 ARC/ INFO支持下 ,根据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式 ( USL E)对数据库实施运算操作 ,预测了芋子沟小流域土壤侵蚀量。结果表明 ,芋子沟小流域年平均输沙模数为 3 893 .3 8t/ km2 ,侵蚀强度属中度 ;占流域面积 2 9.4 8%的坡耕地产沙量占流域总产沙量的 81.98% ,占流域面积 69.5 2 %的其它地类对流域土壤侵蚀量的贡献率仅为 18.0 2 % ,坡耕地年均土壤侵蚀量为 10 82 6.5 4 t/ km2 ,属于极强度侵蚀。坡耕地是芋子沟小流域水土流失的策源地 ,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的关键是实现流域内坡耕地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3.
宁南黄土高原阳洼流域137Cs分布及侵蚀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37Cs示踪方法,对宁南黄土高原阳洼流域土壤137Cs分布及土壤侵蚀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流域137Cs基准值为(1 966.99±112.06)Bq/m2。流域内林草地土壤剖面137Cs呈指数型分布,坡耕地137Cs在耕层内呈均一分布。受坡位影响,坡耕地上坡137Cs质量活度为中、下坡的25.14%~27%。流域内坡耕地土壤侵蚀最高,平均为3 889.95 t/km2,自然荒坡最小,仅为坡耕地的17.83%,坡耕地是流域泥沙的主要侵蚀溯源区。阳洼流域土壤侵蚀存在明显的空间格局,不同土地类型下土壤137Cs面积活度、土壤侵蚀模数呈斑块状镶嵌分布,以靠近流域西南边界、中部及东南部区域土壤侵蚀模数最大,平均侵蚀速率在3 405.59~7 080.73 t/(km2.a),沉积与侵蚀明显区域间有过渡区域。坡度是影响该流域土壤侵蚀空间变化的主导因子,但土壤侵蚀速率并不简单随坡度增加而增大,它还受土地利用方式、坡位、降雨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和RUSLE的拉萨河流域土壤侵蚀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通过识别土壤侵蚀关键区域,为开展拉萨河流域生态治理与水土保持提供依据。研究将修正通用土壤侵蚀方程(RUSLE)与空间信息技术(GIS和RS)相结合,以2010年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得到拉萨河流域土地利用图,结合流域数字高程模型、土壤类型分布、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多年降雨数据,计算得到RUSLE模型中各因子值的空间分布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栅格计算功能得到研究区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情况。对拉萨河流域土壤侵蚀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年土壤侵蚀量为10 006.2万t/a,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3 076.6t/(km2·a),中度侵蚀面积比例达59.0%,强烈以上侵蚀面积很小,但侵蚀量占比为14.3%,呈大部分区域中度侵蚀、局部区域强烈和轻度侵蚀的特征,中度以上侵蚀分别有24.2%,20.5%和16.8%分布在墨竹工卡县、林周县和嘉黎县。研究区土壤侵蚀强度与地形、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表现出很大的相关性,坡度每增加1个等级,土壤侵蚀模数平均增加861.6t/(km2·a),土壤侵蚀面积最大的为坡度15°~25°,其次为25°~35°;裸地、稀疏植被、旱地和草地的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7 949,5 621,2 816,2 505t/(km2·a),中度以上侵蚀面积比例超过50%,其中稀疏植被和裸地均大于70%;植被覆盖度低于10%和10%~30%时,中度以上侵蚀面积比例分别为76.8%和90.5%,植被覆盖度高于60%时,中度以上侵蚀面积比例降低到28.3%。流域水土保持本底较好,但土壤侵蚀现状仍不容忽视,应对15°~25°坡度地区重点防治,同时防范陡坡地发生高强度侵蚀;对土壤侵蚀模数高的用地类型采取封育措施,促进自然修复,坡耕地采取增加地表覆盖、保护性耕作和间作套种等措施以提高水土保持功能;防止植被退化,结合综合运用林草措施和农业耕作措施提高植被覆盖度,达到防治土壤侵蚀目的。  相似文献   

15.
青龙河项目区位于夏县中条山前山沿地区,由南北晋河、大沟河和龙王沟3条小流域组成。总面积119.6 km2,水土流失面积112.7 km2,占94.2%。以中度以上侵蚀为主,年土壤侵蚀模数5 260 t/km2。已治理面积3 484 hm2,治理度30.91%。规划新增治理面积5 340 hm2,其中:机修梯田110 hm2,保土耕作600 hm2;营造乔木林520 hm2,经济林450 hm2,封禁治理3 660 hm2;建设小型提引水工程3处,淤地坝3座,田间道路22 km。通过短期强化治理,使累计治理度达到75%以上,林草覆盖率达到25%以上,水土流失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民收入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16.
绥棱县地处黑龙江省中部,是典型的水蚀水土流失类型区。项目区在3 a内,完成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面积36 670.36 hm2。占项目区总面积的62.4%,其中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9 076.86 hm2,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由原来的1.37%提高到76.23%。每年可蓄水3 735万m3,径流模数由189 200 m3/(km2.a)降至37 398 m3/(km2.a),蓄水效益为62.86%。每年可保土49.9万t,土壤侵蚀模数由2 2 5 0 t/(km2.a)降至6 7 6 t/(km2.a),保土效益为70.02%。项目区内林草植被面积将增至48 681.8 hm2,林草覆盖率由59.57%增至82.84%,林草植被覆盖率提高了23.27%。林草植被迅速恢复,水土流失得到遏制,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并步入良性循环。农民经济收入不断提高,为实现“二次创业,富民强省”的战略目标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古交市是位于汾河上游的一个新型工矿城市,境内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和土石区为主,地形支离破碎,梁峁林立,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全市总面积1537.5km2,水土流失面积1178km2,占总面积的76.6%,年土壤侵蚀量495.35万t,年均土壤侵蚀模数达4200t/km2。经过多年的连续治理,至2006年底,累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50km2,治理度达到46.68%。其主要经验:一是创新机制,市场化管理;二是转变思路,治理与保护同步开展;三是专业化治理,实行报账制;四是强化监督,有效控制人为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8.
2006年1月,复州河流域纳入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第一期工程。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112.04km2,占项目区总土地面积的45.31%。土壤侵蚀模数加权平均值为2 500 t/(km2.a)。水土流失形式主要为水力侵蚀,水力侵蚀主要表现为面蚀、线状侵蚀和沟状侵蚀。5 a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9.8 km2,治理程度达98%。具体实施办法是:项目内容公示,激发出群众的能动作用;用工承诺公示,确保工程如期进行;产权管理公示,确保工程质量效益发挥。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区域土壤侵蚀,揭示水土流失的空间分异规律,为区域水土保持和生态农业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依据。[方法]应用GIS和RUSLE模型对云南省泸水县的土壤侵蚀进行研究。RUSLE模型中的因子包括降雨侵蚀力、土壤可蚀性、坡度坡长因子、植被覆盖和水土保持措施因子,运用GIS空间分析模块,获取泸水县土壤侵蚀模数空间分布图,根据SL 190-2007的分级标准进行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并分析该区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格局。[结果](1)从各强度侵蚀面积上看,泸水县2014年土壤侵蚀以微度侵蚀为主,占总面积的86.86%,但从平均土壤侵蚀模数看,土壤侵蚀量为4.24×10~6 t,平均侵蚀模数为1 373.1t/(km~2·a),土壤侵蚀强度属于轻度侵蚀;(2)土壤侵蚀较严重区与未利用地、耕地空间分布基本一致,在坡度25°~50°的范围内,侵蚀面积占总侵蚀面积的75%,并且在该坡度段上的耕地面积占总耕地的63%,剧烈侵蚀集中分布在未利用地上,中度以上剧烈以下强度侵蚀集中分布在该坡度段上的耕地上,说明该坡耕地、未利用地对土壤侵蚀的贡献最大,要加强对未利用地的生态治理。[结论]坡度大,陡坡垦殖和未利用地的不合理利用是该区土壤侵蚀加重的主要原因,坡度在25°以上的地区不适宜耕种,应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如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才能有效的保持水土。  相似文献   

20.
尧峪小流域位于古县县城东部16.4 km处,流域总面积7.94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6.81 km2,占总面积85.77%。以水力侵蚀为主,年均土壤侵蚀模数4 547 t/km2,总体上属中度侵蚀区。根据治理现状与当地实际,以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目标,科学规划布局了水土保持措施。据分析,全部规划措施实施后,综合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