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枣缩果病与果实生理指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从幼果期起,到枣缩果病(Fruit shrink disease)发病盛期,每隔10 d在山西农业大学枣园定点采集枣果,当开始发病后,每次采样将健果和病果分开,测定枣果实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Vc和部分矿质微量元素(Fe,P,Ca)及可溶性糖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枣缩果病的发生与POD活性、Vc和可溶性糖含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与枣果实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多少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2.
比较七月鲜枣缩果病果实与健康果实内微生物的多样性,探讨枣缩果病与枣果实内微生物群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枣果微生物种群中,真菌是优势类群,株数占58.06%~60.98%,比细菌多出近20%,无放线菌。在幼果期,相对多度最高的4个属依次是交链孢属Alternaria、茎点霉属Phoma、青霉属Penicillium和曲霉属Aspergillus;白熟期后,有8个属的真菌属于优势类群,相对多度最高的4个属依次为交链孢属、茎点霉属、枝孢属Cladosporium和单格孢属Ulocladium,镰刀菌属Fusarium、盾壳霉属Coniothyrium和曲霉属次之,而且病果中优势菌株的相对多度大于健果。果实发病后真菌占微生物的比例下降,细菌上升,而健果中则相反。健果中真菌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均匀性高于病果,随着果实的不断成熟,该趋势越明显。  相似文献   

3.
从新郑和濮阳采集了枣树的叶片与果实,进行微量元素与缩果病的关系分析,得出:病叶钾、锌、镁含量低于健康叶;病叶中的锰明显高于健康叶;铁含量在病叶和病果中均高于健康叶和健康果并且在健康果中没有检测到铁,而病果中铁的含量达到19.1 mg/kg;铜在病果中为1.2 mg/kg,而在健康果中含量为0 mg/kg。  相似文献   

4.
王乔 《新疆林业》2010,(5):28-28
<正>枣缩果病是枣树的一种新病害,常与炭疽病混合发生,该病大发生时,轻者减产,重者绝收,近几年在枣区有所发生。该病主要为害枣果,引起烂枣和落枣。在枣果着色期发病,主要7月中下旬开始发病,8月中下旬为发病高峰期。受害枣果先在果肩及胴部出现淡黄色晕圈,后逐渐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水渍状内色病斑,中间呈圆形褐点,病区果肉松软萎缩,病果易早期脱落。病果个  相似文献   

5.
枣叶壁虱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叶壁虱在河南省新郑、西华、灵宝等枣区都有发生,河北、山西等省枣区也有分布。主要危害枣树和野生酸枣的芽、叶、花、果及嫩梢等器官,尤以芽、叶、果受害最重。枣树芽受害后,常延迟展叶抽条。叶子危害初期叶色灰白故有银叶病、灰叶病之称。受害的叶肉增厚质脆,后期叶缘两侧向内纵卷,影响光合作用。花受害后雌雄蕊发育不良,造成落花落蕾。受害的果实常形成畸形果,个别靠果顶部分有果锈。  相似文献   

6.
太谷枣区枣缩果危害及发病规律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缩果病在太谷县杨家庄、南张等产区普遍发生,以杨家庄发病最重,两年中主栽品种壶瓶枣最高发病率和发病指数分别达到73.60/和63.45。不同的品种对枣缩果病的抗病性不同,其中壶瓶枣发病最重,梨枣次之,赞皇枣和骏枣发病较轻。主要症状:病果果柄褐色或黑褐色;个小、皱缩、干瘦;病组织呈海绵状坏死,味苦,不堪食用。发病规律:7月下旬开始出现病斑,8月下旬至9月初进入发病盛期。  相似文献   

7.
枣缩果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枣缩果病病原的种类、症状类型、侵染途径、影响发病因素、防治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迄今已报道过的病原菌有6种真菌和2种细菌,病原菌在枣树皮、枣枝、枣头、枣叶、枣吊等部位皆可越冬;病原主要借助风雨作用传播,通过伤口或自然孔口传病;从花期开始整个生长期地上部各器官都可侵染,其中在叶和枣花上不表现症状,果实上到近成熟期才开始表现症状;果实症状主要有铁皮和缩果两种类型,果实症状发展可分为晕环、水渍、提前着色、萎缩、脱落5个阶段;发病程度受气候、地势、土壤类型、栽培条件和间作物种类、品种、树龄、枝龄、树势、枣果成熟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防治措施包括加强枣园综合管理,提高树体抗病能力及化学农药防治等。针对枣缩果病研究中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灰枣、鸡心枣是新郑枣区的主栽品种 ,为了解决品种混杂、结果期晚、单位面积经济效益低等问题 ,新郑枣树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经过几年的研究 ,摸索出了一整套矮密早优集约化栽培技术。该项技术成果 1999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被国家林业局列为林业重点推广项目。该文详细介绍了灰枣、鸡心枣的品种选育、苗木繁育、栽培方法、整形控冠、枣果采收、病虫害防治等一整套技术  相似文献   

9.
枣缩果病防治药效对比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枣缩果病又称铁皮病、黑腐病、干腰病等,枣产区均不同程度发生,在唐县枣缩果病一般在7月中旬发病,8月中旬至9月上旬发病严重。病菌侵入枣果后,常引起果腐和提前脱落,发病初期在枣果肩部出现淡黄色晕环,并逐渐扩大,稍凹呈不规则淡黄色病斑,果肉土黄色,外果皮暗红色,无光泽,果柄暗黄色,提前形成离层而脱落,病果小、皱缩,组织呈海绵状坏死,味苦不堪食用。给农民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从而困扰着果农发展枣树的积极性。为探索一种治疗枣缩果病的最佳药剂,2003年我们进行了药效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0.
枣缩果病研究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查阅国内枣缩果病(F ru it shrink d isease)相关文献资料39篇,综述了枣缩果病研究历史、分布及危害、枣缩果病的病原、枣缩果病的传播途径、枣缩果病发病与果实生理指标的关系、枣缩果病的药物防治技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枣缩果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枣果新病害枣黑顶病及其诱因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枣黑顶病是一种生理病害,果实顶部变黑、皱缩是其典型症状。杀菌剂防治、发病区环境调查分析、氟化氢溶液喷雾诱导试验及枣果、枣叶、土壤、大气氟含量的测试和分析表明,氟化物是黑顶病的直接诱因。氟化物主要来自枣园附近的砖厂、磷肥厂、钢铁厂、焦化厂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量化评价枣果品质的最佳方法,为确定食用和加工枣果的适宜采收期提供参考。【方法】在环塔里木盆地15个具有代表性的新疆主要红枣种植县市的枣园进行采样,采用TA-XT plus质地分析仪中TPA模式采集质地参数,应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方法分析各产区完熟时期灰枣、骏枣果实质地品质指标。【结果】灰枣的TPA参数中硬度、胶着度及咀嚼度最大的均为巴州若羌县的灰枣,巴州且末县灰枣的黏附性均大于其他产区,灰枣的内聚性、回复性最大的分别是阿克苏地区沙雅县、阿瓦提县的灰枣,和田地区灰枣的各TPA参数均偏低。各产区骏枣中:果实硬度最大的是阿克苏新和县的骏枣;果实弹性最大和最小的均为巴州骏枣,分别是若羌县骏枣、库尔勒市骏枣;果实胶着度、咀嚼度、回复性最小的均为和田骏枣,分别是洛浦县骏枣和皮山县骏枣。依据果实质地指标将213份灰枣、骏枣均分为3类:第Ⅰ类灰枣、骏枣均分布在阿克苏地区;第Ⅱ类灰枣均分布在巴州,第Ⅱ类骏枣分布在阿克苏地区、巴州、和田;第Ⅲ类灰枣、骏枣均分布在阿克苏、巴州、和田3个产区。【结论】将213份新疆不同产区的灰枣、骏枣供试枣样分为3类。第Ⅱ类枣果均属于综合排名靠前的产区,其中:灰...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不同品种枣果在成熟发育过程中的质地变化动态,从而为鲜食或制干枣果的适宜成熟度与最佳采收期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分别选取骏枣、灰枣、马牙枣白熟期至完熟期6个果熟时期的果实样品,采用质地剖面分析(TPA)法,对其质构指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成熟期枣果质构指标中有若干指标的变化较大,且枣品种不会影响其变化趋势;不同成果期、不同品种枣果质地指标间的相关性基本一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综合质地得分最高的是脆熟全红期枣果,完熟期枣果的得分最低;脆熟半红期马牙枣的质地最佳,最适合鲜食,完熟期灰枣的质地最佳,最适于制干及加工食用。综合分析认为,枣果实在成熟发育过程中其质地变化显著,鲜食枣果最佳采收期为脆熟半红期,制干枣果适宜于完熟期前采收。  相似文献   

14.
枣缩果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综述了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我国枣缩果病病原及其发病规律、传播途径和防治技术等方面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并提出了枣缩果病研究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一、发病规律 枣缩果病又名雾潮病、束腰病等,是我国枣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新郑灰枣、冬枣、扁核酸枣树进行环割,研究了近成熟期环割对枣果纵径、横径增长,裂果、缩果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白熟期环割对灰枣纵、横径增长的影响不显著;冬枣、扁核酸枣纵径的增长率显著高于对照,横径的增长率与对照无明显差别。环割可有效地降低灰枣的裂果率;对冬枣、扁核酸枣的裂果率、缩果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枣缩果病发病规律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综述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枣缩果病病原及其发病规律和防治技术等方面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为今后枣缩果病的研究与生产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枣缩果病 (ErwiniaJujubovora)又名铁皮病、黑腐病 ,是目前枣树生产中最重要的果实病害。该病在枣果白熟期开始发病 ,病果果肉变褐 ,味变苦 ,造成提前落果 ,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从 2 0世纪 80年代初开始 ,该病为害日趋严重 ,其发病快而集中 ,常常暴发流行。河北省每年由于该病导致病果产量损失 30 %~ 80 % ,有的地方甚至出现绝收。该病在河南、山东、山西、内蒙古、广西等省区也有发生 ,有的地方发生的也相当严重 ,已成为当前大枣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现介绍河北农业大学最新研究成果 ,以指导枣产区的生产。1 病…  相似文献   

19.
枣缩果病发病过程及其致病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对太谷县的6处枣园的枣缩果病的发病过程及其致病因素进行专题研究。结果表明:枣缩果病的发生与枣果发育期、树龄、枝龄、树势、气象因子、立地条件、虫害、栽培条件及栽培品种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以引进成功的12个制干及干鲜兼用枣树品种4年生枣树及其枣果为试材,测定其树高、冠径、单株产量、单果质量、果核质量、可食率、含糖量、含酸量、糖酸比、Vc含量、微量元素铁含量、枣果口感、抗裂果性和抗病虫性等14个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综合评价和优良度排序。结果表明:提取的前5个主因子的累计贡献率达到92.50%,前5个主因子可以作为评价引进枣品种适应性及枣果品质性状的综合指标。12个品种综合得分及优良度排序,从好到差依次是:骏枣、新郑灰枣、金昌一号、壶瓶枣、赞皇大枣、晋赞大枣、金谷大枣、灰枣、阜星大枣、新星枣、悠悠和新星无核。该结果与各品种在甘肃沿黄灌区引种栽培适应性及其枣果品质的感官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因子分析法在引种栽培适应性及其枣果品质的综合性状比较和优良品种选择中有较大的应用参考价值。在甘肃沿黄灌区栽培制干及干鲜兼用枣品种,推荐选择大果型的骏枣、壶瓶枣、金昌一号、金谷大枣和中果型的新郑灰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