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响立木材积的因子不仅仅是直径,树高两个因子,干形是单株材积中第三个决定性的因子,但把干形因子引进材积表,在实际测量及预估中既浪费时间,又不经济,所以任何干形的测量在材积预估中都没有实际意义。我们应用的材积表,在编表时每株树都看作具有平均材积——胸径关系中的一定群体中的一株,实际上来自不同地区、不同种源、不同经营管理水平的树木材积——胸径的关系是不一致的,只有当被测树木的干形十分相似于编表所用树木的于形时,这个材积表才能正确地预估材积。鉴于此可以通过模型识别来提高材积预估的准确性。树木干形特征包括了一套相互依存的比率关系。所以模型识别必须在多维分析的基础上进行。  相似文献   

2.
新疆天山云杉干形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立木蓄积量的测算广泛采用数表(如一元材积表,二元材积表,树高级材积表,标准表,形高表等等)的方法。迄今这类数表主要属于按树种、分地区编制的地方性材积表。建国二十余年来,随着森调事业的发展,所编制的数表越来越多,对同一地区、同一树种竟能出现数个,甚至更多个数表,而这些数表常因编表材料收集、编制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立木蓄积量的测算广泛采用数表(如一元材积表,二元材积表,树高级材积表,标准表,形高表等等)的方法。迄今这类数表主要属于按树种、分地区编制的地方性材积表。建国二十余年来,随着森调事业的发展,所编制的数表越来越多,对同一地区、同一树种竟能出现数个,甚至更多个数表,而这些数表常因编表材料收集、编制方法、公式类  相似文献   

4.
干形生长模式的研究对于把握树木的生态特性、估算树木生物量、构建树木形态结构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采用每木调查法的基础上,研究了牯牛降自然保护区马尾松幼树的树高生长、地径生长、侧枝长度与相对光照强度等指标。结果表明:当光照环境较好且初始树高较高时树高生长较快,而当处于较弱的光照强度环境,马尾松幼树相对于地径生长会优先促使树高生长,从而其干形变得更细长,依靠光照强度树木生长与干形的变化较大,且在相对光照强度达40%以上时存活率较高。因此,可推测马尾松幼树具有典型的先锋树种的特性,且光照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干形生长模式。  相似文献   

5.
杉木人工林—元立木材积表模型的研究段卫明,王家麟杉木人工林是我县最主要的树种,其蓄积量占全县的70%以上,随着森林经营水平的日益提高,林分蓄积的测定精度要求越来越高,材积是由胸径、树高、干形三因子决定,其中干形只能间接获得,林木材积由胸径、树高、确定...  相似文献   

6.
二元材积表是林分蓄积量调查中最常用的数表之一。编制二元材积表的数学模型很多,我国统一用山本和藏二元材积式。在应用该式进行计算时,确定该模型的三个参数是很重要的环节。描述树木的材积随胸径和树高增长而变化的山本和藏二元材积式为:V—aD~bH~c………………(1)式中 V 表示树木的材积D 表示胸径H 为树高a、b、c 为待定参数。设在某树种编表地区内,随机选伐样木,实测其材积、胸径、树高,得到 n 组数据:D_1,D_2,…,D_i,…,D_nH_1,H_2,…,H_i,…,H_nV_1,V_2,…,V_i,…,V_n数据中 V_i 表示胸径为 D_i、树高为 H_i 时的树干材积。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省的森林资源调查,普遍应用以数理统计为理论基础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但是,计算随机样地的材积,多是用典型样地(标准地)上标准木、计算木编制的材积表查算的。这样以典型样木材积表推算随机样木材积存不存在问题?也就是说,两类样木的干形和树高之间有多大差异?这种差异能给材积计算带来多大误差?直接关系到我省现有的材积表及几十万株典型样木能否继续利用的大事。为此我们分析比较了随机样木与典型样木的干形和树高。  相似文献   

8.
形率(q_2)和形数(f)都是树干形状指标。而树高、胸径、形数或形率是确定立木材积,编制立木材积表的重要计算因子。外业中,收集树高、胸径两个因子的数据比较容易,而收集形数的数据则除伐倒树木进行实测外,别无  相似文献   

9.
利用临沂市赤松、黑松、油松测高木资料,对3树种平均树高差异性进行了检验。求算出各树种的树高曲线方程,并采用松类二元立木材积式导算出各树种的一元立木材积表。经检验分析,各树种一元立木材积表的精度均明显高于1975年编制的松类一元立木材积表。  相似文献   

10.
对小兴安岭北部地区优势阔叶树种如柞树、白桦、黑桦胸径及树高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应用Excel建立不同树种胸径和树高的散点图,运用SPSS软件中的非线性回归功能对各树种数据进行拟合,得到最优方程,藉此建立了几种主要阔叶树种的一元材积表。  相似文献   

11.
立木材积表是林业调查和森林经营中材积计量最重要的依据。现行广西森林资源调查使用的一元立木材积表是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于1977年依据《全国立木材积表》相应树种的二元材积式导算而得,随时间推移及森林经营水平提升,有必要对其适用性进行评价。收集广西第九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样地平均木调查的树种实测胸径与树高资料,分树种建立林分总体平均高模型,并由一元材积和二元材积方程式导算出编表初期(1977年)的理论树高-胸径曲线,定量分析1977年与2015年相应树种的树高变化;建立不同树种的一元材积与二元材积回归模型,采用F检验和总相对误差作为材积表适用性评价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树种林分总体平均高均变化明显,实际平均高均高于理论平均高10%以上,桉树的差异最大;F检验和总相对误差的结果表明,一元材积模型均没有通过检验,总相对误差均超过±5%的范围,桉树的总相对误差最大。现行一元立木材积表计算的材积明显偏低,建议广西尽快开展数表修编工作。  相似文献   

12.
根据树高与胸径的实测材料,利用统一的二元立木材积表导算一元立木材积表,其质量主要决定于用何种经验公式拟合树高与胸径的回归关系。经验证明,对大部分树种说来,用反比曲线公式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临沂市赤松,黑松,油松测高木资料,对3树种平均树高差异性进行了检验。求算出各树种的树高曲线方程,并采用松类二元立木材积式导算出各树种的一元立木材积表。经检验分析,各树种一元立木材积表的精度均明显高于1975年编制的松类一元立木材积表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省的森林资源调查,普遍应用以数理统计为理论基础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但是,计算随机样地的材积,多是用典型样地(标准地)上标准木、计算木编制的材积表查算的。这样以典型样木材积表推算随机样木材积存不存在问题?也就是说,两类样木的干形和树高之间有多大差异?这种差异能给材积计算带来多大误差?直接关系到我省现有的材积表及几  相似文献   

15.
林木蓄积量测算技术中的干形控制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测算林木蓄积量,我国一般应用二元材积表(包括树高级材积表,下同)和“蓄积量与断面积标准表”(以下简称标准表)。这些数表现在一般分地区、树种各个编制。分地区、树种各个编制材积等数表,如作为一种原则和方向提出,则我国最重要的乔木树种即达数百种,所需数表总量将很庞大。编制和使用如此大量各自孤立的材积等数表,是否恰当,这是  相似文献   

16.
对福建省连城邱家山国有林场经营区的秃杉、厚朴的树冠圆满度与胸径、树高、材积、形数等指标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2个树种的树冠圆满度均与胸径、树高、材积呈负相关,与形数呈正相关。其中秃杉的树冠圆满度与树高、材积相关关系显著,而与胸径、形数无显著相关关系;厚朴的树冠圆满度与胸径、树高、材积、形数均无显著相关关系。秃杉树冠圆满度的大小对秃杉生长影响较大,而对干形影响较小;厚朴树冠圆满度对其生长和干形影响均较小。  相似文献   

17.
农田防护林主要树种适宜成熟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农田防护林主要树种解析木年总生长量资料,建立了各树种的胸径、树高、材积及干形生长过程模型;并利用这些模型确定出半干旱地区农田防护林主要树种的适宜成熟期。  相似文献   

18.
对辽西地区的两大先锋树种油松和杨树的树冠圆满度与其胸径、树高、材积、形数等指标的关系进行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2树种的树冠圆满度与胸径、树高、材积的相关关系为负相关,与形数的相关关系为正相关;油松树冠圆满度的大小对油松的生长和干形影响很大;杨树树冠圆满度的大小对生长量影响较大,对干形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大兴安岭林区1992年一元立木材积表编制是分区域,分树种进行的。在同一区域内,杜鹃-兴安落叶松林和杜香-水藓-兴安落叶松林的树高与胸径之间的相关关系有较大差异。利用该一元立木材积表对同一区域,同一树种,但林型不同,林分调查的林木畜积量也将有较大差异。该表难以满足把林业企业推向市场的需求。因此大兴安岭林区一元立木材积表的编制应分区域,分树种,分林型进行。  相似文献   

20.
章平澜  孔辉 《林业科学》1993,29(3):271-276
一、原条材积表的编制我国原条材积的测算方法历经三十余年的实施,已知误差较大。故从1985年12月1日起限制其使用范围,并将检径固定在离大头水眼内侧(斧口或锯口内侧)2.5m处,而改用下式计算杉原条材积: V=0.39(d+3.5)~2(L+0.48)/10000 (1) 其他树种原条材积可借用(1)式或沿用旧法查表。但(1)式须经大量实测数据导出,精度始有保证。而本文提出的方法,只须从二元材积表或树高级材积表算出干形指数r,再用下法即可成表。该表可提供各检径、不同高度且经过修匀的单株去皮树干材积,再按原条造材规格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