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对棉花红铃虫(Pectinophora gossypiella S.)卵的自然群体进行整片抽样调查及统计表明,第一代卵主要分布在棉株嫩头部位,第二代卵主要分布在棉株第三至十果枝的第一果节上,第三代卵主要分布在第八至十七果枝的第一果节及第八至十四果枝的第二果节上。上述各部位是田间调查的重要部位。  相似文献   

2.
花椰菜田斜纹夜蛾卵田间分布型与抽样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花椰菜田斜纹夜蛾3代(主害代)卵分布型及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在花椰菜田卵分布呈小聚集团(个体群),小聚集团间呈均匀分布。采用随机取样、跳跃式五点取样、对角线五点取样均能较好地反映田间卵量。  相似文献   

3.
稻曲病田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稻曲病近年为害严重。为探讨该病在田间的可靠抽样方法,提高产量损失估算的准确性,1985年,进行了该病田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4.
稻瘿蚊Orseolia oryzae wood-Masn是我区水稻主要害虫,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分蘖力强且分蘖期长的品种迅速推广,稻瘿蚊的发生面积日益扩大,为害程度也日趋严重.为了给测报和防治提供可靠的抽样调查方法,实现高准确性与节省人力的统一,笔者于 1989年在当地晚稻(前作为田玉米)上进行了稻瘿蚊蝇的田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华稻蝗已成为局部水稻上主要害虫之一,笔者于1989—1990年对该虫蝻在田间的空间分布进行了调查,并进一步探讨了抽样技术,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研究方法: 在中华稻蝗蝻处于二、三龄(低龄阶段),五、六龄期(高龄阶段)分别调查不同类型田块8块,再定一块田从蝻孵化至羽化定期调查扩散行为。调查时采用目测1m~2样点等距离取样方法,统计时以每块田为单位,采用聚集度指标测定和频次分布检验法判断空间分布型,并根据分布型计算理论抽样数,进行序贯抽样及不同抽样方法可靠性比较。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当归茎线虫病(Ditylenchus destructor)田间抽样的准确度,用7种聚集指标判断了当归茎线虫病的田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当归茎线虫病在田间呈聚集分布,其中奈曼分布(核心分布)的适合率为100%,嵌纹分布(负二项分布)的适合率为77.8%.理论抽样数量约820株.4种抽样方法差异均不显著,在保证抽样数量合理的情况下,4种方法均可采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稻曲病的危害越来越重,为探讨其田间可靠抽样方法及产量损失估算准确性,作者于1987年和1988年在晚稻黄熟期对稻曲病的田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分布型采用聚块指标(M/M),群聚均数(λ)、K 值指数等聚集度指标及 Iwao 的 M—M 回归和 Tay-lor 幂的法则测定。结果表明,当稻曲病发病较轻时分布属聚集型,当发病较重时(病穗率大于45.8%),分布趋于随机型。抽样技术采用平行跳跃式、对角线式、棋盘式三种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8.
玉米纹枯病田间分布型及抽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纹枯病是玉米的常发性病害。随着长阳县甜玉米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及玉米经济价值的不断提高.农户越来越重视玉米的高产栽培和纹枯病的防治。为了提高玉米纹枯病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并为植保专业统计工作提供科学的调查抽样方法.笔者对玉米纹枯病田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稀点雪灯蛾[spilosoma urticae(Esper)]在山东省一年发生三代,主要以一代幼虫为害麦套玉米幼苗和麦套棉苗。该虫在我省自1987年严重发生以来,已成为套种玉米的主要害虫,确定其分布型,采取适宜的调查抽样方法,是做好预测预报和适时防治的科学依据之一,为此,我们进行了稀点雪灯蛾田间分布型和序贯抽样技术的研究。一、稀点雪灯蛾田间分布型测定1991年在惠民县选择地力较均匀的麦套玉米和麦套棉田共11块,每块田取160—280  相似文献   

10.
黑绒金龟田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西吉县10块豌豆中黑绒金龟随机多点抽样调查的3年资料,配合Ney-man分布和负二项分布,发现该虫在豌豆田符合负二项分布,应用IwaoX-X回归法和Taylor指数法求得理论抽样量模型,从而导出不同置信度t,不同虫中密度X(头/m^2)和不同允许误差D下的理论抽样数N。利用Iwao和Taylor序贯抽样模式,得到该虫的两个序贯抽样模型。结合Iwao和Taylor的二个模型,得到了该虫的复合序  相似文献   

11.
调查数据统计分析表明,油菜菌核病子囊盘在田间符合聚集分布,且聚集的强度与田间子囊盘的密度呈同步增长趋势。根据子囊盘田间分布型,对3种抽样方法(平行线法、对角线法、棋盘式法)进行了比较,并进行测验,所得平均值与总体平均值无显著差异,以棋盘式抽样法所需抽样数量较少,所得均值更接近总均值。  相似文献   

12.
油菜菌核病田间分布型及序贯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菌核病是本县油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为了解本病田间分布情况,确定调查取样方法,我们于1990年5月病情稳定期,选取栽培管理条件好、长势均匀的油菜田10块。每块田连查1000丛,逐丛调查病株数和各病级数,将结果记于方格纸上。将所得调查资料,经采用扩散系数、种群聚集指数、Iwao 法等6种方法统计分析,均得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油菜菌核病中期预报的准确性,我们进行了油菜菌核病子囊盘的田间分布与抽样技术的探讨。试验在2a重茬华杂3号油菜田内进行,每2m2为1小区样本,共设108个小区。3月12日分小区调查田间子囊盘数,然后根据Taylor指数法则和Iwao的回归法,测...  相似文献   

14.
于1980年6~9月在湖北省武汉等七个县(市)有代表性的不同类型棉田分别调查了各代棉红铃虫卵的寄生天敌,共调查21次,采得卵10501粒,出蜂共177头(♀98、♂79),寄生率为1.69%。经鉴定,全为拟澳洲赤眼蜂Trichogramma confusum Viggiani。在不同地区各代棉红铃虫卵被寄生率有差异,总寄生率在第一、二、三代分别为2%、0.31%和2.93%,第三代高于第一代,第二代最低,武汉地区各代寄生率分别为2%、  相似文献   

15.
笔者于1997年第五代棉铃虫产卵高峰期,在生长旺、后劲足、适宜棉铃虫产卵的棉田,用随机取样法,共调查有卵株146株、182粒卵,通过标记棉铃虫卵所在棉株的部位和卵量,查明棉铃虫卵在棉株上各部位的分布比例如下:顶心占2418%,倒一层果枝占21.98%,倒二层果枝占2253%,倒三层果枝占1593%,倒四层果枝占8.7%,倒五层至倒九层果枝共仅占659%。从顶心至倒三层果枝的累计卵量占总印量的84.62%,从顶心至倒四层果枝的累计卵量占总卵量的93.41%。因此,笔者认为,在田间进行棉铃虫卵量调查时,只要查倒三层果枝以上部分即可,其准…  相似文献   

16.
应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回归模型法和Taylor幂法等,对甘蔗条螟(Chilo sacchariphagus Bojer)卵块在秋植蔗田的空间分布和抽样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甘蔗条螟卵块在田间呈现负二项分布的聚集型分布;在单位样方(5 m行长,1.3m行距)内,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其聚集强度随密度升高而增加;条螟卵块聚集原因同卵块密度相关;在田间抽样方式上,以五点取样效果最佳;卵块理论抽样模型为N=t2/D2(1.098/m+0.147).  相似文献   

17.
稻瘿蚊(Ureseolia oryzae Wood-Masn)是阳朔县水稻主要害虫之一,自1986年以来,均发生中等程度以上,为了给测报和防治提供可靠的抽样调查方法,实现高准确性和节省人力的统一,笔者于1990年在当地晚稻秧田上进行了稻瘿蚊幼虫侵入秧苗的田间分布型调查和抽样技术的探讨.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衢县为大、小麦混作区。大麦一般比小麦和其它作物成熟期早,是春季农田鼠类的主要食物源。鼠害在夏熟作物中亦以大麦较为严重,田间株受害率达5—20%。危害大麦的鼠类以黑线姬鼠(Apodemus aqrarius)为优势种群。据1986—87年大麦生育期间农田7956夹次的调查,捕获鼠类260只,黑线姬鼠占74.2%,褐家鼠、黄胸鼠等其它五个鼠种共占25.8%。为了解鼠类在大麦田的取食行为,提供合适的鼠害抽样技术,笔者等对大麦田鼠害株的田间  相似文献   

19.
水稻螟害白穗田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频次分布法、扩散型指数法、Taylor指数法等多种方法综合分析模拟,测知水稻螟害白穗在田间呈嵌纹分布,可用负二项式或截尾负二项式显著模拟。螟害白穗在田间一切密度下均呈聚集分布,其聚集程度随种群密度升高而增大。螟害白穗在田间分布基本成分为个体群,理论适宜抽样大小为3×3=9(穴),田间正确的抽样方法是Z型抽样法,本文同时给出了不同密度和精密度下的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20.
辣木赤斑白条天牛卵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斑白条天牛(Batocera rufomaculata De Geer)是一种为害辣木(Moringa spp. Lam)的蛀干害虫。2018年5—7月对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4个辣木试验样地里赤斑白条天牛卵进行抽样调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5种聚集度指标检测和2个回归模型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该虫卵在辣木单株上的垂直分布具显著性差异;其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主要集中聚集分布在高度为100~150 cm树段,聚集可能是环境因素引起,也可能是其本身的聚集特性引起。建立了赤斑白条天牛卵理论抽样数公式:n=1.96~2/D~2×(2.392 9/m+0.125 8)和序贯抽样决策限模式T_0′,T_(0(n))″=4n±6.6710 n~(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