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避免农药灭虫带来的残留危害,该文提出了用高压静电放电杀灭烤烟植株害虫烟蚜的方法。设置了传统农药灭虫和高压静电放电灭虫的试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高压静电放电法灭虫率可达70.38%~78.73%,虽低于农药灭虫,但无毒无害,且对天敌瓢虫的影响不大。在试验基础上,进行了高压静电农作物灭虫的参数优化,通过正交优化,确定了优化的灭虫电压50 kV、灭虫时间3 s和灭虫距离15 mm,在优化参数下烟蚜杀灭率平均值可达83%。研究结果为高压静电农作物灭虫器的研制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减少农药对环境和农作物的污染,寻求物理防治农作物害虫的方法,该文利用高压静电灭虫原理,设计了一种采用高倍压整流升压电路的直流高压灭虫装置,确定了有效的灭虫电压.利用该装置产生的高压静电杀灭农作物害虫,并在黄瓜植株叶片上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利用高压静电能够杀灭黄瓜害虫,其对烟粉虱的灭虫效果为20.99%~26.27%,对瓜绢螟的杀灭率可达63.6%~70.4%.该研究可为物理防治农作物害虫设施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喷杆喷雾机作业时需水量大、叶片背面雾滴沉积量不足和雾滴分布不均匀等问题,该研究提出一种静电喷雾与喷杆喷雾相结合的施药技术。为探究静电喷杆喷雾机的最佳工作参数,明确不同参数对雾滴雾化效果的影响,利用Fluent软件建立了流场、离散雾场和空间电场耦合仿真模型。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多喷头的空间电场分布均匀性优于单喷头,静电喷雾的雾滴体积中径比非静电喷雾减小12.7%。搭建静电喷雾试验平台,以喷雾水压、充电电压和喷头间距为试验因素,以雾滴的荷质比、粒径、分布均匀性和沉积量为试验指标进行雾滴的荷电特性和沉积特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多喷头喷雾的雾滴荷质比最大值为0.26 mC/kg,比单喷头喷雾提高52.9%,雾滴均匀性变异系数比非静电喷雾减小32.1%,体积中径减小14.8%,上、中、下层叶片正面的雾滴附着率分别提高27.1%、37.3%和45.2%;静电喷雾的最佳作业参数组合为充电电压6 kV、喷雾水压0.4 MPa和喷头间距250 mm。田间试验表明,静电喷头与常规喷头喷雾施药的病虫害防治效果基本一致,静电喷头的施药用水量减少了60%。在满足防控效果的前提下,静电喷雾能增加雾滴在植株下层和叶片背面的沉积量,有效减少田间作业的需水量,研究结果可为静电喷雾技术在大型喷杆喷雾机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双极性接触式航空机载静电喷雾系统荷电与喷雾效果试验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该文针对航空施药植保无人机设计了双极性接触式航空机载静电喷雾系统,分别对该系统喷施静电油剂和水的荷电与雾化效果进行了测试。将该航空静电喷雾系统搭载于3WQF120-12型油动单旋翼植保无人机喷施静电油剂,并使用该植保无人机自带喷雾系统分别喷施静电油剂和常规水基化药剂,对比了3种施药方式的沉积分布均匀性和对小麦蚜虫、锈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当喷雾液为水时,静电喷雾系统的静电电压和极性不会改变水的雾滴谱;当喷雾液为静电油剂时,正电荷使雾滴粒径减小,负电荷使雾滴粒径增大,且静电喷头的雾滴相对粒谱宽度随静电电压的增加而增大;喷雾液的荷质比与静电电压正相关,相同静电电压和输出电极下水的荷质比大于静电油剂,同一静电电压下负输出雾化喷头药液的荷质比高于正输出。小麦大田试验表明:使用静电喷雾系统喷施静电油剂的雾滴沉积分布均匀性最好,其单位面积沉积量为0.048 6?g/cm2,沉积量的标准偏差为0.015?g/cm2,变异系数为30.43%;使用无人机自带喷雾系统喷施静电油剂和常规水基化药剂的单位面积沉积量分别为0.051 3和0.035 6?g/cm2,标准偏差分别为0.019和0.016?g/cm2,变异系数分别为42.57%和45.54%;喷施静电油剂的2个处理对麦蚜和锈病的防治效果和药效期均明显高于水基化药剂,使用静电喷雾系统的测试在药后7 d对蚜虫防治效果为87.92%,明显高于无人机自带喷雾系统喷施静电油剂76.43%的防治效果。该静电喷雾系统配合喷施静电油剂可提高沉积分布均匀性,增加防治的持效期和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出对十字花科蔬菜蚜虫防治效果好的杀虫剂,通过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了4种杀虫剂的药效。结果表明:3%啶虫脒EC、7.5%鱼藤酮EC、70%吡虫啉WG和5%苦豆子生物碱SL对十字花科蔬菜蚜虫有好的防治效果,且持效性好。  相似文献   

6.
沼液复合型杀虫剂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该文根据畜禽粪便厌氧发酵后产生的沼液含有丰富的营养和抗病虫害功效以及害虫的生理生化特性,选用木醋液、杀虫抗生素、印楝素、鱼藤酮、烟碱、苦参碱、草木灰及蓖麻叶浸出液等能够增强毒杀害虫能力的多种原料与沼液混配制成不同类型的沼液复合型杀虫剂,用5种不同的沼液复合型杀虫剂对蚜虫的杀灭效果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各种沼液复合型杀虫剂对沼液杀灭蚜虫均有显著效果,提出5种沼液复合型杀虫剂的沼液与复合型添加剂体积比配方分别为BP01为8000~11000倍液、BP02为25000~30000倍液、BP03为8333~12500倍液、BP04为18000~25000倍液、BP05为10000~15000倍液。该研究为提高沼液杀虫效果,开发以沼液为主要原料的生物杀虫剂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果园轻型机动喷雾机的作业性能,设计了一种果园在线混药型静电喷雾机,进行了混药均匀性与稳定性试验和静电喷雾沉积试验。试验测得混药均匀性和混药稳定性的最大变异系数分别为4.46%和3.51%。采用风辅静电喷雾方式的无冠层采样架上采样点正面的雾滴附着率相对于无风辅无静电喷雾方式分别提高了9.3%、46.3%和53.2%,采样点反面的雾滴附着率分别提高了82.9%、164.3%和184.2%。风辅静电喷雾下在仿真柑橘树冠层内部叶片正面的雾滴附着率为48个/cm2左右,叶片反面为37个/cm2,相对于无风辅无静电方式分别提高了166.7%和428.6%。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在线混药系统具有良好的混药性能,风辅静电式喷雾系统可提高雾滴吸附能力和穿透能力,能够满足25个/cm2的病虫害防治附着率要求。该研究为果园喷雾机的机构设计和性能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不同侧风和静电电压对静电喷雾飘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研究不同侧风和静电电压对静电喷雾雾滴飘移的影响规律,设计不同侧风(恒速风1、2、4 m/s及0~4 m/s变化的模拟自然风)及静电电压(0,2,4,6,8 k V),进行喷杆式静电喷雾机的雾滴飘移试验,测定不同静电电压下的雾滴粒径与荷质比,并对比分析雾滴飘移质量中心距和飘失率。结果表明:随着静电电压的增大,雾滴粒径减小,雾滴荷质比增大,0~8 k V电压下电极干燥和电极打湿对雾滴荷质比没有显著影响。在侧风风速为1 m/s时,0~8 k V静电喷雾的雾滴飘移中心距小于0.55 m,雾滴飘失率低于15%。在侧风风速2 m/s时,非静电喷雾的雾滴飘失率为11.9%,6~8 k V静电喷雾的雾滴飘失率超过20%,其中静电电压8 k V的雾滴飘失率(23.9%)比非静电喷雾增加100.8%。在侧风风速4 m/s时,4~8 k V静电喷雾的雾滴飘移中心距在0.9 m以上,雾滴飘失率在30%以上,其中静电电压8 k V下的雾滴飘移中心距为967.2 mm比非静电喷雾下增加了13.7%,雾滴飘失率为35.4%比非静电喷雾下增加了59.5%。相同静电电压下,2 m/s的恒速风和0~4 m/s变化的模拟自然风之间对雾滴飘失率无显著差异。该研究为优化喷雾技术参数和提高雾滴抗飘移的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有气吸式穴盘育苗播种机对含杂较多且没有丸粒化的不规则小颗粒蔬菜种子存在吸孔堵塞而导致排种精度下降的技术难题,该研究摒弃小孔径、长导程吸孔,设计了一种基于高压静电吸附特性的蔬菜育苗播种机。通过理论分析及电势等值线分布仿真试验确定介电绝缘层材料;构建静电吸附力学模型,明确影响静电吸附力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确定影响播种性能的电参数及范围;以型孔加工直径、正向高压静电发生器输出电压和种箱底面倾斜角度为试验因素,以播种合格指数、重播指数和漏播指数为响应指标进行三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得到各试验因素与响应指标间的数学模型,应用 Design-Expert 10.0.4 软件对数学模型进行多目标优化,得到最佳参数组合为:型孔加工直径5.91 mm、正向高压静电发生器输出电压17.67 kV、种箱底面倾斜角度14.69°,此时播种合格指数为91.13%、重播指数为3.02%、漏播指数为5.85%。播种性能验证试验的播种合格指数相较于优化结果降低了0.61%、重播指数相较于优化结果降低了0.17%、漏播指数相较于优化结果增加了0.78%。试验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参数优化结果可靠,满足精量播种技术要求。研究结果可为不规则小颗粒蔬菜种子精量播种机械装备的研发提供参考,同时也可为不规则小颗粒物料定量吸附和快速分离方法研究及设备开发提供学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食品表面静电涂敷高压电极结构的试验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研究已有的静电喷涂装置基础上,采用栅网电极作为食品表面静电涂敷高压电极。为了加强电极电晕效果,提出了用芒刺电极代替栅网电极。开发了电极试验装置,并自制了荷质比测试装置。以水、CMC和食用海藻酸钠水溶液3种雾流分别对栅网和芒刺2种电极作电晕电流试验和荷质比试验。由电晕电流试验优选出两种电极的结构及静电场电压;荷质比试验证明芒刺电极比栅网电极电晕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采用计算机视觉进行棉花虫害程度的自动测定   总被引:33,自引:5,他引:33  
采用计算机视觉技术,根据棉花叶片的孔洞及叶片边缘的残缺,来测定棉花虫害的受害程度。该方法应用局部门限法完成图像与背景的分割;用高斯拉普拉斯算子,进行棉花图像的边缘检测;利用边缘跟踪算法确定棉叶中的孔洞;利用膨胀算法确定叶片边缘的残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的测定棉花虫害的受害程度,其测定误差小于0.05。  相似文献   

12.
系统应用VB6.0开发茶树病虫害识别防治信息教学系统,具有系统界面友好、使用方便的特征。系统共收入77种茶树病虫害的文字描述及图片信息,其中病害24种,叶部病害11种,枝部病害8种,根部病害5种;虫害53种,食叶性害虫24种,刺吸式害虫18种,钻蛀性害虫7种,地下害虫4种。该系统通过安装向导创建安装程序后即可使用,适合各级农业服务中心、基层农技培训学校和广大茶农及科研人员信息查询。  相似文献   

13.
神经网络在储粮害虫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重点研究了基于图像识别的储粮害虫自动检测系统中的粮虫分类环节。对分割后的储粮害虫二值化图像,从10多个形态特征中选择出5个有效的特征;将GA和BP算法相结合来训练神经网络,克服了传统BP算法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极小等缺陷,对4类害虫的20个样本的识别率达到100%,为系统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以信息化系统在农业病虫害防治的应用为课题研究,阐述了信息化时代病虫害防治的应用前景。针对采集器发出的编码数据,调用农业专家病虫害信息数据库进行软件编程,实现了病虫害防治模型的核心功能。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甘肃省梨产业健康高效发展,根据国家及行业标准,结合多年试验和生产实践,从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防治原则以及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总结制定了甘肃省梨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本规程的制定将为甘肃省梨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进而促进甘肃梨产业高质量绿色标准化生产。  相似文献   

16.
在大力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形势下,利用负荷侧灵活性资源提升光伏消纳水平并改善电网运行经济性已成为促进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措施,如何高效进行需求侧响应控制是目前该领域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传统的峰谷分时电价仅根据区域电网内的负荷变化的总体情况确定分时段电价实现削峰填谷,该方法未考虑区域内新增电源的发电特性,从而导致负荷调整的灵活性较差,无法有效解决区域内光伏消纳的问题。该研究针对光伏装机比例较高的区域配电网尤其是乡村配电网,提出一种基于优化调整分时电价时段的激励型需求侧响应和区域集中优化调控相结合的配电网复合型需求响应控制策略。该策略首先结合负荷需求和光伏出力曲线对分时电价峰谷时段进行因地制宜的自适应调整;其次,基于新的电价时段进行用户侧分布式最优出力计划建模,并给出用户侧可削减、可时移负荷的响应调整范围的计算方法;最后由区域调度中心实现负荷集中控制。通过算例对比验证该文方法在计及用户舒适度的基础上,弃光率和系统综合运行成本较优化前均有明显降低,解决了含高比例光伏配电网的光伏消纳及经济运行问题,为配电网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改进DenseNet和迁移学习的荷叶病虫害识别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病虫害的发生将会严重影响莲藕品质与产量,开展病害诊断与识别对藕田病虫害及时对症对病诊治、提升莲藕生产质量与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荷叶病虫害高效、准确识别为目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DenseNet和迁移学习的荷叶病虫害识别模型。采用分支结构对模型的浅层特征提取模块进行改进,并在Dense Block与Transition Layer中引入Squeeze and Excitation注意力机制模块和锐化的余弦卷积,最后基于Plantvillage数据集进行迁移学习,实现了91.34%的识别准确率。该研究实现了对荷叶腐败病、病毒病、斜纹夜蛾、叶腐病、叶斑病的识别,并将改进后的模型推广应用于基于无人机图像的藕田病虫害检测,实现了病害分布可视化,可对莲藕病虫害的智能化防治提供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18.
分布式移动农业病虫害图像采集与诊断系统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姚青  张超  王正  杨保军  唐健 《农业工程学报》2017,33(Z1):184-191
为了便捷地采集和实时诊断农业病虫害图像,设计了一个分布式移动农业病虫害图像采集与诊断系统。该系统由多个便携式图像采集终端和一个图像处理服务器组成;其中,图像采集终端包括嵌入式相机、可伸缩的手持杆和装载控制App的手机;图像处理服务器包括农业病虫害诊断、信息记录和反馈模块等。手持杆可将安装在其前端的嵌入式相机送到人手或视觉难以企及的病虫害区域,手机可实时预览前端相机的拍摄画面和实现控制相机完成农业病虫害图像采集等功能;系统通过HTTP协议实现多个采集终端与图像处理服务器的数据交互,协同进行分布式计算,可以减少网络移动资费和服务器的负载。利用该系统对水稻纹枯病图像采集与诊断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的图像采集终端可以便捷地采集到水稻纹枯病图像,手机端视频预览画面延时低,对相机控制命令无误,图像采集终端与服务器通信稳定,服务器端对水稻纹枯病图像处理和诊断实时,基于图像的水稻纹枯病为害等级诊断准确率为83.5%。如果服务器端加载不同的农业病虫害图像处理和诊断算法,该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农业病虫害图像的采集与诊断。  相似文献   

19.
地源热泵技术对规模化猪场节能减排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为寻求规模化猪场环境控制中的节能减排措施,根据地源热泵技术在规模化猪场应用的实例,计算分析其投资的经济可行性和节能减排效果。结果表明,地源热泵系统较燃煤锅炉系统增加了环境控制设备投资,在现行煤电价格体制下,额外静态投资回收期6.4 a。地源热泵系统比传统的燃煤锅炉节能,热泵机组的理论COP大于4.0,一次能源利用效率大于1.28。地源热泵系统的CO2减排量为燃煤锅炉供暖方式排放量的60%。另外,在猪舍夏季降温方面,地源热泵系统较传统的蒸发降温方式节水。地源热泵系统是一种节能减排的规模化猪场环境控制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