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克明 《农友》2002,(7):19-19
1.稻瘟病。水稻大田叶瘟一般在6月中下旬发生,严重田块还出现发病中心,可喷药进行控制,常用药剂有50%多菌灵每亩100克,或选用40%稻瘟灵乳油每亩150克,对水40公斤常规喷雾。穗颈稻瘟病防治最佳时期应掌握在7月底至8月上旬,即水稻破口期至抽穗期,选用药剂为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75~100克,对水50公斤均匀喷雾,若遇阴雨天气,水稻生长嫩绿,可间隔7~10天,  相似文献   

2.
一、水育秧田 以稗草、莎草及阔叶杂草混生的秧田:(1)每亩用30%苄.丙草可湿性粉剂80~100克,在经浸种催芽的稻种播种塌谷后2~4天内,对水均匀喷雾。(2)每亩用36%二氯·苄可湿性粉剂40~50克,于秧苗3叶1心后对水30公斤喷雾,喷药前排水.喷药后1~2天复水,并保水3~5天。  相似文献   

3.
水稻病虫害发生严重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稻米是江苏省城乡居民的主要口粮,水稻生产在江苏省具有重要地位。但近年来,水稻条纹叶枯病、稻曲病、稻纵卷叶螟、螟虫、稻飞虱等多种病虫害发生严重,对江苏省水稻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分析水稻病虫害严重发生的原因,对探讨控制水稻病虫危害的措施,提高水稻病虫害控制水平,确保完成水稻生产目标都具有重要意义。1水稻病虫害发生特点2003年以来,江苏省水稻病虫害发生显著加重,主要呈现3个特点:一是发生面积大。每年都在1 760万hm2次以上,比2000年前后平均增加300万hm2次以上,比20世纪90年代平均增加近500万hm2次以上。二是发生种类多。病虫…  相似文献   

4.
唐梅 《当代农业》2009,(15):34-34
4.药剂防治法(1)6%密达(四聚乙醛)杀螺颗粒剂每亩500克于傍晚均匀撒施。种苗田.在撒播种子后即施药:移栽田.在移植后即可施药。蔬菜成株基部放密达20-30粒.忌放在植株上。此药对软体动物有特效.具有诱杀、胃毒、触杀作用,对人畜低毒。(2)可用8%灭蜗灵颗粒剂毒杀。(3)10%多聚乙醛(蜗牛敌)颗粒剂,1.1.5克/平方米。  相似文献   

5.
稻纵卷叶螟是是水稻最主要的害虫之一,为了验证25%乙基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对稻纵卷叶螟的田间防治效果,笔者于2019年和2020年进行了25%乙基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5%乙基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对稻纵卷叶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水稻安全。2019年25%乙基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每亩用药量(制剂)6克、8克和10克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6.74%、84.04%和86.59%。2020年25%乙基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每亩用药量(制剂)6克、8克和10克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7.23%、85.56%和88.02%。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30%爱苗乳油对水稻稻曲病的防效及增产效果,以5%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为对照农药,以喷等量清水为空白对照,在易感稻曲病的水稻品种甬优6号上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爱苗乳油每667m^2(下同)用药量30ml(分2次喷施)水稻稻曲病发病率为1.5%,产量为548kg;5%井冈霉素用药量300g(分2次喷施)稻曲病发病率为4.0%,产量为513kg;30%爱苗乳油用药量15ml(1次喷施)稻曲病发病率为4.1%,产量为518kg;对照(喷清水2次)稻曲病发病率为8.1%,产量为472kg。其中,30%爱苗乳油用药量30m1分2次施用的处理防效、增产效果均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水稻主要病虫害对晚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与不防治对产量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稻主要病虫害对产量影响很大,不喷药防治,产量损失率达57.08%,喷药防治晚稻病虫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其总体效益为1:6.45。  相似文献   

8.
2013年泰和县主要病虫害对晚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病虫害对水稻产量影响差异很大,完全不防治损失率达32.01%,喷药防治病虫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可挽回经济损失6537.267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00:6.01。  相似文献   

9.
对28%稻后安WP等药剂防治稻曲病的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28%稻后安WP是防治水稻稻曲病的良好药剂之一,28%稻后安每667m2用量50g,在水稻始穗期和齐穗期各施药一次,防效达94.6%。  相似文献   

10.
水稻上每亩每次喷洒50克50%甲胺磷乳油(1000倍稀释液),最多三次,最后一次喷药离收割30天,则糙米中甲胺磷的残留量为0.010—0.054ppm,平均为0.030ppm,未超过MRL值。甲胺磷在稻草上的残留半衰期为8.6—9.1天。糙米经精白加工后,可减少甲胺磷的残留量。  相似文献   

11.
徐稻3号 (1)审定情况。2003年江苏审定(苏审稻200306)。(2)选育单位及来源。徐州农科所以镇稻88,台湾稻C杂交,1999年育成。(3)特征特性。2002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51.0公斤。每亩有效穗20万.每穗实粒120粒,结实率90%,千粒重27克。株高96厘米,全生育期152天左右,株型集散适中,长势旺盛,茎秆粗壮,抗倒性强,叶色深,剑叶挺举,穗半直立,  相似文献   

12.
近两年,响水县水稻种植中稻曲病发生严重,为有效控制该病,我们进行了试验:(1)在水稻破口前6天,每亩用20%井冈霉素粉剂50克、20%瘟曲克星可湿性粉剂100克、12%绿乳铜100毫升,分别对水喷雾,防效分别为99.6%、63.1%和26.3%;(2)在水稻破口期用上述药剂处理后.防效分别为31.4%、26.3%和52.5%;  相似文献   

13.
稻曲病是当前水稻穗期主要病害,应用75%肟菌酯·戊唑醇(NATIVO)防治稻曲病,在水稻孕穗末期(破口前7d)和之后7~10d各施药1次,使用剂量为10—15g/667m^2)对稻曲病的防效达90.4%-91.6%,但剂量为5g/667m^2时,防治效果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4.
25%阿克泰防治稻飞虱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间小区试验每亩用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1克、2克、3克防治稻飞虱、三天后的防治效果均达89.6%以上,14天后89.13%以上,28天后95.96%以上,大田示范每亩用药量1在、2克、3克,三天后的防效均在87.6%以上,20天后每亩用药1克的防效在87.91%以上,用2克和3克的防效在91.33%以上。  相似文献   

15.
对二乡三村500余亩中产水平中度发生的小麦白粉病田,一次喷药示范的结果表明:岳庄,苗庄,大张村对照病指分别为30,40.6,42.0,防治田的病指最高仅为4,而0-90%的面积均控制在近于0的水平,三村防效分别为98%,99.3%和96.0%,各村多点取样测得千粒重分别提高为4.4克,5.6克和4.2克,亩产量提高为45.57和20.5公斤,增产率为15.3%,16.7%,6.0%,从中可以看出该药具有明显的防病效果和良好的收益。  相似文献   

16.
2003年以来,景宁县农业局在澄照乡三石村、渤海镇旦水等地试验示范和推广“马铃薯-稻(鸭)-菜”种养模式25.2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经过有关部门验收,每亩收马铃薯(鲜薯)1674千克,稻谷582.1千克,鸭(12.2只)13.5千克,冬菜4217千克,以当时当地市场价计算,年亩产值达8160元,比原马铃薯-稻二熟制,增加产值4790元。  相似文献   

17.
一、硼肥。硼砂、硼酸。主要适用于油菜、花生、豆类、棉花、小麦、玉米、水稻和果树等。由于硼肥的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比较接近.对种子又有毒害,因而不宜用作拌种和浸种。用作基肥.每亩用0.5千克硼砂(硼酸).与其他肥料均匀混合作底肥。用作根外追肥,每亩用50千克0.1—0.2%的硼砂溶液叶面喷雾.连续2—3次,每次间隔7-10天.  相似文献   

18.
水稻是米东区主栽农作物之一,种植面积达10万(667m^2),在北疆具有典型代表性。近几年,随着种植结构调整,栽培方法的改进,米东区水稻病虫害出现了新特点、新趋势,2004年发现的新虫害稻螟蛉发生6.5万(667m^2),以前的老病害稻瘟病也一年比一年发生重。我们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以及近几年来的实验,总结出了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保证了水稻向优质、高产、高效、绿色、安全的现代农业转变。  相似文献   

19.
卢玉山  史伯洪 《农林科学实验》2013,(24):143-143,152
开展30%氟环唑·噻呋酰胺悬浮剂防治水稻稻曲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氟环唑·噻呋酰胺悬浮剂对水稻稻曲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使用30%氟环唑·噻呋酰胺悬浮剂150—450mL/hm2于水稻破口前7~10d和破口期各喷雾防治1次.药后22d防效为74.64%-89.23%,与对照药剂125g/L氟环唑悬浮剂600mL/hm2防效(90.47%)基本相当,明显高于对照药剂240g/L噻呋酰胺悬浮剂264mL/hm2防效(45.22%),能有效控制水稻稻曲病的发生危害,可以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20.
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及防控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条纹叶枯病病原为水稻条纹叶枯病毒,属水稻条纹病毒组。其寄主范围广,已知的有稻、麦、玉米、粟等作物及马唐、看麦娘、画眉草等禾本科杂草。传毒媒介主要是灰飞虱。该病极具暴发性、间歇性和迁移性,当前尚属于“可防难治”的一种病害,一旦发生就难以控制,严重的将造成水稻绝收。2004年江苏水稻条纹叶枯病大流行,浙北地区发生也较重,桐庐县局部地区零星发生。2005年桐庐县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加重,发生面积达37.48hm^2,其中分水镇22.33hm^2,横村镇12hm^2,合村乡3hm^2,莪山乡0.15hm^2,种植品种为申优693,申优1号,秀水常规品种等,8月5日调查结果:横村点丛发病率平均为8%(幅度4.4—11.2%),平均株发病率2.98%(幅度2.12~3.45%),分水点丛发病率平均为12%(幅度9~15%),平均株发病率8%(幅度7~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