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搞好天然次生林优化抚育,对提高林分质量,加快林木生长,增强企业后劲,缓解可采资源危机,使天然次生林从低效生态平衡转变为高效率多功能的生态平衡,具有很大的作用。天然次生林优化抚育,是指采用科学的方法,综合经营和培育天然幼、中龄林,因地制宜地以目的树种更替那些非目的树种,从而改善森林质量,增加森林年生长量,提高林地总生产力。如上经营技术已被黑龙江省森工战线列为“天然次生林优化抚育工程”,本文是对该“工程”实施技术的研讨。1可实施天然次生林优化抚育的林分现状为了搞好关于天然次生林优化抚育技术的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2.
集粹     
幼、中龄抚育间伐四项措拖 1.抚育间伐对象:①人工林:郁闭度在0.9以上的幼龄林;0.8以上的中龄林;0.7以上的近熟林。②天然林:郁闭度在0.7以上的幼、中龄林;0.6以上的近熟林,或下层目的树种的幼树与珍贵树种较多的林分,以及立木分布均匀,郁闭度在0.5以上的林分。③飞机  相似文献   

3.
<正> 据统计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落叶松用材林中天然幼、中龄林有111万公顷、白桦72万公顷。这些天然幼中龄林密度大、分化十分剧烈、急需抚育间伐。如何正确确定落叶松、白桦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林分类型的间伐起始期、问伐强度、间隔期、重复期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丘陵区用材林立体经营模式,于1989年开始.在湖南省衡南县,开展了杉木幼龄林—山苍子—黄豆、杉木中龄林—绞股蓝、杉木中龄林—生姜、湿地松—棕榈—黄豆4个经营类型试验,进行了林中生态因子、小气候因子的测定,病虫害情况和土壤调查,6a的试验结果表明:4个经营类型都能改善林内的微域环境,提高土壤肥力.增强林分抵抗病虫害的能力,显著提高上层林木的生长量此外,立体经营在前期即能从中层树木和下层作物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克服了传统林业生产周期长、早期无经济效益的缺点,能有效地发挥林业的练合效益.  相似文献   

5.
《林业资源管理》2017,(1):43-49
以5a(幼林)、12a(中龄林)、18a(近熟林)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抚育间伐与对照(不抚育)2种处理,分别于2013年底和2015年底对样地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抚育间伐促进了胸径和单株材积的生长,年平均胸径生长量的增加值抚育比对照幼林多44.4%、中龄林多25.0%、近熟林多14.3%,年平均单株材积生长量的增加值抚育比对照幼林多59.3%、中龄林多31.0%、近熟林多19.9%,上述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抚育间伐对树高生长有促进作用,但与对照比,其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抚育明显改善了杉木幼、中龄林的健康状况,健康等级抚育样地普遍比对照样地高一级;抚育提高了林下植被种类的丰度、高度和盖度,抚育样地植被的垂直结构明显;总体而言,抚育间伐对杉木生长、林下植物生长和林分健康的促进作用幼林好于中龄林,好于近熟林。试验结果为杉木人工林的科学抚育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杨树+香菇和杨树+双孢菇两种复合经营模式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调查和分析发现,该两种复合经营模式显著提高了林木的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量,降低了林木抚育管理成本,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杨树+香菇复合模式投入较大,8林龄林分材积年均生长量增加了22.9%,每666.7m2的第一年年产值达62 530元、净收益达到29 438元,较单纯栽培杨树速生丰产林的净收益多达14倍。杨树+双孢菇复合经营模式投入较小,6龄林林分材积年均生长量增加了47.8%,每666.7m2年总产值达27 000元、净收益为22 900元,是单纯栽培杨树速生丰产林的13.7倍。  相似文献   

7.
低质低效次生林高效培育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湖北省崇阳县建立 10公顷的高效培育示范林 ,实施高效培育技术的具体试验 ,提出含有特殊用途树种的低质低效次生林的开发利用途径和更新方法 ,确定低质低效次生林高效培育的经营目的和经营方针就是全面规划 ,因地因林因目的 (培育 )树种制宜 ,以抚育改造目的树种为主 ,兼用其它营林技术 ,将现有林分改造培育成目的树种明确且具良好经济开发利用价值 ,林分乔、灌、草结合 ,林分结构优良、涵水固土功能强 ,经济效益好的优质林分。  相似文献   

8.
以连城县马尾松中龄林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10%、20%、30%及未间伐4个不同林分蓄积间伐强度的试验,分析马尾松中龄林林分结构、树高、胸径、蓄积量生长量及年生长率对不同间伐强度的响应。结果表明:(1)间伐林分部分中小径阶林木,能降低林木胸径变异系数和偏度绝对值,提高峰度值,使林分整体均衡生长;(2)间伐强度30%的马尾松林木平均胸径、树高、蓄积生长量最大,年生长率分别为6. 79%、7. 55%和19. 97%,显著高于其它间伐强度,间伐效果最好;间伐强度20%和10%的马尾松次之;未间伐的马尾松林木平均胸径、树高、蓄积生长量和年生长率最小。  相似文献   

9.
王升  王平社 《中国林业》2012,(12):39-39
一、林分现状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国有冯家河林场牛头山作业区油松林起源于人工植苗造林,面积72.7公顷,有效作业面积60.8公顷,坡向南,坡度28度,土壤为棕壤,厚度30厘米,林分平均高9~11.2米,平均胸径14~18厘米,郁闭度0.7~0.8,树种组成为油松树木蓄积量占90%,其他树种蓄积量占10%。林分林龄25~30年,为中龄林,优良木占50%以上,每公顷株数1243~1400株,每公顷蓄积量130~140立方米。每公顷结实量3500~4000千克。母树生长良好,树干通直圆满,树冠发育完整匀称,冠幅饱满,侧枝粗壮且数量较多,无病虫害或机械损伤,  相似文献   

10.
大兴安岭林区正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即主伐资源接近枯竭,森林质量急剧下降,相对幼中龄林面积不断增加,不少企业局已把重点转移到后备资源培育工作上来。但由于基本建设投资不足,修建营林道路受限,影响了抚育间伐工作的正常进行。试想,能否利用幼中林抚育间伐材所获得的收益来补偿道路投资的不足?依据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1992年统计资料表明,全年企业局共抚育间伐木材140万m ̄3,总销售木材80万m ̄3,纯收益9000万元,按照四级道路每公里造价12万元计算,可修建750km道路;促进林木生长,平均每公顷年生长量提高2.0-3.5m ̄3;提高木材质量,调整林分结构。  相似文献   

11.
黄荣 《绿色科技》2022,(1):144-146
利用阿姆山省级自然保护区2019年森林资源监测数据,从土地利用类型、林地结构、土地权属、森林起源、优势树种组成、龄组等方面分析了保护区森林资源现状特点,结果表明:保护区土地利用率高,类型较为丰富,林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2.36%;保护区森林资源极其丰富,有林地占国土面积的86.13%,天然起源的森林占森林面积的97.3...  相似文献   

12.
川保V号粉剂是新研制的化学药剂,药效试验,防治3~4龄幼虫用药15 kg.hm-2,在168 h后虫口减退率达98.9%,林间大面积防治,同等用药量,平均虫口减退率也在90.5%以上,每公顷防治成本68元左右。川保V号防治蜀柏毒蛾效果良好,在蜀柏毒蛾高虫口林子内应用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3.
依据广东省1978-2012年8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资料,以天然林面积、蓄积、公顷蓄积量为指标,从总体、林种、优势树种(组)、龄组结构等方面研究了广东省天然林资源近35a间动态变化,并分析了其原因。结果表明:全省天然林面积、蓄积总体呈增加趋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0.73%、1.55%,其中天然林面积呈“降一升一降”的三阶段波动变化,天然林蓄积量保持增长;天然林林种由过去以商品林为主的结构逐步改善,生态公益林面积和蓄积比例稳步提高,到2012年分别达到45.94%和50.45%;优势树种(组)方面,阔叶林面积、蓄积比例由1978年的37.68%和45.17%。持续增加到目前的70.69%和75.03%,逐渐成为主要优势树种(组);龄组结构方面,近、成过熟林的面积和蓄积比例由1978年的3.22%、8.98%大幅增加到2012年的20.31%、30.90%,但仍未改变以中幼龄林为主的格局;天然林分公顷蓄积量较1978年增加了47.26%,达到2012年的64.34m^3/hm^2,林地生产力不断提高。1983年和2002年是多个指标变化的拐点,表明导致天然林资源变化的主要因素为经济形势和政策。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云南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苍山片区2019年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数据,利用ArcGIS软件,对该区域的森林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表明:(1)该区有林地占优势,森林覆盖率相对较高;(2)森林以天然林为主,乔木优势树种主要为栎类、云南松和华山松;(3)林地活立木公顷蓄积量相对较低,乔木林各龄组中幼龄林、中龄林、...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在汪清林业局选定4块样板林,分别对采育林后续经营、低质低效林改造、红松果材林培育、珍贵树种大径级材林培育4种经营模式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采育林后续经营样地平均胸径增长量比对照高0.23 cm,公顷蓄积增长量高3.70 m3,平均年生长量高1.85 m3;低质低效林改造经营样地平均胸径增长量比对照高0.20 ...  相似文献   

16.
云南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云南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5次复查数据,按照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方法,对云南省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估算。云南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12 353.81×108元.a-1,其中提供非直接产品的生态产值为12 224.36×108元,占服务功能总价值的98.95%;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12 220.33×108元,占总价值的98.92%;产品提供价值为129.44×108元,占1.05%。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是其直接产品提供价值的94.41倍,表明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远远高于其直接利用价值。云南省森林总面积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10.02%,而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占全国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12.21%。单位面积林分的年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6.77×104元.hm-2,高于全国5.52×104元.hm-2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PVC毒饵站技术在防治森林鼠害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VC毒饵站技术防治森林鼠害,平均防治效果为87.95%,防治成本为52元.hm-2,且对鸟、兽不产生毒害,是一种简便易行、方便实用、投资低廉、安全环保的森林鼠害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不同林分内水曲柳天然更新及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lica)为我国东北林区阔叶红松林的主要伴生树种,与胡桃揪(Juglans mandshurica)、黄菠萝(Phellodendron amurense)被称为我国东北珍贵的"三大硬阔"。在黑龙江省方正县红星林场,对不同林分内水曲柳天然更新与环境因子、立地因子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曲柳在自身林内更新较差,40年生水曲柳林内仅5200株/hm2,而在其他林分内更新较好,杂木林内最高可达34000株/hm2;从对影响更新的诸多因子中分析发现,灌木盖度和草本盖度与水曲柳更新幼苗数量呈负相关,且关联性显著(p0.05),与枯落物厚度相关性不显著,基本上不受坡度、郁闭度和土壤A层厚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帽儿山实验林场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天然次生林的年龄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杨树处于成熟林,应适当间伐利用;水曲柳是连续更新的树种正处于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阶段;椴树绝大部分处于中龄林;而桦树和榆树绝大部分处于幼龄林可适当进行抚育管理。  相似文献   

20.
中国思茅松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动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我国思茅松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20年来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1987—2002年期间,思茅松林面积呈下降趋势,思茅松林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也相应下降,从365.81×108元·a-1降至313.50×108元·a-1,之后随思茅松林资源的恢复而增至328.44×108元·a-1;思茅松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随着资源的增长而增长,随着思茅松林资源的消耗而降低。思茅松林单位面积生态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