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病毒的培养有动物接种、组织培养和鸡胚培养3种方法,其中鸡胚培养是病毒培养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鸡胚是正在发育中的机体,多种动物病毒能在鸡胚中增殖和传代。鸡胚的优点在于胚胎的组织分化程度低,而且可以选择不同的日龄和接种途径,病毒在鸡胚中易于增殖,部分病毒感染鸡胚以后可以产生疽斑,引起充血、出血、坏死灶和死亡等特异性的感染指征。感染病毒的鸡胚组织和液体中含有大量病毒,容易采集和处理,而且来源充足,设备和操作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2.
为获得目前引起传染性囊病的病毒对2017年5月山东青岛某蛋鸡养殖场疑似感染传染性囊病的病例进行了诊断和病毒分离。采用琼脂糖免疫扩散试验诊断该病;SPF鸡胚培养、动物接种分离培养病毒,用RT-PCR和琼扩试验鉴定鸡胚分离病毒。结果在琼脂糖免疫扩散试验中该病毒能与传染性囊病阳性血清呈现白色沉淀线;在SPF鸡胚接毒后第3~4天出现鸡胚死亡现象,且胚体皮下出血、绒毛尿囊膜增厚混浊等特征;RT-PCR反应中该抗原能利用特异性引物扩增出目的片段;对30日龄SPF鸡攻毒试验中出现腔上囊肿大,黏膜面有点状出血等病变。结果表明,在实验室确诊了传染性囊病并在鸡胚中成功增殖了该病毒。  相似文献   

3.
兔传染性水疱口炎是由水疱性口炎病毒引起的兔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口腔黏膜发生水疱性炎症并大量流涎,故又称“流涎病”。水疱性口炎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水疱性病毒属,病毒粒子呈子弹状或圆柱性,有囊膜,大小为176nm×69nm。该病毒可在7~13日龄鸡胚绒毛尿囊膜上及尿囊内生长,1~2d内使鸡胚死亡。另外,该病毒能在多种细胞中繁殖并产生血凝素。在4℃条件下该病毒能存活30d;-20℃能长期存活。2%氢氧化钠、1%福尔马林能在数分钟杀死该病毒;加热至60℃或直射阳光下,病毒很快死亡。该病毒主要存在于病兔的水疱液、水疱皮、口腔黏膜坏死组  相似文献   

4.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其特征是猪主要表现流产、死胎和睾丸炎。蚊虫是传播媒介。1病原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属于披盖病毒科黄病毒属,为脱氧核糖核酸型病毒。病毒呈球形,有囊膜,能凝集鸡、鸽、鸭及绵羊的红细胞,能在鸡胚及鸡胚成纤维细胞内增殖,并产生细胞病变和蚀斑。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血液、肿胀的睾丸内及死亡胎儿的脑组织中。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除可以导致易感鸡死亡外,还可以引起鸡群免疫抑制。在临床上以法氏囊发炎坏死、肾脏损害为主要特征。鸡新城疫(ND)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常呈败血症经过。其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难、下痢、神经紊乱、黏膜和浆膜出血。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能使机体产生免疫抑制,严重影响新城疫病的免疫,甚至造成免疫失败,从而导致该病的发生。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并发非典型新城疫病对目前养禽业危害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的一种急性、高接触性传染病。以侵害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鸡腔上囊)而引起的免疫抑制性传染病。临床上以法氏囊肿大、出血、坏死、以及肾脏肿大、尿酸盐沉积为主要特征。该病不仅能引起雏鸡的死亡,还能引起雏鸡的免疫抑制,对养鸡业的危害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7.
正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的特征是肝肿大、出血、坏死和水肿。1病原(1)鸭肝炎病毒,为细小的RNA病毒,呈球状,直径为20~40纳米,核衣壳为二十面立体对称,无囊膜。病毒存在于病鸭的肝、脾、全身组织和血液中,并可随粪便排出。病毒能在12~14日龄鸭胚或9~10日龄鸡胚中培养,但初次分离以鸭胚为宜。接种后经6天死亡,可见胚  相似文献   

8.
鸡腺病毒感染可引起鸡包涵体肝炎,病变为肝脏脂肪变性、坏死以及肝细胞内存在包涵体。为了加强对鸡腺病毒感染的治疗,需要在临床上加强诊断,给出有效意见,达到防治效果。1发病特点血清学试验证明,鸡腺病毒是禽类中的常在病毒,可从正常鸡和病鸡,以及火鸡、野鸡、鸽、鹌鹑和鹅等禽类中分离到,并广泛存在抗体。鸡腺病毒主要通过鸡胚垂直传播,可从感染鸡群的鸡胚或雏鸡所制备的细胞培养物中检出病毒。  相似文献   

9.
采集病死鸡法氏囊经处理后绒毛尿囊膜途径接种5枚SPF鸡胚,接种胚均于接种后48~96 h死亡,死亡胚病变特征为体表和皮下出血,胚水肿,肾脏出血,肝脏有坏死灶,心肌苍白。琼扩试验结果显示法氏囊样品孔、绒毛尿囊膜样品孔与标准血清孔间均可出现明显的沉淀线,说明样品中含有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根据实验室检查情况,诊断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相似文献   

10.
鸡白痢病对鸡群危害极广,患病鸡产下的卵中带菌,种蛋在孵化中引起部分鸡胚死亡,出壳后的雏鸡易发白痢病,影响雏鸡成活率,给养鸡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防治鸡白痢病目前除用药物外,应用鸡白痢抗原进  相似文献   

11.
为了确诊一起疑似禽腺病毒(FAdV)引起的感染鸡临床病例,本试验对山东临沂某养殖场送检的病鸡进行剖检、病毒分离鉴定以及对分离到的病毒序列进行比对与同源性分析.结果发现:病鸡出现心包积液,肝脏有大小不等点状出血斑,肝脏颜色变浅等症状.处理后的病料经SPF鸡胚卵黄囊接种后,病毒可使鸡胚发育迟缓,胚体出血,肝脏出现白色坏死斑...  相似文献   

12.
1病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为冠状病毒属的代表种。主要存在于病鸡呼吸道渗出物中,肝、脾、血液、肾和法氏囊中也能发现此病毒。该病毒能在10~11日龄的鸡胚中生长,还能在15~18日龄的鸡胚肾、肺、肝细胞上生长。该病毒血清型较多,有的能引起呼吸道疾病,有的能引起肾炎,有的能引起鸡的腺胃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的诊断与防治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主要危害幼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不仅容易引起病鸡死亡,早期感染还可能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危害非常严重。本文对该病的诊断与防治要点进行了归纳研究。  相似文献   

14.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DHV)引起的一种雏鸭高度致死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侵害4周龄以内的雏鸭,特别是不足一周龄的无母源抗体的雏鸭最易感,病鸭突然发病,病程短促,数小时即死亡,死亡率高达90%。DHV有三种血清型,无交叉保护作用。目前,I型呈世界性分布,II型和III型鸭病毒性肝炎分别局限于英国和美国,在国内,I型鸭病毒性肝炎有多次流行,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HV)在鸡胚上增值,引起鸡胚规律死亡,所以鸡胚中和试验是常规方法,在该病的检测上仍有切实的应用价值,选择合适的鸡胚适应毒株对鸡胚中和试验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通过一系列实验,筛选确定(DHV)的适用毒株,毒力适中,鸡胚死亡规律整齐,方便实验判断,几年来检测进境水禽6群,皆无鸭病毒性肝炎鸡胚中和母源抗体,检测免疫群鸡胚中和抗体滴度40~80倍,阳性对照血清中和保护滴度1 280倍,毒株稳定实验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正>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以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为主要发病机制的病毒性传染病,以法氏囊发炎、坏死、萎缩和法氏囊内淋巴细胞严重受损为特征,从而引起鸡的免疫机能障碍,干扰各种疫苗的免疫效果。该病的危害不仅是鸡死亡、淘汰率增加、影响增重等直接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具有不同致病特性,将IBV XDC-2株接种9日龄SPF鸡胚培养,可引起鸡胚死亡和出现侏儒胚,病毒EID50达5×10-5.33/mL。将IBV XDC-2株接种18日龄SPF鸡,饲养观察14 d,病鸡临床症状表现为:精神沉郁,羽毛凌乱,双翅下垂,轻微腹泻,多数拉白色水样稀粪。病死鸡出现肾肿大、呈花斑状、大量尿酸盐沉积。鸡发病率为100%,死亡率为25%。死亡鸡肺脏、肾组织制作组织切片,发现病理变化明显,主要为:肾小管扩张,上皮细胞呈玻璃样变性,部分管腔内可见坏死脱落之上皮细胞,于肾间质可见大量单核细胞浸润,肾间质有充血、出血现象;肺内动脉、毛细血管充血,淋巴细胞浸润。死亡鸡肺脏、肾组织接种鸡胚分离病毒,RT-PCR检测结果为阳性,表明该分离株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具有很强的嗜肾性。  相似文献   

17.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免疫抑制性疾病,1957年由Gosgrove在美国首次发现,1980年以后该病传入我国并大面积暴发和持续流行,成为对养鸡业危害较大的疫病。本文就IBD的诊断及防制研究进展作一简述。1诊断技术1.1病毒分离与鉴定取发病鸡的法氏囊和脾,经研磨后制成悬液,接种到9~12日龄的SPF鸡胚绒毛尿囊膜上,受感染的鸡胚在3~5天死亡,可见到被接种的胚胎水肿、出血,最后用已知的阳  相似文献   

18.
为掌握发病鸡场的致病原,将临床病料接种SPF鸡胚分离得到一株病毒,通过胚体病变特征、血凝试验、RT-PCR检测、动物回归试验等对该病毒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病料处理接种鸡胚后48~144 h内鸡胚全部死亡,剖检死亡鸡胚可见胚体存在蜷缩、发育矮小等特异性病痕,收获的鸡胚尿囊液无血凝性,RT-PCR检测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阳性,动物回归试验中接种的SPF雏鸡可复制出现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典型症状。  相似文献   

19.
三万多只育成母鸡在接种新城疫疫苗后7~10天内几乎死亡殆尽。死亡鸡具有新城疫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变。死亡非因疫苗引起,从饲料的鱼粉中分离出的致病因子能致死鸡胚,并于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中产生病变。致病因子为30和50nm的病毒粒子,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抗血清作琼脂扩散试验为阴性。用分离病毒接种的试验鸡不出现临床症状;隔一定叫间接种新城疫疫苗时,有部分鸡出现鸡新城疫样症状。病毒毒力由于继代很快减弱,故难以复制与现场死亡完全相同的病例。作者推论,三万多只鸡死亡的可能原因是:来自鱼粉中的病毒,可能属于法氏囊病病毒的变异株或亚型,通过消化道反复感染育成鸡,虽不引起明显临床症状,但严重地破坏了育成鸡的免疫系统,致使接种新城疫疫苗后,引起比自然新城疫更高的死亡率。这一推论,有待更多的观察证实。  相似文献   

20.
鸡葡萄球菌病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一种以败血症、关节炎、皮肤溃烂及雏鸡脐炎为特征的条件性传染病。该病对鸡胚、雏鸡及仔鸡发病率高,死亡快,给养鸡业造成很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