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畜牧与兽医》2016,(3):99-102
建立稳定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系的方法。结合酶消化法和组织块法,在体外进行分离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利用胰酶消化进行纯化和传代。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爬片姬姆萨染色和角蛋白18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培养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和鉴定。观察发现,细胞排列紧密,呈多角形或梭形,长满后呈铺路石样。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核仁清晰可见,多为3~5个。通过细胞角蛋白18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乳腺上皮细胞进行鉴定,呈阳性反应。获得的乳腺上皮细胞增殖旺盛,培养至40代生长活性仍然稳定。酶消化组织块法成功培养出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是分离乳腺上皮细胞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体外培养纯化出稳定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试验通过外科手术的方法取妊娠后期或泌乳期的荷斯坦奶牛乳腺组织,分离乳腺腺泡,用组织块法体外培养奶牛乳腺细胞,应用差时胰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法将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分别纯化出来,并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细胞的纯度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纯化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多为多角形,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核仁清晰可见,多呈鹅卵石样或铺路石样生长,并可分泌乳滴,角蛋白-18反应阳性,波形蛋白反应阴性;纯化的奶牛乳腺成纤维细胞多为长梭形,呈旋涡状或放射状生长,角蛋白-18反应阴性,波形蛋白反应阳性;经纯化后2种细胞的纯度均可达95%以上,可满足后续试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通过比较组织块贴壁培养法、组织块再移法、胰蛋白酶消化法、胶原酶Ⅱ消化法和胶原酶消化配合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培养、纯化山羊乳腺上皮细胞,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并计算细胞群体倍增时间,研究乳腺上皮细胞培养效果。结果显示,利用胶原酶消化配合组织块贴壁法不能获得正常生长的乳腺上皮细胞;利用组织块贴壁培养法、组织块再移法和胶原酶Ⅱ消化法获得大量的乳腺上皮细胞,所得到的上皮细胞生长曲线呈典型的"S"型,符合细胞生长的一般规律。组织块再移法不仅可快速获得大量纯化的乳腺上皮细胞,而且所得到的细胞经传代后,细胞群体倍增时间最短、增殖能力最强,表明,该法是获得山羊乳腺上皮细胞最适宜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建立原代乳腺上皮细胞系的体外培养方法,并进行β酪蛋白mRNA的表达验证。取新鲜泌乳期的乳腺组织,采用组织块法培养纯化原代乳腺上皮细胞,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并进行细胞生长计数,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β酪蛋白mRNA表达。结果显示,纯化培养的原代乳腺上皮细胞集聚成岛屿状生长,具有典型的铺路石和鹅卵石形状,细胞生长曲线呈"S"形,符合一般细胞的生长规律,并成功表达β酪蛋白mRNA。综上所述,本研究采用组织块法成功培养出具有正常生理功能的奶牛原代乳腺上皮细胞,为后续的乳腺上皮细胞功能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细胞试验模型。  相似文献   

5.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系的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旨在培养功能性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系,为奶牛泌乳调控和奶牛乳房炎发病机制研究提供功能性的细胞模型。采用组织块细胞培养法来分离纯化并鉴定奶牛乳腺上皮细胞;采用有限稀释法单克隆奶牛乳腺上皮细胞;采用噻唑蓝(MTT)法来分析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生长曲线是否为正常的"S"形;观察细胞角蛋白18免疫荧光来证明所培养的细胞为上皮型;选择培养至10和20代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1)利用组织块细胞分离法能够成功获得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并传至20代。2)培养5~6 d成纤维细胞迅速增殖且周围分裂出少量的上皮细胞。培养8 d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迅速增殖,形成岛屿状集落,呈单层"鹅卵石"和"铺路石"形态生长。3)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角蛋白18鉴定为阳性。4)培养至10和20代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染色体数为60条,具有正常的细胞二倍体核型。综上所述,采用组织块培养细胞能够获得具有稳定性、功能性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但不是永生化细胞。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建立原代乳腺上皮细胞系的体外培养方法,并进行β酪蛋白mRNA的表达验证。取新鲜泌乳期的乳腺组织,采用组织块法培养纯化原代乳腺上皮细胞,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并进行细胞生长计数,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β酪蛋白mRNA表达。结果显示,纯化培养的原代乳腺上皮细胞集聚成岛屿状生长,具有典型的铺路石和鹅卵石形状,细胞生长曲线呈"S"形,符合一般细胞的生长规律,并成功表达β酪蛋白mRNA。综上所述,本研究采用组织块法成功培养出具有正常生理功能的奶牛原代乳腺上皮细胞,为后续的乳腺上皮细胞功能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细胞试验模型。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通过组织块培养法获得了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联合运用刮除法、相差消化和相差贴壁法、单克隆法对细胞进行纯化,应用倒置显微镜和β-酪蛋白表达检测了体外培养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形态特征和乳蛋白表达,鉴定该细胞为上皮型细胞。  相似文献   

8.
为了有效分离纯化绵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为绵羊早期胚胎附植相关研究提供可靠的体外细胞模型,本试验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培养子宫内膜上皮和基质细胞,利用胰酶差时消化法对2种细胞进行纯化,通过免疫荧光法对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的特异性表达蛋白角蛋白18(CK18)和波形蛋白分别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利用组织块法第3天开始有细胞从组织块中爬出,5~6 d单层细胞铺开,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呈梭形和铺路石状,2种细胞交织在一起生长。使用0.25%胰蛋白酶消化细胞时,基质细胞约90 s变圆有脱落,而上皮细胞则需要6 min变圆有脱落。免疫荧光鉴定结果显示上皮细胞呈角蛋白阳性,波形蛋白染色阴性,阳性率大于95%。基质细胞呈波形蛋白阳性,角蛋白阴性,阳性率大于95%。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组织块培养法结合胰酶差时消化法可成功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绵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为绵羊胚胎附植过程中子宫内膜细胞的相关生物学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国兽医学报》2016,(10):1763-1768
通过组织贴块法取部分奶牛乳腺组织进行培养,并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适当浓度的营养因子以及控制消化时间将成纤维细胞去除,纯化出原代奶牛乳腺上皮细胞。通过免疫荧光鉴定,形态学观察,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检测原代乳腺上皮细胞特性。观察结果显示,本试验分离培养的牛乳腺上皮细胞角蛋白18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结果呈阳性。形态学观察及超微结构观察显示,试验所分离的上皮细胞呈鹅卵石样单层聚集,胞内有丰富的线粒体和内质网,细胞状态良好,传至15代以上细胞依然增殖旺盛,因此可以作为研究奶牛乳腺机能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0.
荷斯坦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建立和完善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技术,采用组织培养和胶原酶消化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荷斯坦奶牛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进行了原代分离培养,经胰酶差时消化进行纯化,并以免疫组化法检测角蛋白表达。结果显示,所采用的方法可高效获得呈铺路石样的上皮细胞,角蛋白表达呈阳性,第2~8代的传代细胞在形态特征和增殖状态上保持着与原代细胞相近的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牦牛乳腺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成功率,实现高度可重复性,试验采用2.5 g/L(含0.5 g/L EDTA)胰酶和Ⅰ型胶原酶(1 mg/mL)分段消化牦牛乳腺组织块以分离细胞,原代培养时于DMEM/F12培养体系内添加氢化可的松(1 μg/mL)、表皮生长因子(50 ng/mL)及胰岛素-转铁蛋白-硒(5 μg/mL)...  相似文献   

12.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从奶牛乳腺组织中分离原代乳腺上皮细胞(bovine mammary epithelial cells,BMECs)并传代培养后探究其生物学特性。本研究从屠宰场采集健康泌乳奶牛乳腺并采用改进的酶消化法从乳腺中分离得到原代奶牛乳腺上皮细胞,通过形态学观察、免疫荧光以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同时,研究第3、第6和第9代乳腺上皮细胞的生长曲线、群体倍增时间和冻存复苏活力,检测不同代次细胞分泌乳蛋白、乳脂、乳糖的功能及泌乳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所分离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纯度较好,细胞生长呈现S型,3个代次细胞的群体倍增时间依次为34.87、41.45和65.04 h,冻存复苏活力为88%~93%;在细胞分泌功能方面,诱导培养2 d后均能检测到酪蛋白、甘油三酯和乳糖,且各代次间无显著差异;此外,3个代次的细胞诱导后均能表达乳成分合成相关基因。本研究成功培养了原代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并证明直到第9代细胞仍然具有正常的生物学功能,为体外探究乳腺细胞增殖与分化机制提供了良好的试验材料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不仅具有合成和分泌乳汁的功能,而且在乳腺的先天免疫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泌乳机制、乳房炎发病机制的研究,以及药物筛选具有重要意义。原代培养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适宜建立细胞模型,可作为生理、病理、药理等方面研究的良好介质,解决体内试验周期长、成本高、个体差异大的难题。作者主要从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原代培养的发展历程、培养技术、纯化技术及鉴定方法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以期为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培养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The bovine mammary epithelial cells not only have the function of synthesis and secretion of milk, but als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nnate immunity system of the mammary gland, and there is great significance of them on studying the mechanism of lactation, mastitis pathogenesis and drug screening.Primary cultured bovine mammary gland epithelial cells are suitable for setting up cell model which can be used as the dielectric for physiological, patholog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ing, avoiding the difficulties of in vivo test, such as the long cycle, the high cost, the individual difference, etc.The author summarized the latest researches of cell primary culture in vitro, cultivation technology, purific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metho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tudies of bovine mammary epithelial cells culture.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探讨稳定可靠的贮精腺上皮细胞分离及原代培养方法,为研究鸡贮精机理提供细胞模型。以鸡输卵管的子宫阴道交接部组织样为材料,采用酶消化法和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培养母鸡贮精腺上皮细胞,观察母鸡贮精腺上皮细胞的培养情况,比较不同细胞培养方法获得贮精腺上皮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用胶原酶或胰酶单独消化母鸡子宫阴道交接部组织,经100目过滤后获得的贮精腺上皮细胞24 h后可贴壁,但48~72 h后细胞死亡;用胶原酶Ⅺ(0.01 g/mL)与胰酶(0.25%)先后消化母鸡子宫阴道交接部组织后再经100目过滤获得的贮精腺上皮细胞贴壁性良好,24~48 h细胞出现明显增殖,72 h后细胞增殖速度减慢,开始死亡;用组织块培养法7 d可获得鸡贮精腺上皮原代细胞,该细胞可传2~3代;用组织块培养法获得的细胞进行免疫组化试验,发现细胞表达贮精腺差异表达基因编码的NXPH1蛋白,该蛋白在培养细胞内的表达符合其分泌蛋白特性,表明组织块培养法所获细胞可用于后续研究。综上,用组织块培养法获得的鸡贮精腺上皮细胞可为研究母鸡贮精腺机制提供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6.
乳腺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成功对研究乳腺的生长发育、泌乳机制、乳腺肿瘤和癌变的发生及乳腺生物反应器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体外培养建立的乳腺上皮细胞系可为克隆和转基因动物生产提供良好的核供体;分泌功能的乳腺上皮细胞系的建立为乳腺发育学、乳腺病理学、泌乳生物学研究提供细胞模型。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在此领域的研究进展,对乳腺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技术进行了总结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应用CASY细胞分析仪及HPLC分别检测王不留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乳腺上皮细胞增殖、细胞活力及乳腺上皮细胞分泌β-酪蛋白、乳糖的影响,研究王不留行增乳活性单体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奶牛泌乳中期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和泌乳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王不留行增乳活性单体成份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和细胞活力提高均显著(P0.05);能显著提高乳腺上皮细胞β-酪蛋白的表达(P0.05),也能提高乳糖的分泌(P0.05,P0.05)。因此,王不留行增乳活性单体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可显著提高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和泌乳能力。  相似文献   

18.
具有泌乳功能的乳腺上皮细胞系可作为乳腺发育学、乳腺病理学、泌乳生物工程学研究的细胞模型,本研究测定了激素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系泌乳功能的影响,为阐述泌乳机制提供工作基础。应用HPLC方法对体外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酪蛋白和乳糖的分泌情况和细胞培养液中的酪蛋白、乳糖含量进行测定,以确定胰岛素、催乳素和孕酮处理后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泌乳功能。试验结果表明: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具有酪蛋白和乳糖的分泌能力,在72h内,随着细胞培养时间延长,胰岛素处理组细胞中的酪蛋白和乳糖的升高趋势不明显,孕酮处理组升高趋势较明显,催乳素处理组升高趋势很明显;胰岛素处理组、催乳素处理组和孕酮处理组细胞培养液中酪蛋白升高趋势均很明显,乳糖含量均很高,三组激素比较而言,胰岛素处理组乳糖含量最高。此外,三组激素对乳腺上皮细胞活力影响均很大,在72h之内,总体变化为:催乳素处理组和孕酮处理组细胞活力均升高,胰岛素处理组细胞活力下降。  相似文献   

19.
目前利用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建立奶牛子宫内膜炎模型从而减少不可控因素来研究奶牛子宫内膜炎疾病已成为国内外普遍使用的一类方法,因此获得高纯度、同一性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是体外研究的关键环节,国内外所使用方法主要是酶消化法、组织块贴壁法和组织块消化贴壁法。本文旨对先前的方法进行改良,建立一种简便易行、培养周期短、细胞活性及形态良好的原代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技术。采用健康未孕奶牛子宫为试验材料,取下子宫内膜组织,加入5 mL含2%双抗、40%胰酶的DMEM/F12培养基,4 ℃消化12 h,再将组织移至25 cm2细胞培养瓶中贴壁培养。获得原代细胞后,应用角蛋白-18抗体对细胞进行免疫组化荧光鉴定,并对第3代细胞采用CCK-8法测定不同时间点的D450 nm值,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显示,培养至第8天,原代细胞基本铺满细胞培养瓶瓶底,有效地缩短了常规组织块贴壁法的周期。通过角蛋白-18免疫组化荧光鉴定,原代上皮细胞的阳性率可达98%以上,相比常规组织块贴壁法来说,纯度明显提高,省去了细胞纯化的操作步骤。细胞增殖状态,符合正常的分裂生长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将常规组织块贴壁法进行了优化改良,不仅缩短了培养周期,同时提高纯度,保持细胞活性,为原代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技术的改良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