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碱性磷酸酶(AKP)是新骨形成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酶,是骨形成必需的催化剂,是参与骨与软骨等钙化组织代谢和再生的一种功能性标志酶,对骨的矿化,骨的形成均有重要意义。AKP活性是成骨样细胞分化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其活性高低可反映出相应组织、细胞的钙化能力和向成骨方向转化的趋势。本研究拟通过在软骨细胞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铜,观测不同水平的铜对软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为探明铜促进软骨细胞生长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血液中的钙、无机磷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是判定骨营养状况的最敏感的生化指标。当动物缺乏钙、磷或钙磷比例不当时,引起血液钙、磷含量降低,而造成骨软病,佝偻病等一系列的骨营养代谢病。而血液中的碱性磷酸酶(AKP)主要来自于骨骼,由成骨细胞产生,能促进磷酸钙贮存于骨骼内而参与骨骼钙  相似文献   

3.
碱性磷酸酶(AKP或ALP)是一组酶类,广泛分布于动物及人体组织中,尤其在小肠粘膜、胎盘、肾、骨、肝等组织器官中含量丰富。根据许多资料报道:受精卵分裂到桑椹胚的过程中,大而分裂慢的细胞中就含有碱性磷酸酶,胎盘亦可产生具有特异性的酶,为  相似文献   

4.
碱性磷酸酶为最适PH在碱性范围内(8.6~10)的磷酸单酯水解酶,能催化多种磷酸单酯水解释出无机磷,主要存在于骨、肝脏、肠粘膜中,最适PH在酸性范围的(3.4~7)称为酸性磷酸酶,在前列腺、肝脏等组织中含量很高。幼年动物。由于骨骼生长,分泌较多,故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成年。血清  相似文献   

5.
为了观察钙缺乏对蛋鸭骨代谢的影响,探讨钙缺乏性骨病发生的机理,将120只600日龄产蛋山麻鸭随机分为正常日粮组、1/2石粉组和1/4石粉组,连续饲养12周。结果发现钙缺乏可导致蛋鸭血清骨钙素水平下降,骨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升高,Ⅰ型羧基端末肽(CTX-Ⅰ)水平升高。认为钙缺乏通过影响相关骨代谢因子分泌,使骨形态结构发生异常改变,最终导致骨骼矿化障碍。  相似文献   

6.
<正>血液中的钙、无机磷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是判定骨营养状况的最敏感的生化指标。当动物缺乏钙、磷或钙磷比例不当时,引起血液钙、磷含量降低,而造成骨软病,佝偻病等一系列的骨营养代谢病。而血液中的碱性磷酸酶(AKP)主要来自于骨骼,由成骨细胞产生,能促进磷酸钙贮存于骨骼内而参与骨骼钙  相似文献   

7.
碱性磷酸酶特性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P)是一种非特异性磷酸单酯酶,能催化磷酸单酯的水解反应,产生无机磷酸和相应的醇、酚或糖,也能催化磷酸基团的转移反应。AP广泛存在于微生物和动物体内,在磷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并广泛应用于诊断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等领域。作者对碱性磷酸酶的研究历史、催化作用机制及其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体外培养奶牛成骨细胞,用10-12,10-11,10-10,10-9和10-8mol/L成骨生长肽干预5 d后,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细胞增殖,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碱性磷酸酶(ALP)。结果显示:10-12~10-8mol/L的成骨生长肽均能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并且呈现剂量依赖方式,10-12mol/L试验组即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10-11~10-8mol/L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以10-10mol/L试验组差异最为显著;成骨生长肽对细胞上清液中ALP活性起抑制作用,其中在10-10mol/L时抑制作用最为显著(P<0.01)。结果表明成骨生长肽对体外培养奶牛成骨细胞增殖作用明显,对碱性磷酸酶起轻微抑制作用而且呈双向性。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代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体外培养的生长特点和体外诱导成骨能力。通过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用含地塞米松、抗坏血酸、β-甘油磷酸钠的培养液定向诱导传代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并利用茜素红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及PCR方法检测成骨细胞。结果表明骨髓及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呈成纤维细胞样生长,增殖能力强,生长迅速。第5、10、15、20代BMSCs及ADSCs经诱导培养后茜素红染色呈阳性并且出现"矿化"、碱性磷酸酶活性强,随着细胞代次的递增,诱导后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呈递减趋势;诱导后的两类细胞传代后细胞仍能继续分化,并形成正常的"矿化"结节,且碱性磷酸酶染色均弱于初次诱导。结果提示,BMSCs及ADSCs易于分离培养及体外扩增,诱导条件下成骨能力强且成骨细胞传代培养仍具有成骨能力,适合作为再生医学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病鸡进行血液钙、无机磷和碱性磷酸酶(AKP)生化指标的检测,诊断鸡骨营养不良病。经检测证实病鸡血液中钙、无机磷和碱性磷酸酶数据显低于正常鸡的测定值,经t值检验,差异极显。  相似文献   

11.
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以下简称ALP),是适于在pH_(9-10)条件下水解许多非特异性磷酸单脂而使磷酸游离的磷酸脂酶的总称。现在已知,血清ALP的存在可因脏器起源不同而异,特别在人中阐明了癌特异性ALP和胎盘癌ALP(Caroinoplacental alkaline phosphatase)之后,对该酶的临床诊断评价正在急剧增高。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青海环湖地区放牧绵羊骨营养状况,采用二甲氨基苯甲醛比色法、孔雀绿-钼酸比色法、MTB比色法和磷酸苯二钠法,对青海环湖地区4个县55只2~3岁放牧绵羊血清羟脯氨酸、钙和磷含量以及碱性磷酸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被检放牧绵羊的血清游离羟脯氨酸含量为(15.359±1.655)μmol/L,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为(2.797±0.741)nmol,(L·s),血清钙、磷含量分别为(2.443±0.291)mmoL/L和(1.210±0.390)mmol/L,血清无机磷明显低于正常值(P<0.05).结论说明,被检的55只放牧绵羊处于低磷的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13.
试验选用216只1日龄东北肉鹅,随机分为9个处理,每个处理设4次重复,每个重复6只试鹅,采用四因素3水平L9(34)正交试验设计,通过血清生化试验和胫骨成分测定试验,探讨1~28日龄东北肉鹅日粮代谢能、粗蛋白、钙和非植酸磷水平对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以及胫骨灰分、钙磷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粗蛋白和钙水平对血清磷含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日粮粗蛋白、钙和非植酸磷水平对血清碱性磷酸酶影响显著(P<0.05),日粮粗蛋白水平对胫骨磷含量影响显著(P<0.05),日粮非植酸磷水平对骨钙含量和胫骨灰分影响显著或极显著,血清磷与血清碱性磷酸酶存在较强的负相关性(r=-0.85).  相似文献   

14.
大骨鸡血液生化遗传标记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以大骨鸡为试验材料,采用光度比色、电泳等方法测定了目前公认的几种血液生化遗传标记,如谷丙转氨酶(GPT)、过氧化氢酶(CAT)、碱性磷酸酶(AKP),全血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乳酸脱氢酶(LDH)等,结果表明大骨鸡LDH没有多态性,AKP具有多态性,血清蛋白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在性别间GPT、AKP具有明显差异,全血G—6—PD活性很高。  相似文献   

15.
西宁市某奶牛场青年荷斯坦奶牛骨营养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调查了西宁某奶牛场33头10-22月龄荷斯坦奶牛的骨营养状况,结果表明所有牛的血清羟脯氨酸、血清钙、血清无机磷的含量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均在正常范围,33头荷期坦奶牛骨营养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配合饲料和血液对菲牛蛭水蛭素活性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用配合饲料和血液对菲牛蛭进行60 d的养殖,测定和分析这两种投喂方式下菲牛蛭水蛭素活性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情况。结果显示:配合饲料组水蛭素活性略低于血液组,差异性不显著(P>0.05);肠道组织中,配合饲料组溶菌酶(LSZ)活性显著低于血液组(P<0.05),而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显著高于血液组(P<0.05);嗉囊组织中,配合饲料组LSZ活性稍低于血液组,而AKP和ACP稍高于血液组,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菲牛蛭摄食配合饲料,水蛭素活性未受影响;在AKP和ACP方面能达到或超过血液饲养水平,但对菲牛蛭的LSZ活性有一定的下降。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无机磷水平饲粮添加植酸酶对断奶仔猪骨骼钙磷代谢的影响。试验选用192头初重(9.12±0.29)kg、健康状况良好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磷为6.00 g/kg);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750 U/kg的植酸酶,无机磷添加量分别为对照组的100%、75%、50%、25%和0(钙磷比为1.17~1.79)。试验期35 d。在加植酸酶的条件下,降低无机磷的添加量,胫骨和跖骨的钙磷及灰分含量以及肋骨磷含量降低且呈线性和二次相关(P0.05);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3)含量以及骨合成生化指标骨钙蛋白(BGP)、护骨素(OPG)含量和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活性降低且呈线性和二次相关(P0.05);血清降钙素(CT)含量,骨吸收生化指标Ⅰ型胶原C端肽(CTX-Ⅰ)、骨桥蛋白(OPN)含量,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以及1,25-二羟维生素D_3[l,25-(OH)2D_3]活性升高且呈线性和二次相关(P0.05)。无机磷水平为75%的加植酸酶组与对照组相比,骨钙磷及灰分含量、骨合成生化指标、骨吸收生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无机磷水平为50%的加植酸酶组与对照组相比,骨灰分含量、骨合成生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骨吸收生化指标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上述2组血清l,25-(OH)2D_3活性、CT含量显著升高(P0.05),FGF23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在加植酸酶的条件下,胫骨和跖骨的钙磷和灰分含量以及肋骨磷含量与无机磷的添加量呈线性和二次相关;骨代谢激素及骨代谢生化指标能准确反映骨代谢状况,且比常规指标更敏感。综合各项指标,在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植酸酶可以替代25%(0.52 g/kg)的无机磷添加量。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投喂蚕豆对罗非鱼肝损伤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本试验以浸泡蚕豆(试验组)、配合饲料(对照组)连续饲喂罗非鱼60 d,采样检测鱼血清中的肝损伤指标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结果显示:肝损伤情况,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和腺苷脱氨酶活性分别提高13.67%、12.93%、19.12%(P0.05),乳酸脱氢酶活性变化不显著(P0.05);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方面,试验组的血清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22.96%、19.70%(P0.05),髓过氧化物酶和溶菌酶活性虽也有降低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以蚕豆为饵料饲养罗非鱼,虽可脆化罗非鱼肉质,但却一定程度上造成鱼体肝脏损伤,降低鱼体非特异性免疫力。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黄腐酸对鲫鱼非特异性免疫相关酶的影响,试验选取60尾体质健壮且体质量40 g左右的鲫鱼,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重复10尾鱼。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30%的黄腐酸(FA),试验期3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鲫鱼基础饲料中添加0.30%FA,试验鱼血清溶菌酶(LSZ)、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碱性磷酸酶(AKP)活力均有显著提高(P0.05),酸性磷酸酶(ACP)活力也有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鲫鱼基础饲料中添加FA可以提高试验鱼血清非特异性免疫相关酶活性。  相似文献   

20.
对7只兰坪乌骨绵羊、4只本地绵羊(非乌骨绵羊)和2羽乌骨鸡组织器官黑色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乌骨绵羊黑色素与乌骨鸡黑色素的IR光谱基本一致,黑色物质主要是真黑色素;乌骨绵羊各组织器官中的黑色素含量高于本地绵羊;黑色素在乌骨绵羊组织器官中的沉积表现出明显的时(年龄)空(组织器官)差异,即随着年龄的增加,组织器官中的黑色素含量也随之增加;各组织器官中黑色素含量高低顺序为肝脏>气管、心脏、肾脏>脾脏、肺>舌、肌肉、皮肤>骨骼,与乌骨鸡的沉积模式有所不同;乌骨绵羊组织器官中黑色素含量与绵羊的毛色有关,黑毛绵羊组织器官黑色素含量高于花毛绵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