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研究了海拔高度、坡向和坡位对雷竹林出笋数、鲜笋产量和平均单笋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拔、坡向、坡位3个立地因子均极显著地影响雷竹林的出笋数、鲜笋产量和平均单笋质量,雷竹笋用林造林应选择低海拔、阳坡和下坡的立地,其出笋数比平均值增加27.3%,鲜笋产量比平均值增加88.4%,单笋质量比平均值增加51.8%。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黄甜竹低产笋用林为期4 a的深翻松土、施肥、结构调整、竹林喷灌等林分改造,使林分立竹数控制在10 500±750株/hm2,平均眉围5 cm,平均竹高6.1 cm,培育黄甜竹早出、多出笋的优良林分。于林分中开展不同覆盖材料、覆盖时间和不同施肥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覆盖材料以上层砻糠,下层稻草的覆盖方法出笋最早,鲜笋产量最高,比对照早出春笋55d,平均鲜笋产量高23 t/hm~2;覆盖时间以11月下旬开始,鲜笋产量最高,比对照平均鲜笋产量高出13 t/hm~2;施肥方法以沟施法最好,平均新立竹数,平均眉围、平均竹高分别比对照高出46.7%、33.3%、19.7%,退笋率比对照低28%。经方差分析,不同处理间平均眉围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3.
雷竹林地覆盖对竹笋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5∶5的双层覆盖法(下层用新杂草为发热层,上层采用发热增温性能好的新鲜砻糠为覆盖物作为保温层),探讨雷竹林地不同覆盖厚度、覆盖时间对竹笋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雷竹林地不同覆盖厚度、覆盖时间处理间的出笋数、鲜笋产量差异极显著,林地覆盖处理比没有覆盖处理出笋时间早、出笋数多、鲜笋产量高。以12月中旬林地覆盖厚度25 cm效果最好,雷竹的笋产量达6.75 t·hm-2,产值10.80万元·hm-2·a-1。  相似文献   

4.
应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灌溉次数、施肥量和立竹密度对博爱县斑竹笋产量、竹笋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斑竹发笋指标的各因素主次关系以施肥量为主导因子,其次是灌溉次数,立竹密度影响最小;不同因素对发笋指标影响程度不一样,施肥量对各指标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灌溉次数对发笋数量影响显著,对鲜笋产量影响不显著,立竹密度影响均不显著;影响发笋数量和鲜笋产量的因素排列顺序为施肥量>灌溉次数>立竹密度;3个因素对提高斑竹笋蛋白质含量和降低灰分含量有促进作用,可提高斑竹笋品质。获得最多发笋数量、鲜笋产量的处理为立竹密度9 000~11 000株/hm2、施肥量3 000 kg/hm2、灌溉次数为6次/年;提高斑竹竹笋品质的最优水平组合为立竹密度9 000~11 000株/hm2、施肥量2 250 kg/hm2、灌溉次数为5次/年;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最优水平组合为立竹密度5 000~7 000株/hm2、施肥量2 250 kg/hm2、灌溉次数为6次/年。  相似文献   

5.
丰产栽培措施对毛竹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时10年对低产毛竹林进行不同经营措施的丰产培育试验。结果表明:竹林平均每年出笋1 669.3株/hm2,成竹749.1株/hm2,秆、枝、叶鲜质量35.52 t/hm2,平均胸径12.0 cm,平均枝下高8.6 m,比对照竹林分别增加1.61倍、1.14倍、3.02倍、28.0%、30.3%。经过丰产培育竹林的出笋、成竹的旺盛期都较长,历时4~8年,直到10年后才有所下降。改善土壤、提高肥力,对增强竹鞭系统生长发育和促进培育后的竹林出笋、新成竹量增加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6.
2007-2009年对合江方竹进行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合江方竹在丽水引种获得成功,适宜在丽水市海拔300~700 m、背风向阳、冬暖夏凉、空气湿度高的地方种植;合江方竹出笋期9月下旬至11月中旬;合江方竹笋营养丰富,与丽水本地剌方竹笋相比笋味更鲜美,鲜味氨基酸含量为209.04 mg/100g·FW,干笋氨基酸总量达11.179 7g/100g;种植密度3 000株hm2,种植当年就可出笋,母竹出笋率52.3%,平均每株母竹出笋3.4支,种植第3年可郁闭成林,鲜笋产量可达3 750~7 500 kg/hm2,施肥可提高鲜笋产量.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保覆盖雷竹林高产稳产,于2011~2015年,在湖北省崇阳县的雷竹林中进行田间试验,比较不同密度、不同竹龄留养母竹的竹笋产量差异。试验结果表明:竹林立竹密度应控制在12 000~15 000株/hm~2,竹笋平均产量达22 381 kg/hm~2;1~3年生竹各占25%,4年生竹占20%,5年生竹占5%的竹龄结构最好,竹林平均单笋质量达172.6 g,平均母竹发笋数达10.2支/株,产笋量达23 850 kg/hm~2。  相似文献   

8.
毛竹鞭笋高产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姚市现有14000hm2毛竹山,其中专业笋用林2000hm2。1995年产鲜笋2425万kg,产值8245万元。其中春笋1975万kg,4345万元;冬笋150万kg,2400万元;鞭笋300万kg,1500万元。鞭笋产量占鲜笋总产量的12.4%,产值占鲜笋总产值的18.2%;而鞭笋产量又是春笋产量的七分之一,产值竟占春笋产值的三分之一,鞭笋市价为春笋的2.27倍,其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同时鞭笋生产季节恰逢市场蔬菜供应淡季,也是市场上鲜笋供应缺少的季节。因此,发展鞭笋生产,提高鞭笋产量,能充实市场供应,丰富城镇居民的菜蓝子。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对毛竹的春笋…  相似文献   

9.
根据雷竹林的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能,选用碱性的肥料原料,研究配制了碱性竹笋专用配方肥料。土壤酸化的雷竹林施用该肥料后,自然出笋林和覆盖出笋林的土壤pH值分别平均增加0.53和0.18;有机质分别提高9.76%和7.69%;土壤速效氮、速效钾的含量均有所降低;专用配方肥的施肥量较常规肥料减少42%以上,但产笋量平均增加10%以上,笋品质明显提升。碱性竹笋专用配方肥可以起到一肥多效的效果,对保护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促进雷竹林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麻竹笋用林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四川引种麻竹笋用林产笋的研究表明:四川盆地引种麻竹笋用林的鲜笋产量在造林第4年可达21.3 t.hm-2.a-1。麻竹不同竹丛之间产笋数量和鲜笋产量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影响麻竹单体鲜笋重量(W)的因素依次为笋壁厚度(Dp)、高(H)、基径(D)和高径比(PHD),且麻竹单体鲜笋重量可用回归式W=-1.29 0.685Dp 0.0359H-0.07PHD描述,复相关系数r=0.718,达极显著相关水平。麻竹笋用林栽培技术要点有:种苗和造林地选择、科学施肥、合理采笋及留养母竹、扒土晒目等。  相似文献   

11.
糙花少穗竹笋产量与林分状况关系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糙花少穗竹是一种生长快、用途广的优质笋竹两用小径竹种,通过固定标准地调查法进行影响糙花少穗竹竹笋产量形成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糙花少穗竹的产量主要受立竹株数、每株母竹发笋数和平均单棵笋重等3个因子影响。当糙花少穗竹立竹株数保持在13500~21000株·hm-2,每株母竹发笋数在2 06~2 89个,单棵笋重在249 8~435 2g,糙花少穗竹产量可达到13500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12.
雷竹笋产量形成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雷竹笋的产量由立竹株数、平均每株母竹发笋数和平均单株笋重三个因子构成。立竹株数在800~1000株/亩;平均每株母竹发笋8.33~12.52株;平均单株笋重138.5~173.9g;雷竹笋产量就可达1338.0~1590.6kg/亩。  相似文献   

13.
毛竹笋用林覆盖对竹鞭生长及竹笋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林地覆盖条件下土壤温度及竹鞭和竹笋生长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毛竹笋用林覆盖使土壤温度得到明显提高,其土深20、40和60cm处的土壤温度分别比未覆盖林地相应提高12.5、12.8和11.3℃,而各土层间温度差异不显著;覆盖和未覆盖的平均鞭芽数量分别为5.00万个/667m2和3.86万个/667m2;鞭芽的萌发率随鞭龄的增加而提高,1~2年生、3~4年生、5~6年生鞭的鞭芽萌发率分别为10.4%、51.4%和64.6%;覆盖后对毛竹笋用林大小年现象影响明显,出笋小年竹笋产量可达1000 kg/667m2以上,大小年春笋产量比为1:0.61~1:0.97。  相似文献   

14.
勃氏甜龙竹笋苗兼用林林分结构优化模式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勃氏甜龙竹是一种优良的多用途竹种,近年来在许多适生区得到推广,其资源扩繁主要依赖于母竹移植。研究应用竹子生理整合性等生态学原理,以竹林林分结构调控为核心技术,采用不同林分结构组合,旨在探求笋苗兼用竹林经营模式。结果表明:(1)新造竹林有一明显的出笋数量和笋个体质量增长期,时间区段不同,前3a均快速增长,然后笋个体质量相对稳定,出笋数量仍较快增长。(2)竹笋产量主要影响因子是丛立竹数和立竹胸径,决定出笋数量和笋个体质量。出笋数量与丛立竹数正相关,与笋个体质量负相关。胸径与笋个体质量正相关,与出笋数量无相关。(3)合理的林分结构在450丛·hm-2时,丛立竹数为10株左右,胸径4~6cm。(4)经营类型经济效益明显,新造竹林第2年即有产出,第4年进入丰产期。  相似文献   

15.
通过选择具有代表性且立地条件相似的竹林设置固定标准地和于不同毛竹林内随机采挖竹笋,并测量竹笋毛重、长度、粗度以及剥壳后竹笋可食部分长度、重量等的方法,对毛竹春笋产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毛竹春笋平均笋长75.7 cm,平均笋地径13.0 cm,平均笋净重1.65 kg,可食率为44.16%;影响竹笋产量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4种地被观赏竹的笋期生长特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黄条金刚竹、菲白竹、鹅毛竹、铺地竹的发笋、退笋和高生长等生物学特性做了比较,结果表明:4个竹种在发笋和退笋数量上都呈现"少-多-少"的趋势,发笋数:铺地竹>菲白竹>鹅毛竹>黄条金刚竹;退笋数:鹅毛竹>铺地竹>菲白竹>黄条金刚竹;成竹率:菲白竹>铺地竹>黄条金刚竹>鹅毛竹.所有竹种的高生长都呈现"慢-快-慢"的趋势,其生长曲线呈"S"型.高度:黄条金刚竹>鹅毛竹>菲白竹>铺地竹.  相似文献   

17.
竹笋专用有机肥在笔竹笋用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立地条件笔竹笋用林施用不同量竹笋专用有机肥,并与相应的专施氮肥相比较。结果表明:竹笋专用有机肥对毛竹笋用林产量影响显著,平均可使竹材产量提高20%-30%;在肥力较差的毛竹笋用林连续几年施用该有机肥,第3-第4年的增幅比第1-第2年大,土壤肥力和母竹林活力增强;但在土壤条件较好的毛笋用林施用该肥料,第3-第4年比第1-第2年增幅减小。竹笋专用有机肥能提高竹笋品质和营养,该肥料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毛竹笋产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影响笋产量的12个因子(立地等级、表土层厚度、均匀度、整齐度、立竹密度、Ⅰ度竹立竹密度、Ⅱ度竹立竹密度、Ⅲ度竹立竹密度、Ⅳ度竹立竹密度、叶面积指数、大年竹立竹密度、大年竹株数百分比)的调查,并进行多元回归,建立了笋产量预测模型:Y出笋数=-73.1785+0.5890X1—0.4401X2+0.6464X3+227.5612X4,其中立竹密度X1和大年竹株数百分比X4对笋产量影响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毛竹笋用林供水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毛竹笋用林进行秋季供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秋季供水可以明显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其出笋株数可提高30.12%,出笋产量可提高54.1%,竹笋的单株重可提高18.75%。翌年的新竹留养株数可以提高13.79%,新竹的胸围可以提高10.95%,枝下高可以提高25.61%,全高可以提高11.90%。所以对竹林林地水分进行适当的控制可以提高竹笋和竹材的产量和质量,从而进行科学经营竹林并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