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木荷容器苗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荷是本地的乡土树种。也是当前营建森林防火林带的主要造林树种。目前上山造林的苗木都是大田裸根苗,在造林和防火林带工程建设中,受自然条件和季节的限制,除了春季造林外,其他造林季节营造的木荷林都很难得到理想的造林效果。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很不稳定,有的甚至造林失败。对此,我们利用当前大面积推广的容器育苗技术,解决种子处理、容器营养土配制、育苗技术等技术关键,及时总结推广到大面积防火林带建设中,培育了几十万株的木荷容器苗,秋季营造了78.9公里的木荷防火林带,面积为126.06hm^2,解决了木荷四季造林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2.
采用一年生木荷容器苗和裸根苗在不同造林地类型上造林,比较造林效果。结果表明:木荷容器苗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在不同的造林地类型中均明显优于裸根苗。木荷容器苗造林树高生长和地径在不同的造林地类型中均明显优于裸根苗,并且差异显著。不同的造林地类型中,采伐迹地的成活率、保存率、树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最好,其次为林冠下,再次为生物防火带。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移植、营养袋规格、株行距等对木荷一年生轻基质容器苗生长的影响,在苗床中采用袋深10 cm、直径分别为4.5 cm、5.5 cm、6.5 cm的3种规格轻基质营养袋开展移植与不移植试验,在移植试验中设置了9 cm×9 cm、11 cm×11 cm、13 cm×13 cm等3种株行距。结果表明,移植后的木荷轻基质容器苗平均苗高、地径、成活率、合格苗率、合格苗产量比未移植的有显著提高,高径比显著降低;培养1 a苗龄轻基质容器苗,使用直径5.5 m、深10 cm的营养袋基质,按11 m×11 cm的株行距移植,不但可以提高合格苗产量,而且育苗的投入产出比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4.
采用析因试验设计,开展了基质配比、缓释肥施用量和容器规格对1年生木荷轻基质容器苗生长和质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泥炭比例的提高,木荷容器苗苗高和地径生长量增加,而根系参数减少致使根冠比下降;当每立方米基质中缓释肥量在2.5 kg以上时,缓释肥施用量对木荷容器苗地上部分生长和根冠比的影响较小,但随着施用量的增大却会明显影响根系的发育;容器规格对木荷容器苗生长和质量影响显著,容器规格的增大可明显促进苗高和地径的生长及根系的发育,但根冠比有所下降。从苗木质量和育苗成本等综合考虑,木荷轻基质容器苗的优化培育方案为:基质的泥炭与谷糠比为7∶3,每立方米基质中缓释肥施用量为2.5 kg,容器规格为5.5 cm×10 cm。此外统计分析还表明,木荷容器苗质量不仅受基质配比、缓释肥施用量和容器规格主效应的影响,而且其主效应间还存在一定的互作效应,即可根据基质配比相应地调整缓释肥施用量或改变容器规格大小,以达到低成本生产木荷优质容器苗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不同营养基质及播种方式对木荷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用6种不同营养基质及2种不同播种方式,开展木荷容器育苗试验,分析了各因素对苗木的高度、地径、根系总量、主根长度、最长须根长度、须根平均长度、叶片数、叶片长和叶片宽等9个生长性状的影响,选出较佳的营养基质配方为腐殖质土20%+厩肥20%+火烧土20%和黄心土40%,另加过磷酸钙3%,播种方式以移芽上袋法较好.  相似文献   

6.
木荷容器育苗基质肥料配方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不同配比的泥炭-谷壳中施用不同量的缓效肥对木荷(Schima superba)容器苗生长和芽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质配比为泥炭+谷壳=7:3时有利于木荷苗高和地径的生长且其芽苗移栽成活率较高;在此基质配比下,施肥量为A2(1.5 kg缓释肥/m~3)或者是A3(2.0 kg/m~3)时木荷容器苗各个生长指标均较优.考虑生产成本,以基质施肥量配方A2即泥炭+谷壳(7:3)+1.5 kg缓释肥/m~3为较优的基质配比和施肥量.  相似文献   

7.
通过基质配比、容器规格、缓释肥用量及容器空气切根与否4个处理对1年生木荷容器苗生长性状差异进行研究,以选择出最佳的木荷容器育苗方案。结果表明:1年生木荷容器苗受基质和空气切根的影响不显著,其基质配比中泥炭比例达到50%即可。而缓释肥用量、容器规格对木荷1年生容器苗的苗高和地径生长影响显著,木荷1年生容器苗的苗高和地径生长量随缓释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大,缓释肥量2.5 kg/m3时其苗高和地径生长量最大,容器规格为4.5 cm×12 cm时生长表现最好。综合考虑容器苗生产成本,1年生木荷容器苗最佳育苗方案为:基质中泥炭-谷壳配比为5∶5,无纺布容器规格为4.5 cm×8 cm,基质中缓释肥量为2.5 kg/m3。  相似文献   

8.
以1年生木荷容器苗为研究材料,在相同管理措施、环境因子下,测量经过3组不同移苗时间及2组不同缓释肥浓度处理的木荷容器苗基径及高生长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3 kg/m3和4 kg/m3两个不同缓释肥浓度下,6组共计360株试验苗木高生长差异显著。在3 kg/m3和4 kg/m3两个不同缓释肥浓度下,基径生长与移苗时间相关,移苗时间提前,苗木基径生长差异性不显著;移苗时间延迟,苗木基径生长差异显著。提前苗木播种时间,在苗木3~5片真叶时移栽,加大缓释肥浓度,可提高苗木移栽成活率和苗木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9.
王莉 《绿色科技》2012,(7):133-133,135
以河北省隆化县为例,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从容器苗繁育、造林应用、规划设计、责任落实等方面,探讨了容器苗造林技术;指出了只有不断探索,积极创新,提高科技含量,才能不断提升容器苗造林的整体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0.
根据浙江省龙泉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容器苗培育的实际情况与经验,查阅国内容器苗培育技术相关文献,通过研究对比,系统地阐述了浙西南地区以培育木荷容器苗为主的系统性技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木荷容器育苗营养基质及播种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木荷采用6种不同营养基质配方及2种不同播种方式的容器育苗试验,分析了各因素对苗木的高度、地径、根系总量、主根长度、最长须根长度、须根平均长度、叶片数、叶片长和叶片宽等9个生长性状的影响;选出较佳的营养基质配方为腐殖质土20%、厩肥20%、火烧土20%和黄心土40%,另加过磷酸钙3%;播种方式以移芽上袋法较好。  相似文献   

12.
利用福建省南平樟湖国有林场不同类型和规格的木荷苗木造林对比试验林,系统研究苗木类型与规格对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幼林生长及叉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基质营养袋苗、大田裸根Ⅰ级苗和大田裸根Ⅱ级苗3种类型和规格的木荷苗木造林成效差异显著,其中采用轻基质营养袋苗造林可取得95.56%的造林保存率,且叉干率只有3.47%;造林后木荷1年生幼苗地径、树高和冠幅的平均值分别达到了1.63cm、107.10cm和56.43cm;造林后2年生,其地径、树高和冠幅的平均值分别达到了2.61cm、224.90cm和113.07cm,均优于大田裸根Ⅱ级苗和大田裸根Ⅰ级苗的造林成效,说明采用木荷轻基质营养袋苗造林可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降低林木叉干率,全面提升造林成效。  相似文献   

13.
木荷芽苗移栽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木荷育苗实践,总结出了一套木荷芽苗移栽技术,单位面积产苗量可达54万株/hm^2,且苗木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4.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影响木荷播种苗产量和质量的4个主要因素--播种方法、施肥种类、覆土厚度和播种量进行了系统研究,观测了在4种技术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苗木的高、地径、主根长、侧根数、苗木总产量和合格苗产量,然后运用数理统计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苗木质量和产量指标的变异情况.通过观测分析,总结出一套能保证木荷丰产优质的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15.
木荷无性繁育技术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木荷进行扦插和嫁接育苗试验,扦插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体积比为1∶1的黄心土+河沙作为插床基质有利于插条生根;扦插前用ABT-6或IBA处理插条均有显著的促根效果,其中用浓度为50 mg/L的ABT-6溶液浸泡插条基部10 h,扦插生根率达72%;带顶芽的插条抽梢率显著高于不带顶芽的插条。嫁接试验的结果表明:顶芽接穗嫁接的成活率达76%,且其抽梢率显著大于侧芽嫁接。  相似文献   

16.
不同木荷防火林带建设模式群落学特征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分布于浙江永康、建德的木荷生物防火林带几种建设模式的群落外貌、群落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等特征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木荷生物防火林带生活型谱和叶的性质与原生木荷常绿阔叶林差异不大,但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不高,木荷呈单优势群落;群落垂直结构较差,乔、灌、草分层不明显,不能充分利用空间.  相似文献   

17.
木荷地理种源苗期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采自6省(区)37个木荷种源种子进行了苗期试验,结果表明:木荷种源间苗高、地径、生物量有着极显著的差异,且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木荷苗高生长以8-9月份为速生期,这时期的生长占年生长的50%~56%,苗高和地径生长与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通过木荷种源选择,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并初步筛选出广东开平、阳山、韶关,福建华安,江西上犹等苗期生长表现突出的种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