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分析枣缩果病的发生时期、症状、原因,提出防治枣缩果病的方法,以为临猗县枣缩果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着重介绍了枣树常见的6种病害如枣锈病、枣缩果病、枣裂果病、枣果黄斑病、枣果软腐病、枣炭疽病等的发生症状及防治措施,以供种植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对枣缩果病的监测预报与持续控制水平,对新疆吐鲁番地区枣缩果病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抽样技术进行调查研究。应用聚集指标法、Taylor幂指数、Iwao m*-m回归分析法测定了枣缩果病病果的空间分布型。试验结果表明:枣缩果病病果在田间的分布趋于聚集分布。运用Iwao m*-m回归中的2个参数α、β值,建立了理论抽样数模型:N=1.962/D2(1.2386/m+0.02369),可为枣缩果病的林间抽样调查及防治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4.
7种药剂对枣缩果病病原菌——聚生小穴壳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防治枣缩果病的发生发展,选用7种不同杀菌剂,对枣缩果病病原菌——聚生小穴壳菌进行了室内抑菌试验和田间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0.67%万兴乳油+68.75%易保可分散粒剂+72%链霉素可溶性粉剂组合、10%世高可分散粒剂+90%新植霉素可溶性粉剂组合、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的抑菌能力最强;其次为20.67%万兴乳油组合、10%世高可分散粒剂和85%枣病克星可湿性粉剂;4%绿盾农抗120水剂对两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金丝小枣病虫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主要病害及其防治金丝小枣主要病害有:枣锈病、枣炭疽病、枣疯病、枣缩果病、果实浆烂病、枝干病等。1、枣锈病真菌性病害。该病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侵害果实。受害叶片背面散生淡绿色小点,后渐变淡灰褐色,最后病斑变黄褐色,产生突起的夏孢子堆。在叶片正面对着夏  相似文献   

6.
枣缩果病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缩果病又称黑腐病、铁皮病,俗称干腰、黑腰等,是一种严重危害枣树果实的病害,枣缩果病在我国各大枣区普遍发生,一般年份果实受害率为20%,严重年份高达70%以上.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该病的发生及其危害明显上升.本文拟从枣缩果病的症状、发生规律及致病原因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综合防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1红枣病害主要类型及防治措施1.1枣缩果病红枣最为常见的病害就是枣缩果病,红枣发生枣缩果病后,会出现较为明显的病症特征,红枣果实会出现淡黄色水浸状斑点。在后期,会直接导致果实腐烂,这时果实一般先表现为脱水,然后逐渐出现褶皱并缩小,等到此时再进行治理,红枣基本失去商品价值。针对枣缩果病,应当在发病前期及时喷洒氧化乐果等农药进行防治,种植者要注意喷洒比例,避免喷洒过多农药破坏红枣树,  相似文献   

8.
[目的]枣缩果病是枣树果实期的重要病害之一,明确枣缩果病分布现状及潜在分布区.[方法]采用实地调查及GARP生态位模型预测方法,对枣缩果病在新疆的地理分布和潜在分布区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枣缩果病在新疆南疆四地州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新疆地理范围内位于天山南麓与昆仑山北坡的南疆四地州及哈密地区绿州范围,以及伊犁部分地区均为枣缩果病适生区.[结论]新疆南疆四地州为枣缩果病的主要分布区和适生区;新疆枣树种植地区均存在枣缩果病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9.
李艳 《新农业》2004,(6):25-25
枣缩果病又名黑腐病,为枣的重要病害之一。发生严重时,降低枣果品质,影响经济效益。现将该病的发病症状及防治措施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枣缩果病初侵染来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4~1995年于河北、河南两省地采集枣树皮、枣枝、枣头、枣叶、枣吊经分离、培养、鉴定,结果表明引起枣缩果病的4种病原物[1]在树体的各个部位皆可以越冬;分离菌中仍以盾壳霉菌(Coniothyriumsp.)和细链格孢菌(Alternariatenuistenuis)为主,不同病原在树体上的分布也不同,枣吊、枣叶上以A.tenuis为主,其它部位以C.sp.为主。1995年7月用越冬3种真菌分离菌在唐县羊角村作大田接种,接种枣果表现典型的枣缩果病症状,采接种后5d的病果再分离,分离菌与原接种菌一致,证明枣树皮、枣枝、枣头等是枣缩果病菌的越冬场所。  相似文献   

11.
枣树缩果病的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枣缩果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缩果病的发生在不同品种、不同气候、不同土壤类型、不同管理水平等因素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在陕北缩果病只有1个发病期,8月初开始显症,8月下旬达到高发期。在同一枣园,缩果病呈逐年加重趋势;以木枣发病最轻,7月鲜发病最重,其余品种轻重依次排序为晋枣、蜂蜜罐、赞皇大枣、狗头枣、梨枣、骏枣;夏季持续干旱高温及其随后的降雨使缩果病发生严重;含石砾的沙质土枣园,缩果病发生重于黄土上所建枣园。施入化肥的枣园缩果病发生重于施农家肥的枣园。  相似文献   

12.
为有效控制陕西关中地区枣树生产中危害不断加重的枣缩果病.通过田间定点、定株调查,对陕西大荔县6处枣园枣缩果病的病原菌越冬场所、侵染循环规律进行了调查.并对发病情况、病情指数和流行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病原菌于5月下旬开始侵染,7月中旬开始发病,8月下旬至9月中旬为田间发病高峰期.病原菌主要靠风雨传播,从水孔、气孔及果洼侵入枣果而发病.枣树皮、枣头、枣吊、枣枝条、枣落叶都是病原菌的越冬场所.其发生与枣果发育期、枣吊位置、挂果量、气候因子、立地条件、虫害、栽培品种及管理水平有密切关系.根据缩果病发病规律,提出了合理选择园址、选择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等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有机肥和生物肥配合化肥使用的方式,改善红枣品质和保障红枣产量,减少化肥投入降低环境风险,为合理使用生物有机肥以及与化肥配合使用方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大田定位试验进行有机替代化肥减施增效试验,设置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处理(Bio-organic fertilizer,BOF)、单施化肥处理(Chemical fertilizer,CF)和空白处理(CK),研究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对红枣产量结构的影响并进行红枣果园效益分析。【结果】 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可以增加红枣产量409.5 kg/hm2(P<0.05),较单施化肥处理(6 427.5 kg/hm2)和空白处理(4 273.5 kg/hm2)分别提高6.4%和59.9%;红枣单果重显著增加,在红枣含水率为64%的成熟期红枣单果重分别为BOF处理(19.8 g)>CF处理(18.1 g)>CK处理(15.1 g);BOF处理红枣枣吊长度在开花期、果实膨大期分别为17.2和27.9 cm,显著高于CF处理和CK处理(P<0.05);红枣裂果率由CK处理(18.8%)和CF处理(15.7%)下降到BOF处理的(13.1%)。BOF处理与CF相比可实现增收4 389.0 元/hm2,化肥用量降低18.2%。【结论】  相似文献   

14.
枣缩果病发病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几个枣树品种缩果病动态,对枣缩果病发病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将缩果病进行了病害分级。结果表明:婆枣与大圆丰的发病症状及过程一致,7月中下旬开始出现病斑,至白熟期达到为害盛期;而抗病优系99-1表现为高抗,发病症状较轻,发病率及病情指数均较低且变化平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叶面喷施硼肥对苦荞植株形态及产量的影响,为制定苦荞合理施肥技术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苦荞品种晋荞2号为试验材料,在现蕾期喷施不同浓度(12、24和48 mg/L)的硼肥水溶液,以喷施等量清水为对照,测定并分析苦荞根际土壤养分含量、成熟期苦荞根系形态和农艺性状指标及产量.[结果]随施硼量的增加,成熟期苦荞根际土壤的速效氮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速效磷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速效钾含量和pH整体上呈降低趋势,有机质含量整体上呈升高趋势.叶面喷施一定浓度的硼肥溶液有助于苦荞根系的伸长,增加苦荞的株高、子叶节高度、主茎节数和主茎分枝数,进而提高其产量.当硼肥喷施浓度为12 mg/L时,苦荞的根长(137.06 cm)、株高(124.50 cm)、主茎分枝数(8.33个)和产量(1416.042 kg/ha)达最大值.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苦荞的株高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硼肥水溶液对苦荞植株形态及产量均有一定影响,现蕾期喷施12 mg/L浓度硼肥有利于苦荞的生长,可显著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6.
陈小飞  王兰  舒卉 《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1010-11011,11023
[目的]明确新疆和田地区骏枣果实疮痂病的病原菌。[方法]从新疆和田地区枣园病果上分离患病组织,然后对其进行分离、提纯、致病性测定、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从病果上共分离到2株细菌菌株,该2株细菌在NA培养基上均形成灰白色圆形菌落,菌落具光泽,略隆起。显微镜下细菌菌体短杆状,革兰氏染色反应为阴性。经柯赫氏法则证明均为骏枣疮痂病的致病菌,16SrD—NA序列分析结合形态学鉴定将致病菌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sp.)。[结论]为今后疮痂病病原菌的系统研究和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树干注射铁肥对新疆灰枣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树干注射的方式在灰枣的萌芽期、花期和果实生长期增施铁肥,并对树体的生长指标、产量和营养物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不同生长期增施铁肥对灰枣生长的促进作用都以萌芽期施肥处理Fe-2(3.0 g/株)最优,其干径增长量、基径增长量、枣吊增长量、单果质量和产量分别是对照的1.27、1.32、1.21、1.5和1.19倍;枣果铁、锰、锌和钙的含量分别是对照的1.63、1.44、1.04和1.24倍,糖酸比为56.02。在灰枣生长季节,采用树杆注射方式增施一定含量的铁肥,不仅能促进树体的生长,对其营养品质提高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黑土细菌及真菌群落对长期施肥响应的差异及其驱动因素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研究长期施肥对黑土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影响差异,探索黑土肥力对长期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响应差异的生物学机制,为黑土的肥力培育和合理施肥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基于35年的长期定位施肥试验,采用定量PCR方法和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长期不施肥(CK)、氮肥(N)、有机肥(M)和有机无机配施肥(MN)处理下,黑土细菌及真菌的数量、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差异。同时结合土壤理化性状,探究不同施肥条件下细菌和真菌群落变化的环境驱动因子。【结果】N处理对土壤细菌的数量没有显著影响,但使其群落多样性降低了13.2%-48.5%。N处理使真菌的数量增加了24倍,多样性降低了4.6%-80.3%。与N处理相比,MN处理使细菌数量和多样性分别增加了2倍和7.7%-46.6%,而真菌的数量虽降低了14.2%,但其多样性提高了62%-237%。单施氮肥增加了土壤细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中的Acidobacteria_Gp1Gp3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中的α-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并使土壤真菌中伞菌纲(Agaricomycetes)的相对丰度增加了41倍。与N处理相比,MN处理下细菌的各主要类群丰度未发生显著变化,但M处理下土壤细菌中的α-Proteobacteria、Acidobacteria_Gp1Gp3丰度分别显著降低了26、97和81个百分点,Acidobacteria_Gp4、Gp6和Plancomycetes的丰度分别显著增加了11倍、9倍和2倍。细菌群落结构在MN与N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明显区别于CK和M处理,pH为主要驱动因素,其阈值为6.07;真菌群落结构在CK、M和MN处理下相似,显著区别于N处理,两组处理之间差异由速效钾含量(125.5 mg·kg-1)驱动。另外,有机质含量对于细菌和真菌群落均是重要的驱动因素,但调控细菌群落结构的阈值为28.4 g·kg-1,而驱动真菌群落结构的阈值为30.8 g·kg-1。【结论】黑土细菌对有机肥的响应较强,而真菌对化肥更为敏感。长期施用化肥会刺激土壤中嗜酸细菌和真菌的生长,而有机无机肥配施可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刺激有益菌的生长。土壤pH和有效钾含量分别是调控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的重要影响因素,在黑土肥力培育中应引起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甲壳素衍生物叶面肥对冬枣抗病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柱岐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653-13654
[目的]研究甲壳素衍生物叶面肥对冬枣抗病性的影响,以期减少冬枣用药,为冬枣绿色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方法]“枣丰素”叶面肥由滨州海大生物研究所自主研制,水溶性、分子量为30000的壳聚糖,络合氮、磷、钾、腐殖酸及铁、锌、硼等微量元素。试验设置3个浓度处理(100、125、150mg/kg),喷施清水为对照,研究7月中旬、7月下旬、8月中旬和9月下旬不同浓度“枣丰素”对冬枣叶片抗锈病、黑斑病的影响。[结果]7月中旬、7月下旬、8月中旬和9月下旬4个时期喷施125mg/kg浓度的“枣丰素”对增强冬枣的抗锈病和抗黑斑病性极为显著,喷施100和150mg/kg浓度的“枣丰素”对增强冬枣的抗病性不显著,但比对照要有所提高。[结论]喷施125mg/kg浓度的“枣丰素”对防治冬枣锈病、黑斑病可获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