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伴随着城乡结构的不断调整,中国粮食消费逐步形成总量小幅波动、结构不断升级的发展态势。未来,在城镇化水平继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等因素推动下,中国粮食消费总量预计将小幅增长,消费结构将继续改变。  相似文献   

2.
《天津农业科学》2016,(5):103-106
在城市化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衡量标准的背景下,一个国家若是想促进经济增长求得发展,就必须进行城市化建设[1],借助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方式逐渐缩小城乡差距。本文利用1993—2013年共21年的数据,选取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持续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持续收入、城乡居民银行储蓄存款3个因素利用回归模型分析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城乡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都比较接近1,表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及居民银行存款对居民的消费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城市化对居民液态奶消费的影响,从农民工消费角度出发,基于2014年在我国5省调研得到的截面数据,采用Heckman两步法分析城市化影响液态奶消费的途径。结果表明:城市化进程下,居民收入、市场发育程度、居民消费习惯对液态奶消费增长的贡献依次增大,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消费习惯的贡献更加明显,在经济较不发达的地区,收入和市场发育程度的贡献相对突出;消费选择是影响液态奶平均消费水平的关键,而且相比于农村居民,农民工的消费习惯正在接近城市居民。根据分析结果,做出了液态奶消费增长预测,建议以培养消费习惯、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工保障水平作为促进居民液态奶消费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基于宏观经济学相关理论,利用我国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数据,运用协整方程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我国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的长期及短期影响因素,探讨各影响因素对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981-2012年城镇和农村居民食用植物油人均消费量分别由4.8 kg和1.9 kg增长到9.1 kg和6.9 kg,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与人均收入水平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其中,人均收入水平对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人均消费量的短期影响程度最大,且农村居民的需求收入弹性大于城镇居民;食用植物油价格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健康信息还未对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产生负向影响;消费习惯对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均产生正向影响,但城镇居民的消费惯性大于农村居民。城镇居民对食用植物油人均消费短期变动偏离长期均衡关系的调节力度较强;从长期来看,促进农村食用植物油消费市场发展必须依靠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消费能够带动经济增长,有利于经济方面的发展。通过居民的消费所需来看,在符合"吃""穿"等基本所需后,人们对"行"的要求愈发提高,而汽车则变成可以符合人们对于"行"的需求的产品。在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前提下,汽车的消费不断增长,逐步变成当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及拉动消费品市场增长的主要构成方面。  相似文献   

6.
王毅丰 《新农村(黑龙江)》2011,(12):111-111,127
居民消费水平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对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程度。根据凯恩斯理论。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而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本文利用1990-2010年的相关数据,从收入水平的角度对全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城乡居民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显著关系,并且,要通过提高收入进而刺激消费增长,农村居民的效应要显著些。  相似文献   

7.
以大卫·李嘉图的分配理论、配第-克拉克定理和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理论为基础,从城市化发展水平、农业产值比重和农业就业人数比重变化的角度,用时间序列数据和横截面数据对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1979-2011年二者随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但中国城市化发展的转折点已经在2003年出现,2004年及以后,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出现了扭转迹象。并且2011年的横截面数据分析也表明,各地区城乡居民收入比随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而降低。因此,现阶段应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特别是中国西部地区,以便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率逐年提高,但居民消费需求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却呈下降趋势。该研究基于1985~2011年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对城市化水平与农村居民消费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化与农村居民消费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城市化水平是提高农村居民消费的Granger原因,农村居民消费也是推动城市化水平的Granger原因,城市化水平与农村居民消费存在相互促进关系。  相似文献   

9.
居民消费水平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对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程度.根据凯恩斯理论,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而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本文利用1990~2010年的相关数据,从收入水平的角度对全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城乡居民消费和收人之间存在显著关系,并且,要通过提高收入进而刺激消费增长,农村居民的效应要显著些.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年以来.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不断增长,城乡居民的消费性支出也不断增长。城镇人均消费性支出从1978年的405无增长到2004年的7812元: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从1978年的138元增长到2004年的2185元.城乡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也都呈下降的趋势。这说明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城乡居民的消费差距有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农产品价格波动会对城镇居民消费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影响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家庭消费预期和家庭消费习惯等方面。在理论分析基础上,设定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采用我国31个省级单位1999—2013年的数据,证实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发现:农产品价格波动与城镇居民消费呈现出负相关关系,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畸形波动不利于拓展城乡居民的消费市场。同时,城镇居民消费滞后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和城乡人口负担比例与城镇居民消费正相关;而城乡居民人均医疗支出和城乡居民人均教育支出则与城镇居民消费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2015年中国大宗水果平均批发价格延续2014年10月以来的上涨态势,至4月出现小幅回落;1—3月水果及其制品持续贸易逆差。从当前走势来看,消费者对果品品质和质量安全日益关注,新型营销方式的快速介入促进了水果产销对接,水果及其制品对外贸易呈现出口缩减、进口扩大的态势;生产费用和交易成本持续上涨、果品标准化程度低、质量安全信任度低是目前水果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展望2020年中国水果市场,生产将由数量扩张型向质效提升型逐渐转变,产量增速将放缓;人口增长和城镇化水平提高推动消费需求持续增长;价格呈温和上涨趋势;进出口均具有增长空间。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状况和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食品消费问题备受重视。蔬菜作为人们日常生活重要的消费品,在北京都市农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北京市城乡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放线上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居民购买蔬菜的渠道、品种、频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利用统计软件SPSS 25.0对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主成分分析,探究影响北京市城乡居民蔬菜消费偏好的因素及其显著程度。结果显示:蔬菜包装、购买蔬菜的距离、蔬菜品牌以及蔬菜销售环境和销售态度对北京市城乡居民蔬菜消费偏好影响显著。基于此,从保障蔬菜充足稳定供应、提高居民蔬菜安全认知度、拓宽蔬菜购买渠道、加强政府监管职能等方面提出了推动北京市蔬菜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升级,农产品消费"粮经饲"三元结构阶段性特征明显,现阶段呈现"3∶4∶3"消费结构,并向"2∶4∶4"消费结构转型并趋于稳定。受资源和环境约束,预计到2020年,我国口粮能够基本自给、经济作物略有盈余、饲料粮缺口较大。因此,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应重点稳定口粮生产规模和生产能力,推动经济作物发展高附加值产品,着力拓宽饲料作物供应渠道。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中国水果进口逐年增加的状况,首先探讨了影响中国水果进口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城镇化水平、人口数量、水果出口数量和消费惯性等。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一步量化了以上因素对中国水果进口的影响程度,并采用岭回归法对模型的多重共线性进行了修正;揭示了人均GDP、城镇化水平、人口数量、水果出口和消费惯性等因素对水果进口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最后,结合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展望了未来中国对进口水果消费需求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玉米消费状况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智先 《农业展望》2011,7(2):56-59
饲用玉米需求的刚性增长和近年来玉米深加工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国内玉米消费的快速增长。玉米深加工消费所占比例不断提高,饲用玉米消费比例有所降低。饲用玉米消费呈全国分布的特点,而深加工消费以产区为主。从后市来看,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饲用玉米消费仍将呈现刚性增长之势,深加工业玉米消费将伴随玉米品种属性的深度挖掘,亦将继续呈现增长势头。  相似文献   

17.
2022年中国水果总体丰产,供给量全年较为宽松;消费水平持续受到抑制,年底迎来小热潮;全国水果批发月均价全年高位运行,同比连续30个月上涨;水果贸易出口减少,进口量减额增,贸易逆差较上年扩大。预计2023年中国水果市场产量增长,消费提振,价格走势维持年内先涨后跌的季节性波动趋势。2022年中国水果市场存在新需求增长与市场供应不及时的结构性矛盾,生产成本上涨持续推高水果价格抑制消费需求和多地苹果种植收益下降致砍伐果树等现象值得关注。基于此,建议后期加强市场监测和引导,继续优化水果产业结构,提升水果产业预警和抗灾能力,开发水果产品精深加工赋能产业增收。  相似文献   

18.
《农家顾问》2015,(3):9
马铃薯主粮化的内涵,就是用马铃薯加工成适合中国人消费习惯的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产品,实现马铃薯由副食消费向主食消费转变、由原料产品向产业化系列制成品转变、由温饱消费向营养健康消费转变,作为我国三大主粮的补充,逐渐成为第四大主粮作物。未来我国粮食消费需求仍呈刚性增长趋势,到2020年粮食需求增量在500亿千克以上。但受耕地水资源的约束和种植效益的影响,小麦、水稻等口粮品种继续增产的成本提高、空间变小、难度加大,需要开辟增产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广泛收集历史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居民调查和专家咨询,采用GM(1,1)模型,对长江三角洲区域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城乡居民的食物消费结构正在发生显变化,城市居民的畜禽产品消费将趋于稳定,而农村居民的畜禽产品消费将显增加,城乡居民对水产品的消费均将显增加,在动物性食物消费的结构比例上,城乡居民均在向1/3猪牛羊肉,1/3家禽产品和1/3水产品的比例趋势比较,植物性食物消费中,粮食的直接消费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农村居民,因此,在中长期内,拉动长江三角洲食物消费总量增长的关键因素是城乡居民人口的增加和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孟劲  侯炬凯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520-12523
消费需求不足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结构性瓶颈。从计量经济模型出发,检验了中国城乡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差异,并提出中国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大于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但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有下降的趋势,而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有上升的趋势。造成城镇居民、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变化的原因是:城乡收入结构、消费结构、耐用消费品消费三方面因素存在差异。总之,刺激中国消费需求增长的重心在于提高农村居民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