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棉花雄性不育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及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棉花单隐性核不育、重叠隐性核不育、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研究及利用现状,提出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研究利用是解决棉花杂种优势利用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中国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简述了我国棉花杂种优势的发展和研究利用的情况,从棉花人工去雄授粉.棱雄性不育系制种,细胞质雄性不育制种和化学杀雄荆制种4个方面时我国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与技术进行了阐述和探讨;概述了我国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3.
刘少卿  余筱南 《作物研究》2006,20(5):435-438
概述了棉花雄性不育系的类型、形态特征、遗传基础、生理生化特征和细胞学观察,对棉花雄性不育性杂种优势利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我国棉花杂种优势的利用途径、预测方法和亲本组配的现状,并提出今后我国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世界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问题与前景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概述了国内外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现状。肯定了利用各种有特色的棉花新材料(抗病、抗虫、耐逆等)与适应性好的优良推广品种配制组合,其F  相似文献   

6.
棉花洞A雄性不育两用系选育利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着重介绍利用一时隐性核基因抑制不育性状的不育材料培育雄性不育两用系。结果表明,这种不育材料的特点是:单株不育度达100%,群体不育株率稳定在50%左右;测交F1全可育且为选育强优势组合提供了方便。采用一系两用法配制杂种,繁殖不育系应用于大面积取得巨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刘少卿  余筱南 《作物研究》2006,20(Z1):435-438
概述了棉花雄性不育系的类型、形态特征、遗传基础、生理生化特征和细胞学观察,对棉花雄性不育性杂种优势利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类型、不育特征、遗传特性及其近年来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性在杂种优势利用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9.
中国大豆雄性不育和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与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杂种优势利用是大幅度提高大豆产量的有效措施之一,我同的大豆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20多年的研究探索,我国在大豆杂种优势利用研究领域总体上处于国际前列.在世界上率先育成了大豆质核互作"三系",开展了大规模杂种优势测定研究,育成了数个大豆杂交种,对大豆杂交制种技术进行了广泛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然而,杂交大豆的产业化进程仍较缓慢,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文章总结我国在大豆雄性不育和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方面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今后的研究策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棉花双隐性核雄性不育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连续两年对ms5ms6双隐性核不育系70416A作母本组配的19个F1杂种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研究,其中双隐性核不育F1杂种籽、皮棉产量竞争优势达显著水准以上的组合分别占73.68%和47.37%。皮棉花竞争优势达显著水准以上的组合9个,竞争优势为7.04~18.16%。产量性状以单铃重的竞争优势最为突出,单株结铃数、衣分和衣指的竞争优势则不明显。纤维品质以麦克隆值的竞争优势表现最佳,2.5%跨长、比强度次之。研究结果表明,双隐性核雄性不育是组配丰产、优质、抗病优良杂交强优势组合的理想不育亲本。  相似文献   

11.
染色体工程技术主要包括染色体的添加、削减和代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生物技术亦融入到染色体工程技术,赋予染色体工程以新的内容,不仅包括在染色体组、染色体和染色体片段水平上所进行的染色体遗传操作,而且涵盖了染色体原位杂交、染色体微切割和人工染色体等新技术。本文阐述了染色体工程技术在小麦雄,巨不育研究和杂种优势利用中的应用,其主要有:(1)育性基因的定位,如育性基因的单体、缺体、端体和缺四体分析等;(2)外源育性基因的染色体鉴定;(3)核型雄性不育的染色体保持技术;(4)育性载体染色体的定向替换等。本文还对染色体工程技术研究应用进展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12.
2003~2010年,在对洞A核不育系的杂交转育中,发现了棉花光敏感核不育系后,对其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三亚冬繁自交和荆州短日照处理,均能结铃,在荆州常日照条件下无花粉,证明该系为光敏感核不育。将该不育系与陆地棉品种杂交,其F1代均可育,且杂种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3.
以具有哈克尼西棉胞质遗传背景的骨干胞质不育系与育性恢复系为亲本,配制3个杂交组合,以杂交结铃率为评价指标,研究了不同处理下胞质育性恢复系花粉和花后不同时间不育系柱头的活力差异。结果表明,2 ℃低温保存可有效延长恢复系花粉活力的保持时间,但在低温条件下恢复系花粉活力受到抑制,离体室温放置过夜、离体室温放置过夜加短时适当高温(35 ℃)处理均可显著提高恢复系花粉活力。不育系开花次日上午柱头活力显著下降,但仍有10%左右的成铃率。胞质不育三系杂交制种可改只上午授粉的传统杂交制种方式为全天授粉制种。  相似文献   

14.
苎麻优良雄性不育系"C26"的选育及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然雄性不育材料为基础,通过多次杂交选育出优良雄性不育系"C26",表现为产量高、品质优;不育性状稳定,不受种植年代、生态区域、肥力、光照、收获期的影响,不育度达100%;配合力高,配制的杂交组合"川苎8号"产量高、品质优.  相似文献   

15.
苎麻优良雄性不育系“C26”的选育及利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天然雄性不育材料为基础,通过多次杂交选育出优良雄性不育系“C26”,表现为产量高、品质优;不育性状稳定,不受种植年代、生态区域、肥力、光照、收获期的影响,不育度达100%;配合力高,配制的杂交组合“川苎8号”产量高、品质优。  相似文献   

16.
3个自选玉米杂交种雄性不育化育种过程及其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优良玉米杂交种冀9962(6006×昌7-2)、冀玉988(6048×H21)、冀玉8号(冀257×冀161)为背景,为了提高制种质量和节约种子生产成本,以S组的S、M、R与21A及C组的Rb、Bb、Es雄性不育细胞质C(MS)为试材,分别完成了母本6006、冀257、6048同核异质体的转育,结果不育性稳定。通过对不育多胞质杂交种的研究,论证了多胞质雄性不育杂交种在生产上利用的可行性。父本昌7-2对CMS6006与父本H21对CMS6048均具恢复性,可采用恢复型生产杂交种子;父本冀161不具备对CMS冀257的恢复性,目前可采用掺和型生产杂交种子。  相似文献   

17.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CMS)主要是由核基因组和细胞质基因组不协调所导致。作为遗传育种的有力工具,细胞质雄性不育对于杂种优势的利用十分重要。长期以来对CMS机理的研究却远滞后于对CMS的利用。本文从嵌合ORF、线粒体功能缺陷、细胞程序性死亡以及MADS-box基因的功能等几个方面综述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探索其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水稻隐性核雄性不育基因研究进展及育种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隐性核雄性不育材料在杂交育种和水稻生产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持和繁殖技术体系,该类不育材料一直未能在生产上获得充分利用。而现代分子与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这些隐性核雄性不育基因的有效利用提供了机会。综述了目前已克隆的水稻隐性核雄性不育基因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玉米、番茄和拟南芥等材料中存在的隐性核雄性不育基因。我们期望利用这些基因信息和新的生物技术手段(例如定点突变技术),创制更多的水稻不育基因,同时利用新的基因工程手段——种子生产技术(SPT)体系,并结合传统的育种方法,有效地解决水稻隐性核雄性不育系的保持和繁殖难题,开创新的杂交育种途径,拓宽水稻杂种优势的利用空间。  相似文献   

19.
小麦线粒体与细胞质雄性不育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是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大量研究表明CMS是线粒体基因与细胞核基因互作的结果。线粒体基因组是细胞质育性因子的载体,其突变和重组与CMS有直接关系。本文综述了线粒体基因组的结构特征及线粒体DNA多态性、线粒体基因转录、线粒体多肽差异和线粒体细胞学超微结构等几个方面与CMS的关系,并对小麦CMS分子机制进行探讨,以期为清晰揭示CMS形成的分子机制及最终对CMS三系杂交种选育和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不同来源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对其不育基因的遗传、基因定位与克隆以及育性分子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