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长江上中游是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重点地区 ,开展“长治”工程建设以来 ,已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 8万km2 。“长治”工程已成为长江流域规模最大、稳定性最强、持续时间最长和最具影响力的生态建设项目 ,今后还将在长江流域生态建设中发挥骨干和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条件,东西变化和垂直分异明显,水土流失问题突出。“长治”工程的成功实践说明,从解决水土流失问题入手,遵循水土保持技术路线,是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必由之路和重要原则。建设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要切实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严格执法;以安居乐业为前提,树立新的防治理念;切实解决好水的问题;坚持以流域为单元治理,统一规划原则;重视滑坡、泥石流和崩岗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3.
“长治”工程自1989年启动实施以来,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近9万km2,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长治”工程建设重视发挥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的领导协调作用,坚持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和依靠制度对项目严格管理,为全国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借鉴作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十一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各地要抓住机遇,重点做好5项工作:进一步依法加强监管力度,遏止新的水土流失;进一步抓好以“长治”工程为龙头的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作;进一步发挥长江流域水热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生态修复工作;进一步发挥各级水保委员会的统筹协调作用;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突出以梯田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先后实施了"长治"工程、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和中央预算内投资水土保持工程等,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5万km2,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暴洪灾害频发,防洪能力薄弱"、"水土流失严重,治理任务艰巨"、"生产建设项目人为造成水土流失的现象依然存在"、"水土流失监测能力不足"等。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加大投资力度,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多措并举,确保治理成果的巩固"、"建立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15年来 ,四川省在实施“长治”工程的过程中 ,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 ,注重行政推动 ,强化预防监督 ,不断创新机制 ,重视科学研究 ,探索出了符合四川实际的治理模式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管理机制。“长治”项目区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遏制 ,生态系统趋于良性循环 ,农业生产、群众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长治”工程建设在全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先导、示范和龙头作用。分析了“长治”工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6.
“长治”工程大示范区建设是以地(市、州)、县(市、区)为单元创建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大面积示范样板,涉及“长治”工程项目区的40个县(市、区),建设期为5年(2001-2005年)。实施大示范区建设是新形势下“长治”工程向纵深发展的需要,对于加快长江上中游水土流失治理进程,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 ,四川省凉山州从实际出发 ,明确了加快生态州建设的具体目标 ;针对新形势 ,提出的措施是坚持预防与治理相结合、水土保持与资源利用相结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长治”工程与其他生态建设项目相结合 ,加强领导 ,落实责任 ,强力推进全州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8.
“九五”期间 ,全国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 2 3万km2 ,八片治理工程、“长治”工程已成为典型的生态建设示范工程 ,有力地推动了面上的治理工作 ,调动了全社会参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十五”期间 ,要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放在首位 ,突出生态效益 ,进行防治战略调整 ,充分发挥生态的自然修复能力 ;全国完成综合治理面积 2 5万km2 ,基本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加强水保执法监督队伍建设 ,提高水保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9.
《中国水土保持》2010,(2):25-25
为全面总结“长治”工程建设20年所取得的成效,拓宽新形势下长江流域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建设思路,推进流域水土保持工程持续健康发展,经研究,我局拟于2010年召开“长治”工程20年建设成效总结交流会议,现将会议论文征集的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0.
"长治"工程作为云南省最早启动实施的国家重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自1989年启动实施以来,为实施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防治长江流域水土流失、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实现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为长江中下游省(市)提供防洪和生态安全屏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治"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实现了七个转变,开展了五项试点示范,提高了三大效益,形成了一批治理模式,为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思路和设想。  相似文献   

11.
搞好四川“长治”工程建设 打造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 8年 ,四川省被列为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 ,15年来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2 15万km2 ,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四川开展“长治”工程建设的主要经验是 :省政府高度重视 ,把预防监督工作置于核心地位 ,因地制宜探索多种治理模式 ,坚持科技兴水保 ,创新项目建设管理机制。提出了下一步的主要工作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梁平县自1989年被列入“长治”工程重点防治县以来,至2004年底,共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602.91km2,水保措施年减少土壤流失180.8万t,年蓄水量达11935.5万m3,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介绍了重点治理的成效与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3.
以生态经济学的视角,采用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影子工程法、恢复费用法等对甘肃省“长治”工程实施后的效益价值进行了估算,并以货币的价值形式测评。测评结果表明:项目区年土壤保持的总价值为99 794.35万元,涵养水源总价值为22 554万元,碳贮量总价值是905 058万元,项目实施的经济效益明显,投入产出的比较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4.
兴山县实施“长治”工程建设14年来,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林田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累计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808.08km2,使全县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的58.8%上升到83.7%,治理区农业生产条件大为改善,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700~2400元,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长寿县自1989年实施“长治”工程建设以来,共建设基本农田5 593. 3hm2,发展经果林6 480hm2,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长治”工程建设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改变了农村面貌,解决了农村富裕劳动力就业问题,维护了社会安定。  相似文献   

16.
毕节地区“长治”工程建设情况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毕节地区1989年开始实施“长治”工程,截止到2004年底,累计在336条小流域完成水土保持综合防治面积7 327.97 km2,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贫困面貌得到较大改变。但工程建设也存在着与以人为本理念有一定差距、石漠化等特殊流失类型治理困难、水保工程设施管护机制未能有效建立和因生活燃煤引起的生态危机等四大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提出了要坚持“长治”工程的成功经验,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从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处理水土保持持续发展,从人的问题着手解决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持续发展,用发展的观点完善建设管理的政策和措施等有关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加强管理狠抓落实 确保“长治”工程建设扎实推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总结了2004年“长治”工程改革调整以来在治理方面所取得的进展、成效和经验,阐述了“长治”工程建设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强化管理等方面对2005年的工作做了安排。近期,“长治”工程重点要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构建完善的工程建设管理体系;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水土流失治理的投入机制;求真务实,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着力抓好落实,确保“长治”工程建设扎实推进。2005年作为全面完成“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长治”工程农发项目的竣工之年,要全面规范工程建设管理,继续抓好项目前期工作,做好“长治”农发项目的竣工验收准备工作,扎实推进预防监督和监测预报工作等,保证完成年度防治任务,确保新一期“长治”工程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化县自1997年被列入“长治”工程重点治理区,至2004年底止,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59.26 km2,水保措施年增加拦蓄水量2 866.8万m3,减蚀拦沙35.5万t,增加农业产值6 988.5万元。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提高全民的水土保持意识和开发观念,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到位,是搞好水保工作的基础。介绍了具体做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19.
会泽县在“长治”工程第七期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中,积极探索出了群众投工承诺制、工程建设公示制、群众参与规划制的“三项制度”机制,有效地解决了农村“两工”取消后的水保生态建设投劳问题,让农民享有对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的知情权、发言权、建议权和监督权,调动了广大农民参与水土流失治理的积极性,为水保生态工程建设更好地服务于“三农”找到了一条有效的途径。介绍了具体的做法与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