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1 毫秒
1.
网箱养鳜经济投喂模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93年在6只小体积网箱(2.4m^3)中利用大规格鳜鱼种(平均体重182g)进行两种活饵料鱼投喂模式养殖商品鳜的对比试验。经过120天饲养,用常规投喂模式(过量投喂法)和试验投喂模式(饱食投喂法)养殖鳜的平均体重分别为560g和568g,饵料系数分别为5.6和3.9,成活率分别为87%和100%,用试验投喂模式养鳜,不仅生长速度与常规投喂模式没有显著性差异,而且饵料转化效率和鳜的成活率分别提高  相似文献   

2.
宋学宏 《科学养鱼》1999,(10):26-26
一、病毒性疾病的中草药防治验方1.草鱼出血病的防治(1)每一万尾鱼种用大黄粉0.5kg,直接配人饲料或水煎后拌饵料投喂,连续4天,治疗出血病。(2)大黄50%、黄柏30%、黄芩20%,称三黄。将三黄中草药粉碎成粉,每用0.5~1kg三黄粉加食盐0.5...  相似文献   

3.
网箱饲养试验表明,在170—200℃时每周投喂6、5和4天时,鲤(重1935—2780g)的体重瞬时增长率(SGR,%/日)分别降低331%、394%和500%。5、6、7、8月网箱养鲤(588±289g)的适宜日投饲次数分别为3、4、5—7和6—5。  相似文献   

4.
对虾池封闭式三元综合养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海水陆基围隔实验法探讨以对虾为主的中国对虾( Penaeus chinensis) 、罗非鱼( O.mossabicus×O.niloticus) 和缢蛏( Sinonovacula constricta) 投饵混养的最佳结构及N、P 的利用率等,并比较其养殖效果。结果表明,对虾的成活率、规格和净产量分别为70 .74 ~81 .95 % 、9 .16 ~10 .21 g/ind 和485 .4 ~567 .6kg/hm2 ;罗非鱼的出塘规格和净产量为202 .4 ~242 .5 g/ind 和66 .9 ~191 .9 kg/hm2 ;缢蛏的出塘规格和净产量分别为5 .23 ~6 .12 g/ind 和140 .4 ~456 .5 kg/hm2 。最佳结构与放养个体数的配比为对虾7 .21 ind/m2( 体长2 cm 左右) 、罗非鱼( 体重150 g 左右)0 .08 ind/m 2 和缢蛏( 壳长3 cm 左右)14 ind/m2 组,其N、P的总利用率为23 .39 % 和14 .66 % 。  相似文献   

5.
中华绒螯蟹对蛋白质和脂肪消化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室内控温条件下,以鱼肉粉,小麦粉等为主要原料配成精制饵料,测定了中华绒螯蟹对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率。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对饵料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和实际消化率随饵料中小麦粉含量增加而下降,在24%-54%饵料蛋白范围内,蛋白质表观消化率(APD)与蛋白质含量(P)呈正比关系:APD=78.1303+0.2498P(r=0.8508,df=4,P<0.025);脂肪消化率(ALD)则随饵料含脂量(L)  相似文献   

6.
常见水产动物疾病的中草药防治方法介绍(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学宏 《科学养鱼》1999,(11):24-25
3-鳗鱼肠炎病的防治(1)每100kg鱼用枫树叶1300g、铁苋菜4200g加水煎汁与干饲料拌匀制成药饵,连喂2天。(2)每100kg饵料中加入铁苋菜、地锦草、马齿苋各300~500g的合剂煎煮液,连喂5~7天。(3)每100kg饵料中加入穿心莲、黄柏各100~200g、鱼腥草300~500g合剂煎煮液,连喂5~7天。(4)每100kg饵料中加入黄芩、芍药各200~300g、甘草100~200g混合煎煮液,连喂5~7天。(5)每100kg饵料中加入柴胡、半夏、黄芩各200g,甘草、黄连各100g…  相似文献   

7.
菲律宾蛤仔和栉孔扇贝的呼吸与排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芳 《水产学报》1997,21(3):252-257
对菲律之后人蛤仔和栉孔扇贝的呼吸与排泄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和贝体重对两种贝类的耗氧率的氨排泄率都有明显的影响,且两者间存在着交互作用。菲律宾蛤仔的耗氧率(Qo,mg/g/h)和氨排泄率(QN,μg/g/h)与温度(T,℃)(W,g)存在下列关系:Qo=0.307W^-0.738 1.004^T,QN=7.841W^-0.919 0.990^T;栉孔扇贝的耗氧率和氨排泄率与温度、湿重存在下  相似文献   

8.
在水泥池和水箱中,采用充氧、微流水、投喂鲜活动物性饵料、定期吸污和进行水质监测的方法,将人工繁殖孵出的鱼苗33 808尾,经过16~21d培育,获得3.0~5.0cm的规格鱼种20 365尾,成活率为44.3%~87.6%,平均达60.2%。  相似文献   

9.
鲂对十四种常用商品饲料表现消化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三氧化二铬外标法测定了鲂对14种常用商品饲料的表现消化率,在蛋白饲料中,家禽下脚料干物质的消化率最高(88.5%),其次是花生饼,鱼粉,发酵血粉和豆粕,干物质的消化率分别为84.8%、79.9%、73.5%和66.5%。虾头粉和菜籽饼干物质的消化率较低,分别为59.9%和48.4%。这些饵料的蛋白质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在能量饲料中,土豆和小麦的干物质消化率较高,分别为79.7%和  相似文献   

10.
水质与中国对虾幼虾耗氧量和排泄物的关系中国对虾幼虾(0.76±0.05g)耗氧量随环境中氨氮(0~10mg/L范围内)的增加而增加,随盐度(10~30范围内)和pH(7.0~8.5范围内)的上升而下降。尿素氮和亚硝酸氮排泄作用随盐度、pH和环境中氨氮...  相似文献   

11.
虹鳟饵料中亮氨酸含量不宜过高加拿大安大略省圭尔夫大学,在用亮氨酸含量分别为1.回、1.5、2.2、2.7、3·5、4·5、6·0、6.5%的饵料投喂虹组试验中,发现饵料中亮氨酸为6.5%的饵料,对角的增重和摄食无影响,只是体内蛋白质含量随饵料中亮氨酸...  相似文献   

12.
温室养殖稚龟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塑料大棚温室中养殖稚龟的饲养管理、饵料投喂、疾病防治等技术措施。投放稚龟3280只,均重421g,经3个月的饲养,成活2839只,成活率8655%,均重664g,日增重达069g。  相似文献   

13.
饲料中必需脂肪酸对中国对虾体内必需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正交设计法设计亚油酸(18∶2n-6)、亚麻酸(18∶3n-3)、二十碳五烯酸(20∶5n-3)和二十二碳六烯酸(22∶6n-3)3因素、3水平饲喂中国对虾试验,结果表明,对虾体内4种必需脂肪酸(EFA)含量随饲料中4种必需脂肪酸含量增加而增加。当饲料中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分别为0.84%~1.10%、0.21%~0.48%和0.37%~074%时,养殖对虾与野生虾体内这3种必需脂肪酸含量接近。由于饲料中亚油酸含量较高,所以养殖虾体内亚油酸含量高于野生虾。  相似文献   

14.
长吻鱼种在室内分别用活饵料(水蚯蚓)、人工配合饲料和混合饲料(人工配合饲料+水蚯蚓)饲养了30天,测定和分析了各种饲料对其生长和成活的影响。结果显示:混和组具有最佳效果:生长率最快,饲料利用和鱼种成活率都较好,其平均体重从0.52g增加到3.06g.每日生长率4.52%,成活率65%.而人工配合饲料组具有最好的成活率(80%).平均增重(1.66g)好于水蚯蚓组(1.45g)。水蚯蚓组饵料系数(0.77,干重)最低,但其成活率差(30%).初步认为长吻 鱼种早期阶段的培育,以混合饲料投喂效果最佳,人工配合饲料次之,水蚯蚓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5.
以鲜活饵料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和人工配合饵料投喂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并测定各种饵料对其生长和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沙蚕和蚯蚓单独投喂或与人工配合饵料配合投喂都可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速率,但用沙蚕单独投喂的对虾成活率较低。蚯蚓与人工配合饵料配合投喂可显著提高对虾血清中抗菌活力、溶菌活力、酚氧化酶活力和血细胞数量;蚯蚓单独投喂可显著提高血清中抗菌活力、酚氧化酶活力和血细胞数量,对血清中溶菌活力作用不明显。沙蚕与人工配合饵料配合投喂可显著提高对虾血清中抗菌和溶菌活力.但对血清中酚氧化酶活力和血细胞数量变化作用不明显;单独投喂沙蚕对所测各项免疫指标影响均不显著。研究结果证实:利用蚯蚓和沙蚕可显著提高对虾的生长速率,但蚯蚓的饵料效果优于沙蚕。[中国水产科学,2006,13(4):561—565]  相似文献   

16.
分别在对虾配合饲料中添加酸败鱼油和含黄曲霉毒素花生饼粉养虾,鲑油的酸价为0.2,8.0,22.4,31.0mg/g,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为472.0ppb,78.7pp。试验进行了28天,其结果如下;随着鱼油酸价的增高,以上四组对虾的增重率依次为72.4%,37.0%,29.2%,27.5%;成活率依次为83.1%,59.6%,58.0%.53.0%;消化率依次为78.7%,68.5%,63.3%  相似文献   

17.
第四讲配合饲料的投喂技术(一)日投饵量的调整和确定按照公式计算的日投饵量,在实际投喂中因天气、水质、虾的生长、食欲、蜕壳及虾病等因素,还须进行适当调整。(1)养殖前期的日投饵量调整当对虾体长4.5厘米前,调整日投饵量的主要依据是虾塘里基础饵料生物(水...  相似文献   

18.
不同投喂率对南方鲇稚鱼生长和存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个水丝蚓投喂水平培育6日龄南方鲇稚鱼,测定了不同投喂率下稚鱼的摄食水平、生长、存活率和残食率。结果表明,鱼苗体长小于5cm时,投喂鱼苗体重60%的饵料鱼苗生长最快,特定生长率高达19.1%;体长大于5cm时,体长增长和体重特定生长率以50%投喂率组较高,但与60%投喂率组的差异不显著。A、B、C、D、E和F组(分别投喂30%、40%、50%、60%、70%和80%稚鱼体重的饵料)的存活率分别为56%、75%、87%、89%、91%和90%。A、B组的残食率较高,分别是30%和19%;E、F组最小,分别是4%和4.5%。  相似文献   

19.
在80L的玻璃水槽中用新鲜和腐烂的水生大型植物及促生长用商品颗粒饲料(40%粗蛋白)饲养斑节对虾幼苗(PL50)30d以上。投喂大型植物的幼虾之生长和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投喂颗粒饲料)。投喂新鲜禾本茨藻(100%)的幼虾与投喂腐烂的海滨蔓藻(65.4%)、新鲜海滨蔓藻(58.9%)和颗粒饲料(52.5%)的幼虾相比成活率最高。投喂腐烂禾本茨藻的幼虾成活率最低(30.6%)但生长最好(头胸甲长(C  相似文献   

20.
鳗鱼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1.鳃肾炎:在池中加入海水或岩盐,使水的盐份达到0.5~0.7‰。2.赤点病:①提高池水温度到25℃以上;②投喂四环素、金霉素;③5ppm呋喃剂浸洗4小时。3.烂鳃病;①停喂配合饵料,改用投喂生饵:②口服磺胺剂;③用2ppm呋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