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英国邓迪大学和圣安德鲁斯大学的相关研究表明,评估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的风险时,需要对特定的化合物及靶标生物进行独立分析,不可一概而论。研究发现,不同新烟碱类杀虫剂对熊蜂构成的威胁存在差异。有别于化学作用与之相近的吡虫啉和噻虫嗪,噻虫胺并未表现出对蜜蜂种群的不良影响。然而自2013年起,这3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均已被欧盟大量禁用。  相似文献   

2.
为推动破解欧盟有关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健康"理论风险"僵局,先正达和拜耳提出一份行动计划建议。此举是在欧盟委员会就其一项有关2年内禁止在某些作物上使用噻虫胺、吡虫啉和噻虫嗪等新烟碱类杀虫剂  相似文献   

3.
<正>由于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确定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林具有一定的危害特征,欧盟委员会在今年早些时候提议不再续展其登记。近日,欧盟成员国投票通过决议草案,不再续展噻虫林登记。EFSA的续展评估引发了公众对噻虫啉代谢物污染地下水的关注,尤其是噻虫啉被列为2类致癌物质。EFSA同时表示,就噻虫啉现有数据信息,无法完成其对于水生生物、蜜蜂和非  相似文献   

4.
基于推荐用量分析我国新烟碱类杀虫剂的登记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目前中国农药信息网上公布登记的吡虫啉、烯啶虫胺、啶虫脒、噻虫啉、噻虫嗪、噻虫胺、呋虫胺、氯噻啉、哌虫啶、环氧虫啶等10种新烟碱类杀虫剂的信息进行了查询,分别从登记剂型、作物、防治靶标等方面对这10种杀虫剂的登记推荐有效成分用量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最后,挑选用量范围最大的3种有效成分,5种作物,5种靶标进行组合,并对可能的18种组合进行了数据分析。结果发现:1)在防治草坪-蛴螬和甘蔗-蔗螟上,吡虫啉的有效成分用量要明显高于噻虫嗪和噻虫胺两种药剂,最高分别为2 100.00和1 500.00 g/hm~2;2)在防治韭菜-韭蛆上,噻虫嗪的有效成分用量要明显高于吡虫啉和噻虫胺,最高为1 732.50 g/hm~2;3)在防治小麦-蚜虫方面,吡虫啉的推荐有效成分用量范围最大(相差120倍),且偏高数值点最多;4)在防治水稻-飞虱上,同样是吡虫啉的偏高数值点最多。为减少农药施用,建议在病虫防治时推荐应用有效成分用量较低的农药类型(包括推荐有效成分用量更低的农药剂型和生物活性更高的农药有效成分)。未来农药登记用量将在农药最低有效剂量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药剂在不同作物的特定防治靶标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推荐用量,为我国农药的合理减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试验比较了3%氯虫苯甲酰胺·噻虫胺颗粒剂不同浓度和3种杀虫剂对甘薯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以及其对甘薯产量和商品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的4种药剂均有一定防效,其中0.5%噻虫胺颗粒剂防治效果较好、商品率最高;3%氯虫苯甲酰胺·噻虫胺颗粒剂作为一种复配剂,有效成分用量360g/hm2情况下,可以取得较好的防效且产量最高,同时能延缓抗药性产生,推荐在甘薯地下害虫防治中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山东省棉蚜对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抗性水平,采用毛细管微量点滴法测定了泰安、聊城和东营3个田间种群及1个敏感种群对吡虫啉、烯啶虫胺、啶虫脒、噻虫嗪、噻虫啉、噻虫胺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敏感性,同时测定了磷酸三苯酯(TPP)、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EM)和增效醚(PBO)3种酶抑制剂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泰安棉蚜种群对烯啶虫胺的抗性倍数为16.95,处于中等抗性水平,对吡虫啉和啶虫脒的抗性倍数分别为5.69和9.57,已产生低水平抗性,对噻虫胺、噻虫嗪和噻虫啉的抗性倍数均小于3.0,仍较敏感;聊城棉蚜种群对吡虫啉、啶虫脒和噻虫嗪的抗性倍数分别为28.51、25.88和18.16,属中等抗性水平,对噻虫啉和噻虫胺的抗性倍数分别为6.01和6.37,已产生低水平抗性,对烯啶虫胺仍处于敏感阶段;东营棉蚜种群对吡虫啉、啶虫脒和噻虫胺的抗性倍数分别为37.95、21.52和12.95,已产生中等水平抗性,对噻虫啉、烯啶虫胺和噻虫嗪的抗性倍数分别为7.07、6.38和4.75,处于低水平抗性阶段。多功能氧化酶抑制剂PBO和羧酸酯酶抑制剂TPP对6种供试新烟碱类杀虫剂的增效作用明显,谷胱甘肽-S-转移酶抑制剂DEM对这6种药剂也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研究表明,山东省泰安等3地区棉蚜种群对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多功能氧化酶和羧酸酯酶可能在棉蚜对该类杀虫剂的抗性中起主要作用,谷胱甘肽-S-转移酶可能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湖北植保》2008,(6):46-46
意大利政府禁止了几种氯代烟碱类杀虫剂的使用,这几种杀虫剂被认为是杀死几百万蜜蜂的元凶。政府农业部门负责人立刻发布条例,暂时禁止在油菜籽、向日葵以及甜玉米中使用噻虫胺、吡虫啉、氟虫腈和定虫隆。随后,意政府将开始一项监测项目来调查近期蜜蜂大量死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正2017年8月,欧盟就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胺、吡虫啉及噻虫嗪的禁限用政策向世界贸易组织(WTO)发布3份通报,分别为(G/TBT/N/EU/497、G/TBT/N/EU/498和G/TBT/N/EU/499)。欧盟提出为确保对蜜蜂的保护,禁止吡虫啉、噻虫胺及噻虫嗪三种新烟碱类农药在露地环境中使用,这些农药的使用范围限制于永久性温室,即作物整个生命周期都在温室内才能使用上述三种农药。此外,经含有吡虫啉、  相似文献   

9.
研究地膜覆盖对几种杀虫剂防治田间宿根甘蔗螟虫效果的影响,发现地膜覆盖的杀虫剂防效均较无膜覆盖的高,药后75 d,5%杀单·毒死蜱颗粒剂、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和300 g/L氯虫·噻虫嗪悬浮剂3种杀虫剂在地膜覆盖条件下对甘蔗螟虫的防效分别达到88.35%、87.77%和87.08%,显著高于无膜覆盖的74.62%、60.26%和72.87%,也高于有地膜覆盖的其他两种药剂的防效。建议在蔗区推广这3种杀虫剂并结合地膜覆盖方式防治宿根甘蔗螟虫。  相似文献   

10.
<正>欧盟委员会认为杀螨剂/杀虫剂—甲硫威;新烟碱杀虫剂—啶虫脒、噻虫胺、吡虫啉、噻虫啉和噻虫嗪;除草剂—噁草灵和野麦畏等8种农药存在潜在水污染风险,将其列入首批"水监测"农药清单,并将开展一年或者两年的监测计划。根据监测结果,对这8种农药可能采取必要的控制管理措施,以降低其在水源中的浓度。新的监测清单的制定是落实"2013年欧盟水污染控制规定"的重要内容。更多的农药品  相似文献   

11.
近日,美国环保人士和养蜂组织再次要求禁止拜耳公司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胺。他们认为,噻虫胺严重损害了蜜蜂以及其他昆虫的授粉.因此签署请愿书,要求美国EPA立即停止该杀虫剂的登记。请愿者们还控告EPA自2004年以来未能对这种杀虫剂进行限制性登记。  相似文献   

12.
德国联邦消费者保护和食品安全局(BVL),撤回此前关于暂停拜耳作物科学公司氨基甲酸酯杀虫剂灭虫威(商品名为Mesurol)在玉米上作为种子处理剂使用的指令。该有效成分是在去年5月,与新类烟碱杀虫剂噻虫胺、吡虫啉、噻虫嗪等由于考虑到对蜜蜂的危害而被暂停使用。之后,这些产品还被限制在油菜种子上使用。BVL称自停用以来,既没有关于这些成分对蜜蜂有影响的报告,也没有发现更多的其他影响数据。  相似文献   

13.
欧盟委员会发言人表示,欧盟委员会拟计划近期采取措施,限制欧盟成员国再次批准新烟碱类杀虫剂嗟虫胺、毗虫咻和囉虫嗪的紧急使用。该提议是对欧洲议会环境委员会一次政策性辩论的回应,当时一名欧洲议会议员在最高残留水平(MRLs)的辩论中,不断强调紧急使用问题,指责欧盟委员会未能执行禁止这3种活性成分户外使用的禁令。  相似文献   

14.
为了评价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和噻虫嗪对苜蓿盲蝽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采用田间喷雾法测定了20%吡虫啉可溶液剂(SL)和30%噻虫嗪悬浮剂(SC)对苜蓿盲蝽的防治效果,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了施药1、2、3次后(间隔7 d),药剂在苜蓿中的残留情况。结果表明,当吡虫啉和噻虫嗪在施药剂量分别为25.02 g/hm2和18.00 g/hm2时,药后3~7 d对苜蓿盲蝽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0.01%~82.01%和77.54%~83.29%。吡虫啉和噻虫嗪连续施药3次后,在苜蓿中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为1.90 mg/kg和0.08 mg/kg,吡虫啉已超过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763-2021规定的果蔬中的最大残留限量(0.5 mg/kg)。因此建议每茬苜蓿生长期,可选用吡虫啉和噻虫嗪防治苜蓿盲蝽,吡虫啉和噻虫嗪喷施次数分别不宜超过2次和3次。  相似文献   

15.
几种杀虫剂对小麦幼苗根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选用几种杀虫剂处理小麦幼苗,结果表明阿维茵素和噻虫嗪2种杀虫剂均能常见小麦幼苗生长,能增加小麦幼苗的苗高、地上鲜重、干重、根系鲜重、千重、主根和侧根长度,其中噻虫嗪的影响程度大于阿维菌素;阿维菌素和噻虫嗪能使小麦幼苗根系活力增加。而啶虫脒和高效氯氟氰菊酯能抑制小麦幼苗根系活力。  相似文献   

16.
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四种稻飞虱杀虫剂吡虫啉、噻虫嗪、噻嗪酮和烯啶虫胺对稻螟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成蜂和蛹的毒性,以及亚致死剂量对两种赤眼蜂多代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种杀虫剂对稻螟赤眼蜂成蜂中等风险;噻虫嗪对螟黄赤眼蜂成蜂中等风险,其他均安全。四种杀虫剂对两种赤眼蜂蛹均安全。亚致死剂量的噻虫嗪和烯啶虫胺处理可以刺激两种赤眼蜂的寄生力,该刺激作用并不会随着处理次数的增加而衰减。而吡虫啉和噻嗪酮显著降低螟黄赤眼蜂的寄生力,其中随着吡虫啉处理次数的增加,螟黄赤眼蜂的寄生力逐步降低。四种杀虫剂对子代羽化率无显著影响。四种杀虫剂对稻螟赤眼蜂的子代雌性比无显著影响;除吡虫啉外,在噻虫嗪、噻嗪酮和烯啶虫胺多代处理后,螟黄赤眼蜂的子代雌性比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综上所述,如果在放蜂期间必须喷洒杀虫剂防治稻飞虱,建议要避开赤眼蜂成虫期,在放蜂4~6 d后优先选择噻嗪酮或烯啶虫胺。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西藏小菜蛾田间种群对5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现状,采用叶片浸药法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西藏6个监测点的小菜蛾田间种群对噻虫胺尚处于敏感或低水平抗性阶段,建议应用噻虫胺进行防治,但应避免重复使用同种药剂,应与其他在当地抗性水平较低的药剂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喷雾法测定了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嗪、吡虫啉对荔枝椿象若虫的室内防治药效。结果表明,噻虫嗪和吡虫啉对荔枝椿象若虫均有较高的防效,且噻虫嗪比吡虫啉的防效显著。使用30%噻虫嗪悬浮剂1 000倍液、2 000倍液,12 h荔枝椿象若虫的死亡率达100%。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的1 000倍液、2 000倍液、3 000倍液,12 h荔枝椿象若虫的校正死亡率在28.3%~37%之间,24 h的校正死亡率在50%~61.7%之间,48h的校正死亡率在54.5%~89.1%。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韭蛆)高毒力Bt菌株JQD117与常用化学杀虫剂的相容性,本研究系统阐述了7种常用化学杀虫剂对该菌株芽孢萌发、生长、毒力等影响及混合增效作用。结果表明,在试验设定的化学杀虫剂高、中、低3种浓度存在的情况下,菌株JQD117均能有效萌发,萌发速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且杀虫毒力与对照无差异显著;在化学杀虫剂常规使用剂量范围内,菌株JQD117产活菌数量与对照LB培养基相比无差异显著。低剂量的吡虫啉、氟啶脲、噻虫啉、溴虫腈和高效氯氰菊酯与Bt菌株混用后表现为明显相加作用;低剂量呋虫胺和噻虫胺与菌株JQD117混用后表现为明显增效作用;低剂量噻虫胺、呋虫胺、溴虫腈与菌株JQD117混用3 d后,对韭蛆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5.45%、90.91%和90.91%。可见,菌株JQD117与常用化学杀虫剂在常规使用浓度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本研究为防治韭蛆Bt制剂开发应用提供了新思路,为减少农药投入量和韭菜安全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采用玻璃管药膜法,建立了以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噻虫胺、烯啶虫胺5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及氟啶虫胺腈对桃蚜室内敏感品系(SN)的LC90值作为区分剂量,测定桃蚜对6种杀虫剂敏感性变化的方法,并与浸叶法测得的抗性水平进行了相关性分析,验证了利用区分剂量快速测定桃蚜田间种群对6种杀虫剂抗性水平的准确性。结果表明:6种杀虫剂对桃蚜室内敏感品系的LC90值分别为150.01、1 170.81、54.19、951.34、245.98及133.60 ng/cm2。在此区分剂量下,河南省驻马店地区桃蚜种群(ZM)的死亡率在82%~96%之间;河北省玉田地区甘蓝桃蚜种群(GL)的死亡率在35%~82%之间,桃树桃蚜种群(TS)死亡率在3%~30%之间。分析表明,在选定的区分剂量下,桃蚜田间种群的死亡率与其对杀虫剂的抗性水平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在0.818 8~0.999 9之间。同时,通过相关性方程计算得到的江苏省南京地区桃蚜种群(NJ)对6种杀虫剂的理论抗性水平与实际检测所得抗性水平结果接近。因此,以玻璃管药膜法确定的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噻虫胺、烯啶虫胺及氟啶虫胺腈对桃蚜室内敏感品系的LC90值作为区分剂量,通过测定桃蚜田间种群的死亡率,可以快速表征田间种群对6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变化,从而对其抗性水平进行初步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