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高选择性、化学稳定性和制备简便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农药残留检测中。本文概括了分子印迹技术基础理论,综述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表征,分子印迹技术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其中包括分子印迹在色谱固定相、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传感器等方面的应用,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分子印迹技术在天然产物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然产物体系复杂,且有效成分含量低,采用一般的分离方法富集难度较大.分子印迹技术是制备高选择性分离介质的有效技术手段,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的选择性强,分离操作简单,在各种分离纯化中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文章综述了目前分子印迹技术在天然产物的分离纯化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分子印迹技术是近年来集高分子合成、分子设计、分子识别、仿生生物工程等众多学科优势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学科分支.分子印迹聚合物由于具有与天然抗体同样的识别性能和与高分子同样的抗腐蚀性能的双重优点,因而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临床医学、环境监测、食品工业等众多领域.介绍了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原理,对分子印迹聚合物合成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介绍了它在痕量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是将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填料的固相萃取技术,它克服了传统固相萃取特异性差等缺点,具有制备简单、稳定性好和可重复使用等优点,在农残检测领域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以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技术(Molecular Imprinting Solid Phase Extraction,MISPE)为基础,系统地阐述了MISPE的基本原理、操作模式及新型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方式,重点综述了MISPE在农药残留检测上的应用进展,并对其存在问题和改进作简要介绍,旨在为今后农残检测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罗由萍  邓鹏飞  王向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268-4272,4275
文中综述了分子印迹技术(MIT)的原理,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的制备方法,以及在天然产物固相萃取中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6.
金晶  袁传勋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143-145,149
以α-VE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制备α-VE分子印迹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制取α-VE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最佳工艺参数.一系列表征试验分析表明该α-VE分子印迹聚合物性能良好.该试验为α-VE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技术参考,同时也为很多复杂成分中分离α-VE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3种内吸农药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3种内吸性农药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固相萃取柱,建立MISPE-LC-MS/MS方法。【方法】应用分子印迹技术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研究模板分子、功能单体和交联剂的配比关系以及索氏萃取效率,分析该聚合物制备的影响因素;通过吸附试验分析该聚合物特异性;通过研究不同洗脱溶剂、洗脱体积等因素对该萃取柱的使用进行优化,最后通过对黄瓜样品添加回收率测定分析该方法的实用性。【结果】制备出了多目标物特异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其对嘧菌酯、噻虫啉和吡虫啉具有较高识别能力和快速吸附效果,以此聚合物作为吸附功能原料制备固相萃取柱,建立固相萃取与液质联用检测农药残留的方法。此方法应用在黄瓜的嘧菌酯、噻虫啉和吡虫啉残留检测上,添加回收率在88.5%94.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6%2.9%之间。【结论】该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较容易,固相萃取柱前处理过程简单,以其为前处理核心与LC-MS/MS仪器建立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特异性较好、检测灵敏度较高,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杜永芳  方向红  孙文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507-16509
综述了分子印迹技术及其作用机理和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着重介绍分子印迹技术在手性分离、固相萃取、传感器和催化等领域的应用,并提出分子印迹技术尚需解决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是将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填料的固相萃取技术,它克服了传统固相萃取特异性差等缺点,具有制备简单、稳定性好和可重复使用等优点,在农残检测领域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以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技术(Molecular Imprinting Solid Phase Extraction, MISPE)为基础,系统地阐述了MISPE的基本原理、操作模式及新型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方式,重点综述了MISPE在农药残留检测上的应用进展,并对其存在问题和改进作简要介绍,旨在为今后农残检测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膜分离技术与分子印迹技术耦合精制提纯银杏黄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膜分离技术与分子印迹技术对银杏黄酮粗提取品进行纯化,旨在节约乙醇,降低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与产品纯度.通过对膜、压力、料液温度的研究,确定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0的膜、0.3 MPa的压力、30℃的料液温度为最佳提纯条件.其透过液的黄酮含量达72%.对不同功能单体制备的印迹聚合物进行分子印迹试验,发现以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采用沉淀聚合法合成的印迹聚合物具有最佳的吸附性能.膜分离技术与分子印迹技术耦合,对银杏黄酮粗提取品有最佳的提纯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分子印迹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子印迹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化学分析技术,属于超分子化学研究范畴,通常被人们描述为制造识别“分子钥匙”的人工“锁”技术。它在化学仿生传感器、模拟抗体、模拟酶催化、膜分离技术、色谱中对映体和位置异构体的分离、固相提取、临床药物分析等领域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分子印迹技术的产生、分析原理和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合成四环素类分子印迹聚合物,以其为填料制备固相萃取柱,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牛奶中的四环素类抗生素。具体地,以盐酸强力霉素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采用沉淀聚合法在丙酮-乙腈混合溶液中制备具有特异性吸附能力的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其吸附四环素类抗生素的能力,并将其作为填料制备固相萃取柱,用于牛奶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检测。结果显示,四环素类抗生素在0.05~10.0 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加标回收率为79.4%~86.3%,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3.8%,准确性较好。四环素和土霉素的检出限为0.02 μg·mL-1,金霉素的检出限为0.05 μg·mL-1,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识别能力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改善TiO_2在可见光下对污染物的选择性降解能力。【方法】采用改进的分子印迹溶胶-凝胶技术,以尿素、水杨酸分别为氮源和模板分子,制备水杨酸分子印迹掺氮TiO_2粉末。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 DRS)和低温N_2物理吸附-脱附(BET)等技术对制备样品进行表征。【结果】样品均为锐钛矿相,氮掺杂致使TiO_2光吸收带边红移,分子印迹使TiO_2具有了更为发达的孔结构和孔型,掺杂和分子印迹均有效地增大了比表面积。可见光下,与催化降解苯甲酸及甲基橙相比,分子印迹掺氮TiO_2对水杨酸的选择性降解率较高,达96.0%。【结论】水杨酸分子印迹和氮掺杂有效地改善了TiO_2的选择性和可见光活性。  相似文献   

14.
利血平分子印迹聚合物在饲料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获得的利血平(Reserpine,RES)分子印迹聚合物为填料,制备出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小柱,对饲料中的利血平进行富集、纯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基于分子印迹技术的检测饲料中利血平的新方法,灵敏度达0.05μg/g,回收率达80%以上,可应用于实际检测。  相似文献   

15.
氯霉素分子印迹膜的制备及其吸附特性的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和电化学聚合物法,在弱酸条件下,以琥珀酸氯霉素为模板分子,邻苯二胺为功能单体,用循环伏安法合成了稳定的琥珀酸氯霉素分子印迹膜,并用差式脉冲法对此印迹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膜响应快速、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具有良好再生性能,在检测氯霉素电化学传感器的研制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周振中  李彩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2,(7):3967-3969,3972
介绍了分子印迹技术的相关知识,综述了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固相萃取材料用于食品安全检测的研究进展,并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