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温室是现代农业生产设施,必须保证其成套性和整体性能好,才能给农作物提供有利的环境条件。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对温室的用途要求,合理地选择温室的基本结构及其配套设施,包括温室的通风降温系统、供水系统、辅助照明系统、升温系统、保温遮阳系统等。本文以跨度20m、高5.5m的双膜钢管结构大棚为例,侧重谈一谈温室的主要结构及安装技术。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不同工艺对聚乳酸膜(PLA)作为加热卷烟降温段材料的降温性能影响,采用吹塑、拉伸与流延等成型工艺制备了3种PLA膜并加工成相应的基棒,并考察了3种膜的热物性参数(热扩散系数与导热系数等)及降温段基棒对模拟热气流的降温效果。结果表明,拉伸膜在3种PLA基棒中的降温效果最优,3种基棒降温性能的优劣主要与其在成型过程中的热历史与受力史导致的分子链取向与结晶度差异有关。因此,通过调整PLA膜成型工艺可以调控其降温性能,能够为加热卷烟降温材料的设计与加工提供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3.
该文选取2016年12月和2017年2月的4次转折性天气过程,利用气象观测资料对葫芦岛地区最低气温实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冬季强降温与强升温均具有滞后性,在强降温后升温的第一天,或强升温后降温的第一天,地面最低气温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升温或降温,而是与前一天的最低气温相近,而在第二天,地面气温才开始随之大幅回升或下降。  相似文献   

4.
内水膜和外水膜喷雾降温系统均可成功地用于玻璃温室和塑料大棚的夏季降温,本文论述了该两种系统的数学模型以及水膜材料的光谱特性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两种香蕉组培苗(Williamshybrid和台湾8号)在温度下降期间叶片膜某些保护酶活性的变化和在培养基中的添加氯化胆碱(CC)对香蕉组培苗的抗寒效果,结果表明,两个香蕉品种的组培苗随着温度的降低,其超氧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及可溶性蛋白质的变化趋势是,在28℃~15℃的降温过程中有所上升,当温度下降至8℃和4℃时则逐渐下降;膜脂过氧化的产物丙二醛(MDA)和细胞质膜透性  相似文献   

6.
1促其休眠 杏树休眠期低温需冷量在750小时左右,若不想进行低温处理,可于12月20日前后扣膜增温。若想争取更早些时间上市,需在10月初树体喷洒5%尿素+3%磷酸二氢钾+1000毫克/千克乙烯利药液,2天后晃动树冠促其落叶,不落者用手捋掉。  相似文献   

7.
试验选取鲁中山区的3个大樱桃温室,进行从冬季扣棚开始至大樱桃升温期间温度等气象要素观测,同时结合温室管理人员对扣棚时间、升温时间的记录以及温室大樱桃的生长状况,研究温室大樱桃的扣棚时间和最合适的升温时间。结果表明,鲁中山区温室大樱桃扣棚时间在12月中下旬,当该时期外界温度下降至-19.1℃时,花芽冻坏率为30%,建议在该时期强冷空气来临之前扣棚;升温时间在次年1月上旬,升温时间要在满足需冷量的前提下,根据试验结果,7.2℃模型的最小需冷量为1 070 h,0~7.2℃模型的需冷量为484 h。  相似文献   

8.
日光温室蔬菜种植生产中温室的保温性能是冬季重要限制因子,采用双膜覆盖是温室增加保温性能的有效方法。对双膜日光温室和单膜日光温室内部气温、土温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在冬季最冷时间段(12月21日—次年1月9日),双膜日光温室的气温较单膜日光温室在08:30—15:30,最高气温温差为3.7℃,最低气温温差为0℃;在15:30—次日08:30,最高气温温差达13.5℃,最低气温温差为3.9℃,尤其在温室的东西两端2个温室的夜间温差更加明显,达到8.5℃。双膜日光温室的土温较单膜日光温室在8:30—15:30,最高温差为3.5℃,最低温差为0℃;在15:30—次日08:30,最高温差达到5.5℃,最低温差为2.3℃。并且在夜晚时段双膜日光温室的气温、土温降温速度低于单膜日光温室,各点的温度差相对较小。双膜日光温室良好的保温能力,为大庆市冬季日光温室正常生产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9.
杏树大棚栽培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的特点,为确保杏树大棚栽培高产、优质、高效,我们对扣膜及扣膜后的管理进行了细化研究,并从扣膜、萌芽到开花、落花到果实膨大、果树着色到采收、采收到落叶等五个阶段的栽培管理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草莓四膜覆盖生产在栽培方式上属于冷棚促成栽培。即在深冬低温期不使用加温设备,而是在大拱棚内加盖二膜、三膜及地膜来提高保温效果,并采用休眠期短品种、高垄栽植、膜下微喷、科学管理温、湿度等技术措施,进行深冬栽培,使草莓提早上市,可使草莓鲜果最早于12月下旬上市,而且采收期一直延续到第二年的5月份,产量达1 000~1 500kg 。采用四膜覆盖促成栽培技术的草莓售价一般在20~60元/kg, 经济效益比大拱棚二膜覆盖(只有外膜和地膜)生产提高5 000~15 000元,每亩收入可达2.0~3.5万元。  相似文献   

11.
新疆棉花双膜覆盖增温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棉花双膜覆盖技术的推广提供可行依据.[方法]进行棉花双膜与单膜覆盖增温效应的对比分析.[结果](1)双膜覆盖比单膜覆盖明显提高播种至出苗期间的0~20 cm耕层土壤地温,增加土壤有效积温,从播种至出苗期间双膜覆盖比单膜覆盖日平均地温高0.9℃,最低温差0.6℃,最高温差达到1.3℃;双膜覆盖较单膜覆盖累计增加土壤积温15.2℃.(2)双膜与单膜覆盖5 cm日平均地温温差1.4℃,最高温差达到2.4℃,比单膜累计增加地温24.3℃,5 cm土层正好是棉花种子所处的耕层,因此该土层地温的提高为播种后加速种子吸水、萌动提供了很好的温度环境,有效促进了棉花出苗.(3)双膜覆盖栽培还有效提高了一日4个时段(02:00、08:00、14:00、20:00)的土壤温度.[结论](1)双膜覆盖比单膜覆盖有更好的增温效应.(2)双膜覆盖提高了不同土层土壤温度,且这种增温效应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且土层间温差逐渐减小,这种增温效果明显高于单膜覆盖的增温效果.(3)随着时间的不同,土壤不同土层地温变化也发生着相应变化,反映出土壤的热传导效应.  相似文献   

12.
日光温室内桃树的栽植行株距一般按1×1.5~2m;品种为春蕾、安农水蜜、源东白桃、雨花露、早花露。桃树需自然休眠,若没有通过自然休眠,扣膜升温后萌芽开花持续时间长、开花不整齐。一般扣膜时间为12月中旬至翌年2月上至翌年2月上旬。覆膜越早,成熟越早。但扣膜太早,会给栽培管理尤其是温度控调,带来诸多不便。加强扣膜后的综合管理,是日光温室桃树栽培成功的关键。主要技术措施如下:一、温度调节应先保温后降温。日光温室管理有两个关键时期:一是花期前后,适宜温度白天14~17℃,夜间高于5℃,否则开花迟缓、授粉受精不良,此时室外气温渐降,…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促进辽宁省铁岭地区温室葡萄产业的大发展,总结铁岭各地的栽培经验,提出葡萄日光温室栽培的关键技术,总结如下。一、温湿度控制在铁岭地区,巨峰葡萄可在12月中下旬扣棚,早熟品种可于11月扣棚。扣棚初期的3~5天内,白天在膜上盖草帘,使温室内气温由0℃以下升至12~13℃。待温室内土壤完全解冻后,白天揭帘升温,15~20天后芽开始萌动。花前温室内  相似文献   

14.
一、扣膜与整地施肥 1,扣膜 越冬棚在土壤结冻前扣膜,早春大棚扣膜时间,原则上风前雪后,约3月513前后,一般在定植前20-30天扣膜,为了保温采用双层棚(设天幕),三层棚(双层棚加小拱棚)。  相似文献   

15.
揭膜对棉田土壤温度、棉花产量及环保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2个棉花新品种为材料,研究适时揭膜(UPF)对棉田土壤温度,蕾铃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及残膜回收的可行性。结果表明,UPF对棉田具有降温作用,UPF的平均土壤温度低于全生育期覆膜(MPF)0.47℃,从土壤深度上看,△t5 cm>△t10 cm=△t15 cm,从时间上看,△t14:00>△t20:00>△t8:00,综合土壤深度和时间2因素,△t5 cm,14:00最大(0.71℃)、△t10 cm,8:00最小(0.27℃);UPF蕾铃数前期小于MPF,后期大于MPF;UPF的产量、单株铃数、单铃质量、衣分均高于MPF,株高低于MPF,其中小区产量、单株铃数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每公顷棉田UPF可回收残膜57.78 kg,回收率达到85.56%。UPF有利于棉田土温降低、棉花后期生长及残膜回收。  相似文献   

16.
棉田残膜污染调查及其危害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自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开始将地膜应用于棉花生产。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地膜棉花比大田棉花生育期提早10~15d,霜前花率提高15%~20%,增产40%~60%,因此,地膜棉花发展十分迅猛,到目前为止,地膜棉花栽培面积已占全国总植棉面积的70%~80%。由于多年连续使用地膜,棉农对地膜不注重回收或回收率不高,地膜残留于土壤较多。据对多年使用地膜的棉田调查,残膜对棉田的污染和危害逐年加重,导致土壤容重增加,影响棉花种子发芽出苗,产量降低。现将残膜对棉田的污染情况、残膜对棉田的危害及控制残膜的措施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优化利用黔东南州烤烟气候资源.[方法]开展不同孔深度试验(15、19、23 cm)、不同孔口大小试验(10、12、14 cm)、不同打透气孔时间试验(不打透气孔、移栽后立即打透气孔、顶叶顶膜或气温到20℃后打透气孔)、不同时间破膜试验(顶叶距地膜1 cm破膜、顶叶顶膜破膜、心叶距地膜1 cm破膜)、不同施肥试验(基追比7∶3且追肥分别于封土和揭膜上厢时进行施用、基追比7∶3且追肥于揭膜上厢时期一次施用、基追比6∶4且追肥分别于封土和揭膜上厢时进行施用、基追比6∶4且追肥于揭膜上厢时期一次施用)等膜下移栽配套技术研究.[结果]孔深度以19 cm利于烟株生长,过深烟苗较难长出垄面,过浅很难体现膜下移栽的效果;孔口大小为12 cm时较适宜烟苗早生快发,过小孔内湿度较大,过大保温差;移栽后立即打透气孔利于晴天孔内透气、降温,并使烟苗逐步适应外界环境,加快烟苗生长;心叶距地膜1 cm时及时破膜好于其他两个处理;追肥于封土和上厢时施用好于其他处理,烟株长势均匀且较快.[结论]该研究可为建立烤烟膜下移栽技术体系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一、适时扣膜、撤膜日光温室一般在12月至翌年1月扣膜。室外气温达到20℃时,开始通风,逐渐加大通风量,至25℃以上时,将棚膜全部撤掉,一般在6月上中旬。二、打破休眠自然条件下,葡萄从9月开始进入休眠期。一般葡萄的需冷量为1200~1500小时。在设施栽培条件下,如果不打破休眠过早的给予保温,则发芽不整齐,生长结果不良,产量不高。在早期保温的情况下,必须采取人工的方法打破休眠。  相似文献   

19.
越冬开始前后盖膜的适时麦,应选用冬性、强冬性品种,翌年揭膜的适宜时间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正值大田小麦开始返青,幼穗处在单棱期至二棱初期,比露地栽培的适时麦早1-2个阶段。  相似文献   

20.
利用安徽和县蔬菜物联网逐日观测资料,对和县"复式日光温棚二代棚体"棚内2016年10—12月、2017年2月温度的日变化、月变化及棚内外温度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蔬菜大棚内外温度随光照的变化都有一个升温和降温的过程,24h中蔬菜大棚内温度都明显高于外部温度,在升温过程中,蔬菜大棚内温度变化对光照增加的反应更快,达到最高温度平均时间较外部要提前2h,降温过程都是缓慢降温,都于次日凌晨00:05—06:00达到最低点,即达到最低温度的时间是基本相同的。外部温度较高的10月、11月蔬菜大棚内温度也最高,外部温度较低的12月、2月蔬菜大棚内温度也相应较低。在外部气温最低的2月份,内、外的温度差值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