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豆天蛾(Clanis bilineata fsingtauica Mell)是我国黄淮地区夏大豆主要害虫之一。近几年来为害普遍严重。笔者等于1985—1986年在阜阳地区农科所及附近大豆田调查,对豆天蛾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一、调查与测定方法 (一) 调查方法。1985年8月1—8日豆天蛾幼虫发生盛期,对1~4块豆田,采用分层随机取样等分配法,按田块大小,划出7~68个大小相同的小区区组。每小区面积为10×10米。应用随机数字表在每个小区内,随机取样4点,每点单行20株,按顺次单株记载幼虫的数量。大豆品种为阜阳250。合计调查面积为9100平方米。1986年等距单株点播豆田一块,于8月9~10日调查,实查面积为100平方米(10×10米),逐个记载幼虫数量。田间调查结  相似文献   

2.
调查表明,二代棉铃虫卵在番茄植株上的垂直分布特征是:上部多于下部,明显地分为两层,大约95%的卵分布于顶尖至第四复叶层上,根据 Iwao 的两级抽样模型计算得出:每块田抽取100株,每株只调查顶尖至第四复叶层上的卵数,即可满足相对精度 D=0.10的要求。测报与防治调查卵密度时,每块地可取100株,取样时,以每点4株(2株/行×2行),共25个点为好。这种抽样方法较全株调查方法提高工效1—2倍。  相似文献   

3.
一、试验目的通过试验,鉴定出适合南乐县种植的高产、优质、抗病、抗倒、综合性状好的玉米新品种,为加快新品种推广步伐和搞好优质粮食高产创建提供理论依据。二、参试品种与试验设计本试验参试的玉米品种有伟科702、先玉738、俊达001、浚单20(CK)等10个紧凑型品种(见附表)。试验采取完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6.0m×3.35m=20.1m2。每小区均种植5行,行距67cm,株距25cm,每行种植24穴,定苗后每小区留苗120株,折合4000株/667m2。等行距种植,南北行向,四周设保护区4行,区组间  相似文献   

4.
菜田豌豆潜叶蝇发生规律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1990~1992年,对太原地区菜田豌豆潜叶蝇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报道如下。 1 调查方法在太原南郊区北营村分别选取7.5亩的留种大白菜和春甘蓝进行春、夏两季田间系统调查。从定植至5月15日,每隔3天1次,5点抽样,每点10株,统计豌豆潜叶蝇种群数量。随着种群数量增长,改为每5天1次,5点取样,每点3株(大白菜)或5株(甘蓝)。秋菜播种后,在  相似文献   

5.
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的苗蚜和伏蚜为害春套棉、夏套棉和夏直播棉形成的卷叶株的空间分布,经4种频次比较法测定,属负二项式分布或核心分布;经6种聚集指标公式测定,属聚集分布。求得了它们的理论抽样次数。分析提出以双对角线10点取样,苗蚜期每点20株、伏蚜期每点10株取样调查方法。组建了它们的序贯抽样调查表,为实施防治指标调查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辣椒田蜘蛛混合种群的空间分布,为控制辣椒田虫害并保护蜘蛛类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五点取样法对辣椒整株上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cola)和拟环狼蛛(Lycosa pseudoannulata)进行调查,每点系统调查10株,应用2种回归方法和8个聚集度指标对蜘蛛混合种群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其空间格局;通过Iwao回归法和Taylor幂法则计算蜘蛛混合种群理论抽样数,以Iwao和Kuno序贯抽样技术拟合蜘蛛混合种群的序贯抽样模型.[结果]通过Iwao m*-m回归法得到α=0.517>0、β=1.089>1,Taylor幂法则得到a=1.616>0、b=1.071>1,表明蜘蛛混合种群呈聚集分布,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大,且个体间相互吸引,其聚集原因由环境因素引起;通过种群密度与聚集度指标相关性分析,发现平均拥挤度(m*)、丛生指标(I)、久野指数(CA)、扩散系数(C)、负二项分布指标(K)、田间个体平均大小(L*)及L*/(m+1)均能用以分析蜘蛛混合种群空间分布型;利用空间格局参数确定了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模型.[结论]辣椒田蜘蛛混合种群呈聚集分布,其聚集原因由环境因素引起.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沟金针虫回升迅速,麦田受害严重.为搞好测报及防治工作,笔者对麦田沟金针虫的分布型及取样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材料及方法(一)调查方法1987~1989年在小麦收获期,用分层随机抽样法调查麦田沟金针虫的分布型.每块四分成4个区组,每个区组又划分成4个小区,共16个取样区.每个取样区面积为4m~2.每取样区随机挖查4个样点,每个样点挖查0.11m~2,每块田共取样64个点.总共挖查11块麦田.(二)分布型及聚集程度的分析方法1.Daivd Moore(1954)的丛生指标 Ⅰ.I=S~2/(?)-1,S~2为方差,(?)为平均虫口密度.当I=0时,为随机分布;I>0时,为聚集分布;I<0时,为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密度对冀东滨海盐碱棉田现有机采棉模式下棉花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明确提高产量和品质一致性的适宜密度和收获方式。[方法]于2017年采用大田试验,以常规棉石抗126为供试品种,设置3×10~4株·hm~(-2)(M1)、6×10~4株·hm~(-2)(M2)、9×10~4株·hm~(-2)(M3)、12×10~4株·hm~(-2)(M4)和15×10~4株·hm~(-2)(M5)5个密度水平,在9月10日、9月20日、9月30日、10月10日、10月20日、10月30日共6个日期进行收获。[结果]石抗126在M3和M4皮棉产量差异不明显,均超过1 300 kg·hm~(-2)水平;9月10日和9月20日收获产量占比超过80%。纤维品质差异不明显,纤维马克隆值4.62~4.87,上半部平均长度30.0~31.0 mm,长度整齐度指数83.3%~83.8%,断裂比强度28.4~28.7 cN·tex~(-1);M4处理纤维马克隆值更低,上半部平均长度更长。M3处理纤维长度整齐度指数和断裂比强度更高。[结论]综合产量和品质指标,常规棉石抗126的适宜密度在9×10~4~12×10~4株·hm~(-2)之间,宜在9月下旬和10月底分别进行一次收获。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提高滨海盐碱地杂交棉产量和品质一致性的适宜密度和收获方式,2017年采用大田试验,以杂交棉冀杂2号为供试材料,设置3×104株/hm~2(M1)、6×10~4株/hm~2(M2)、9×10~4株/hm~2(M3)、12×10~4株/hm~2(M4)和15×10~4株株/hm~2(M5) 5个密度处理,在9月10日、9月20日、9月30日、10月10日、10月20日、10月30日6个日期进行收获,研究了密度对杂交棉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冀杂2号在M2和M3密度下的皮棉产量均超过1 600 kg/hm~2,9月收获的籽棉产量比例超过90%,纤维的马克隆值4.98~5.17,上半部平均长度28.9~30.1 mm,长度整齐度指数84.0%~84.8%,断裂比强度28.8~29.6 cN/tex,尤以M2处理9月的收获日期间差异不明显。综合产量和品质指标,冀杂2号较宜采用6×10~4株/hm~2的种植密度,宜在9月底和10月底各进行一次收获。  相似文献   

10.
蛴螬混合种群于白芍生长后期在田间呈聚集分布。进行X~2检验结果表明:当蛴螬虫口密度为2.5—8头/米~2时,符合负二项分布。本文还导出在不同置信度t、不同虫口密度(?)(头/株)和不同允许误差D下的理论抽样数n,对蛴螬混合种群在轻度发生(1头以下/米~2)、中度发生(2—3头/米~2)、严重发生(4—6头/米~2)和特大发生(6头以上/米~2)等不同情况下的序贯抽样模型也进行了推导。  相似文献   

11.
烟田南美斑潜蝇空间分布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聚集度指标法,对南美斑潜蝇在烟田的空间分布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幼虫在烟草苗床和大田中均属聚集性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在烟株上的垂直分布叶位随虫口密度的增大及烟株生育期的变化而增高,但在烟草各生育期及不同虫口密度下,均主要分布在烟株下部1-3位叶,对中、上部叶一般无危害,同时,分析拟合了南美斑潜蝇在烟草苗床和大田中的理论抽样数模型分别为:N1=0.7885(t/D)^2.x^--1.3092,N2=2.2793(t/D)^2.x^--0.8442。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烟田斑须蝽(Dolycoris baccarum (L.))空间分布型格局及抽样技术,为该虫害的准确抽样调查和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块烟田逐株调查,应用频次分布法、聚集度指标、Taylor幂法则以及Iwao m*-m回归分析法,研究斑须蝽成虫在烟田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结果】频次分布法分析表明,斑须蝽在第2块烟田的分布极显著不符合泊松分布,在第5块烟田极显著不符合奈曼分布,在第3和5块烟田均显著不符合负二项分布。聚集度指标及Taylor幂法则分析表明,该虫成虫态为聚集分布,聚集原因主要是其所生活的环境因素所致。Iwao m*-m回归分析表明,斑须蝽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但个体群之间呈均匀分布。据此确定了不同精度下的理论抽样数及序贯抽样数,室内模拟抽样以平行线每点50株抽样的代表性最强。【结论】斑须蝽在烟田呈聚集分布,在田间种群数量调查中,宜采用平行线每点50株抽样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转GAT和EPSPS双价基因抗草甘膦大豆‘GE-J16’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除草剂材料,喷施草甘膦后,评价草甘膦对杂草防除、大豆安全和杂草发生的影响,为其将来商业化种植后的安全监测与杂草治理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除草效果:每小区以对角线5点取样法取5个0.25 m2样点并标记,施药后28 d调查禾本科和阔叶杂草株数,并剪取地上部分称取鲜重,计算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对大豆安全性:每小区以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点随机取4株大豆并标记,在喷药当天、药后7、14、21及28 d调查大豆株高和复叶数,观察药害,收获前每小区取50株大豆调查结荚数及产量。杂草发生情况:每小区以对角线5点取样法取5个0.25 m2样点并标记(避开除草效果取样点),调查并记录每种杂草种类、株数,计算每种杂草相对多度。【结果】转基因大豆喷施900、1 800和3 600 g a.i./hm2草甘膦对禾本科杂草株防效2016年分别为84.30%、95.22%和83.62%,阔叶杂草株防效分别为49.80%、64.52%和61.93%,禾本科和阔叶杂草鲜重防效分别在95.36%和82.05%以上,2017年对禾本科和阔叶草株防效分别达94.93%和85.09%以上,对禾本科和阔叶杂草鲜重防效分别达98.00%和96.57%以上。转基因大豆喷施草甘膦对大豆生长没有不良影响,产量高于人工除草处理。两年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抗除草剂大豆喷施草甘膦后杂草群落发生改变,转基因抗除草剂大豆田不除草处理小区主要优势阔叶杂草为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打碗花(Calystegia hederacea)、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禾本科杂草为狗尾草(Setaria viridis)、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和牛筋草(Eleusine indica),共6种,喷施草甘膦900—3 600 g a.i./hm2后转基因大豆田5种主要优势杂草为打碗花、夏至草(Lagopsis supina)、马齿苋、牛筋草和狗尾草。【结论】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GE-J16’喷施草甘膦900—3 600 g a.i./hm2对杂草有很好的防除效果,对大豆安全。因此,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GE-J16’将在我国有很好的商业化应用前景,喷施草甘膦影响杂草种群的发生,如今后商业化种植需长期密切监测种群变化。  相似文献   

14.
灰飞虱不仅直接为害水稻、大小麦,还是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的主要媒介。了解灰飞虱在越冬作物大小麦田的分布特证和合适的抽样技术,可以为春季防治灰飞虱从而控制水稻病毒病的发生流行发挥重要作用。为此笔者进行了麦田灰飞虱种群分布调查,并采用扩散型指标法和Iwao回归法测定了浙江北部大小麦田灰飞虱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麦田灰飞虱成虫、若虫和成若虫田间分布趋于聚集分布,其聚集原因主要是由灰飞虱生物学特性和环境因素引起的。根据空间分布型的参数,建立了理论抽样数模型为n_1=(1172.84/X) 37.46,n_2=(293.21/x) 9.36,n_3=(130.3/x) 4.16,适用于不同虫口密度下的田间抽样。在每样方虫口密度5、10和15头以上时,分别取样70、40和20个样方。研究结果为准确抽样调查和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大兴安岭东部火烧迹地蛀干害虫发生规律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7年5月6日大兴安岭林区发生特大森林火灾。当年10月5日—10月25日,在塔河林业局对火烧迹地过火立木上新侵入的蛀干害虫种类、发生规律和为害程度进行了较详细调查研究。蛀干害虫已经侵入了过火立木,其中有云杉小黑天牛(Monochamus sutor L.)、云杉大黑天牛(M.urussovi Fisch)、落叶松八齿小蠹(Ips subelongatus Motsh);平均被害株率11.87%,针叶树重于阔叶树,落叶松重于樟子松,桦树上几乎没有;虫口密度0.54头/100 cm~2,其中,天牛发生数量多,侵入快,属优势种;落叶松林、樟子松林经严重烧伤和中度烧伤后,蛀干害虫侵入快,被害株率和虫口密度都高。  相似文献   

16.
湿地松粉蚧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湿地松粉蚧在湿地松林间呈聚集分布。湿地松粉蚧虫口密度在湿地松树冠东,南,西,北向之间无显著差异,而在树冠上,中,下层之间有极显著差异,虫口密度大小是树冠上层>中层>下层,5种抽样方法中,以双对角线法最佳,其次为Z字形法,每1/15km^2湿地松抽查样树10株为适宜。  相似文献   

17.
孙超 《现代农业科技》2014,(6):184-184,186
研究不同施肥抚育措施对大叶冬青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叶冬青在春季3月10日,移栽穴规格(长×宽×高)为40 cm×40cm×40 cm,移栽苗木间距为2.5 m×2.5 m的规格定植,采用离幼树根部25 cm处,环形沟施肥(沟深15~20 cm)后再盖土的方法,且逢单年东西向,逢双年南北向交替施肥,每年施用沼液肥100 g/株、尿素100 g/株、复合肥100 g/株、松土锄草3次是施肥抚育的最佳优化组合。  相似文献   

18.
刘建国 《现代农业》2014,(10):37-37
<正>顶梢卷叶蛾(Spilonota lechriaspis Meyrick)属鳞翅目、卷蛾科。越冬幼虫出蜇后为害新梢顶端,将叶片卷为一团,食害新芽、嫩叶,生长点被害后新梢歪至一边,影响顶花芽形成及苗木质量。一、调查方法地点:朝阳县羊山果树苗圃。调查取样:定点定树,按5点取样法,选择有代表性的不同方位的5点,每点取样20株,共100株。从4月1日起,每5天调查记录一次顶梢卷叶蛾的为害  相似文献   

19.
濉科928是濉溪县科技开发中心以巨丰×豫豆21通过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的高产、高蛋白夏大豆新品种。2003—2004年参加安徽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490.0kg/hm2,比中豆20(CK)增产6.51%;2005年参加安徽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551.2kg/hm2,比中豆20(CK)增产12.36%。产量具有一致性和稳定性。籽粒蛋白质含量44.93%,蛋脂含量合计62.39%。蛋白质产量1001.9—1253.9 kg/hm2,比中豆20(CK)增产15.41%—23.39%。在多年多点试验示范中表现出抗病、抗倒伏、高产、稳产等特性,生育期102d,籽粒大小中等,商品性好。  相似文献   

20.
矢尖蚧(Unaspis yanonensis Kuwana) 是柑桔的重要害虫之一.本文采用6种方法研究了矢尖蚧雌成蚧在柑桔树内的空间格局.6组资料中有5组符合负二项分布.雌成蚧的分布属聚集格局,分布的基本成分为疏松的个体群,个体群分布是聚集的,个体群内的分布是随机的,其大小随虫口密度的提高而加大.根据Iwao理论抽样模型,确定了在不同精度水平和不同虫口密度下的最适抽样数为: n=35.57/m+75.40(D=0.2) n=15.81/m+33.51(D=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