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鹤庆县蚕桑生产现状和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蚕桑生产发展概况 鹤庆县蚕桑生产历史悠久,清末民初就开始栽桑养蚕,20世纪70年代集体桑园的建立,嫁接桑和一代杂交蚕种的推广,标志着现代蚕业的开始.1989年鹤庆县被列为云南省蚕桑基地县,开始了第一轮发展,到2000年桑园面积发展到1 446.7 hm2,年养蚕量15 800张,产茧量553 t,产值859.2万元,这一阶段培养了大量的栽桑养蚕能手,普及了栽桑养蚕知识,为蚕桑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我区蚕桑生产历史悠久,栽桑养蚕一直是传统产业。20世纪90年代初,原六安县(市)上下形成共识,把蚕桑生产作为开发性农业的支柱产业,桑园面积一度发展到1万公顷,年养蚕20万盒,桑园和产茧量均居全省前列。1996年以后,随着茧丝绸行情滑坡,茧价持续下跌,加之管理体制不畅,农、工、商各自为政,行业内部缺乏统一的协调机构,导致全市大面积毁桑和弃养,严重挫伤了蚕农的积极性。到1999年底撤市设区时,金安区的桑园面积已不足1000hm2,且管理粗放,分布零散,多属低产园。面对如此严峻形势,区蚕业办在争取区委、区政府重视的同时,强化自身建设,创新发展思…  相似文献   

3.
户主 汪瑞明. 住址 湘乡市潭市镇小车村.邮码:411400. 最初订阅<湖南农业>时间2006年. 2007年生产规模和效益 2006年,成立富农蚕桑发展有限公司,启动蚕桑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种桑养蚕、蚕茧加工和缫丝产品的生产.公司投入资金500多万元,在潭市镇小车村建立了办公、养蚕和烤茧车间1500多平方米,建成示范桑园67公顷,植桑100多万株,育苗150万株.  相似文献   

4.
金安区马头镇沿淠湾区有多年栽桑养蚕史,在蚕桑鼎盛时期的1995年有桑园300多公顷,年养蚕8 000盒以上,蚕桑生产一直是该镇沿淠湾区的一项支柱性产业,曾为当地蚕农增收致富作出过重要贡献.但由于受自然和市场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桑园产茧量不足750kg/hm2的桑园占该镇现有桑园的50%以上,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我区在加快茧丝绸产业化过程中,必须大力发展蚕桑生产,其首要任务就是加强低产桑园改造,提高现有桑园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5.
不良气候对蚕桑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不良气候对蚕桑生产的影响,从加强桑园管理和及时进行桑园病虫害防治、全面彻底做好养蚕消毒工作、加强小蚕和大蚕的饲养管理、灵活进行栽桑养蚕生产处理等方面提出应对措施,以期为蚕桑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1楚雄州蚕桑产业发展基本情况1.1产业发展现状1.1.1蚕桑生产基地稳步发展楚雄州坚持"改造老桑园,发展新桑园"的发展思路,蚕桑基地得到较快发展。到2009年底,全州有桑园面积0.77万hm2(其中2009年新植面积587.67hm2),养蚕种45084张,产鲜茧1580t,鲜茧产值3650万元,与"十五"初2000年的桑园面积0.2万hm2、养种11500张、产鲜茧316t、产值460  相似文献   

7.
<正>泾县栽桑养蚕历史悠久,发展蚕桑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栽桑养蚕也是农民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县委、政府十分重视。经过多年的发展,茧丝绸产业已成为我县农业产业化的主导产业之一,蚕桑成为我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一、蚕桑产业的现状及发展优势1.我县蚕桑产业现状全县现有桑园3万亩,养蚕户约1.6万户,全年实养蚕种2.7万盒,产茧量1147.5吨,养蚕农户1.97万,占全县总户数的  相似文献   

8.
高效省力化蚕桑生产推广实践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歙县蚕桑生产推广过程中所面临的劳动力问题,就如何提升蚕桑生产的比较效益,论述了所采取的建立高效丰产桑园、推广省力蚕台育养蚕模式的方法与效果。阐明实现蚕桑生产高效省力化必须从蚕和桑两方面同时着手,即建立高效丰产桑园和推广标准化省力化养蚕模式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9.
王晓敏 《农技服务》2011,28(5):717+731-717,731
针对岳西县蚕桑生产推广过程中所面临的劳动力问题,就如何提升蚕桑生产的比较效益,论述了所采取的建立高效丰产桑园、推广省力蚕台育养蚕模式的方法与效果。阐明了实现蚕桑生产高效省力化必须从蚕和桑两方面同时着手,即建立高效丰产桑园和推广标准化省力化养蚕模式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10.
正宁县蚕桑生产历史悠久,距今长达1 000多年.建国以来,在历届县委、县政府重视下,曾得到较大发展.特别是1992年以来,蚕桑产业有了长足发展,桑园面积已发展到3万亩,但因受旱灾,管理粗放,市场疲软,茧价下跌,毁桑等原因,桑园实际保留几千亩.经过近几年的大力发展,蚕桑产业已形成一定基础,并培养了一批养蚕能手,积累了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11.
在农业生产上,粮食及其它作物是"一年之计在于春",而蚕桑生产是"一年之计在于冬",这充分说明冬季桑园管理是蚕桑生产上的重中之重,是蚕桑丰产丰收的基础,若冬季桑园管理工作做的扎实,按时、按节令,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则来年桑树长势好,桑园病虫危害轻,田间杂草少,桑叶产量高,营养丰富,硬化迟,为养蚕无病高产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若冬季桑园管理工作不扎实,没有按时、按质完成,则来年桑树长势差,桑园病虫危害严重,桑叶产量低、叶质差,导致养蚕张数减少,蚕发病率高,蚕茧产量、质量下降,极大的影响了蚕桑生产应有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新植桑园栽培管理及桑园病虫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姚安县位于云南省中部,楚雄州西北部,栽桑养蚕具有悠久的生产历史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被评为云南省优质茧蚕桑基地县。2016年全县桑园面积达2 860 hm~2,饲养蚕种28 470盒,生产鲜茧999.2 t,蚕农实现现金收入达3 933万元;当年新植桑园99.2hm~2,栽桑养蚕成为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针对目前蚕桑产业发展趋势,探究新植桑园栽培管理技术措施。1栽植前准备1.1桑园规划桑树栽植后一般产叶30年左右,因此,栽桑前要  相似文献   

13.
户主汪瑞明。住址湘乡市潭市镇小车村。邮码:411400。最初订阅《湖南农业》时间2006年。2007年生产规模和效益2006年,成立富农蚕桑发展有限公司,启动蚕桑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种桑养蚕、蚕茧加工和缫丝产品的生产。公司投入资金500多万元,在潭市镇小车村建立了办公、养蚕和烤茧车间1500多平方米,建成示范桑园67公顷,植桑100多万株,育苗150万株。2007年基地65户农户实行了秋季首批养蚕,养蚕种250张,养蚕产量达到10625公斤,  相似文献   

14.
<正>祥云县是云南省的主要蚕桑生产基地之一,目前桑园面积约4866.67hm2,分布在全县10个乡(镇)、106个村委会,养蚕户达26370户,近6万人从事蚕桑生产,受益人口达14万人。随着蚕桑产业发展壮大,养蚕农户不断增多,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有的蚕桑专业村几乎户户养蚕,户与户之间养蚕密度大,消毒防病不能做到统一时间、统一操作,蚕沙随处堆放,村间道路和周围环境成为无人消毒区,村与村之间车辆、人、畜等过往使  相似文献   

15.
金安区马头镇沿淠湾区有多年栽桑养蚕史,在蚕桑鼎盛时期的1995年有桑园300多公顷,年养蚕8000盒以上,蚕桑生产一直是该镇沿淠湾区的一项支柱性产业,曾为当地蚕农增收致富作出过重要贡献。但由于受自然和市场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桑园产茧量不足750kg/hm2的桑园占该镇现有桑园的50  相似文献   

16.
<正>家蚕多批次饲养,就是打破常规的家蚕饲养模式,在一年中的整个桑叶生产期间不间断地连续养蚕的蚕桑生产模式。就是每年的4~10月连续地进行养蚕,一年下来养蚕批次由原来的4批增加到现在的7批,有效地解决了当前农村劳动力紧张,桑园利用率低,小蚕饲养质量差,单产效益低的现状,尤其适合养蚕大户和养蚕专业户。1桑园管理1.1选择优质的蚕桑品种  相似文献   

17.
东部地区蚕桑生产基础好,效益高,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和劳动力资源已经制约蚕桑生产的发展,面对农村多元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的实际,稳定和发展蚕桑生产,首先要从蚕桑生产方式上进行转变,通过土地流转等形式将桑园向养蚕大户、养蚕能手转移;并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方式过渡.  相似文献   

18.
正1找差距,寻原因,清除发展蚕桑产业的障碍1.1科技创新体系滞后,蚕桑生产科技含量低。表现在生产上主要是:蚕农缺乏熟练的养蚕技术;养蚕操作不当、养蚕人员文化水平低,对蚕、桑病的预防能力差等方面;纸板方格簇、省力化蚕台育等先进的养蚕技术经过多年的推广和普及,所占比例仍然不大;优质高产桑、蚕新品种推广率较低;桑园配方施肥、蚕桑病科学防治等综合技术的应用面积也不大。1.2桑园(树)质量差。全县虽有桑园8000多亩,但大多数  相似文献   

19.
<正>种桑养蚕具有投资短、见效快、效益高等特点,砚山县有良好的发展蚕桑产业的条件,但历经20余年,一直未得到长足的发展。为做大做强砚山县蚕桑产业,现将其蚕桑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建议、措施报道如下:1砚山县蚕桑产业发展现状1.1桑园现状截止2018年12月,砚山县有桑园面积709.3  相似文献   

20.
杨永民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2):187-187,217
推广应用桑园立体种植技术是一项增效、增收的措施,可以提高桑园单位面积的总体效益,提高群众栽桑养蚕的积极性,延长蚕桑生产产业链,对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了桑园套种豌豆立体种植的可行性,提出了桑园套种豌豆立体种植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