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进一步论证桑蚕鲜茧直接缫丝的可行性,为今后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无煮茧工艺的基础上,对比分析采用桑蚕鲜茧直接缫丝与干茧缫丝成绩的差异.[结果]与桑蚕干茧缫丝相比,桑蚕鲜茧直接缫丝可提高解舒率,降低万米吊糙,提高运转率、运转车速、台时产量,减少生丝纤度均方差和最大偏差,但生丝的清洁、洁净程度较差,进而导致生丝的综合等级稍低.[结论]以桑蚕鲜茧直接缫丝是可行的,但不适用于高品位、高等级生丝的缫制.  相似文献   

2.
磺化蓖麻油、聚氧乙烯蓖麻油均具有优良的表面活性,均可用作煮茧助剂。按重量比聚氧乙烯蓖麻油颐磺化蓖麻油颐水为1:25:15混合成新型的复配型助剂,将其应用到煮茧工艺过程中。对比分析了该复配型助剂对缫丝成绩及生丝的抱合力和生丝强力的影响;通过XRD和FT-IR分析,研究了其对晶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传统自动缫丝工艺的基础上加入复配型助剂,缫丝成绩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平均生丝等级提高了0.68A;生丝抱合次数增加了8.2次,生丝强力性能略有提高;生丝的晶体结构基本保持不变,仍以茁-折叠晶体结构为主。复配型煮茧助剂在缫丝行业具有一定应用与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采用杂交育种技术,初步育成了可采用常温水进行缫丝的家蚕新品种LBM43×LBM。在25℃水温条件下,LBM43的450 m解舒率55.8%,纤度为4.39 D,粒茧索绪平均时间为6.8 min;LBM的450 m解舒率10.0%,纤度为2.58 D,粒茧索绪平均时间为3.0 min,粒茧缫丝平均时间为2.0 min;一代杂交种LBM43×LBM解舒率88.9%,纤度为2.83 D,粒茧索绪平均时间为3.0 min,粒茧缫丝平均时间为2.7 min。杂交一代的万头蚕收茧量为18 kg,是原种LBM43的1.84倍,是原种LBM的2.02倍。  相似文献   

4.
洁净检验是检验丝片上小纇的数量及其分布状态,被列为生丝品质主要检验项目之一。通过缫丝试验调查发现,缫丝操作对生丝洁净成绩无明显影响,缫丝车速影响生丝洁净成绩,适当提高车速可以改善生丝洁净成绩。  相似文献   

5.
针对鲜茧无煮茧缫丝中的索绪汤温度、理绪汤温度和丝鞘长度3个工艺参数,以解舒率、万米吊糙、缫折、生丝抱合力、生丝清洁成绩和洁净成绩为指标,研究了工艺参数对各项指标影响的显著性,并采用模糊正交法对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分析。结果表明,索绪汤温度和理绪汤温度对解舒率、万米吊糙、缫折、生丝清洁成绩影响显著,丝鞘长度对生丝抱合力影响显著。最优的工艺组合为索绪汤温度80℃,理绪汤温度40℃,丝鞘长度10 cm。  相似文献   

6.
以缫丝废水为试材,利用盐酸、氢氧化钠、磷酸水解丝胶蛋白质,优化缫丝废水中丝胶蛋白水解的最佳工艺条件,制备蚕茧氨基酸原料。正交试验结果表明,3种水解方法中利用盐酸的水解效果最好,最佳工艺条件为溶液中盐酸浓度6 mol/L,水解温度130℃,水解时间8 h。  相似文献   

7.
采用对比试验选择缫丝废水中丝胶蛋白的回收方法,进一步利用正交试验优化回收工艺。结果表明,综合考虑提取成本、操作难易程度、丝胶蛋白回收率及产品质量,鞣酸有机溶剂沉淀法优于等电沉淀和硫酸铵盐析沉淀,鞣酸有机溶剂沉淀的优化工艺条件为鞣酸浓度00014 mol·L-1、pH值40、静置时间1 h、沉淀温度25 ℃,该条件下,丝胶蛋白的回收率可达704%。  相似文献   

8.
在防治冬小麦蚜虫时,加入基于聚氧乙醚改性三硅氧烷的有机硅助剂时,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用量减少20%,药后1 d比常规防治提高效果4.28个百分点,药后3 d比常规防治提高效果6.11个百分点,药后5 d比常规防治提高效果1.74个百分点。同时,用药量减少20%时,防效与常规防治无显著差异。加入此助剂用水量还可减少20%,起到省水、省工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现代农业科技》2015,(20):123-124
安顺缫丝花是贵州特有的物种,其果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其组培育苗成活率较低。为探索安顺缫丝花在组织培养过程中造成污染的原因,提高组培成活率,从污染来源进行研究,通过试验对比分析,发现造成安顺缫丝花组培污染的途径有外植体、培养容器、接种工具、培养基、接种室和培养环境、接种人员的操作等,应根据不同的污染途径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明激健、GY-T1602、GY-Tmax、AS-100、青皮桔油和高捷仕6种农药助剂对40%丁香·戊唑醇悬浮剂在玉米叶片上湿润性能及药效的影响,筛选防治玉米大斑病的高效助剂。【方法】采用表面张力仪,测定加入激健、GY-T1602、GY-Tmax、AS-100、青皮桔油和高捷仕6种助剂后,被稀释为体积分数0.2%,0.1%和0.05%的40%丁香·戊唑醇药液的表面张力值;再使用接触角测量仪测定加入各助剂的体积分数0.2%的40%丁香·戊唑醇药液在玉米叶片上0~60 s的动态接触角和30 s静态接触角,筛选出适宜玉米田杀菌剂使用的喷雾助剂;通过盆栽试验,进一步探究各助剂对丁香·戊唑醇药液防治玉米大斑病效果的影响。【结果】体积分数为0.2%,0.1%和0.05%的40%丁香·戊唑醇未加入助剂时表面张力为34.61~40.13 mN/m,分别加入体积分数为0.2%激健、0.1%GY-T1602、0.3%GY-Tmax、0.2 AS-100、0.06%青皮桔油和0.5%高捷仕后,药液表面张力分别降低为24.48~26.85,24.91~27.13,27.37~30.33,29.62~31.37,29.15~32.33和29.41~33.18 mN/m,各处理药液表面张力均随着40%丁香·戊唑醇体积分数的降低而增大,其中加入0.2%激健和0.1%GY-T1602后药液的表面张力小于玉米叶片的临界表面张力,说明二者对提高40%丁香·戊唑醇悬浮剂在玉米叶片上湿润性能的效果最好。与未加入助剂相比,加入6种助剂后40%丁香·戊唑醇溶液接触到玉米叶片30 s时的静态接触角均减小,其中加入0.2%激健和0.1%GY-T1602后药液在接触到玉米叶片30 s时的静态接触角分别为25.82°和30.85°,下降幅度最明显,效果最佳;各处理药液的动态接触角均随着与玉米叶片接触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0~30 s时降幅较大,30~60 s时降幅趋缓,加入各助剂后药液的初始接触角即较未加入助剂药液明显下降。盆栽试验结果表明,6种助剂的加入均对40%丁香·戊唑醇悬浮剂防治玉米大斑病起到了增效作用,其中40%丁香·戊唑醇悬浮剂用量为300 g/hm~2时,加入0.2%激健和0.1%GY-T1602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效分别提升了17.72%和14.86%,增效作用明显。【结论】6种助剂中激健和GY-T1602对增强40%丁香·戊唑醇悬浮剂在玉米叶片的湿润展布效果最好,对防治玉米大斑病的增效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