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通过“山油二号”油菜品种冬播覆膜方法与常规春播法在山南地区比较试验,“山油二号”采用冬播覆膜技术,成熟期在六月下旬,较春播提前一个多月成熟;较春播亩增产23.625kg,增产率达72.41%。结合山南地区气候特点,冬油菜收获后,可复种早熟青稞、油菜及饲草作物。可大幅度提高油菜亩产量。又可提高复种指数。是山南地区农业增产、农牧民增收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不同农艺性状对玉米产量影响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10个玉米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玉米杂交组合的产量是由多种因素控制的,农艺性状影响产量的因素顺序为穗长〉穗粗〉行粒数〉出籽率〉生育期〉穗位〉株高〉穗行数〉秃尖。 相似文献
3.
摘要:为了探明吲哚丁酸·诱抗素、三十烷醇·苄氨基嘌呤等生长调节剂叶面喷施对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以油菜品种‘佳油1号’为材料,用5种生长调节剂叶面喷施油菜。结果表明试验药剂1%吲哚丁酸·诱抗素250倍稀释液较CK增产12.98 % 。 相似文献
4.
直播油菜密度对植株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10个甘蓝型油菜品种为材料,研究了直播油菜密度对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低密度处理(9万株/hm2)相比,高密度处理(36万株/hm2)油菜分枝高度平均增加87.7%,主轴长、一级分枝数、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平均分别减少21.8%、40.0%、52.9%、30.8%;油菜产量平均增加15.8%。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栽培密度和分枝高度与产量极显著正相关,一级分枝数与产量极显著负相关。直播油菜的高产潜力可以通过合理密植来控制个体生长、压缩下位低效分枝实现。 相似文献
5.
杂交油菜产量与相关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杂交油菜选育过程中各农艺性状对油菜产量的相对重要性。[方法]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油菜产量与株高等9个农艺性状的关联度进行分析。[结果]株高等9个农艺性状对产量的重要性依次为:每角粒数〉单株有效角果数〉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分枝部位〉结角密度〉千粒重〉株高〉一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有效长。影响杂交油菜产量的经济性状的作用依次为:每角粒数(r=0.4169)〉单株有效角果数(r=0.3927)〉主花序有效角果数(r=0.3204)〉分枝部位(r=0.3049)〉结角密度(r=O.2947)〉千粒重(r=0.2921)〉株高(r=0.2741)〉一次有效分枝数(r=0.2602)〉主花序有效长(r=0.21917)。[结论]该研究为杂交油菜的选育及其新组合的综合评定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油菜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芥菜型油菜单株产量等9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其相关性状的关序依次为:r07〉r05〉r02〉r04〉r06〉r01〉r08〉r03,并明确了各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对单株产量的影响程度,为油菜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油菜单株产量与若干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10个甘蓝油菜品种为材料,对单株产量及6个农艺性状作了详尽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全株果数、一次有效分枝数及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每角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全株果数与一次有效分枝数呈显著正相关,与粒重、每角粒数呈显著和极显著负相关;粒重与二次有效分枝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另外还对引进的9个新品种及对照种皖油14进行综合评价,得出H486、滁006、L-1-1、秦优8号4品种适宜在本地推广。 相似文献
8.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油菜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相关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油菜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及其对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各因素在油菜产量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为油菜新品种选育和高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直播密度对油菜产量、农艺性状及抗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直播密度对油菜产量、农艺性状及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江西宜春,油菜品种赣油杂1号最适直播密度为27万株/hm^2,在此密度条件下,产量可达2216.1 kg/hm^2,其株型适中,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较多,分别为7595.1万/hm^2、18.8粒,且抗性较强,发病率低于10%,病情指数低于5.0。 相似文献
11.
12.
混植对油菜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植是指多品种(系)混合种植,即把生育期相近,农艺性状相似,抗性基因不同的品种(系)按一定的比例混播混栽.以期控制病害的流行,改善田间植株群体结构[1],最大限度地提高作物群体对逆境生理的抗性和对田间水、热、气、肥的有效利用,从而达到提高作物生物产量或经济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以商品薯合作88号为试材,在施肥总量相同基础上,于马铃薯现蕾后分别进行叶面喷施清水(CK)、0.5%尿素溶液(T1)、0.3%磷酸二氢钾溶液(T2)及0.5%尿素+0.3%磷酸二氢钾溶液(T3),研究叶面追肥对马铃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马铃薯出苗动态、干物质积累、植株形态及产量形成产生了影响.其中T1处理的出苗率、干物重、株高、茎粗及叶面积指数不同程度大于其他处理;T2处理的分枝数、单株结薯数、单株鲜薯重及商品薯比率最多;T3处理的小区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种植密度对马铃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试验在黑龙江省二龙山农场进行,选用垦薯1号马铃薯品种,采用大垄双行,整薯播种,随机区组设计。3个行距,每个行距下3个株距,即3个种植密度。比较各行距下不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主茎数、结薯数、大中薯率、小薯率及产量影响,旨在为马铃薯生产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马铃薯主茎数、结薯数、小薯率和产量随种植密度减小呈递减趋势,大中薯率呈递增趋势;各行距下主茎数、结薯数、小薯率和产量均是种植密度为121 200株·hm-2最高,大薯率均是种植密度为72 700株·hm-2最高;总体来看,不同种植密度间对主茎数、结薯数、产量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种植密度121 200株·hm-2小薯率较高,适合生产种薯,其中以株行距为15 cm×20cm最适合生产种薯;种植密度72 700株·hm-2大中薯率较高,适合生产商品薯,其中以株行距为25 cm×20 cm最适合生产商品薯。 相似文献
15.
施肥对甜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佛甜2号甜玉米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磷、钾施肥量对甜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增施氮肥、磷肥或钾肥,甜玉米的穗长、百粒重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秃尖长缩短,进而导致产量上升,但当氮磷钾施肥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产量增速放缓,当施肥量增加到最大时,产量反而会降低;对氮、磷、钾施肥量及产量进行回归分析表明,氮、磷、钾施肥量均与产量呈一元二次抛物线方程,且方程均显著,在其他肥料比较充足的情况下,氮、磷、钾肥的最佳施肥量分别为319.4、93.9、218.4 kg/hm2,对该理论最佳施肥配方进行校正试验,产量为18.14 t/hm2,比对照增产24.8%,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不同化控剂对藜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降低藜麦倒伏率的有效农艺措施。本研究对比5种不同化控剂(多效唑、金得乐、矮壮素、缩节胺和乙烯利)和打顶措施对藜麦植株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正常田间栽培的藜麦对照(CK)相比,喷施多效唑和矮壮素能够有效降低植株株高,提高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2)喷施矮壮素和打顶措施能增加藜麦单株叶面积,分别较CK高18.2%和9.7%,缩节胺处理抑制植株叶面积的增长,较CK处理降低12.1%。化控处理能够明显提高叶片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其中矮壮素效果最佳;3)打顶能显著促进一级分枝数的增加,但侧枝折断率较高,喷施矮壮素显著降低一级分枝数和侧枝折断率;喷施化控剂能促进植株茎秆增粗,且金得乐和缩节胺处理茎秆增粗效果优于其他处理;4)化控处理显著增加单株籽粒重和产量,以矮壮素处理下产量最高,较对照高114.7%;喷施矮壮素、多效唑和打顶措施能显著提高藜麦千粒重。因此,喷施矮壮素能够显著控制株高,降低侧枝折断率,促进植株生长,提高叶片光合性能和产量,可作为藜麦高产栽培适宜的化控抗倒伏措施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不同密度和施肥量对杂交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大田小区试验,在6种密度和5种施肥量的不完全方案下,研究了优质杂交冬油菜新品种湘杂油763的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变化。综合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的表现,在本试验所设置的处理范围内,N、P2 O5、K2 O、B施用量分别为240.0,120.0,210.0,1.2 kg.hm-2时,密度以22.5万株.hm-2为佳;N、P2 O5、K2 O、B施用量分别为180.0,90.0,158.0,0.9 kg.hm-2时,密度以37.5万株.hm-2为适;其余施肥水平时,密度以45.0万株.hm-2为好。无论密度高低籽粒产量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较高密度条件下的增产幅度小于较低密度条件下的增产幅度;施肥量较低时随着密度的增加籽粒产量增加,施肥量较高时则不然,高施肥量高密度条件下籽粒产量反而下降。试验以密度22.5万株.hm-2,N、P2O5、K2O、B施用量分别为240.0,120.0,210.0,1.2 kg.hm-2的处理组合籽粒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大田试验设每公顷施基肥300kg,每公顷播种量75kg。10个处理,3次重复,水平复因子随机区组设计。各处理基肥施用量相同,以仅施用基肥为对照。分别在苗期、盛花期、鼓粒期、成熟期进行取样。来测定大豆生育形态与产量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提高单株产量从各个生育期的角度讲,可以适当延长鼓粒期、成熟期的株高;成熟期与单株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大豆后期养分供应能力决定大豆产量的高低;叶绿素的高低并不是衡量产量的标准。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覆盖方式下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表现,为解决广西季节性抗旱、提高玉米增产潜力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裂区设计,以迪卡008、桂单0810为主处理,以6个不同覆盖物和覆盖方式及增施保水剂为副处理,探讨其对南宁地区春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对于迪卡008,秸秆和地膜覆盖加保水剂均能显著提高春玉米茎叶干重,不同处理春玉米茎叶干重表现为秸秆垄背覆盖(459.13 g)>地膜垄背覆盖>普通栽培加保水剂>秸秆完全覆盖>地膜完全覆盖>对照(普通栽培,317.0 g),秋玉米茎叶干重表现为地膜全覆盖(351.29 g)>对照>普通栽培加保水剂>秸秆完全覆盖>秸秆垄背覆盖>地膜垄背覆盖(272.01 g).迪卡008不同处理春、秋季玉米产量的变化幅度为7.63~9.08和8.42~9.28 t/ha,分别以对照和地膜完全覆盖处理最高(9.08和9.28 t/ha),以秸秆完全覆盖和地膜垄背覆盖处理最低.不同处理中,以地膜和秸秆完全覆盖处理的迪卡008春玉米穗部性状综合表现相对优于对照,以地膜全覆盖处理的秋玉米穗部性状综合表现优于对照处理;地膜完全覆盖处理的春、秋季玉米穗部性状综合表现优于其垄背覆盖处理.对于桂单0810,地膜两种覆盖处理的春、秋玉米茎叶干重相对较高,分别为351.25、304.63和351.20、337.24 g,普通栽培加保水剂和对照处理的春玉米茎叶干重高于秸秆覆盖处理但秋玉米表现相反.桂单0810春、秋玉米产量的变化幅度为8.39~9.26和8.91~9.43 t/ha,不同处理分别表现为秸秆垄背覆盖(9.26 t/ha)>地膜完全覆盖>秸秆完全覆盖>地膜垄背覆盖>对照>普通栽培加保水剂与地膜完全覆盖(9.43 t/ha)>地膜垄背覆盖>秸秆垄背覆盖>普通栽培加保水剂>秸秆完全覆盖>对照;秸秆完全覆盖处理的大部分春玉米穗部性状综合表现不如对照,其他处理的大部分穗部性状指标与对照相差较小;普通栽培加保水剂处理的秋玉米穗部性状综合表现优于地膜、秸秆处理和对照.[结论]地膜和秸秆不同覆盖方式对春、秋季种植的不同玉米品种的生长发育、穗部性状和产量影响有所不同;与普通栽培相比,地膜或秸秆覆盖不利于春玉米后期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提高,但对干旱时期秋玉米的生长和产量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微生物菌剂对夏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探究微生物菌剂对夏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以玉米品种‘先玉335’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2016—2018年连续3年接种固氮类芽孢杆菌菌剂1-18、芽孢杆菌菌剂L-56以及1-18和L-56的复合菌剂,以未接种菌剂的植株作为对照,分析不同微生物菌剂对夏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2016年接种菌剂1-18的增产率16.06%高于接种菌剂L-56的增产率7.10%,接种1-18和L-56复合菌剂的增产率最高为18.51%;而2017年接种菌剂L-56的增产率12.19%高于接种菌剂1-18的增产率5.05%,接种1-18和L-56复合菌剂的增产率为14.53%;2018年接种菌剂L-56的增产率9.11%略高于接种菌剂1-18的增产率6.53%,接种1-18和L-56复合菌剂的增产率为11.75%,说明不同菌剂在不同年份处理存在差异,但接种菌剂均能提高夏玉米产量。此外,接种菌剂1-18和L-56还均能显著提高玉米穗长、穗行数、行粒数和百粒重等农艺性状。与对照相比,接种1-18和L-56这2种菌剂均能显著提高夏玉米产量并改善玉米农艺性状,其中接种1-18和L-56复合菌剂的效果要优于单独接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