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长白蚧(Lopholeucaspis japonica Cockerell)是我国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以若虫和雌成虫附着于茶树枝干和叶片上刺吸茶树汁液为害,造成树势衰退,芽叶瘦小,为害严重时茶树大量落叶,甚至整丛连片枯死,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长白蚧在浙江一年发生三代,各代卵孵盛期分别  相似文献   

2.
长白蚧[Lopholeucaspis japonica(Cock-erell)]是我国茶区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由于此虫虫体小,加之有介壳和蜡层保护,给防治上增加了困难。以往的研究业已证明,抓住田间卵盛孵末期,是防治此虫的关键。抓好第一代的防治,无论从此虫的生态学上,还是茶叶生产季节及劳力安排上均显得十分重要。因此,探讨此虫第一代防治近期的预测预报办法,对控制其为害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根据1964~1971和1979~1985年共15年的资料,用判别分析法预测第一代防治适  相似文献   

3.
长白蚧是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以若虫和雌成虫附着在茶树枝干和叶脉上吸汁为害,轻则造成树势衰退,重则致使枝条枯死甚至整株茶树死亡、毁园。据多年观察与试验,该虫一年发生3代,而以第一代发生较整齐,是一年中的主治代,  相似文献   

4.
长白蚧(Lopholeucaspis gaponica Cockerell)是国内主要茶树害虫,据报道,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四川、福建、台湾等省均有发生,为害较严重。目前,长白蚧的综合治理,化学防治仍是主要的措施,如何掌据防治适期,预测预报是关键。根据长白蚧第一代孵化期较整齐,卵期  相似文献   

5.
长白蚧是我国华东、中南茶区的主要害虫之一。以若虫和雌成虫常年附着在茶树枝干上,吸取汁液进行危害,造成茶树衰弱,叶片脱落,以至枯死,严重影响产量。长白蚧随虫龄增大,介壳逐渐加厚,发育为成虫时要被上白色腊壳和褐色盾壳,给药剂防治带来  相似文献   

6.
介绍茶园常见的蚧类害虫长白蚧的形态特征、发生特点,以及防治方法,以方便茶农识别和防治。  相似文献   

7.
扑虱灵是一种新型昆虫生长调节剂,主要作用方式是破坏幼虫几丁质台成,控制其脱皮’直至杀死幼虫。此外,还有胃毒、触杀和内吸作用,对同翅目害虫有特殊防效。为探讨扑虱灵对长白蚧(Lopholeuaspis japonica Cockerell)的防效,以及为大面积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长白蚧(Leucaspis japonica Ckll)分布于浙江、江西、湖南等茶区,为害的时期长,当虫口稠密时,连续为害两年,即造成茶树枝条枯死,严重地影响茶树生存,已成为上述茶区茶树的一种毁灭性害虫。如余杭茶叶试验场建场初期,长白蚧就在老茶园中寄生为害,到1960年已蔓延到个别的新茶园,当时的发生面积为330亩,为害较重的面积仅55亩;1962年发生面积扩大到700亩,重害面积达150多亩;1963年发生面积达1000亩,占总面积的50%,  相似文献   

9.
<正>长白蚧(Lopholeucaspis japonica Cokerell),又名梨白片盾蚧、杨白片盾蚧,属同翅目Homoptera,盾蚧科Diaspididae。一、主要习性与生态1.主要习性(1)世代及为害。长白蚧在江西婺源、德兴一年发生3代,以老熟若虫及前蛹在茶树枝叶上越冬。第一代卵5月初开始孵化,5月中下旬为盛孵期;第二代卵6月中旬孵化,7月中下旬为盛孵期;第三代卵8月中旬开始孵。第一、二代  相似文献   

10.
日本龟蜡蚧产卵量和卵期的测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寄生在茶树、栀子花上的日本龟蜡蚧雌蚧体重、长短径积、厚度与产卵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中体重(x)与产卵量(y)的相关关系最为显著,且在测报中最简便实用。其方程式分别为。其卵期发育起点温度(C)和有效积温(K)分别为C_茶树=15.5℃±1.0℃、K_茶树=199.2(DD),C_栀子=15.0℃±0.8℃、K_栀子=216.44(DD)。  相似文献   

11.
南疆棉铃虫发生规律与测报技术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2010年对阿拉尔垦区的棉铃虫发生情况进行了持续多方面的调查、监测,将该地区的棉田棉铃虫种群动态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摸清了该地区棉铃虫的发生代数及各代的发生时期.同时,提出了预测预报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棉花第一代红铃虫不必防治张振国(彭泽县植保值检站)棉红铃虫是我县棉花上最主要害虫,是防治上的主攻对象。但第一代红铃虫是不是需要防治呢?为此,我们进行了不防治试验考察。1考察办法我们分别在圩区、山区、丘陵棉区,分一二三类,选择长相一致的棉田10块,在各...  相似文献   

14.
李明 《中国棉花》2005,32(12):20-21
2000-2004年对棉蚜迁入棉田及其种群消长动态进行系统调查研究,进一步了解了棉蚜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为大田防治工作和虫情测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有关第一代红铃虫产卵的生态规律,过去未曾见详细报导。为了更科学地防治第一代红铃虫,笔者于1983~1984年就第一代红铃虫产卵的生态规律进行了观察。一、观察区的设置和调查方法本观察按不同的生态棉田各设有三个处理(即早发、中发和迟发棉田)。每一处理定棉株10~20株,于盛蛾期内定株挂牌标记,逐口观察记载当日产卵部位和产卵量,记载后随手抹去卵粒,同时记载棉花生育期。二、观察结果与分析  相似文献   

16.
《杂交水稻》2020,(1):1-5
总结和评述了中国稻属植物遗传改良的主要成果及其技术上所存在的局限性。主张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在更高层次上进一步挖掘水稻的产量潜力。提出了通过深入研究第3代杂交水稻的特征特性及其潜在价值进一步挖掘水稻杂种优势效应的技术策略,通过立足1个研究主题,确定2个研究目标,寻找3类基因资源,关注4个研究层次的遗传学问题和培育5种第3代杂交水稻新组合,力争进一步开创水稻遗传改良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18.
针对剑麻粉蚧为害现状,调研、分析了剑麻粉蚧生物学特性与发生传播规律,根据粉蚧虫害及危害程度,提出了剑麻粉蚧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9.
第一代红铃虫的虫花是预测其第二代发生期和发生量的重要测报参数之一。过去逐日查3种类型田的调查方法,花工多、劳动强度大。为简化其调查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本文进行了如下初步探讨。 1 资料整理应用江西省彭泽县植保植检站1982~1990年第一代红铃虫虫花系统调查资料,分4种调查方法进行整理:即常Ⅰ(按逐日查3种类型田)、常Ⅱ(逐日只查1类田)和简Ⅰ(3种类型田均查,仅3天查1次,发生量乘3)、简Ⅱ(只查1类田,仅3天查1次,发生量乘3)。逐年地进行发生期  相似文献   

20.
何林娟 《茶叶》2003,29(1):45-46
小绿叶蝉是茶园中发生普遍的主要害虫,发生世代重叠,无公害茶园基地建设中必须控制使用农药,根据小绿叶蝉的发生规律,结合气象因子,采用拨卵调查法,预测小绿叶蝉的发生高峰,适时采取防治措施,同时,采取分批采和清除杂草等农业措施。减灭虫卵,压低虫口基数,减少使用农药,降低污染,确保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