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广东黄秋葵黄脉曲叶病样中检测到烟粉虱传双生病毒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黄秋葵是近几年来从日本和我国台湾引进的一种蔬菜作物。近期,广东的黄秋葵上发生了黄脉曲叶病。病株的典型症状表现为叶脉黄化,在叶片正面形成网络状,在叶背面叶脉肿大突起明显,病株幼叶小且向下卷曲,甚至整片幼叶黄化。植株早期被感染表现矮化。在发生黄脉曲叶病的黄秋葵田间,其病株率高达60%以上。用烟粉虱传双生病毒简并引物对随机采集的病样进行PCR检测,从这些病样中均能扩增出1条预期大小为570 bp的特异片段;基因克隆及测序分析结果表明,与该特异片段同源的均属双生病毒科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DNA,其中与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Cotton leaf curl Multan virus, CLCuMV)分离物G6相似性最高,为99%。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广东黄秋葵黄脉曲叶病中存在烟粉虱传双生病毒,该病害可能也是由CLCuMV侵染引起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广西西部地区靖西(JX)、凌云(LY)、德保(DB)和乐业(LeY)等4个县市烟草曲叶病的病原。[方法]2010年5-6月分别从广西靖西、凌云、德保和乐业等县市采集具有典型曲叶症状的烟草叶片,用基于双生病毒DNA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Bego-1和Bego-6对病叶组织总DNA抽提物进行PCR扩增和对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用BLAST、Vector NTI、MEGA 4.0和Simplot program 3.2软件等进行病毒序列分析、系统进化树构建和病毒重组分析。[结果]从选取的9个表现典型曲叶症状的样品叶组织总DNA抽提物中均可扩增出约1500bp与预期大小相符的DNA片段。测序和序列比对分析显示,9个样品扩增产物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73.7%~99.2%,与已报道的双生病毒具较高的相似性。其中,JX-2与中国番茄曲叶病毒广西番茄分离物(G32)的相似性最高,达99.2%;JX-3和JX-5与云南胡椒曲叶病毒云南辣椒分离物(YN323)相似性最高,分别为92.5%和93.4%;LeY-1、LY-1、DB-1、JX-1、JX-4和JX-6则与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中国番茄分离物(CHI)和广西烟草分离物(G102)的相似性最高,均高于95.0%。基于PCR扩增产物及已报道的双生病毒属代表种相应核苷酸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9个广西烟草分离物分属3个簇群:中国番茄曲叶病毒簇、云南辣椒曲叶病毒簇和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簇。重组分析结果表明:JX-3是云南辣椒曲叶病毒和中国番茄曲叶病毒的重组病毒,JX-5是云南辣椒曲叶病毒和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重组病毒。[结论]9个广西烟草分离物分属于4种双生病毒:中国番茄曲叶病毒和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以及分别由上述两种病毒与云南辣椒曲叶病毒重组而来的2种重组病毒。其中,中国番茄曲叶病毒自然侵染烟草、云南辣椒曲叶病毒和中国番茄曲叶病毒及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重组病毒等结果此前均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3.
 2018—2020年,从南宁市武鸣区、宾阳县的西番莲果园中采集疑似感染双生病毒的西番莲叶片样品,利用PCR、RCA、基因克隆、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等方法,明确了其感染的病毒及系统进化关系。结果显示:采集的23份西番莲样本中有19份扩增出一条570 bp的目的条带,证实受到双生病毒侵染;从部分阳性样品中共获得11条病毒全长基因组序列,其中10条序列与已报道的广东番木瓜曲叶病毒(papaya leaf curl Guangdong virus,PaLCuGdV)各分离物的核苷酸相似性达92%以上;1条序列与已报道的一品红曲叶病毒(euphorbia leaf curl virus,EuLCV)各分离物的相似性达92%以上;依据双生病毒分类标准,确定侵染广西西番莲的双生病毒为PaLCuGdV和EuLCV的分离物;进化树分析发现,PaLCuGdV广西西番莲分离物与PaLCuGdV韩国各西番莲分离物和中国台湾西番莲分离物处于同一大分支,说明PaLCuGdV广西西番莲各分离物与PaLCuGdV韩国各西番莲分离物和中国台湾西番莲分离物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EuLCV广西西番莲分离物与EuLCV韩国分离物、中国山东一品红分离物和福建一品红分离物等处于一个大分支,但广西分离物却又独处一个小的分支,说明广西分离物虽然与上述几个分离物亲缘较近,但可能存在较为独立的进化。这是PaLCuGdV和EuLCV侵染广西西番莲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4.
2种单组份双生病毒与异源卫星DNA的互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烟草曲茎病毒(Tobacco curly shoot virus,TbCSV) Y35分离物(Y35)和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China virus,TYLCCNV) Y10分离物(Y10)是从云南烟草上分离的2种单组份双生病毒,分别伴随卫星DNAβ(Y35β及Y10β)分子。将Y35和Y10分别伴随其同源或异源卫星(Y35β或Y10β)接种本氏烟和心叶烟,症状观察表明,无论Y10还是Y35伴随异源卫星DNAβ时引起的症状均与其伴随同源DNAβ引起的症状明显不同,且Y10β伴随Y35致病性最强。Southern印迹结果表明,Y10β及Y35β均可被异源辅助病毒稳定复制,但其复制水平明显低于伴随同源病毒时的水平,且植株中病毒和卫星的积累量并不完全与症状严重程度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5.
为了监测烟粉虱传双生病毒在广东的发生与扩散动态, 2003年-2021年, 本课题组对全省烟粉虱传双生病毒进行了长期调查与监测。结果表明, 在广东省广州、湛江、惠州等14市均有烟粉虱传双生病毒病的发生, 危害的寄主植物有番茄、南瓜、甘薯等24种, 其中番茄黄化曲叶病发生和危害尤为严重, 广泛分布于全省各地;从14市采集的病样中共鉴定出烟粉虱传双生病毒21种, 其中广东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Guangdong virus, TYLCGdV)、广东番茄曲叶病毒(tomato leaf curl Guangdong virus, ToLCGdV)、黄蝉曲叶病毒(Allamanda leaf curl virus, AllLCV)、广东雾水葛花叶病毒(Pouzolzia mosaic Guangdong virus, PouMGDV)、十萼茄黄花叶病毒(Lycianthes yellow mosaic virus, LyYMV) 5种病毒为新种;同时, 发现危害不同寄主的病毒种类存在差异, 危害同一作物的病毒种类也存在动态变化。本文明确了广东烟粉虱传双生病毒分布广、种类多、危害重, 为全省烟粉虱传双生病毒病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烟草曲茎病毒(Tobacco curly shoot virus,TbCSV)和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curl China virus,TYLCCNV)在不同寄主中的相互作用,将含有TbCSV分离物Y35(Y35)和TYLCCNV分离物Y10(Y10)及伴随卫星DNAβ(Y35β或Y10β)侵染性克隆的农杆菌按不同组合接种本氏烟和心叶烟,定期观察植株症状。结果表明,当Y10和Y35同时伴随Y10β或Y35β时,接种植株60天后,在本氏烟中引起的曲叶症状减轻,而在心叶烟中曲叶症状减轻的现象在侵染早期较明显,且植株表现的症状与Y35+Y10β或Y35+Y35β引起的症状相似。PCR及Southern印迹检测结果显示,在本氏烟植株中,两种病毒及卫星在整个侵染过程中均能复制,且Y10和Y35的复制水平在侵染后期均降低。在接种后15天的心叶烟植株中能检测到所有DNA组分,但接种100天后在这些植株中均不能检测到Y10的复制,而Y35的复制水平与单独伴随卫星相比差异不大。表明TbCSV与TYLCCNV在症状形成和复制水平上存在拮抗互作,且这种拮抗作用随寄主不同表现各异。  相似文献   

7.
福州市发生由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引起的朱槿曲叶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棉花曲叶病是世界棉花生产上最具毁灭性的病毒病害,其主要病原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Cotton leaf curlMultan virus,CLCuMV)已经入侵我国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多个地理区域,扩散危害范围日益加大.2011-2012年调查发现福建省厦门、福州和宁德等多个城市绿化植物朱槿(Hibiscus rosa-sinensis)发生朱槿曲叶病的流行.应用双生病毒通用引物以及烟粉虱生物型鉴定的通用引物,通过PCR扩增、序列分析等方法,分别检测或鉴定了福州市朱槿曲叶病的病原、介体烟粉虱的生物型以及朱槿病株上烟粉虱的带毒率.结果显示:福州市朱槿曲叶病的病原是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与CLCuMV广东分离物和广西分离物的相似性高达99.6%以上;介体烟粉虱生物型为B型,病株上烟粉虱的带毒率为100%.试验结果说明CLCuMV已经扩散至福建省,应警惕和控制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的进一步扩散和危害.  相似文献   

8.
班一云  丁波  周雪平 《植物保护》2017,43(4):134-138
双生病毒是一类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发生的单链环状DNA病毒。本文对从湖南采集到的6例(洋姜、番茄、萝卜、赛葵、甘薯、牵牛花)疑似双生病毒侵染的植物叶片进行了分子鉴定。利用滚环扩增技术(RCA)对样品DNA进行扩增,分别对其RCA产物进行酶切,并将酶切得到的片段测序后进行BLAST比对,结果显示番茄样品中的病毒分离物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相似性最高(99%),牵牛花样品中的病毒分离物与甘薯卷叶病毒相似性最高(99%),证明这两个分离物是单组分DNA-A双生病毒。这是在湖南省首次发现并报道双生病毒的全核酸序列。  相似文献   

9.
甘薯曲叶病是广东甘薯的一种新病害,病株表现为叶片皱缩,向上卷曲,叶脉肿大等症状.PCR检测结果显示,所有病样中均存在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通过滚环扩增方法获得了3个病毒分离物的全基因组.扩增产物克隆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这3个病毒分离物基因组均仅含有DNA-A,具有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单组分病毒基因组典型特征;其大小分别为2 829 nt (JX286653、JX286654)和2 828 nt(JX286655).三者核苷酸序列同源率为96.0%~98.4%;与已报道的甘薯曲叶病毒19个分离物的同源率均大于89.0%.因此,引起广东甘薯曲叶病的病原被鉴定为甘薯曲叶病毒.本研究是首次在广东发现甘薯曲叶病毒.  相似文献   

10.
双生病毒是一类在全球范围内危害严重的单链环状DNA病毒。本研究从2017年采自云南的胜红蓟样品中(YN2017)获得了一条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和一条β卫星的全基因组序列。该双生病毒的全长序列与烟草曲茎病毒的相似性最高,为99.60%,确定为烟草曲茎病毒的分离物。YN2017β卫星与中国胜红蓟黄脉β卫星的同源性最高,为90.8%。进一步分析发现,该β卫星的卫星保守区域(SCR)至富含腺嘌呤区(A-rich区)之间约1 kb的序列与中国胜红蓟黄脉β卫星相应序列的相似性高达97.2%;其包含的A-rich区上游与SCR之间约300 bp的序列与中国胜红蓟黄脉β卫星相应序列的相似性仅为70.2%,而与烟草曲茎β卫星相应序列的相似性最高,为97.3%。重组分析发现,所分离的β卫星是由中国胜红蓟黄脉β卫星和烟草曲茎β卫星重组产生。这是首次在中国发现由不同的β卫星重组产生的β卫星分子。  相似文献   

11.
We demonstrated that only 2 out of 15 isolates of Tobacco leaf curl Yunnan virus (TbLCYNV)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satellite DNAβ molecules. To investigate the infectivity of this virus, an infectious clone of TbLCYNV isolate Y143 (TbLCYNV-Y143) was agroinoculated or whitefly transmitted into Nicotiana benthamiana, N. glutinasa, Petunia hybrida and N. tabacum. TbLCYNV-Y143 alone was able to induce severe upward leaf curling, vein thickening or stunt symptoms in these plants. Co-inoculation of TbLCYNV-Y143 with DNAβ molecules associated with other begomoviruses induced similar symptom types on these plants. This indicates that TbLCYNV is a monopartite begomovirus. The relevance of results that only two isolates of TbLCYNV were associated with DNAβ molecule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云南省滇牡丹叶部病害的发生动态, 本研究开展了3个海拔区域滇牡丹主要叶部病害周年调查及病原真菌初步鉴定, 并探讨海拔高度、温度和降雨量对滇牡丹病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 3个海拔区域滇牡丹主要叶部病害为黑斑病、红斑病和炭疽病, 病原菌分别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枝孢属Cladosporium和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的真菌。其中黑斑病和炭疽病在稗子乡(2 000 m)发病较重, 其次是梁王山(2 400 m)和香格里拉(3 400 m), 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呈现随海拔升高逐渐下降的趋势。此外, 稗子乡的病害发生动态与月平均温度、降雨量的变化规律基本趋于一致, 且3种病害的发病程度与月平均温度、降雨量显著相关。综上所述, 低海拔且温湿度较大的区域滇牡丹叶部病害发生较重, 本研究为滇牡丹病害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红麻曲叶病是2012年在海南省海口市发现的一种新病害,病株表现为叶片向上卷曲、叶脉肿大、叶脉变深绿色等症状。PCR检测结果显示,该病样中均存在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病毒分离物(HN08)基因组仅含A组分(DNA-A),其全长为2 738 nt,与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CLCuMuV)各分离物的相似性均大于89.0 %,其中与中国各分离物的相似性均大于99.0 %。该病毒分离物也伴随有β卫星分子,其全长为1 346 nt,与CLCuMuV各分离物伴随的β卫星分子(CLCuMuB)序列相似性大于83.0 %,其中与分离物Fz1的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9.7 %。构建了HN08 DNA-A及其β卫星分子侵染性克隆,通过农杆菌注射接种红麻,接种后30 d,HN08 DNA-A及其β卫星分子混合接种的红麻植株新出叶片开始产生曲叶症状;接种后60 d,二者混合接种的植株大部分叶片表现为严重的曲叶症状,且与田间自然病株症状相同,而二者各自单独接种的红麻植株没有产生明显的症状。PCR及Southern blot检测进一步证实这些症状是由HN08 DNA-A及其β卫星分子的共同侵染引起的。因此,海南红麻曲叶病是由CLCuMuV及其伴随的β卫星分子(CLCuMuB)共同侵染引起的。本文首次报道了红麻是CLCuMuV自然新寄主。  相似文献   

14.
浙南菜区番茄曲叶病毒病发生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两年调查,明确了浙南菜区越冬番茄曲叶病毒病的主要侵染期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即番茄苗龄20~30 d。温州近郊常年蔬菜生产基地,番茄曲叶病毒病的侵染循环主要通过携毒烟粉虱在越冬番茄和早春番茄间传播完成。苍南、瑞安等季节性番茄生产基地,该病的侵染循环主要通过携毒烟粉虱在越冬番茄、大田番茄苗和夏季南瓜等中间寄主传播完成。随着播种期推迟,番茄曲叶病毒病发生轻,目前浙南菜区生产上‘托马雷斯’、‘好韦斯特’、‘合作903’等主栽番茄品种均表现感病。田间调查还表明,通过50目防虫网覆盖育苗栽培可以有效控制番茄曲叶病毒病发生,防控效果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5.
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已对我国棉花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是引起巴基斯坦和印度棉花曲叶病流行的主要病原之一,是由烟粉虱以持久方式传播。近年来,在广东和广西分别发现了严重侵染朱槿和黄秋葵的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虽然广东和广西不种植棉花,但该病毒传播介体烟粉虱在广东、广西及我国棉花产区都有分布。因此该病毒的入侵,对我国棉花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6.
 对云南省文山市、昆明市、红河州、曲靖市的三七主要种植区进行病毒病调查及相关病毒检测,发现病毒病在上述地区均有发生,年平均发病率均在5%以上,且种植年限越长发病率越高,已成为三七上仅次于根腐病的主要病害。三七病毒病症状类型复杂多样,主要有白化、黄化、褪绿、斑驳、皱缩、卷叶和坏死等。利用PCR/RT-PCR对2011年~2015年,以及2017年采集的466份疑似病毒病样品进行检测,发现侵染三七的病毒主要有三七Y病毒(Panax virus Y,PnVY)、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China virus,TYLCCNV)及其卫星(tomato yellow leaf curl China betasatellite,TYLCCNB)、三七A病毒(Panax notoginseng virus A,PnVA)和烟草扭脉病毒(tobacco vein distorting virus,TVDV),基中PnVY为当前为害云南三七的优势病毒,TVDV在三七上侵染为害系黄症病毒科成员侵染人参属植物的首次报道。PnVY、TYLCCNV、PnVA和TVDV的平均检出率分别为51.5%、31.9%、10.7%和7.0%,存在PnVY + TYLCCNV、PnVY + PnVA以及PnVA + TVDV复合侵染的现象,复合侵染的检出率分别为20.6%、3.4%和0.3%。未检测到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tospovirus,TSW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烟草花叶病毒属(Tobamovirus)病毒、毛形病毒属(Crinivirus)病毒,以及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Begomovirus)中除TYLCCNV以外的其他病毒。  相似文献   

17.
云南三七病毒病的发生及病毒种类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省文山市、昆明市、红河州、曲靖市的三七主要种植区进行病毒病调查及相关病毒检测,发现病毒病在上述地区均有发生,年平均发病率均在5%以上,且种植年限越长发病率越高,已成为三七上仅次于根腐病的主要病害。三七病毒病症状类型复杂多样,主要有白化、黄化、褪绿、斑驳、皱缩、卷叶和坏死等。利用PCR/RT-PCR对2011年~2015年,以及2017年采集的466份疑似病毒病样品进行检测,发现侵染三七的病毒主要有三七Y病毒(Panax virus Y,PnVY)、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China virus,TYLCCNV)及其卫星(tomato yellow leaf curl China betasatellite,TYLCCNB)、三七A病毒(Panax notoginseng virus A,PnVA)和烟草扭脉病毒(tobacco vein distorting virus,TVDV),基中PnVY为当前为害云南三七的优势病毒,TVDV在三七上侵染为害系黄症病毒科成员侵染人参属植物的首次报道。PnVY、TYLCCNV、PnVA和TVDV的平均检出率分别为51.5%、31.9%、10.7%和7.0%,存在PnVY + TYLCCNV、PnVY + PnVA以及PnVA + TVDV复合侵染的现象,复合侵染的检出率分别为20.6%、3.4%和0.3%。未检测到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tospovirus,TSW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烟草花叶病毒属(Tobamovirus)病毒、毛形病毒属(Crinivirus)病毒,以及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Begomovirus)中除TYLCCNV以外的其他病毒。  相似文献   

18.
2009年河北省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生危害和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9年,河北省主要番茄种植区发生一种疑似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新病害。本文在田间调查、取样的基础上,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ID-ELISA)方法对病原进行鉴定,明确了番茄黄化曲叶病在河北省的分布与危害:至2009年9月,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已在河北省南部的邯郸、邢台和石家庄,中部的保定和衡水等地严重发生,河北省中北部廊坊、沧州南部靠近衡水的部分地市亦零星发生此病害,应用TYLCV检测试剂盒检测的29个品种58个标样A405值达到2.1~7.5。唐山、承德地区尚未发现番茄黄化曲叶病的危害,4个县市9个番茄品种检测结果均呈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