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频次分布χ2检验和9种分布型指数的测定,白杨透翅蛾幼虫的空间分布型为一般负二项分布,空间分布的基本成分是疏松的个体群,个体群的分布为聚集型。当t=1,D=0.25时的理论抽样数为:n=20.8064/X+10.904,在防治指标为0.10头/株时,最大抽样数为220株。序贯抽样的累积虫量界限为:To(N)=:0.10N±0.3695N。该幼虫的田间简单随机抽样以平行线法为最佳。  相似文献   

2.
日本鞘瘿蚊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聚集度指标法研究表明,日本鞘瘿蚊ThecodiplosisjaponensisUchida &Inouye幼虫空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根据M- v的回归关系,所得线性回归方程M= 60.367+ 0.012V,属于聚集分布。五种抽样方法精度比较,五点法适用于林间调查,并计算了林间调查的理论抽样数,列出了序贯抽样分析表。  相似文献   

3.
板栗疫病病斑数在板栗树南北方位和主干、主枝、侧枝都属于聚集分布。调查方法以棋盘式和“Z”字型为好,取样数公式为n=(196161)2[1.7205X+0.0184]。本文亦探讨了序贯抽样技术,为预测预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聚集度指标,频次比较及回归分析方法对粗鞘双条杉天牛在杉木人工要的为害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粗鞘双条杉天牛在人工杉木林中为害分布属受密度制的聚集型分布, 临界密度为mo=2.5961株样方;受害株的分布以植株群为基本单元,其形成是由于该天放散活动能力弱,产卵范围比较集中所致。根据回归式m=0.6280+0.7905m,可确定随机抽样的理论抽样数θ,θ=t^2/D^2(a+1/X+β+21  相似文献   

5.
蠕须盾蚧空间分布型测定结果表明:频次分布检验为Neyman分布;聚集度指标测定为聚集分布;根据m~*-m的线性回归方程m~*=0.072+1.375m,表明属于聚集分布。根据聚集均数λ测定结果,分析了聚集原因。在分布型研究基础上,探讨了资料代换模型,最适抽样数和种群序贯抽样模型。  相似文献   

6.
毛白杨透翅蛾幼虫主要危害毛白杨苗干部。设10块标准地,经多次适合性检查,其结果表明,毛白杨透翅蛾幼虫的空间分布状态全部呈现负二项分布,用多种聚集度指标测定,则均属聚集分布。由此建立了不同密度下的理论抽样曲线图和序贯抽样检索表,确定了序贯抽样公式:To(n)=0.3n±1.2n。  相似文献   

7.
通过调查和计算,明确了云杉顶芽瘿蚊的空间分布型呈聚集型的一般负二项分布。用Iwao方法给出了抽样技术,理论抽样数当t=10,D=03时,n=6359/x+444,如果防治指标定为每株22个虫瘿时,序贯抽样的累积虫瘿数量界限为:T0(N)=22N±178732N。林间随机取样以平行线和“Z”字形为最佳  相似文献   

8.
黄刺鹅越冬茧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聚集度指标的计算分析,明确了黄刺蛾[Cnidocampa flavescen(Walker)]越冬茧呈聚集型的一般负二项分布。用Iwao方法给出了抽样技术,理论抽样数量当t=1.0,D=0.3时,n=13.46√x+5.34。如果防治指标定为每株1.5个越冬茧时,序贯抽样的累积越冬茧数量界限为:Tn=1.5n 3.3367√n,聚集原因由于环境因素引起。应用序贯抽样技术和确定抽样数量是防治中值得参考的统计指标。  相似文献   

9.
对茶梢蛾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幼虫为普通聚集分布,其基本成分是面积为一株油茶大小的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调查时以棋盘式取样为佳。根据空间分布型分析,计算出序贯抽样模型为:最适理论抽样数模型为:  相似文献   

10.
马尾松赤枯病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了聚集度指标法研究马尾松枯病的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其分布是聚集型,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以聚集向外扩散。林间抽样方法比较结果,以五点团状法取样精度较高,适用于苗围病情调查,文中分析并计算了调查的最佳抽样数列序贯抽样分析表。  相似文献   

11.
应用聚集度指标法对云杉落针病空间分布型的研究结果表明,其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中的负二项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致密的个体群,聚集强度因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林地抽样方法比较结果表明,以平行线法取样精度较高,适用于苗圃病情调查,并计算了病害调查的最适抽样数以及序贯抽样决策模型。  相似文献   

12.
采用聚集度指标法和回归分析法,对三星竹象虫在林间的空间格局进行测定,采用刀切法给出了聚集度指标的估计区间。结果表明,三星竹象虫幼虫在林间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所采用的三次设计最优拟合提高了回归模型参数的精度,根据研究结果计算了林间调查的理论抽样数,并列出序贯抽样分析表。抽样技术研究表明,林间虫情调查时,采用平行线取样法或对角线取样法,实际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3.
对云杉顶芽瘿蚊在云杉林树冠上垂直高度的空间分布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个体间相互吸引,种群呈聚集分布,聚集强度因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将其运用到序贯抽样技术中,在检测树木受害程度和防治质量以及虫情监测时,可只抽取样枝。  相似文献   

14.
利用聚集度指标法和模型分析法对梅州市马尾松毛虫越冬代、第2代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并采用5种常用抽样方法进行了模拟取样、测定,且编制了最佳抽样株数参数表。结果表明:梅州市马尾松毛虫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在抽样调查时,采用对角线法、平行线法、“Z”字形法效果好,抽样株数一般为20株。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与大量取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频次方检验法,确定杨圆蚧空间分布型为负二项分布,利用若干聚集度指标法,进一步明确了杨圆蚧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序贯抽样技术。  相似文献   

16.
在大量取样的基础上,利用若干聚集度指标法、频次分布卡方检验法对松瘿小卷蛾幼虫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在落叶松种子园内,松瘿小卷蛾幼虫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种群扩散为聚集扩散。在序贯抽样中应用Iwao的序贯抽样公式确定了最适抽样数。  相似文献   

17.
木毒蛾空间分布型及其应用和综合治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本文采用比较频次法和聚集度指标法,测定木毒蛾各虫态的分布型。应用Iwao方法,计算各虫口密度下的林间最低抽样数,分析了中幼林中幼虫序贯抽样。研究表明,木毒蛾各虫态(卵块、幼虫、蛹)在木麻黄防护林中呈聚集分布,幼虫以聚集型扩散。幼虫在中低密度下,以对角线和棋盘式取样最佳,卵块以对用线取样最佳。对木毒蛾的防治应以营林措施为基础,坚持生物防治,可以有效地控制其虫口密度。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桦树林抽样调查与几种聚集度指标检验法相结合,说明花尺蛾幼虫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用1wa 0的方法,确定了不同虫口密度下的理论抽样数及序贯抽样检索表.为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9种聚集度指标法测定黄山松种子涩籽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黄山松种子涩籽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份是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并应用lwa's方法,分析计算林间不同密度下的最低抽样数.  相似文献   

20.
采用扩散系数C.Tayeor幂法测等7种方法对松扁叶蜂幼虫空间分布型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其空间分布型在各调查区域属聚集分布,且个体间相互排斥,聚集强度随密度的升高而增加,在此基础上所得出的最适抽样及幼虫序贯抽样分析表用于虫情测报,可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达到及时指导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