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前言     
为了提高国有林场综合管理水平 ,总结交流国有林场在经营管理、森林资源培育、经济林栽培、科研技术推广等方面的成果和经验 ,福建省国有林场管理局、省林学会造林专业委员会和省经济林协会联合于 2 0 0 2年 9月 2 4日在福州召开全省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森林培育和经济林开发学术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省林学会造林专业委员会和省经济林协会部分常务委员、常务理事、专家学者和论文作者共计 30人。会议由省国有林场管理局局长、省林学会造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省经济林协会副理事长兰灿堂主持 ,省林业厅营林处处长李岱一、省种苗总站站…  相似文献   

2.
在省科协主持下,省林学会与农学、地理、地质、土壤、气象、水利、能源、生态、煤炭、公路、环境科学等十三个省级学会联合召开了“河南省山区开发学术讨论会”。会议就当前我省山区建设中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对山区的综合治理与开发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现摘要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3.
同志们:由省林业局和省林学会主持的“秦岭山区林业建设学术问题讨论会”,在省宁西林业局如期召开,这是我省林业生产建设上的一件大事。参加这次会议的有西北林学院、西北林业调查规划大队,有宝鸡、安康、汉中、咸阳、渭南、西安等地(市)和省属林业单位共75名代表。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第四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审于2003年12月揭晓。省林学会推选的25篇科技论文中有23篇获奖,其中“安徽省森林生态网络体系”等12篇论文分获二、三等奖,另有11篇论文纳入市及其他学会推荐范畴并获奖。省林学会要求全省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紧密结合我省林业实际,努力探索、身体力行,积极投身到林业科研、推广与技术服务工作中,为我省林业科技进步和林业跨越式发展作出贡献。(省林学会) 到林业科研、推广与技术服务工作中,为我省林业科技进步和林业跨越式发展作出贡献。(省林学会)论文题目作者工作单位获奖等级安徽省森林生态网络体系程鹏桑和会唐丽影等省林业厅、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油茶成林低改主要技术措施叶明福舒城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大别山野生山核桃生长发育与生态环境关系的研究韩久同合肥林校湿地松造林密度的研究虞沐奎邱辉徐六一等省林科所、省林业厅江淮分水岭易旱地区林业可持续发展—岗地经济林肖正东省林科所安徽湿地资源与湿地分类研究何山春朱文中吴小龙等省自然保...  相似文献   

5.
在省林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上,原省林业厅厅长、省林学会理事长刘清泉同志提议,在我省开展评选“省树”的活动。经省林学会常务理事会讨论。认为很有必要。通过省树评选,可以培养人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操,启发人们认识树木、爱护树木的自觉性和鼓舞全民植树的热情。从而激励全省人民热爱山西、建设山西、绿化三晋大地,建设好山西的“绿色宝库”。  相似文献   

6.
一、甘肃省林学会于一九八七年五月十二日至十三日,在兰州召开了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学会常务理事、理事、共28人。会议由省林业厅副厅长,省林学会李卫芳理事长,副理事长张汉豪主持。省林业厅厅长蒲泽,副厅长禹贵民出席会议并就我省林业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以及学会工作如何为林业建设服务讲了重要意见。省科协学会部陈守谦同志到会指导。省林学会副秘书长屈金声传达了中国林学会4月份在浙江富阳召开的工作会议精神;  相似文献   

7.
陇南有山就有地,有地就有埂,有埂就有树。地埂经济林在促进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山区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甘肃省陇南山区发展地埂经济林的启示和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湖北林业科技》2014,(2):F0002-F0002
周伟国,1963年9月生于浙江天台,1983年6月浙江林学院经济林专业本科毕业。现任湖北省林业科技推广中心副主任,正高级工程师(二级),兼任中国经济林协会理事、中国林学会经济林分会理事、国家经济林工程建设技术专家库成员、湖北省林学会经济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职改办林业工程系列高评委委员、湖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科技厅科技专家库成员,湖北省林业厅林业科技专家库成员。该同志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林业科研、推广及管理工作,工作上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勇于奉献,为我省林业建设做出较大贡献,是我省知名的林业经济林专业专家。  相似文献   

9.
<正> 省林学会森林资源综合利用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二年六月十日至十四日在武昌召开.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我省科研、设计、教学、生产部门等二十三个单位的研究员、工程师、助理工程师、技术员和业务领导干部,共三十五人.会议由省林学会理事、森工学组组长张起华工程师主持,省林学会付理事长方建初研究员致开幕词.参加会议的省林业局分管森工的刘武越付局长,省林学会理事、省木材公司党委书记高士元同志,省林学会理事、省林业局科教处付处长赵天生同志先后在会上发了言.会议闭幕时,省林学会付理事长、省林业局付局长徐逸凌同志  相似文献   

10.
参加全省山区经济林现场会的各位同志: 在三门峡召开全省山区经济林现场会,是我提议召开并要出席会议的,因与其他事情冲突,不能出席了,特表示歉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造林绿化事业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从整体上看,山区造林绿化起点不高,发展不快,经济林比重偏少,同群众脱贫致富结合得不够紧密。省委、省  相似文献   

11.
退耕还林工程现已在我省正式启动,这项工程的实施不仅是对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的贡献,同时也将给山区的人民群众营造一个良好生存环境。退耕还林工程是建国以来国家对人口相对稀少的山区投入最多最大的工程项目,也是山区农民能直接从中获益最多的工程项目,使山区得以休养生息,国家给予的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保障了山区农民的基本生活,为山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的发展经济林、发展养殖业、开发旅游业等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
8月24~26日,云南省林学会在昆明举行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云南省林学会第八届理事会。云南是我国第三大林区,林业在我省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中占有重要地位。全省拥有省林学会会员3200多名。来自全省各地林业基层单位、生产第一线的代表154人通过充分蕴酿、民主选举,产生了以省  相似文献   

13.
<正> 1988年11月26日、27日,省林学会在石家庄市召开了生态经济沟建设学术研讨会。会上,来自省林业厅、林学院、林科所和邯、邢、石、保、张、承、唐、秦地市及山区县林业局的四十余位领导同志、林业教授、讲师和高中级工程师,以大量典型和数据,论述了山区生态经济沟建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介绍了太行山区、燕山山区各具特色的生态经济沟建设经验、应用方法和其在山区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这次会议,把河北省山区生态经济沟建设的规模、气势及其产生、发展的必然性全面展现了出来。我省山区自然条件复杂。长期以来,由于滥用农业自然资源,一些地方生态环境失  相似文献   

14.
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中国科协“五大”精神开创我省林学会工作的新局面──蒋厚镇理事长在省林学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上的总结讲话各位表、各位理事:今天我们召开了省林学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与会的有各级林学会的会员代表,其中有已退休的老林业科技工作者,也有...  相似文献   

15.
省政府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讨论《豫西经济林基地开发建设十年规划》,研究进一步加快豫西经济林基地建设步伐,使林果业成为豫西乃至全省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 一、从加速调整我省农村经济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加快豫西经济林基地开发建设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省林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造林绿化发展迅速。山区造林灭荒步伐逐年加快,特别  相似文献   

16.
陈智忠 《河南林业科技》1998,18(3):28-29,32
山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充分利用和发挥山区经济林优势,建立以经济林为核心的产业化经营发展战略体系,包括发展战略思想、目标、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林业部提出搞好山区林业开发,以经济林为先导,造林种果,兴林富民。实践也证明了,山区的潜力在山,希望在林,突破口在经济林。西安市制定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把以经济林为主的绿山富民作为一  相似文献   

18.
给出了山区逆温层小气候的概念。阐述了山区逆温层的效应、研究方法。确定逆温层位置的方法有物候观测法、冻害调查法、地形地貌分析和气象观测法;展望了逆温层小气候在经济林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正> 建国以来,我省经济林栽培面积和产品产量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全省累计已营造各种经济林木3147. 76万亩,保存近1200万亩,相当于建国前经济林总面积的2倍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逐步好转和农村承包责任制的落实和完善,特别是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力地推动了我省经济林生产的发展。经济材产品产量也有明显的增长,其中,乌桕、生漆、油桐、板粟、五倍子等产品产量已跃居全国前五名的行列。林业部《关于调整林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经济林的通知》发布以后,在广大农村特别是丘陵山区,经济林生产已出现了好的势头。实践证明,大力发展经济林是开发山区资源,繁荣经济,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20.
发展经济林果富民富县富行业●本刊评论员今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六次代表大会,首次把发展经济林作为山区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列为林业工作的一大任务。这一重大战略决策,既说明了发展经济林是振兴我省山区经济、实现山区人民脱贫致富、增强林业经济实力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