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选用北京地区20个大豆品种(系),对其品质性状和豆腐产量进行相关分析,研究表明:1)大豆籽粒的脂肪含量与豆腐湿重与湿豆腐体积、豆腐干重间呈极显著正相关;2)品种间豆腐产量差异显著;3)豆腐产量与蛋白质含量、凝固剂的种类无相关关系,湿豆腐产量受凝固剂的影响极显著;4)豆腐湿重与湿豆腐体积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豆腐干重呈显著正相关,豆腐体积与豆腐干重呈显著正相关。5)经新复极差分析分别选出高蛋白、高脂肪、高豆腐产量的专用品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以超高产大豆品种为砧木嫁接不同年代育成品种,旨在明确嫁接超高产品种的根系对接穗品种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从而揭示根系改良在大豆育种中的作用。【方法】以来自相同的祖先亲本(Williams和Amsoy)且地理纬度相同的美国俄亥俄州和中国辽宁省不同年代育成的11个代表性大豆品种为接穗,采用劈接法,于子叶期分别与超高产大豆品种辽豆14和中黄35的砧木进行嫁接,其中,以11个不同年代育成品种的自身嫁接处理与不嫁接处理作为对照。在盆栽条件下,于R1、R2、R4、R5、R6期测定植株叶片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叶色值,于成熟期收获后对植株进行考种,测定植株的单株粒数、百粒重和单株产量。【结果】不同生育时期大豆品种的根系活力均表现为辽豆14中黄3511个不同年代育成品种,R5期和R6期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水平。叶片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叶色值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其中,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于R2期达到高峰值,叶色值于R4期达到高峰值,而后开始呈下降趋势。不同年代育成品种在不嫁接与自身嫁接条件下具有相似的变化曲线,而嫁接于超高产品种辽豆14和中黄35的砧木后,曲线下降较缓慢。R5至R6期间,嫁接于自身砧木上的植株其叶片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叶色值平均每天分别下降1.43%、3.67%、3.38%和0.82%,而嫁接于超高产品种砧木上的植株相应下降了1.11%、3.26%、2.05%和0.48%。不同年代育成品种在自身嫁接与不嫁接条件下,其单株粒数、百粒重、单株粒重无显著变化,而与自身作砧木的植株相比,嫁接到超高产品种辽豆14或中黄35砧木上后,其单株粒数、百粒重和单株产量分别提高了2.82%、9.36%和10.60%,且当代品种的增幅要大于中期品种和共同亲本。【结论】超高产品种辽豆14和中黄35根系在生殖生长期具有较高的生理活性。嫁接超高产品种砧木可以有效减缓不同年代大豆品种生育后期的叶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叶色值的下降速率,增强植株的光合能力,进而提高产量。因此,在未来大豆育种工作中,应该更加注重根系的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3.
《吉林农业科学》2016,(6):45-49
为明确吉林省不同年代育成大豆品种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变化趋势,对吉林省1923~2015年育成的368个大豆品种进行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演变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75年来育成的大豆品种随着年代推移育成数量逐渐增加,2000年以后育成品种达238个。在品种改良过程中,产量、百粒重、脂肪含量呈增加趋势,增幅分别为每年0.92%、0.07%和0.03%;蛋白质含量、蛋脂总量及生育期呈下降趋势,降幅分别为每年0.04%、0.05%和0.02%。品种区域试验的平均产量由1923年的1 743.1 kg/hm2增至2015年的2 951.7 kg/hm2,其中脂肪含量≥22%的有69个,蛋白质含量≥44%的有23个,特用型品种37个。通过对这些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比较,分析其演变趋势,解析品种更替的原因,为今后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4.
大豆生态,形态及产量性状与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利用生育期降雨量为100毫米甘肃省张掖地区玉米原种场,进行大豆品种资源抗旱性直接鉴定的同时,我们还对大豆的生态、形态以及产量性状与抗旱性进行了研究。其方法是在综合评定大豆品种资源抗旱性基础上,按大豆不同生态性状分别统计抗旱级别的品种数,然后计算中度以上抗旱品种数及占同一生态类型总数的百分比,冉进行比较,得出不同生态性状的抗旱性。形态及产量性状与抗旱性  相似文献   

5.
菜用大豆品质和产量性状的评述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综述了菜用大豆的品质、产量等性状的研究现状、指出了菜用大豆生产、经营中所存在的总是,并对菜用大豆今后的发展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在对大豆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进行定向改良的同时,该品种的生理性状也发生了变化,但与产量和农艺性状相比生理性状的改善幅度较小,大豆生理性状的遗传改良孕育着巨大的产量潜力.建立以生理性状为目标的育种程序,定向改变大豆的生物学和生理学特性,是提升当前我国大豆育种水平、实现产量突破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大豆‖玉米间作对大豆植株形态、光合荧光特性、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大豆品种洛豆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2个种植模式:大豆‖玉米间作和大豆单作,分析间作模式下4叶期(V4期)、初花期(R1期)、初荚期(R3期)、初粒期(R5期)和满粒期(R6期)大豆植株形态、光合荧光特性,成熟期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株高在V4—R6期,间作>单作,除了V4期差异不显著,其他时期差异均极显著;倒3节茎粗在V4—R6期,间作<单作,除了V4和R1期差异不显著,其他时期差异极显著。叶片SPAD值在V4和R1期,间作<单作,差异不显著,R3、R5和R6期,间作>单作,R6期差异极显著,R3和R5期差异不显著。固定荧光(Fo)在V4—R6期,间作下的Fo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R6期极显著小于单作,其他时期差异不显著;荧光产量(Fm)在V4—R6期,间作下的Fm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R6期极显著小于单作,在R1和R3期极显著高于单作,其他时期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河北省夏大豆育成品种的农艺与品质性状。[方法]对河北省自1975年以来审定的40个夏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河北省夏大豆产量从1975年的2250 kg/hm2上升至2007年的2940 kg/hm2,增产幅度为30.7%。品种的农艺性状为:株高70~100 cm,生育期90~105 d,分枝数1个以上,紫花、圆叶,亚有限或有限型结荚习性;圆粒、黄或褐脐、百粒重高于18 g的品种占总数的72.5%。蛋白质含量≥44%的品种有4个,占总数的10.0%;蛋白质含量在41%~44%的品种有22个,占总数的55.0%。脂肪含量≥21%的品种为9个,占总数的22.5%;脂肪含量在18%~20%的品种为25个,占总数的62.5%。蛋白质+脂肪含量≥63%及脂肪含量≥20%的品种有6个,占总数的15.0%。[结论]该研究为夏大豆新品种的引进与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抗灰斑病大豆品种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品质性状间的相互关系,选用了近年黑龙江省审定的17个抗灰斑病的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各性状及性状组基因型值进行相关与典型相关分析,并建立了以产量性状为目标的各性状选择指数。结果表明:对单株产量影响最大的是产量性状组的单株粒数、3粒荚数、单株荚数;农艺性状组的生育期、单株节数及株高,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组间以正相关为主;生育日数与百粒重呈正相关、底荚高与4粒荚数呈负相关;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组间典型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且生育日数与蛋白质含量呈正相关,产量性状的选择应以株高中等、生育期适中、单株多有效节数、较低的结荚部位、粒中等大、单株粒数多为选育目标,蛋白质含量的提高可通过生育日数及百粒重等性状间接达到。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育成大豆品种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遗传改进的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建国以来辽宁省育成的46个大豆品种的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和蛋脂总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分别对20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及90年代育成的大豆品种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及蛋脂总量的年代间变异情况、省内不同地区]间育成品种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后期各年代之间育成品种的脂肪含量无明显差异,蛋白质含量年代间有较大幅度增长,蛋脂总量也依蛋白质含量的增长而增长;但省内不同地区间育成品种的脂肪含量、蛋白质含理及蛋脂总量的水平却有所不同,铁丰系列品种的平均脂肪含量较高;丹豆系列品种和辽豆系列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和蛋脂总量水平较高。说明年代间品质性状有所改进,蛋白质含量的改进幅度较大,地区间的差异主要是不同的气候、土壤条件,不同的选育目标所致。  相似文献   

11.
12.
本研究针对黑龙江省过去50年推广的大豆品种产量及品质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品种推广年代与产量之间表现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产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平均每年提高1.27%。产量的提高与英数、英粒数、粒数及收获指数密切相关,而与百粒重关系不大。经过50年的遗传改良,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变化不大,且品种间变异幅度较小。R2期(盛花期)叶氮含量、单株叶氮量、比叶氮及LAI(叶面积指数)与产量及品质关系不大,但此时期干物质重与产量里负相关关系,生育前期的干物质积累对产量的贡献不大。  相似文献   

13.
选用地理纬度相似的中国辽宁省、美国俄亥俄州新近育成的大豆品种,分别和中国辽宁省20世纪20年代老品种进行了农艺性状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美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遗传改进的共有趋势是主茎荚数、单株荚数、3粒和4粒荚率、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粒茎比、收获指数明显增加。株高、主茎节数、节间长度和分枝数显著降低。美国新品种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粒茎比的增加幅度明显高于同期的中国新品种。而中国新品种的百粒重显著高于美国新品种。施肥水平对不同年代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也有一定影响,且美国新品种在高肥条件下比中国新品种表现出更高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4.
为阐明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变化规律,选取7个大豆品种与玉米品种‘陕单650'进行间作种植,分析了间作和单作模式下大豆品种各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间作大豆的株高、结荚高度和主茎节数比单作大豆高,但单株荚数和结荚密度比单作大豆低,间作大豆的生育期比单作大豆长;间作大豆的粗脂肪和蛋白质比单作大豆高,间作大豆的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比单作大豆降低,而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比单作大豆高;间作大豆的单株粒重、单株粒数、每荚粒数比单作大豆低,百粒重在不同的品种间变化规律不一致,7个大豆品种在间作模式下的产量比单作模式平均低49.88%。通过各性状的分析,为我们在不同的区域筛选合适大豆品种进行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河北省夏播早熟区大豆的高产优质栽培措施,在保定和青县采用裂区设计方案,研究了4种施肥水平和4个种植密度对大豆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水平的分枝数、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质量、百粒质量、产量、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差异均不显著,施用纯N 75.0 kg/hm2、P2O590.0 kg/hm2、K2O 60.0 kg/hm2肥料水平的大豆产量较高;分枝数、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质量及产量在不同密度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保定试点22.5万株/hm2密度水平的大豆产量最高,平均为3 350.00 kg/hm2,青县试点21.0万株/hm2密度水平的大豆产量最高,平均为3 108.94 kg/hm2;不同试点的大豆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差异极显著,保定平均脂肪含量较高,为19.41%,青县平均蛋白质含量较高,为45.47%,但同一试点不同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河北省夏播早熟区大豆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如下:施肥量为纯N 75.0 kg/hm2、P2O590.0 kg/hm2、K2O 60.0 kg/hm2,密度为22.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6.
叶面喷施硒肥对大豆产量和质量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疆处于缺硒地区,实验在田间条件下通过对大豆叶面喷施液态硒肥,研究了硒肥对大豆产量、质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豆花期叶面喷施300~1 200 mL/hm2液体硒肥(含硒酸盐75~300 g)对大豆的干物质累积、产量及籽粒脂肪含量没有明显影响.随着施硒量的增加,籽粒中硒的富集量也随之增加;与不施硒肥对照处理相比,各施硒处理大豆籽粒的蛋白质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但施硒处理之间的差异不著性.实验证明,叶面喷施硒肥可显著提高大豆硒含量和硒的吸收量,而且提高了大豆品质,但是对大豆的产量无明显影响,通过叶面喷施硒肥是一种富集和提高大豆籽食部分含硒水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Understanding the changes in agronomic and physiological traits associated with yield genetic gain is important for soybean production and future breeding strategy.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older and modern cultivars to learn whether the yield improvements depend on preplant fertilizer or the plant productivity improvement, A set of older cultivars, with their modern counterparts derived from breeding programs in Liaoning and Ohio were evaluated for their agronomic and physiological traits under different fertilizer levels from 2004 to 2006. There was no improvement of response to N and P preplant fertilizer for genotypes. After more than 70 yr breeding, soybean breeders made some improvements in agronomic and physiological traits that contribute to yield increase. When compared to older cultivar, modern Liaoning and Ohio cultivars were shorter and more resistance to lodging, had greater leaf density, higher harvest index, more leaf area per plant, and greater photosynthetic rate, transpiration rate and stomatal conductance at the beginning of seed development. Ohio cultivars were more resistant to lodging as if selected for easy harvest by combine, even under high N and P preplant fertilizer level, which resulted in Ohio cultivars with higher and stable yield productivity.  相似文献   

18.
草甸黑土不同施钾量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吉农15”为材料,研究了草甸黑土不同施钾量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钾能够促进大豆生长发育,增加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和蛋白质的含量。钾能够明显提高大豆产量,每公顷施钾200 kg,增产效果最明显,可增产2514%。钾还能提高子粒脂肪含量,但蛋白质含量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