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5 毫秒
1.
为探究植物功能性状与系统发育对不同林窗大小的响应,以格氏栲天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线性回归探讨格氏栲天然林的叶功能性状和功能多样性随林窗大小的变化规律,并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系统发育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相关性,结合系统发育树和功能性状树揭示物种适应策略。结果表明:格氏栲天然林的比叶面积随林冠开度的增大而极显著减小(P<0.01),叶干物质含量随林冠开度的增大而显著降低(P<0.05),叶片氮含量随林冠开度的增大而极显著降低(P<0.01),叶片厚度随林冠开度的增大显著增大,叶绿素含量和叶片磷含量随林冠开度的增大显著升高(P<0.05)。增大林冠开度,格氏栲天然林的功能均匀度、功能分歧度和功能离散度具有显著降低的趋势(P<0.05),而功能丰富度和Rao二次熵系数无明显的变化趋势。格氏栲天然林的系统发育结构和系统发育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之间的相关性较弱,仅系统发育多样性指数与功能丰富度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格氏栲天然林的叶功能性状均未检测到显著的系统发育信号(P>0.05),且许多亲缘关系较远的物种具有功能相似性,表现出对外...  相似文献   

2.
在4个不同干扰条件下的林分分别设置1 hm2样地(100 m×100 m)进行野外取样,对东莞市不同干扰背景下森林地表植被组成及其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可以明显地把4大类型分开,而典范对应分析(CCA)显示总光照立地因子、林冠开度、土壤pH值和土壤电导率对该地区地表植物群落及物种分布有着重要影响,在总光照立地因子较高、林冠开度较大、土壤pH值较高以及土壤电导率较低的地段,地表植物的多度也相对较高。土壤有机质对该地区地表植被的分布格局也有着重要影响。MRPP分析表明,地表植被物种组成与林分类型、林冠开度(OCO)、直射光立地因子(FDSF)、散射光立地因子(FISF)、叶面积指数(ILAI)、总光照立地因子(FTSF)、土壤pH值、土壤电导率(REC)、土壤有机质(mSOM)、土壤速效氮(mAvN)以及土壤速效钾(mAVK)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p0.05)。指示种分析(ISA)表明,叶面积指数、林冠开度、林下光照因子的潜在指示种共有6种,2种为蕨类植物,1种为非禾本科草本植物,1种为禾本科草本,1种为草质藤本植物,1种为灌木。土壤因子共有15种潜在指示种,4种为蕨类植物,2种为非禾本科草本植物,1种为禾本科草本,4种为木质藤本植物,1种为草质藤本,2种为灌木。本研究探讨了影响地表植被组成和分布的多种因素及地表植被对这些环境因子的响应,找出了作为特定环境指示信号的指示植物,并提出了森林经营管理、生物多样性保育、退化生境恢复重建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以2008年冰雪灾害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为背景,通过人工去除林冠层保留树干模拟森林的机械损伤,研究粤北小坑流域藜蒴栲群落林下植被的变化.结果表明:(1)试验1.5年后,去除林冠层、林下添加枯枝落叶的处理,林下灌木、草本科、种及乔木幼苗种的数量显著增加(P<0.05);去除林冠层且地表枯落物层保持不变的处理,林下草本科、种数量增加显著,乔木幼苗及灌木科、种差异不显著(P>0.05);林下添加枯枝落叶,林冠层不做处理,林下植被各生活型物种数有所减少,但差异不显著.(2)去除林冠层后,一些阳生种如野桐、山乌桕、山苍子、红紫珠、蕨状苔草、广东蛇葡萄等大量入侵并占据优势地位,林下植被盖度显著提高.(3)去除林冠层在短期内可显著增加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添加枯落物对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云南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蚂蚁多样性规律,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了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地区蚂蚁物种的多样性与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在9块样地中共采集蚂蚁14 885头,隶属9亚科51属109种。整体上,物种丰富度、个体密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海拔显著(P<0.05)或极显著线性负相关(P<0.01),海拔的变化导致生境不同,中低海拔地区植被类型多样,食物资源丰富,栖息着更多的蚂蚁物种;人为干扰影响着局部的蚂蚁丰富度。在6类生境中,季风常绿阔叶林内的蚂蚁物种最丰富(62种),苔藓矮林内的蚂蚁物种最贫乏(2种)。黄足尼兰蚁(Nylanderia flavipes)的垂直分布范围最大,同时超83%的物种(91种)生态适应幅度狭窄。大多数的蚂蚁在地表觅食,在土壤中筑巢。不同样地蚂蚁群落间相似性处于极不相似至中等不相似水平,表明群落分化明显,生态功能多样,可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区域内,气温、植被类型和人为干扰对蚂蚁物种的丰富度和分布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光照和水分对林下植物的分布具有重要作用,浅根系的地生蕨类植物对光照和水分比较敏感,可以作为林下生境变化的指针。研究选取热带雨林、喀斯特森林以及人工橡胶林3种不同的林型,研究林冠开阔度对地生蕨类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采用2.5 m×1 m的样方,每个样方10 m的间距比较地生蕨类生物多样性。结果显示,热带雨林和喀斯特森林具有类似的地生蕨类多样性(2.52±1.68,2.47±0.68),两者的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人工橡胶林(1.47±0.72,P<0.000 1)。但是热带雨林具有更多的个体总数(2 769)和更高的物种丰富度(3.29±0.04),而同样指标喀斯特森林(319,2.94±0.05)和人工橡胶林(175,2.39±0.09)则相对较低。另外,随着林冠开阔度增加,地生蕨类多样性和丰富度急剧降低。地生蕨类的分布状态取决于上层的林冠开阔度,光照对地生蕨类的生物多样性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相对较弱的地表根系缺乏足够的吸水能力,不足以应付强光照带来的蒸腾损失。因此绝大多数的地生蕨类植物在林下空地间采取了避退策略。由于相对较低的林冠开阔度,使得喀斯特森林保存了相对较高的林下生物多样性,它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而必须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6.
林冠是森林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最直接与最活跃的界面层,影响着森林的物理环境和生物环境。采用半球面摄影技术(Hemispherical Photography)、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和Kruskal-Wallis分析定量研究了森林群落冠层结构与立木分布及多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基于10 000 m2调查样地,南岭山地森林群落共有立木47科81属143种,枯立木多来源于林冠上层大树;(2)CCA排序结果显示,冠层结构各参数与立木分布均有一定相关性,叶面积指数、林冠开度与立木分布的关系尤为密切;(3)立木多度与活立木多度在林下散射光分组变量间差异显著(P<0.05),枯立木多度在林冠开度分组变量间的差异性显著(P<0.05),立木多度随林下直射光增强而减少。叶面积指数和林冠开度通过影响林下光照条件进而影响立木,尤其是枯立木的形成和多度。  相似文献   

7.
2006年5月至6月间,在设立的固定样带内,采用手拣法和陷阱法对9种植被类型,即马尾松纯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农田、竹林、阔叶混交林、冷杉纯林、亚高山草甸、落叶阔叶林地表无脊椎动物群落特征与多样性进行研究.在收集的267个陷阱和45个土样中,共采集土壤无脊椎动物12 715只(其中未能进一步鉴定的标本234只),隶属3门11纲28目3亚目117科,优势类群为蚁科、长角跳科、疣跳科,分别占所采集的无脊椎动物数量的22.70%、11.87%和11.43%.地表无脊椎动物功能群中的菌食性、杂食性、植食性和捕食性在各种植被类型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多样性分析表明:植被类F类群数最多且多样性最丰富,植被类型E内地表无脊椎动物分布最均匀.Kruskal-Wallis检验表明:不同植被类型、不同陷阱中采集地表无脊椎动物个体数、类群数、多样性及均匀性差异显著(X个体数2=107.66,X类群数2=63.79,X多样性指数2=84.51,X均匀性指数=94.45,P<0.05).  相似文献   

8.
林冠干扰后,林窗内因小环境的改变使得植被作出相应的反应。1999年对天山云杉林林窗内和林内的植被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在本研究范围内的天山云杉林中,经过林冠干扰后,植被受一定的影响。林冠空隙内丰富度指数均大于林内;36.7%的林冠空隙内个体生态优势度小于林内;76.7%的林内的均匀度指数大于林冠空隙内;66.7%的林冠空隙Shannon个体多样性指数大于林内。林冠干扰前后,各环境因子和植物多样性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影响林冠空隙内各多样性指数的因子包括海拔、有效N、有机质、全K、全P和总盐,有效N、有机质、全K、全P和总盐对均匀度指数有显著性影响;而影响林内各多样性指数的因子包括坡向、坡位、坡度、光照强度、有效N、全K、全P和总盐,但仅有坡向、坡度、光照强度对生态优势度指数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冀北山区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和多样性影响,探索自然和人工恢复对土壤微生物的作用机制,为该区域植被恢复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自然恢复的灌草丛、灌木林、次生林以及人工恢复的人工林根面、根际和非根际土为研究对象,通过Illumina Miseq平台对细菌16S rRNA的V3—V4片段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土壤细菌α、β和功能多样性、群落结构组成以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1)各恢复类型细菌α多样性差异显著(P0.05),次生林土壤细菌丰度和多样性均高于人工林,灌草丛多样性高,丰度最低;灌木林丰度高,多样性最低。不同根际范围土壤细菌α多样性差异不显著(P0.05),整体表现为根面和根际土高于非根际土。2)次生林和人工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有一定相似性;次生林与灌草丛、灌木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大。根际土与非根际土细菌群落结构有一定相似性,根面土与根际、非根际土细菌结构差异较大。3)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酸杆菌门、芽单胞菌门和厚壁菌门为优势类群。各样地有机质分解菌群(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丰度差异显著,灌草丛和次生林显著高于其他样地,根面和根际土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固碳和固氮菌群(芽单胞菌门和厚壁菌门)分布较均匀。4)土壤田间持水量、有机质和全磷、植被分布均匀度、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的主要因素。土壤因子(田间持水量、有机质和全磷)对灌木林和灌草丛非根际土细菌影响极显著,对根面和根际土细菌作用较小;植被因子(植被分布均匀度、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对乔木林(次生林和人工林)不同根际范围土壤细菌群落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5)新陈代谢功能在KEGG上的编码基因数量最多,是土壤细菌的优势功能。各土样细菌群落KEGG功能基因序列数量和多样性差异显著,说明各植被恢复类型根际土壤中有许多具有各自独特功能的菌种,但土壤和植被不能决定土壤细菌功能多样性。【结论】恢复方式、植被类型和根系对冀北山区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均有影响,其中恢复方式对土壤细菌多样性作用更明显,植被类型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影响更显著。距离根系越近,土壤细菌多样性越高,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非根际土差异越大。此外,环境因子如土壤养分、水分含量及植被分布状况等均与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叶尔羌河流域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陆河流域植被覆盖度变化特点及趋势是反映全球气候变化的基础指标之一。基于MODIS NDVI、DEM数据及气象站点记录数据,应用趋势分析、偏相关分析和空间统计等方法,探讨2000-2015年新疆叶尔羌河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及趋势,并分析其与气象因子及地形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2000-2015年间叶尔羌河流域植被覆盖主要以低覆盖度为主,平均植被覆盖度为0.233,16年来植被覆盖度呈微弱增加趋势。(2)叶尔羌河流域植被覆盖主要集中在流域中部农耕区,植被覆盖空间分布总体特征表现为距叶尔羌河越近,植被覆盖度越高。(3)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植被覆盖度与温度呈正相关,与降水量间的相关性不显著。(4)植被覆盖度随地形因子的变化存在差异性。随着坡度的增加,植被覆盖度呈降低趋势,坡度越大,植被覆盖度越小;植被覆盖度在各个坡向上的差异不显著。总体上,阳坡的植被覆盖度优于阴坡;随着海拔的增加,植被覆盖度变化情况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11.
以粤北车八岭2008年受冰灾破坏的山地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设置2 hm2固定样地开展连续3 a(2008~2010年)的乔木群落调查,研究冰灾对亚热带森林更新演替的影响。结果发现:(1)样地优势乔木树种受灾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栲树鸭公树米槠石栎木荷栓叶安息香微毛山矾华南桂香楠尾尖叶柃;2)冰灾后3 a冠层乔木群落总个体数先增加后减少,其变动主要来源于乔木幼树,但区系成分和多样性变化不大;3)乔木径级越小其个体数越多、年间变化越大,乔木从小径级到大径级的成长过程中死亡率的总体趋势在下降;4)样地中整个乔木群落是呈聚集分布的,乔木从小树到大树是从聚集分布到随机分布再到均匀分布的变化过程,并且2009和2010年的乔木群落分布格局更相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境和季节变化对土壤跳虫群落分布的影响,为自然保护区森林健康的评价和监测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 于2016年4月、7月和11月对该区青冈林、光皮桦林和栲树林的凋落物和土壤进行取样调查,采用Tullgren干漏斗法分离土壤跳虫,分析土壤跳虫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与生境和季节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共捕获土壤跳虫3 785头,隶属于4目15科29属,其中优势类群为符䖴属、长䖴属、球角䖴属和棘䖴属,4属共占总个体数的71.08%。分析数据表明,土壤跳虫主要集中分布于凋落物层,其个体数、类群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大小顺序为青冈林>栲树林>光皮桦林,且主要类群与生境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全钾、pH 呈显著负相关。春季(4月)土壤跳虫类群数最多,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最高,群落结构最复杂;秋季个体数量最多,但丰富度最低。[结论] 八大公山土壤跳虫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受生境和季节变化影响显著,生境的植被类型与土壤理化性质共同决定土壤跳虫分布,保持地表植被多样性和保留凋落物对促进土壤跳虫多样性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广西桉树人工林物种多样性与生物量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广西东门桉树人工林18个试验小区物种多样性、群落总生物量、乔木层生物量和林下植被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桉树人工林物种丰富度与乔木层、灌草层和群落总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α=0.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693 5、0.702 8和0.710 6;2)叶面积指数与物种丰富度和林下植被生物量均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α=0.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731 0和0.685 6;3)乔木层生物量与土壤有机质、土壤水解N以及物种丰富度与土壤有机质有较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641 6、0.620 3和0.635 9,在0.1水平上达到显著;林下植被生物量与9种土壤养分的相关性均较小,相关系数在0.4以下.以上结果表明:桉树人工林物种多样性的增加有利于林分生物量的提高;叶面积指数和土壤有机质在小尺度上的变化对桉树人工林的物种丰富度和生物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为探寻江南油杉人工林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特征及生境因子对其的影响,对广西境内不同生境条件下的江南油杉人工林的植被状况进行了调查及生物多样性评价。结果表明:江南油杉人工林林下灌木层物种较草本层物种丰富,灌木层的Shanor-Wiener指数(H’)和Simpson指数(D)均明显高于草本层。草本层的Pielou指数(J)分布幅度(0.771~0.994)较灌木层的(0.841~0.945)宽。小乔木伴生树种较多,乔木种类与林地起源关系密切。不同森林郁闭度、坡度、坡向及坡位的江南油杉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存在一定差异;随着郁闭度的上升,物种丰富度下降;阳坡灌木层植被丰富度略高于阴坡的;平坡的Shanor-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布范围较斜坡的宽;中坡位的Shanor-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布范围比上坡位和下坡位的低。  相似文献   

15.
对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总场第三乡林场的植物多样性进行研究,于2007年7~8月份展开调查。通过对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得出海拔及坡向对植物丰富度、多样性及均匀度的影响程度。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海拔对物种丰富度影响不甚明显,但总体上随着海拔的升高物种丰富度呈现下降趋势;总个体数的变化起伏比较大;植物多样性与均匀度的变化与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近乎相反。坡向对各多样性指数的研究结果表明: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及均匀度3个指数在半阴坡是最高的,而总个体数随坡向的变化不大。这些研究结果将对如何更好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生物多样性资源、发挥林区生态效益、促进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广西喀斯特地区不同立地条件群落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西大新县不同立地条件下植被样方进行调查与研究,分析丰富度指数Margalef(R)、ShannonWeiner指数(H)、simpson多样性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结合SPSS18.0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物种数均为西北坡东北坡缓坡南坡陡坡,乔木层和灌木层的Heip指数趋势为西北坡东北坡缓坡南坡陡坡,而草本层的Heip指数,没有明显变化。不同坡位坡度的草本层的物种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乔木层南坡陡坡带的物种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的差异比较显著(P0.05),而南坡坡陡坡的乔木层Heip指数差异极显著(P0.001),东北坡缓坡带的灌木层Heip指数差异极显著(P0.001)。这说明坡位坡度对于物种多样性有着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不同林龄灌丛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特征,分析柠条灌丛林固沙过程对地面节肢动物多样性与功能群结构的影响规律,并以周围封育草地为对照,基于地面节肢动物多样性与功能群结构辨析柠条灌丛对流动沙地的固定恢复效果,为生物多样性恢复、人工灌丛林管理、沙漠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宁夏盐池选择流动沙地,以6,15和36年生柠条灌丛林为研究样地,以周围邻近封育草地为对照,利用陷阱诱捕法,调查不同林龄灌丛样地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组成与结构特征,结合功能群划分分析不同林龄灌丛样地间地面节肢动物功能群结构(捕食性和植食性)的变化规律。【结果】1)地面节肢动物优势类群包括蠼螋科、拟步甲科和鳃金龟科,其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78.84%,常见类群包括7个类群,其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15.23%;其他26个类群为稀有类群,其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5.93%。不同类型生境样地中地面节肢动物类群个体数分布均存在显著差异性,例如,长奇盲蛛科、狼蛛科、泥蜂科主要生存于灌丛生境中,而步甲科主要生存于流动沙地生境中。2)流动沙地柠条灌丛定居6年后,地面节肢动物总个体数以及功能群(捕食性和植食性)个体数均急剧下降(P0.05),而丰富度和Shannon指数以及功能群丰富度均显著增加(P0.05)。相对于流动沙地,6,15,36年生灌丛林地和封育草地的地面节肢动物总个体数、捕食性和植食性功能群的个体数分别下降了79%~95%,83%~95%和72%~95%,而丰富度、Shannon指数、捕食性和植食性功能群的丰富度分别增加了0.6~1.4倍、1.0~2.0倍、0.2~1.0倍和1.0~2.0倍。3)在柠条灌丛固沙过程中,不同年龄灌丛林地的地面节肢动物总个体数以及功能群个体数变化较小(P0.05),并与封育草地间无显著差异性(P0.05),但丰富度和Shannon指数随着林龄的增加而显著增大(P0.05),分别在15年和36年灌丛接近封育草地水平,36年生灌丛林地呈现出最高值。4)在柠条林固沙进程中,捕食性和植食性类群丰富度亦随着林龄增加而显著增多(P0.05)。6年生灌丛二者均接近于封育草地水平,但植食性类群丰富度在15年生灌丛林地达到最高值,捕食性类群丰富度在36年生灌丛林地达到最高值。捕食性和植食性类群间营养关系表现为从流动沙地到柠条灌丛林地变化较大,而受到柠条灌丛林固沙过程以及恢复方式的影响较小,其中植食性类群所占比重高于捕食性类群。【结论】流动沙地人工种植灌丛可以快速恢复地面节肢动物丰富度和多样性,一旦定居成功后就可以维持草地生态系统营养级关系的相对稳定性。在柠条灌丛生长发育过程中,植食性类群先于捕食性类群的恢复,有利于食物网结构稳定性维持和生态系统功能恢复。与封育自然恢复相比,人工种植柠条灌丛对于沙地地面节肢动物多样性的恢复和保育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校园,特别是高校作为城市植被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西南地区高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目标校园各功能分区植物群落的种类、结构特征、多样性变化规律以及均质化现象。结果显示:(1)校园中乔木和草本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公共休闲区域和教学区在层次的植被种类均较高,运动区和入口区的物种数相对较少;(2)校园的样地植被面积与Menhinick、Pielou指数具有极显著与显著负相关性,除Margalef指数与Pielou指数之间无相关性,其他指数间均呈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在校园中,物种优势度对群落多样性指数贡献最大,其贡献度依次为优势度指数D>优势度指数DB-P>丰富度指数DMargalef>丰富度指数Dmn>均匀度指数E;(3)校园乔木层的生态稳定性高于灌木层和草本层,各区域间生态稳定性相似,休闲区、建筑区、教学区和宿舍区各层次植被相似较高。在各区域相同优势植被中,存在大量引种的观花木本和地被植物,导致了校园景观的雷同性和植被均质化现象。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昆明城市公园秋冬季蝴蝶群落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筛选出有利于蝴蝶多样性的城市公园绿地景观因子,于2021年9月—2022年2月,对昆明市20个城市公园、127条样段的秋冬季蝴蝶种类和数量进行逐月调查。结果表明:1)共记录到蝴蝶1395只,隶属于8科49属76种,其中近危动物2种、易危动物2种、三有动物1种;以粉蝶科和蛱蝶科蝴蝶物种数最多,粉蝶科个体数最多,蚬蝶科物种数和个体数均最少。2)在植物组成上,山地公园与湿地公园的草本层蜜源植物丰富度、自然生长草本比例显著高于市区公园;在植被结构上,市区公园除了水平结构与山地公园没有明显差异外,其余与山地公园和湿地公园皆存在显著差异;市区公园的干扰程度最高,湿地公园的水域面积最大。3)山地公园的蝴蝶Margalef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特有物种数显著高于市区公园,与湿地公园没有显著差异,Pielou均匀度与Berger-Parker优势度在各类型公园间无明显差异,湿地公园的蝴蝶个体数显著高于其他类型公园。4)不同的环境特征影响蝴蝶多样性,在草本层蜜源植物丰富、自然生长草本比例高、低干扰、水域条件良好、植被水平结构为半开...  相似文献   

20.
以建成5年3个坡向(半阴坡EN 40°,阳坡WS33°,阴坡WN 29°)川东北丘陵区护坡植被为对象,通过测定群落特征、景观品质和土壤性状,研究坡向对护坡植被综合治理裸露边坡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坡向影响植被的群落密度、优势种高度和基盖度(P<0.05),同时影响物种密度、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性(P<0.05),半阴坡群落密度和基盖度、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大于阳坡和阴坡。(2)坡向影响景观品质和植被外观(P<0.05),阴坡景观优良度为中,半阴坡和阳坡景观度为差。(3)坡向影响土壤粒级组成、物化性状(P<0.05),阴坡土壤质地高于半阴坡和阳坡(P<0.05),阳坡土层厚度厚于阴坡和半阴坡。(4)第5年3个坡向土壤性状、物种多样性、群落高度和基盖度均大于第1年(P<0.05)。综上,坡向影响护坡植被群落特征、景观表现和土壤性状,草坪作为裸露边坡治理的先锋植被,第5年引进草坪草种消失殆尽,但对乡土草种定植、裸露边坡植被重建、景观修复和水土涵养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