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明确国内外造纸法再造烟叶产品灰分含量差异,测定41个国内外造纸法再造烟叶样品的总灰分、水不溶灰分以及酸不溶灰分的含量,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并对总灰分和水不溶灰分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造纸法再造烟叶样品的灰分含量明显高于烤烟,国内样品总灰分、水不溶灰分以及酸不溶灰分的含量分别为17.33%、12.46%和0.55%,低于国外样品(分别为19.18%、14.34%和0.59%),国内外样品总灰分和水不溶灰分含量有极显著差异;基于总灰分、水不溶灰分和酸不溶灰分含量的聚类分析表明41个国内外样品可以分为3组;造纸法再造烟叶总灰分和水不溶灰分呈极显著正相关,可以用y=9.951e0.051x(式中x表示水不溶灰分,y代表水不溶灰分)表示。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造纸法再造烟叶的纤维形态与其物理指标的相关性问题,以国内外造纸法再造烟叶企业的主流产品为试验材料,采用统计的方法对再造烟叶产品的纤维长度、长度分布范围、纤维宽度、宽度分布范围与产品的物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造纸法再造烟叶的纤维长度、纤维宽度与抗张强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纤维宽度与填充值达到显著负相关,纤维长度与定量、纤维宽度与定量均达显著正相关。(2)对于纤维长度:分布范围0.6~1.2 mm、1.8~2.4 mm与抗张强度、1.2~1.4 mm与定量极显著相关;0~0.8 mm、2.8~3.0 mm与抗强强度、1.2~1.6 mm与厚度,2.2~2.4 mm与平衡含水率均显著相关。(3)对于纤维宽度:分布范围为10~20 μm、30~55 μm与抗张强度、50~55 μm与定量极显著相关,10 μm 以下与密度、10~15 μm、35~40 μm、45~50 μm、55 μm以上与定量、25~30 μm与阴燃速率、25~30 μm及55 μm以上与抗强强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密集烘烤过程中烤烟细胞生理和质地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河南农业大学设计的电热式温湿自控密集烤烟箱,以中烟100上部叶为材料,研究了烘烤过程中烟叶细胞生理和质地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烘烤中烟叶的呼吸强度在38℃时达到高峰,箱内CO2含量为1.80%,48℃以后烟叶的呼吸作用减弱。烘烤中果胶酯酶和纤维素酶在38~54℃活性较高,其中果胶甲酯酶(PME)和纤维素酶活性42℃最高,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48℃最高,PG与PME共同促进了原果胶的水解进程,烘烤中原果胶、总果胶和纤维素含量不断降低。烟叶质地(除黏聚性)在38~48℃之间发生显著变化,其中42℃硬度和咀嚼性值最大,38℃拉力和剪切力值最大,48℃黏聚性、拉力和剪切力值最小。相关分析表明,可溶性果胶与回复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原果胶、总果胶及纤维素与回复性、拉力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这些结果说明烘烤过程中烟叶质地的绵软在某种程度上是细胞壁物质不断降解的结果。研究表明,烘烤中烟叶剪切力的动态变化较为直观,回复性和拉力可以作为探讨烟叶细胞生理变化的参数,而烟叶细胞生理变化是导致质地差异显著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辊压法再造烟叶物理性能和感官质量差的问题,以高香气、低木质素的天然菌类(X20051)为原料,将其粉碎成粉末和制得的菌类胶体溶液(M20051)添加到辊压法再造烟叶中,生产出新型辊压法再造烟叶,并对2种再造烟叶的物理性能和感官质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添加天然菌类植物的再造烟叶耐水性从0.63 min提高到5.76 min;抗张强度从2.75 N/mm2提高到4.02 N/mm2,感官质量提高了2.42分;将新型再造烟叶和传统再造烟叶按照5%的比例添加到某品牌卷烟中进行对比评吸,卷烟感官质量提高了2.18分,焦油量和烟气烟碱量略有降低。M20051的丝状体韧性较强,是提高新型辊压法再造烟叶物理性能的主要原因;X20051和M20051中含有较多的谷氨酸、天门冬氨酸是Maillard反应的主要前提物质,在卷烟燃烧过程中形成致香物质,是再造烟叶感官质量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两炖一停”烘烤工艺烤烟蛋白酶活性和蛋白质含量动态变化与常规烘烤变化的差异,设置常规烘烤(对照)和“两炖一停”烘烤2种烘烤方式,研究烘烤过程烟叶的蛋白酶活性和蛋白质含量动态变化。2种烘烤方式烘烤过程中蛋白酶活性均呈升-降-升-降的“双峰曲线”变化规律,第一个峰值出现在变黄期,第二个峰值出现在定色期,以第一个峰值的酶活性更高;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在变黄期快速下降,定色期缓慢下降,干筋期变化不大,均以变黄期为蛋白质的主要降解时期,降解幅度均在80%以上。2种烘烤方式中“两炖一停”烘烤2个峰值的酶活性分别为208.5、199.26 U/mg,较对照高出19.46、30.63 U/mg,且峰值区间的酶活性平均值更高,持续时间更长,峰值出现也较对照晚;蛋白质降解以“两炖一停”烘烤的降解幅度更大,变黄期的降解幅度占总降解幅度的89.3%,较对照多8.5个百分点,烤后烟叶蛋白质含量也更低。可见,采用“两炖一停”烘烤的方式可提高烟叶蛋白酶的活性及持续时间,从而更利于蛋白质降解,减少烤后烟叶的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打叶数量对烟叶等级结构及工业可用性的影响,2014—2015年以‘南江3号’为供试品种,研究9种打叶处理下烟叶的单叶干重、鲜干比、经济性状及等级结构。结果表明:(1)随着打叶数量的增加,各处理鲜烟重量、干烟重量、单叶干重增加,其中以清除下部叶4片不适应烟叶,顶部第1~3片不采烤处理的单叶干重最重,鲜干比最低。(2)打顶后清除下部3~4片不适用烟叶,顶部第1~2片不采烤,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综合分析认为,陕西省洋县以打顶后及时清除下部4片不适用烟叶和顶部第1片叶不采烤,烤烟产量、产值及等级结构综合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7.
油页岩开采利用地下水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油页岩在开采利用中有机物对地下水的污染问题,试验采用驯化培养的石油降解菌,对地下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生物降解。在低温(10℃)、120 r/min条件下,通过室内试验,确定菌群降解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最佳pH为7,接种量为5 mL(8×106个/mL),初始浓度为200 mg/L,辅助氮源为氯化铵(0.05%),辅助磷源为磷酸二氢铵(0.05%)。在此最佳条件下,反应6天后总石油烃质量浓度为33.94 mg/L,菌群对总石油烃及COD的降解率分别为83.03%及67.58%。通过对降解过程的动力学研究分析可知,总石油烃初始浓度为20 mg/L时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50~300 mg/L时的降解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8.
烘烤条件对‘KRK26’烟叶组织结构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烤烟KRK26中部叶为材料,对津巴布韦工艺、三段式工艺、提质增香工艺3种烘烤过程中烟叶组织结构的变化进行了显微观察。结果表明:(1)3种烘烤工艺下,烤烟叶片上下表皮厚度变化较小,厚度、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均逐渐收缩,但收缩的高峰期不同。(2)随烘烤时间的推移,烤烟中部叶片横切面在气孔部位均有明显形变表现,且均呈由闭到开再闭的变化。(3)提质增香工艺下,烘烤至84 h时,烤烟组织结构完整性比其他2种工艺好,此时的干球温度为(42±1)℃,湿球温度为(36±1)℃,干湿差为6~8℃。  相似文献   

9.
环境中胆固醇降解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研究利用富集培养法从水塘底的污泥中分离出12株能以胆固醇为唯一碳源生长的菌株,并初步筛选出4株降解能力较强的菌株,这4个菌株在30℃,200 r/min的培养条件下,96 h内对30 μg/mL的胆固醇的降解率分别为51.25%、36.65%、55.62%和29.59%。且它们适合生长的pH范围广,均在第12 h后进入生长的稳定期。其中2个菌株(L4、L5)经形态特征以及16S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肺炎克氏杆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不同供氮形态对烤烟烘烤特性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方法,以烤烟品种K326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不同供氮形态的处理,即N1(100%硝态氮)、N2(30%氨态氮+70%硝态氮)、N3(50%氨态氮+50%硝态氮)、N4(70%氨态氮+30%硝态氮)、N5(100%氨态氮),研究烘烤过程中不同处理的烟叶水分、叶绿素、多酚氧化酶、丙二醛等指标变化规律,比较烤后烟叶经济性状。结果表明:在施氮量为165 kg/hm2条件下,不同供氮形态对烤烟烘烤特性有不同影响。其中,30%氨态氮+70%硝态氮处理的烟叶在烘烤过程中各阶段失水速率接近其72 h内失水速率的平均值,烟叶失水均衡性好;其叶绿素降解速率与失水速率协调同步,有良好的变黄特性;同时,烟叶多酚氧化酶活性最低,丙二醛积累少且缓慢,膜脂过氧化水平最低,烟叶耐烤性好。此外,30%氨态氮+70%硝态氮处理的中上等烟比例和产值最高。可见,在粤北烟区,采用30%氨态氮+70%硝态氮的供氮形态可以获得优良的烟叶烘烤特性和烟叶质量。  相似文献   

11.
应用挥发油蒸馏器萃取金钱草提取液,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技术(GC-MS)分析了金钱草提取液的成分和相对含量。对金钱草提取液在卷烟中进行了添加试验,发现添加于烟草薄片中可以改善其口感,起到生津止渴的作用,以达到除杂、减刺和增香的目的,从而提高和改善薄片的品质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滚筒干燥工序加工强度对烤烟烟叶感官质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滚筒干燥工序加工强度对烤烟烟叶感官质量作用特点,得到滚筒干燥工序加工烤烟烟叶的适宜条件,以国内外主要烟叶产区的烤烟烟叶为试验材料,在滚筒干燥设备性能范围内通过参数组合的方法设置不同的加工强度,采用对比评吸法比较不同加工强度条件下的烤烟烟叶感官质量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滚筒干燥工序加工强度的增大,烤烟烟叶香气风格变化的样品比例逐渐升高;香气质、香气量、杂气、浓度、细腻程度、刺激性、干净程度改善的烟叶样品比例先升高后降低,其中香气质、香气量、杂气、细腻程度、刺激性、干净程度改善的烟叶样品比例在加工强度2(筒壁温度130℃、热风温度90℃、排潮风门开度80%)最高,分别为54%、29%、69%、65%、30%、35%;浓度改善的烟叶样品比例在加工强度3(筒壁温度150℃、热风温度100℃、排潮风门开度60%)最高,达到19%;干燥感改善的烟叶样品比例逐渐降低,最高达到15%;劲头改善的烟叶样品比例均小于3%;香气特性、烟气特性和口感特性各指标变差的烟叶样品比例逐渐升高。在加工强度1~2(筒壁温度115~130℃、热风温度80~90℃、排潮风门开度80%~100%),感官质量保持不变与改善的烟叶样品比例显著大于感官质量变差的烟叶样品比例,滚筒干燥工序在加工强度1~2设置有利于保持和改善烤烟烟叶感官质量。  相似文献   

13.
氨基酸有机复混肥试验通过在云南省昆明市、文山州、普洱市、临沧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氨基酸复混肥有利于烟株早生快发的作用,有利于提高亩产量、亩产值、均价、上等烟比例和上中等烟比例,对烟株生长发育均有所提前;施用氨基酸有机复混肥能提高烟叶中氮含量、烟碱含量,能降低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评析结果为香气质较多、杂气较小、刺激性较大,其余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不同生态环境对烤烟内在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云南省烟草科学研究所,云南玉溪 653100)  相似文献   

15.
北方烤烟钾氯含量及其与吸食品质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研究目的】为明确我国北方地区烟叶钾、氯含量基本状况及其与卷烟燃烧性、吸食品质的关系;【方法】采集北方5省295份烟叶样品,分析其主要化学成分并鉴定其感官质量,另测定50份烟叶样品的自由燃烧速率;【结果】东北三省烟叶氧化钾含量、氯离子含量、钾氯比的离散度都比较大,辽蒙、山东、黑吉烟叶氧化钾、氯离子含量存在明显地域性差异;氯离子含量是制约辽蒙烟区烟叶吸食品质提高的首要因素,主要影响烟叶香气质、香气量、杂气、余味4项指标得分;氯离子含量是影响山东烟区烟叶香气量、刺激性、评吸质量3项指标得分的首要影响因素;氯离子含量对烟叶燃烧性起决定性的负作用;【结论】辽蒙地区烟叶氧化钾、氯、钾氯比适宜范围为>1.0%、<0.6%、>1.5;山东地区烟叶氯、钾氯比适宜范围分别为为<0.6%、>3。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掌握打叶复烤过程真空回潮工序不同加工强度对郴州、衡阳、邵阳、湘西上部初烤烟叶香韵和杂气的影响,[方法]在同一打叶复烤生产线对上述4种代表性湖南上部初烤烟模块进行了试验和感官质量分析。[结果]结果表明:郴州上部烟焦香、甜香明显增加,花香、木香有所减弱;衡阳上部烟焦香、甜香较明显增加,木香、坚果香有所减弱;邵阳上部烟焦香、甜香较明显增加,木香、树脂香明显减弱;湘西上部烟甜香明显增加,焦香、清香略有增加,树脂香、木香有所减少。[结论]4种湖南上部烟模块经过真空回潮处理,焦香或甜香均有一定幅度的提高;氮杂气和青杂气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17.
芝麻饼肥与化肥不同比例配施对烟叶香气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武雪萍  钟秀明  秦艳青  刘爽 《作物学报》2006,32(10):1554-1559
芝麻饼肥与化肥不同比例配施对不同叶位烤烟烟叶化学成分和香气成分含量、组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的探讨,表明以50%芝麻饼肥+50%化肥处理使上、中、下部烟叶糖碱比都较适宜,化学成分协调,新植二烯、酮类、醛类等香气物质总含量明显提高,明显改善了烟叶的综合品质,表现为烟叶香气质纯净、香气量大、柔和、杂气小、烟气净、余味舒适、劲头适中、燃烧性好,总得分提高,显著减小了叶位之间的质量差异,因此,推荐河南省植烟区烤烟生产以50%芝麻饼肥+50%化肥配施为宜。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烟草行业现有一些检测方法在造纸法再造烟叶产品涂布率检测方面存在不适用的问题,通过造纸法再造烟叶成品中总糖、还原糖、总植物碱、总氮等有机化学成分在涂布液及片基中含量分布分析、各有机化学成分经涂布烘干工艺处理后含量变化分析及各有机化学成分含量与涂布率之间对应关系的研究,提出并开发了一种以造纸法再造烟叶有机化学成分来表征产品涂布率的方法。结果表明,当造纸法再造烟叶涂布率在38%~46%的范围内,总糖、还原糖、总植物碱的含量与涂布率之间存在正相关的线性关系,通过线性回归分析拟合得出的公式中线性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66、0.997、0.953。通过在线生产取样检测验证,实测涂布率与计算涂布率的平均偏差小于2%,说明该离线检测方法是一种适合于测定造纸法再造烟叶成品涂布率的准确、可行的方法,为造纸法再造烟叶涂布率检测方法的探索和烟草行业造纸法再造烟叶涂布率的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19.
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得到川芎挥发油,平均收率为6.86%。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川芎提取物成分分离和鉴定的49种化学成分,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种成分的质量分数。结果标明,超临界CO2川芎提取物的主要成分为:3-丁基苯酞、3-丁叉苯酞、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棕榈酸、亚油酸等。卷烟加香试验表明,川芎油可有效地掩盖卷烟杂气,使烟气柔和,香气细腻,对改进烟气品质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白肋烟在晾制过程中常遭遇低温阴雨潮湿寡照的不利自然条件导致烟叶霉烂、品质低劣等问题,2011—2012年连续2年在万州白肋烟区开展增温排湿晾房试验,通过对温湿度进行调节,分析其对白肋烟晾制产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温排湿晾房能提高晾房内的温度2~5℃左右,降低相对湿度到较为适宜的范围,使烟叶的晾制时间缩短7~10天;晾制后烟叶香气质、香气量、杂气、余味等有所改善;烟叶上中等烟比例平均提高10.22个百分点;产值提高了5474.33元/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