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我省传统的优势产业丝绸业,在新中国45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开创了历史崭新局面。 蚕业是丝绸行业的基础,也是我省的传统优势。新中国成立后,历届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蚕业发展,先后制订了实行粮食和化肥奖售,提高蚕茧价格,强化蚕茧统一收购经  相似文献   

2.
蚕茧收购是丝绸行业最具特殊性的关键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丝绸行业的兴衰。蚕茧收购工作是农工贸三者利益的联接点,前面连着农业基础桑蚕科技发展,后面连着工业和外贸,对丝绸各行业能否协调、健康、持续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它又是丝绸行业最具投机性的环节,受供求关系的变化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剧烈波动的茧丝价格决定着丝绸行业的运行成本和效益。全国蚕茧收烘工作会议要求各地充分认识坚持蚕茧统一收购管理的重要性,为今年的春茧收购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各地应继续坚持蚕茧统一收购管理制度,并根据实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蚕茧收购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导致了蚕茧质量的下降。本文从提高蚕茧质量和保护农民利益角 度.分析现象,提出了采取价格听证制度、加强监管等方面的相关建议,以改革现行的收购体制。  相似文献   

4.
<正>蚕茧收购秩序的管理,历来是茧丝绸行业管理工作中的“老大难”问题,倍受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和省政府为此专门制定颁发各种相关的管理规定,并且在蚕茧收购时期派出工作组,到重点产区特别是蚕茧收购比较混乱的省、市、县边沿交界地区进行检查指导,协调处理违反国家茧价政策、无证收购、扰乱收购秩序等各种问题、这对稳定蚕茧收购秩序、稳定蚕茧价格、提高蚕茧质量,起到了比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为稳定蚕茧收购秩序,保护蚕农利益,保证我国丝绸出口持续稳定增长,深化茧丝绸业经营体制的改革,经国务院领导同志批准,现对今年蚕茧收购的经营管理通知如下: 一、蚕茧收购继续由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及其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公司统一经营管理。二、今年桑鲜茧收购价格按国家物价局《关于下达一九九三年桑蚕茧收购价格的通  相似文献   

6.
为稳定蚕茧收购秩序,保护蚕农利益,保证我国丝绸出口持续稳定增长,深化茧丝绸业经营体制的改革,经国务院领导同志批准,现对今年蚕茧收购的经营管理通知如下: 一、蚕茧收购继续由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及其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公司统一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7.
最近,我们收到部份蚕业科技人员和蚕农来信反映:个别县蚕茧收购部门,在今年夏、秋收购蚕茧中,不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按质论价、优质优价”政策,甚至“压级压价”坑害蚕农经济利益,影响了蚕农栽桑养蚕积极性,不少蚕农毁桑弃蚕,造成国家、集体、个人经济损失。有关部门对今年夏秋蚕茧收购中,发生“压级压价”,导致蚕农毁桑弃蚕问题应予以高度重视,并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建议有关部门进行解决;同时,认真学习、宣传党的十四大文件精神,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指针,促进蚕桑生产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8.
专题简讯     
<正>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通知精神,省政府日前发出通知,我省今年不放开蚕茧市场。 省政府强调,今年不放开蚕茧收购经营、蚕茧市场和蚕茧价格。蚕茧的收购和经营继续由各级丝绸公司统一经营管理,不准跨地区收购蚕茧,切实保护蚕农和丝绸企业的利益,保证丝绸出口货源。 已经省丝绸公司同意,收购蚕茧的单位,必须具有工商管理机关颁发的营业执照或一次性经营证明,并按照国家规定价格和质量标准进行代购。所购蚕茧全部交当地丝绸公司,不得自行销售经营。继续实行蚕茧省内  相似文献   

9.
<正>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通知精神,省政府日前发出通知,我省今年不放开蚕茧市场。 省政府强调,今年不放开蚕茧收购经营、蚕茧市场和蚕茧价格。蚕茧的收购和经营继续由各级丝绸公司统一经营管理,不准跨地区收购蚕茧,切实保护蚕农和丝绸企业的利益;保证丝绸出口货源。 已经省丝绸公司同意,收购蚕茧的单位,必须具有工商管理机关颁发的营业执照或一次性经营证明,并按  相似文献   

10.
周金钱 《蚕桑通报》2017,(3):1-8,14
本部分为第一部分之蚕业发展阶段、蚕业扶持政策、蚕茧收购政策。从1978~2014年,浙江蚕业可分为增长、鼎盛、震荡、下降4个阶段。在20世纪80年代,为了促进蚕桑生产发展,中央及省政府多次调整蚕茧收购、奖励政策,同时给予了大量的资金、物资扶持;90年代后主要通过项目加以扶持。2015年,省政府将丝绸产业确定为"十大历史经典产业"之一,今后浙江蚕业的重点任务是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鲜茧收购部门越来越多,改变了只有供销社系统独家经营的局面,发展成农、工、商多渠道收购蚕茧的格局。各方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片面追求收购数量,不仅严重破坏了有限的蚕茧资源,而且阻碍了茧丝绸产业的优化升级,蚕茧收购工作日益成为制约整个产业再发展的“瓶颈”。笔者就不良收购行为对蚕业的危害及其对策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以引起各界广泛关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蚕茧规范化收购,推动茧丝绸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1不良收购行为的原因分析本文所称“不良收购行为”是指不执行国务院规定的“优茧优价…  相似文献   

12.
<正> 蚕茧收烘三十多年来一直由供销社实行三代经营,即代收、代烘、代运,在历史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农村经济开放搞活,商品流通,给商品性的蚕茧收购带来了新问题。蚕茧是农副产品,又是一种工业原料商品,在提倡农村经济开放时期,如何搞好蚕茧收烘,促进蚕桑,提高茧质,已成为发展蚕丝业中所关心的问题,也是大家在探求的问题。我县本着蚕茧丝绸,农工商一体化的精神,改革了蚕茧的收烘工作,减少中间层次,把原供销社三代经营,改革为厂、乡联合收购,县级蚕丝公司从中做好协调和业务指导。原蚕站的设施和原业务划归县蚕丝公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我国蚕茧基准价与实际收购价,以及目前仍然实行管制的山东、四川、重庆和广东等省(市)的蚕茧收购价与蚕茧市场已经放开的广西蚕茧收购价的比较分析,得出了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发布的蚕茧基准价对于蚕业生产的指导意义已越来越弱,我国政府对蚕茧的管制价格仍然是一种限制价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正> 1990年我市蚕茧收购工作在认真贯彻茧价政策,努力提高服务质量的前提下,经过丝绸战线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于七月下旬结束。据统计:全市春季共发蚕种56668张,收购鲜蚕茧1,211,409公斤,平均正茧均价9.39元/公斤,综合均价8.76元/公斤。今春收购工作的主要特点是:认真贯彻执行蚕茧收购政策,准备充分,秩序良好,价格稳定。  相似文献   

15.
广西蚕茧价格变迁与蚕业生产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肖丽萍  朱方容 《蚕业科学》2006,32(2):236-241
调查了广西壮族自治区20多年来蚕茧收购价格管理机制的变迁,比较分析了广西与其它主产省区以及广西区内各主产市(县)的蚕茧价格,研究了蚕茧价格的波动趋势、与甘蔗的比价,以及鲜茧价格与干茧价格、生丝价格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已建立了比较健全的蚕茧收购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有利于蚕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茧丝绸行业是我国在国际上有垄断或数量优势的行业。但这个行业的基础,即蚕桑生产却仍然处在小农经济的阶段。其主要特点是分布区域广,户规模小,设施程度低,兼业与副业的性质明显,蚕茧质量参差不齐。同时,蚕茧经营和蚕茧生产之间通过市场价格这个杠杆调节经济利益关系尚未完全形成,时常出现农不顾工,茧质低劣,成本增加,丝质下降或工不顾农,农民无利可图时砍桑毁园,破坏资源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国务委员吴仪在5月25日于北京召开的全国蚕茧收购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继续采取有力措施,保持蚕茧收购正常秩序,禁止抬级抬价和压级压价收购,保障收购资金到位,杜绝“打白条”现象.吴仪指出,为使茧丝绸行业尽快走出困境,对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要坚定不移地推动落实.一是要推动茧丝绸贸工农一体化改革.实践证明,实行贸工农一体化改革,较好地处理了贸工农之间的利益关系,对于稳定工农业生产,维持蚕茧收购秩序,防止“蚕茧大战”,起到了体制保障作用.要按照国务院精神,继续推进改革.  相似文献   

18.
<正> 1 1998年我省蚕业工作回顾 1998年我省蚕业生产,历经严重自然灾害、发种量下降、资金紧缺、蚕茧及茧丝市场大幅度波动、行业极为困难等诸多不利条件,但通过蚕业战线广大职工的艰苦努力,蚕业生产仍取得了好成绩。 一是蚕茧生产、收购实现了恢复性增长。去年全省生产蚕茧170余万担,比1997年增  相似文献   

19.
<正> 1 蚕业面临的挑战 南充蚕桑丝绸业已连续五年出现全面亏损,全行业经济效益大幅度下滑,目前,处境更加困难。其主要原因,一是丝绸产品国内市场需求严重不足,蚕丝纤维在各种纤维中的地位下降,真丝产品出口大幅度下降。二是宏观管理失控,政企不分,条块分割,茧丝价格波动较大,影响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三是多年的“蚕茧大战”,导致蚕茧生产、收购两大环境越来越恶劣,致使蚕茧质量越来越低,  相似文献   

20.
开展对资业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是依靠科技振兴蚕业,充分发挥我区蚕业资源优势,发展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课题。一、我区蚕业生产及科技现状l.蚕业生产现状:我区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宜桑宜蚕。1989年全区养蚕54431张,收购蚕茧106.07万公斤;现有国营蚕种场一个,年制种能力60000张;蚕茧收烘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