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十分重视茶叶生产的恢复和茶叶机械化事业的发展,茶产业沿着从人工作业向着半机械化、机械化的道路迅猛发展。一、茶叶加工机械化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初期到80年代,中国茶叶以大宗红、绿茶生产为主,红、绿茶加工机械是这一时期制茶机械研发的重点。80年代后期,名优茶生产兴起,茶叶加工机械的研发重点转向名优茶机械。1.土法上马,红、绿茶机械初步成型新中国百废待兴,为了促进茶产业的恢复和发展,国家  相似文献   

2.
制茶机械化是茶叶生产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茶叶的成品质量和商品价值,取决于制茶机械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制茶性能。本文首先简述了福建省制茶机械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指出制茶机械存在的问题和改革制茶机械的意义,提出今后我省制茶机械重点改革的八个方面的建议,以期提高茶叶品质,发挥福建茶叶优势,支援四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何彬 《茶叶通讯》1995,(1):16-18
说说湖南省初制茶叶机械何彬(湖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长沙410005)茶叶初制历代都是人力操作,手揉脚踩。20世纪初开始利用机械制茶。湖南研究机械制茶始于1930年前后。为提高茶叶品质、普及新法制造红茶,1932年,在安化研制推广冯绍裘设计的人力推动的木...  相似文献   

4.
<正>19世纪以前,中国茶叶称霸世界,进入20世纪,生产和出口却走向衰落,而日本和印度等产茶国,茶叶生产却蒸蒸日上,我国业界开始反思中国茶业衰落根由,以期扭转落后衰落之局面。一、民国时期中国制茶机具研制艰难起步为改变我国茶叶落后局面,经过茶业界一些有识之士的一致努力,民国政府开始派出技术人员去国外考察茶叶先进技术。1914~1924年先后派出朱文精、葛敬应、胡浩川、陈鉴鹏、陈序鹏等茶业界人士赴日留学并考察茶业发展。考察中认识到,我国茶叶生产之所以落后,从技术层面  相似文献   

5.
手工制茶是繁重的体力劳动。茶叶初制机械化解放了大批劳动力,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但是,初制机械在设计、加工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毛茶的品质。一、存在问题炒茶机械从整体说,包括炉灶、机架、炒茶锅(简)及传动设备等。炒青毛茶成形主要是在热(温度)的配合下,机械炒手和炒锅锅壁对茶坯综合作用的结果。下面试从  相似文献   

6.
建国四十年,浙江省的茶叶加工有了很大的发展。农村中的茶叶初制,从手工操作发展为机械制茶,城镇的茶叶精制由作坊式以手工为主的加工发展为机械化连续作业的新型工厂,成品茶质量有了显著提高,畅销国内外。50年代,随着农业合作化的发展,茶叶初制逐步向机械化方向发展。1951年首先推广了手推木质揉捻机,1955~1957年有关部门着手研制绿茶初制机械。获得成功,形  相似文献   

7.
茶机研究和发展方向的商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清厚 《茶叶》1993,19(2):44-46
我国茶机工业起步晚,发展慢,性能低,品种规格不全、不配套、耗能大,不同程度地妨碍了生产的发展。改革开放后,有所改进,研制了成套红绿茶初制机械,推出了各类型名茶微型机具,完成了一批金属热源发生炉,又开始探索了高科技茶机生产,以程控及微机控制制茶等自动化新型茶叶机具,为我国茶叶机械工业走向世界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其品种类型、性能、门类尚属初级阶段,不能适应当前茶叶发展的需要。为此,笔者谈点意见和看法,以与我界同仁商讨。一、当前茶机科研、制造与茶叶生产结构的不平衡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茶叶机械化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建立了110座专业茶机厂,生产各类茶机45万台(套),年初制加工能力达60万吨,精制加工能力65万吨,茶园管理机耕机械近千台(套);组建了10多所茶机研究所,完成了盘式揉切机→转子式切茶机→强烈快速揉切制法三阶段红碎茶系统研  相似文献   

8.
据估计,目前全国从事制茶工业的职工,包括国营和集体单位,约达数十万人。随着茶叶生产的迅速发展,制茶工业日益突飞猛进,加以制茶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工厂茶尘浓度相应增加,因而对工人健康的危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国外在十九世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茶叶机械化事业的发展,最早可追溯到唐代甚至唐代以前,至宋、元到明清,随着茶叶加工技术不断发展,先后创制出蒸青团茶、炒青茶、花茶等炒制器具,清代开始从引进国外茶机,开始了茶叶加工机械的研制历程。一、《茶经》——唐代茶叶采、制器具之大全公元8世纪末,陆羽在世界第一部茶叶著作《茶经》的"二之具"中详细记述了5类19种蒸青团茶的采、制器具。这些器具集中总结了唐代和唐代以前我国茶叶采、制器具的发  相似文献   

10.
我国茶叶机械化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我国茶叶机械化发展现状与特点我国茶叶机械,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80年代行业规模初步形成。此后企业体制改革和名优茶生产的快速发展,改变了茶机行业的格局,促进了名优茶机械的快速发展,使整个行业显现出新的形势和特点。1.经过重组、改制,以龙头企业为主的茶机行业格局基本形成经过多年努力,20世纪80年代,一个以生产大宗茶加工机械为主、初具规模的茶机行业初步形成。当时,我国有专业茶机制造厂60余家,其中部、省(市、自治区)定点茶机专  相似文献   

11.
我国茶叶初制机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取得了很大进步,基本上能够满足茶叶初制机械化生产的要求,炒青和烘青绿茶已实现了机械化加工.但是,目前绿茶初制机械,型号繁多、规格不一、性能各异,合理选型显得特别重要,直接关系到茶叶品质和初制茶厂的经济效益,同时,茶机的选型也是初制茶厂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当前我国炒青绿茶和烘青绿茶品质上存在外形松、扁、碎、曲,内质有烟焦味和红梗红叶等弊病还相当普遍,产生这些品质问题的原因,除了采制技术不当之外,茶机的选型不当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为此,笔者就绿茶初制机械的选型问题谈些浅识,仅供参考.一、制茶机械选型的基本原则制茶机械的选型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性强而又十分复杂的工作,选型时可根据以下原则进行.1.制茶性能要好 这是选择制茶机械的首要条件.要选制茶性能符合制茶工艺要求,并能根据需要进行调节,能够适应高、中、低档原料制作,性能稳定,操作方便的机型.  相似文献   

12.
一、历史和现状 茶园管理机械化的内容,从日本的情况看,它包括着一系列的茶园管理作业如施肥、耕作、药剂撒布、采茶、整枝以及鲜叶运输、防霜等多种项目(实际上还有茶园灌溉等),利用各种大小不同的机械来完成。 在当前世界主要产茶国中,日本是茶叶生产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国家,整个茶叶生产过程基本上实行了机械作业。苏联在这方面也有较大的进展,而印度、斯里兰卡、印尼、东非等国则仅在制茶机械化方面保持先进,但在茶园耕作、采剪方面基本上仍是靠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名优茶产销形势的快速发展,不少茶叶专业户放弃了大宗茶的生产,全年都加工名优茶,导致了大宗茶初制机械的闲置、浪费。针对这一情况,1993年,义乌市农业局分别在杨梅岗农场和道人峰茶厂进行试验,探索利用现有大宗茶初制机械(烘青茶机)加工优质绿茶(或称机制毛峰)的途径和方法,一举取得了成功并继而推广开来。如今,利用大宗茶初制机械加工优质绿茶与利用名优茶机加工名优茶,已成为义乌市用机械加工名优茶的两大特色。 一、加工工艺要求 在加工优质绿茶时,原有用于加工烘青毛茶的全套初制机械,包…  相似文献   

14.
一、茶叶机械的回顾我国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过去由一家一户小农经营,完全以手工操作。1915年实业部在祁门县平里设立了祁门茶叶改良场,1935年在江西修水设立了宁州茶叶改良场,湖南安化设立了茶事试验场,云南昆明设立了第一茶事试验场,这些场以改进红茶为主。1936年浙江嵊县三界设立了浙江省茶业改良场,以改进绿茶为主,由日本引进了一套蒸青机臼井式及桥本式揉捻机,旧中国茶叶公司与福建省合作的福建示范茶场仿制了大成式烘干机。我国国营茶场才有一些小型制茶机械,做了一些示范工作。  相似文献   

15.
6CZS30型蒸汽杀青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海 《中国茶叶》2000,22(5):16-17
蒸青茶起源于中国唐朝,后传入日本。20世纪50年代以前,世界各国均采用手工制作蒸青茶,无大批量机械化生产。20世纪50年代后期,日本开始研制蒸青绿茶机械,60年代初基本定型为滚筒式蒸汽杀青机、叶打机、粗揉机、中揉机、精揉机等。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沿海地区先后从日本引进了十多条蒸青绿茶生产线,生产的蒸青茶几乎全部销往日本。但进口日本设备,价格昂贵,以日本几家茶机生产企业为例,120K为180万美元,非一般企业所能投资,国内很难普及。 蒸青绿茶生产有两个技术难题:一是蒸汽杀青,另一是蒸青茶鲜叶…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近几年来茶叶生产发展较快,但制茶机械水平低,因此劳力矛盾就显得突出。为了解决劳力矛盾,省、地有关部门遵照毛主席"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教导,定点在安顺地区通用机械广试制茶机。经过二  相似文献   

17.
<正>为了提高岩茶生产效率及成茶品质,茶叶工作者经过不断的研究、创新,使制茶工艺的部分工序更为简捷,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如张天福先生1938年研发的"茶叶揉捻机",不仅大幅提高了工效,还更加符合食品卫牛标准,是岩茶乃至其他茶类加工工艺的一次改革。随着机械化、智能化制茶设备的不断应用,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如今一个10人工厂的劳动强度及生产效率相当于20世纪60年代200人的一个生产队。虽然采用机械代替人工  相似文献   

18.
1991年8月25-31日,笔者到日本静冈参加国际茶叶科学研讨会期间,参观了农林省茶试场,静冈县茶试场,伊藤园,仲田园,川崎茶叶机械有限公司,寺田制茶机械厂,静冈县茶市场,松田商店,日本茶业与茶文化展览馆,日本茶业有关企业产品展览馆及静冈县茶业会馆等,茶叶生产、贸易及科研等部门.现将见闻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9.
肖宏儒 《中国茶叶》2006,28(3):40-41
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我国绿茶加工及其机械化作业技术的研究和产品的开发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上世纪60年代以前,重点是研究和总结传统制茶工艺技术,以及研制、开发制茶机具和机械化作业技术;60~80年代,改进制茶工艺,优化及实现机械化、连续化作业;80年代强化研究制茶机械化作业的初步自动化控制技术;90年代主要是开发实用化技术,如名优茶的开发和机械化生产,至今国内已开发了多种适合不同风格名荼加工的名优茶加工机械,如扁形茶、针形茶、条形茶等,特别是扁形名优茶多功能机的研制成功,对扁形名优茶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茶叶》1989,(4)
《茶叶机械》是机械电子部全国茶机科技情报网主办的综合性专业技术刊物,主要报导:我国茶叶加工业发展的设想和措施;国内外茶机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机械制茶的经验,茶机改革;国内外茶机(叶)的市场信息和科技动态。本刊适于从事茶机(叶)生产、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