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总结了辽宁省水稻穗颈瘟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技术,为指导农民防治水稻穗颈瘟,为提高辽宁省水稻穗颈瘟防控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验证陕西美邦农化有限公司生产的40%稻瘟酰胺乳油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以水稻品种空育131为试材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0%稻瘟酰胺乳油对水稻安全,对水稻穗颈瘟的平均防效为59.7%,且有一定程度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3.
水稻穗颈瘟是农业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为筛选出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剂,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使用不同杀菌剂单剂和混合剂进行药效比较。结果表明:单剂9%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治效果最高,为80.8%;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和1%申嗪霉素悬浮剂次之,分别达到76.9%和76.7%。混剂中申嗪霉素225 ml/hm~2+吡唑醚菌酯487.5 ml/hm~2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效最高,为86.1%,显著高于三环唑352.5 g/hm~2的防效(80.4%)。申嗪霉素225 ml/hm~2+吡唑醚菌酯487.5 ml/hm~2对水稻穗颈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从气候条件、品种抗病性、追肥时间、灌溉等方面分析了水稻穗颈瘟发生的原因,对进一步防治该病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水稻白穗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北镇地区水稻白穗产生的原因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其主要是由病害、虫害和气候3方面因素所导致,其中包括水稻穗颈瘟和水稻条纹叶枯病引起的白穗、二化螟及地下害虫诸如华北蝼蛄等引起的白穗、低温引起的白穗等。对上述多种引起白穗的情况进行了介绍,同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彭志国 《北方水稻》2020,50(3):32-35
针对水稻纹枯病、穗颈瘟等病害防治难的问题,以铁粳11为试验材料,使用施乐健配套处理的方法进行防治水稻病害的试验。结果表明,施乐健配套处理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达到了83.8%、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治效果达85.9%,同时增长了旗叶长度,达到了健康增产作用(增强长势、抗逆性和提高产量)以及农药减量效果。施乐健配套处理比常规对照667 m~2增产5.47%,增加收入116.4元/667 m~2,减少药剂用量70 ml/667 m~2,减轻环境污染,可以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对15%氯啶菌酯·戊唑醇悬浮剂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效果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黑龙江省试验环境条件下,杀菌剂15%氯啶菌酯·戊唑醇悬浮剂对水稻稻瘟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15%氯啶菌酯·戊唑醇悬浮剂在50、65 g/667 m~2用量下两次用药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效较好,为95.7%和97.3%,试验剂量对水稻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8.
通过9%吡唑醚菌酯、75%肟菌酯戊唑醇、35%氟唑嘧菌酯等几种杀菌剂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效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效最好,而且水稻色泽明显好于其他处理;常规使用配方75%三环唑WP30g/667m^2效果表现最差,可能与其长时间使用而导致病菌抗性上升有关;稻瘟酰胺表现和三环唑相当,但和春雷霉素减量复配后效果均好于各自单剂的使用效果,建议复配使用。综合比较,25%吡唑醚菌酯SC60mL/667m^2、9%吡唑醚菌酯CS60mL/667m^2、35%氟唑嘧菌酯SC50mL/667m^2、2%春雷霉素AS100mL/667m^2+20%稻瘟酰胺SC100mL/667m^2以及75%肟菌酯戊唑醇WG20g/667m^2这5个药剂配方均可作为穗颈瘟的优选防治配方。  相似文献   

9.
为了验证9%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对水稻的安全性,以及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特做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9%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水稻穗颈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于水稻破口期、齐穗期各施药1次,防效为98.53%,高于对照药剂的防效;水稻产量为622.37 kg/667 m~2,较空白对照增产71.99%;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水稻安全。推荐用药量为60 ml/667 m~2兑水30 L均匀喷雾。  相似文献   

10.
一、不同药剂防治稻穗颈瘟试验: 1985年在龙岩江山进行,参试药剂有75%比艳(日本进口),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浙江温州农药厂)、20%克瘟灵井岗霉素悬浮剂(上海农药所)、富士一号可湿性粉剂(日本进口),供试水稻品种汕优437,小区面积0.1亩,不设重复,设不喷药对照区。每个处理每亩次用药量为100克水加  相似文献   

11.
2011年进行1%申嗪霉素SC防治水稻穗颈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药防治穗颈瘟有效,分别在水稻破口前和齐穗期用量75~100 ml/667 m2采用喷雾法施药,可有效防治穗颈瘟的发生,且对水稻无不良影响,水稻增产3.8%~4.7%。  相似文献   

12.
梁绍静 《北方水稻》2007,(3):130-131
阐述了绥化市2006年水稻稻瘟病发生情况。介绍了在绥化市常见的、危害重的叶瘟、节瘟、穗颈瘟的发病症状。从品种的抗病性、栽培管理、气候等方面分析了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45%咪鲜胺水乳剂防治水稻穗颈瘟药效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佳  李易初 《北方水稻》2011,41(4):64-65
对不同剂量的45%咪鲜胺水乳剂防治水稻穗颈瘟进行了药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45%咪鲜胺水乳剂对穗颈瘟的防效为71.6%~86.6%,增产率为7.1%~15.8%,未见药害现象。  相似文献   

14.
在前哨农场主要病害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在水稻9~9.5叶期,75%戊唑醇·肟菌酯水分散粒剂20 g/667 m~2,用以防治水稻叶瘟;在水稻孕穗期和齐穗期,选用30%稻瘟酰胺·戊唑醇(稻安醇)悬浮剂40 ml/667 m~2+3%多抗霉素100 ml/667 m~2+2%春雷霉素100 ml/667 m~2混配的防治技术,与当地水稻种植户防病技术相比较,结果表明:此项技术对叶瘟的防效高达89.5%,并且可以在水稻生育后期有效控制穗颈瘟、纹枯病、鞘腐病和褐变粒的发生;在产量方面,与常规防治方法相比增产5.35%,说明此项病害防治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水稻主要病害的发生,同时提高水稻产量,值得大面积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几种药剂防治水稻叶瘟和穗颈瘟的效用与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可引起大幅度减产。本研究比较了几种药剂对水稻叶瘟和穗颈瘟的防治效果及使用技术。结果表明,75%三环唑WP 30 g/667 m~2和40%稻瘟灵EC 100 m L/667 m~2防治叶瘟的效果较好,75%三环唑WP 30 g/667 m~2和27%三环己唑醇SC 80 m L/667 m~2对穗颈瘟的防治效果较好;同时发现叶瘟的防治力度也会影响后期穗颈瘟的发生程度。因此,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应着重于前期叶瘟病,后期可减少穗颈瘟的打药次数,既可以降低成本,又能减少水稻的农药残留。  相似文献   

16.
简讯     
超级杂交稻新组合“国稻1号”在湖北荆州试种成功“水稻穗瘟和叶瘟抗性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5年7月17日,浙江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由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共同完成的“水稻穗瘟和叶瘟抗性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进行了成果鉴定。专家组认真  相似文献   

17.
程远星 《北方水稻》2008,38(3):118-119
新宾县位于辽宁省东北部高寒山区,水稻生产存在着很大的增产潜力.但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差异,稻瘟病的常发、重发,给新宾县水稻生产造成了较严重的影响.在新宾县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是叶瘟和穗颈瘟.根据多年的试验调查,对辽东高寒山区稻瘟病的发生特点、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治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8.
水稻生产由于病虫害造成的损失,轻的达1—2成,重的3—5成,严重的甚至颗粒无收,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情况,除加强植物检疫和农业防治工作外,农药防治技术是提高水稻产量的主要措施.下面就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介绍如下:1、稻瘟病叶瘟在发现发病中心或急性病斑时,立即对发病中心及周围四块进行喷药防治,连续喷药2—3次,每次间隔5—7天.苗叶瘟要带药下田。防治穗颈瘟的关键时期是在水稻抽穗期.凡是稻苗生长后期叶瘟仍普遍发生,剑叶或叶枕出现病斑,稻株贫青徒长,感病品种,晚稻抽穗期遇寒流的,均要列为防对象田,这类四块要…  相似文献   

19.
“龙灯”系列微肥在水稻上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进一步探求"龙灯"系列微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及使用方法,2010年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在水稻生长各个生育时期再施入"龙灯"系列微肥,可提高水稻秧苗素质,增加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水稻光能利用率,促进干物质的形成与积累,促进水稻分蘖,提高茎蘖成穗率,提高水稻抗性,降低了水稻穗颈瘟及纹枯病的危害。通过提高单位面积颖花量、结实率、千粒重而增加了水稻产量,盐丰47、H240、H299分别较常规对照增产7.1%、6.7%、6.2%,增效59.9元/667 m2、41.3元/667 m2、36.2元/667 m2。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探求"龙灯"系列微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及使用方法,2010年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在水稻生长各个生育时期再施入"龙灯"系列微肥,可提高水稻秧苗素质,增加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水稻光能利用率,促进干物质的形成与积累,促进水稻分蘖,提高茎蘖成穗率,提高水稻抗性,降低了水稻穗颈瘟及纹枯病的危害。通过提高单位面积颖花量、结实率、千粒重而增加了水稻产量,盐丰47、H240、H299分别较常规对照增产7.1%、6.7%、6.2%,增效59.9元/667 m2、41.3元/667 m2、36.2元/667 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