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单种群与混合种群饲养,研究了猎物密度对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和异色瓢虫Leis axyridis种间竞争影响,并用Lotka-Volterra种间竞争模型对两种瓢虫在猎物相对充足与不足条件下的种间竞争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猎物充足,两种瓢虫的种群增长呈线性增长趋势;猎物不足时,单独饲养时,两种瓢虫的种群增长趋势呈Logistic曲线,混合饲养时异色瓢虫的种群增长呈上升趋势,七星瓢虫趋于下降。在两种瓢虫的种间竞争中,异色瓢虫占相对优势,竞争的结局是二者可以形成一个稳定的平衡局面而得以共存。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4种主要捕食性瓢虫对烟蚜的控制效能及其与优势寄生性天敌烟蚜茧蜂的取食竞争作用,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七星瓢虫、异色瓢虫、六斑月瓢虫和龟纹瓢虫对烟蚜的捕食效能和异色瓢虫与烟蚜茧蜂的取食竞争作用。结果表明,4种瓢虫捕食烟蚜后均能正常完成发育,发育历期分别为异色瓢虫(17.11 d)七星瓢虫(16.25 d)六斑月瓢虫(13.69 d)龟纹瓢虫(12.73 d),其中异色瓢虫的4龄幼虫期最长,达4.15 d,显著高于其他瓢虫;异色瓢虫、七星瓢虫、六斑月瓢虫和龟纹瓢虫完成生长发育对烟蚜的总捕食量分别为687.0、635.6、359.2和253.2头,各瓢虫间差异显著。在烟蚜茧蜂和异色瓢虫的共存系统中,增加异色瓢虫的数量,异色瓢虫和烟蚜茧蜂对烟蚜的个体控制数量均会降低;增加烟蚜茧蜂的数量,显著降低了种内的个体寄生量,但对异色瓢虫的控蚜作用无明显影响。该研究结果将为合理利用天敌昆虫组合控制烟蚜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
喻会平 #  王召  #  龙贵云  杨洪 《植物保护》2018,44(4):105-109
为探究取食不同猎物对异色瓢虫实验种群动态的影响,本文利用生命表技术研究了桃蚜、豆蚜和豌豆修尾蚜对异色瓢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取食豌豆修尾蚜的整个成虫前期历时最长,为20.20d,雌虫寿命最短,为51.70d,单雌产卵量最低,为704.00粒;而取食豆蚜的成虫前期历时最短,为17.89d,雌虫寿命最长,为69.87d,单雌产卵量最高,为1 175.48粒;取食桃蚜的异色瓢虫各生物学参数与取食豆蚜的结果相类似。根据取食不同猎物异色瓢虫各发育阶段的存活率和成虫的繁殖力,组建了生殖力生命表,发现取食豌豆修尾蚜的内禀增长率(rm)、净增殖率(R0)和周限增长率(λ)最低,分别为0.006、300.312和1.123;取食豆蚜和桃蚜的rm、R0和λ均高于取食豌豆修尾蚜的结果。综合试验结果和实际饲养情况,豆蚜可作为饲养异色瓢虫更适宜的食物。  相似文献   

4.
非昆虫源人工饲料饲养的七星瓢虫对豆蚜的捕食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非昆虫源人工饲料饲养七星瓢虫的捕食能力,在室内比较了用人工饲料饲养的七星瓢虫种群和蚜虫饲养的七星瓢虫种群对豆蚜捕食作用的异同。结果表明,两种七星瓢虫种群各虫态的捕食量均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上升,当猎物密度增加到一定水平,捕食量趋向稳定,捕食功能反应曲线均符合Holling Ⅱ型方程。人工饲料饲养种群的1~4龄幼虫、雌成虫和雄成虫的理论最大日捕食量分别是20.9、36.0、100.2、403.2、490.9和395.3头,蚜虫饲养种群的1~4龄幼虫、雌成虫和雄成虫的理论最大日捕食量分别是20.0、28.9、102.1、476.2、472.2和396.4头。结果说明两种种群各虫态对豆蚜的最大日捕食量差异不大,表明人工饲料饲养的七星瓢虫对豆蚜也有较强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异色瓢虫是我国苜蓿重要的天敌昆虫,豌豆蚜和牛角花齿蓟马是严重为害苜蓿的刺吸类害虫。为探究异色瓢虫对豌豆蚜和牛角花齿蓟马的生防潜力,室内测定了异色瓢虫1~4龄幼虫和雌成虫分别对豌豆蚜2~3龄若蚜和牛角花齿蓟马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及猎物捕食偏好性。结果表明,不同龄期的异色瓢虫对两种害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异色瓢虫4龄幼虫对豌豆蚜2~3龄若蚜的捕食能力最强,雌成虫次之,异色瓢虫1~3龄幼虫的捕食能力随龄期减少而逐渐降低。另外,异色瓢虫雌成虫对牛角花齿蓟马成虫的捕食能力最强,其次为4龄幼虫,3龄幼虫和2龄幼虫的捕食能力较弱。不同龄期的异色瓢虫分别对豌豆蚜2~3龄若蚜和牛角花齿蓟马成虫的搜寻效应均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当猎物豌豆蚜若蚜和牛角花齿蓟马成虫以3种不同数量比例(豌豆蚜:蓟马=40:80头、60:60头、80:40头)共存时,异色瓢虫4龄幼虫对猎物的选择性指数(D)均大于1,表明4龄幼虫对豌豆蚜表现较强的正捕食偏好性;但异色瓢虫雌成虫对猎物的选择性指数均小于1,表明雌成虫对两种猎物无明显的捕食偏好。综上表明异色瓢虫对苜蓿豌豆蚜若蚜和牛角花齿蓟马成虫具有较好的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6.
金剑雪  程英  李凤良 《植物保护》2012,38(6):112-114
研究了豆蚜(Aphis craccivora Koch)饲养的七星瓢虫实验种群在(25±1)℃、70%~90%RH、16L∥8D的光照条件下的种群生命表,并对生命表进行分析得到各项参数。结果表明:在该条件下,七星瓢虫每头雌虫经历1个世代可产生106.742 3头雌性后代(R0),从卵到羽化为成虫直至死亡平均经历8.3670周(T),即58.5692d;种群经过1.241 8周(即8.692 4d)即可增长一倍(td);平均每1头七星瓢虫雌虫的内禀增长率为0.558 2头(rm),而其种群理论上每周以1.747 5倍的速率增长(λ)。  相似文献   

7.
温度对异色瓢虫实验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为探索饲养异色瓢虫的最适温度,了解其对高温的耐受性,在15、20、25、30和35℃恒温条件下,研究温度对异色瓢虫发育、存活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25℃时,异色瓢虫各虫态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25℃和30℃时世代历期最短,分别为23.0天和22.4天;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8.54℃和432.61日.度。在20~30℃时,雌性成虫的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且雌雄个体间无明显差异;25℃时单雌产卵量最高、产卵历期最长,为2193.0粒和63.6天,但产卵历期与20℃时无显著差异。在25℃下,异色瓢虫的种群趋势指数和内禀增长力均较高,分别为916.7和0.12,表明25℃是异色瓢虫生长、繁殖的最适温度。  相似文献   

8.
异色瓢虫对雪松长足大蚜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对雪松长足大蚜Cinara cedri的捕食能力,采用捕食功能反应方法在室内测定了异色瓢虫各龄幼虫和成虫对雪松长足大蚜4龄若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寻找效应、种内干扰效应及环境温度对其捕食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异色瓢虫各龄幼虫和成虫对雪松长足大蚜若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类型均属于Holling II型,成虫对雪松长足大蚜的捕食能力强于幼虫,幼虫的捕食能力随虫龄的增大而增强,1~4龄幼虫及成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是11.41、41.32、61.73、140.85、188.68头;异色瓢虫1~4龄幼虫及成虫对雪松长足大蚜4龄若蚜的寻找效应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下降,二者之间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9758~0.9993,其中2龄幼虫的搜寻效应随猎物密度的增加,下降趋势最大,成虫则下降趋势最小;异色瓢虫成虫的捕食受到较强的种内干扰,在猎物密度和捕食空间一定的情况下,单头日平均捕食量随其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二者间关系符合模型A=58.8391x~(-0.3313);异色瓢虫的捕食受环境温度影响明显,在15~35℃范围内,其成虫对雪松长足大蚜的捕食量先增加后减少,25℃是异色瓢虫最适宜的捕食温度。表明异色瓢虫对雪松长足大蚜有很强的捕食能力,尤其是成虫和高龄幼虫,但应用时还需考虑温度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采用频次分布拟合x^2检验、Iwao的m=α+βm、Iwao的m=α+βm回归、Taylor的幂法则等8种方法,通过对7块麦田中七星瓢虫、异色瓢虫幼虫及其混合种群的空间分布型分析,结果表明:无论瓢虫幼虫的单种种群还是混合种群,其空间分布型均为聚集分布。聚集的原因主要是由其自身习性所致。抽样方式以棋盘式抽样代表性较强,其它方式较差。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和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对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的控害能力。本试验在实验室条件下选取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4龄幼虫对番茄潜叶蛾低龄幼虫(1龄、2龄)的捕食功能反应和搜寻效应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4龄幼虫对番茄潜叶蛾低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两种瓢虫的日捕食量与猎物密度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关系,当猎物密度N→+∞时,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对番茄潜叶蛾1、2龄幼虫的理论日最大捕食量Namax分别为147.06头、140.85头和333.33头、149.25头。异色瓢虫的最高日捕食率达98%,显著高于龟纹瓢虫的最高日捕食率79%。两种瓢虫对番茄潜叶蛾搜寻效应随猎物密度的增大而降低,且异色瓢虫对番茄潜叶蛾的搜寻效应显著高于龟纹瓢虫,异色瓢虫对番茄潜叶蛾低龄幼虫的最高搜寻效应高于0.90,而龟纹瓢虫对番茄潜叶蛾低龄幼虫的最高搜寻效应低于0.80。异色瓢虫对番茄潜叶蛾低龄幼虫的捕食能力稍强于龟纹瓢虫,但两种瓢虫对番茄潜叶蛾低龄幼虫均有较好捕食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低龄幼虫的数量,故可将两种瓢虫作为番茄潜叶蛾重要的生物防治材料加以研究和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