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2018年2月23日举行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3次会议上,张宝文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向大会作了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据悉,全国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现代种业发展,在《种子法》实施一年多即开展执法检查。2017年7~11月,执法检查组分别赴河北、江西、海南等6省开展检查,并委  相似文献   

2.
3.
1 建立健全种子管理队伍,切实履行执法主体责任的组织保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明确规定,管理和经营要彻底分开,管理不能参与经营,经营不能搞管理.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参与和从事种子生产、经营活动;种子生产经营机构不得参与和从事种子行政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4.
《种业导刊》2006,(2):7-8
第一条根据&lt;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gt;(以下简称&lt;种子法&gt;)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经营、使用、管理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种业》2015,(12):1-7
<正>(2000年7月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根据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3年6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十二部法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2015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修订)  相似文献   

6.
《种业导刊》2006,(2):5-7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2000年7月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根据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lt;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决定&gt;修正)……  相似文献   

7.
《中国种业》2000,(5):4-4
(2000年7月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 第四章种子生产 第二十条主要农作物和主要林木的商品种子生产实行许可制度. 主要农作物杂交种子及其亲本种子、常规种原种种子、主要林木良种的种子生产许可证,由生产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其他种子的生产许可证,由生产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 第二十一条申请领取种子生产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繁殖种子的隔离和培育条件; (二)具有无检疫性病虫害的种子生产地点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采种林; (三)具有与种子生产相适应的资金和生产、检验设施; (四)具有相应的专业种子生产和检验技术人员;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申请领取具有植物新品种权的种子生产许可证的,应当征得品种权人的书面同意. 第二十二条种子生产许可证应当注明生产种子的品种、地点和有效期限等项目. 禁止伪造、变造、买卖、租借种子生产许可证;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无证或者未按照许可证的规定生产种子. 第二十三条商品种子生产应当执行种子生产技术规程和种子检验、检疫规程.  相似文献   

8.
《种业导刊》2006,(1):7-8
第一条根据&lt;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gt;(以下简称&lt;种子法&gt;)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经营、使用、管理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自2000年实施以来,在我国种子体制改革、种子生产经营的规范化管理及种子企业的培育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不断深人,种子市场化不断发展,全球化国际化竞争不断加深,  相似文献   

10.
11.
《种业导刊》2006,(3):4-6
第六章种子使用第三十九条种子使用者有权按照自已的意愿购买种子,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第四十条国家投资或者国家投资为主的造林项目和国有林业单位造林,应当根据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计划使用林木良种。国家对推广使用林木良种营造防护林、特种用途林给予扶持。第四十一条种子使用者因种子质量问题遭受损失的,出售种子的经营者应当予以赔偿,赔偿额包括购种价款、有关费用和可得利益损失。经营者赔偿后,属于种子生产者或者其他经营者责任的,经营者有权向生产者或者其他经营者追偿。第四十二条因使用种子发生民事纠纷的,当事人可…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种业》2001,(1):2-3
(2000年7月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第七章 种子质量第四十三条 种子的生产、加工、包装、检验、贮藏等质量管理办法和行业标准,由国务院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种子质量的监督。第四十四条 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种子质量检验机构对种子质量进行检验。承担种子质量检验的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检测条件和能力,并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考核合格。第四十五条 种子质量检验机构应当配备种子检验员。种子检验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相关专业中等专业…  相似文献   

13.
《种子世界》2016,(1):1-8
正(2015年11月4日修订)(2000年7月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根据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3年6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十二部法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2015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修订)  相似文献   

14.
《种业导刊》2006,(1):5-7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2000年7月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根据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lt;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决定&gt;修正)……  相似文献   

15.
《新疆农垦科技》2007,(5):78-79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种质资源,规范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经营、使用行为,维护品种选育者和种子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提高种子质量水平,推动种子产业化,促进种植业和林业的发展,制定本法。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经营、使用、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种业》2000,(4):1
(2000年7月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种质资源保护 第三章品种选育与审定 第四章种子生产 第五章种子经营 第六章种子使用 第七章种子质量 第八章种子进出口和对外合作 第九章种子行政管理 第十章法律责任 第十一章附则  相似文献   

17.
袁淑荣  苏会贤 《种子》2001,(6):72-73
《种子法》的颁布实施 ,为种子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种子法》明确赋予了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种子管理权和执法权。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由过去行政执法的从属地位变为执法主体 ,由一种熟悉的行政措施管理方式法转变为一种全新的依法管理的方式 ,为保证《种子法》等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或种子管理机构 )必须做到健全管理体制 ,完善管理制度 ,提高管理手段 ,加大管理力度 ,才能依法行政 ,依法治种 ,依法管理 ,体现法律的严肃性。1 建立健全种子管理队伍 ,切实履行执法主体责任的组织保证  《种子法》明确规定 ,…  相似文献   

18.
<种子法>已于2000年12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种子的专门立法,标志着我国种子产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种子管理走上了依法治种、依法兴种的法制化轨道,对规范品种选育者、种子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种子产业发展起到关键作用.下面就维护种子使用者的权益谈几点心得.  相似文献   

19.
黄勇 《种子科技》2001,19(3):149-150
20 0 0年 12月 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种子的根本大法。它的颁布实施 ,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种子执法无法可依的软弱被动局面 ,使种子管理部门在农业行政部门委托执法的前提下成为独立的执法主体 ,肩负起依法治种、依法兴种的重任。 2 0 0 1年是《种子法》颁布实施的头一年 ,也是种子管理部门独立执法的第一年。为开好头 ,起好步 ,我们必须面对经济格局上的三大变化和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与挑战 ,紧紧围绕《种子法》的贯彻落实 ,勇于改革 ,大胆创新 ,依法治种 ,开创种子工作新局面。1 大力学习…  相似文献   

20.
正在2月23日举行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3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张宝文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向大会作了关于检查《种子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据悉,全国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现代种业发展,在新修订的《种子法》实施一年多即开展执法检查。2017年7—11月,执法检查组分别赴河北、江西、海南等6省开展检查,并委托北京、内蒙古、辽宁等12个省、区、市人大常委会,对本行政区种子法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