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文章采用钵苗机插、毯苗机插和人工栽插3种栽培方式,比较水稻的发育进程和产量的差异,为指导实际生产应用提供科学参考。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栽插苗数较少,全生育期提前;钵苗机插的成熟期较毯苗机插提前2d,生育期缩短6d。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的产量和产量构成均产生一定影响,钵苗机插的实际产量最高,人工栽插居中,毯苗机插最低;在产量构成方面,人工栽插要主攻有效穗数,毯苗机插和钵苗机插要主攻每穗总粒数。 相似文献
3.
采用大田试验,设置3个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福稻99、华夏香丝和黄华占)和4种栽培方式(人工直播、飞机直播、人工抛秧和机械插秧),研究了栽培方式对不同水稻品种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福稻99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均比华夏香丝与黄华占高,分别为10 957.09、8 315.82 kg/hm2,适合在咸宁市大面积推广种植;飞机直播和人工直播栽培方式下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比人工抛秧和机械插秧高,且与人工直播相比,飞机直播省时省工,因此,从轻简化栽培来看,飞机直播方式可在咸宁市推广。 相似文献
4.
以黄华占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水稻免耕直播、免耕机插、免耕抛秧3种不同轻简栽培方式对水稻生育期、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免耕栽培方式中,以免耕直播处理水稻生育期最短,为118 d;免耕机插处理水稻生育期最长,为134 d;水稻产量以免耕直播处理最高,为10 690.5 kg/hm2;免耕抛秧处理水稻产量为最低,为9 322.5 kg/km2;经济效益以免耕直播处理为最高,达19 234.5元/hm2;免耕抛秧处理经济效益最差,为14 776.5元/hm2。总的来说,免耕直播轻简栽培方式的表现最佳,其水稻单产最高、成本最低,但有一定局限性,只适应于中稻和一季晚稻种植制度。 相似文献
5.
不同生态区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目的】研究稻麦两熟制下,不同生态区栽培方式对不同类型品种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为栽培方式及配套品种的科学选用与区划布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熟晚粳、早熟晚粳、迟熟中粳和中熟中粳4种类型品种(含常规粳稻和杂交粳稻两种)为材料,采用手栽、机插和直播3种栽培方式,在苏南太湖稻区常熟(31.4°N)、苏中里下河稻区姜堰(32.3°N)与兴化(32.6°N)和苏北淮北稻区东海(34.5°N)3个不同生态区,比较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结果】不同栽培方式水稻产量差异极显著,手栽最高,直播最低;与手栽相比,机插和直播每667 m2分别减产20—50 kg和80—180 kg,且表现出随纬度升高,减产幅度加大的规律,苏南、苏中、苏北,分别减产20—30 kg和80—100 kg、30—40 kg和90—110 kg、40—50 kg和160—180 kg;同一地区,减产幅度晚熟品种大于早熟品种,常规稻大于杂交稻。机插和直播生育进程延迟,生育期缩短,机插缩短11—14 d,直播缩短25—30 d,并呈纬度越高缩短天数越多的趋势;各生育阶段均有缩短,播种至拔节缩短最多,占总缩短天数的60%以上;同一类型品种,随纬度升高,拔节、抽穗、成熟依次延迟,全生育期天数增多;同一地区,缩短天数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多。机插和直播全生育期积温和光照时数极显著减少,尤其是直播对积温和光照时数的利用率在苏北只有81.8%和77.4%;不同地区,机插和直播对积温和光照时数的利用率因品种类型而异,苏南以早熟晚粳较高,苏中为迟熟中粳,苏北为中熟中粳。【结论】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有较大影响,据此按照江苏大面积水稻单产600 kg的目标,对不同栽培方式的适宜范围与配套的适宜品种类型做了初步区划,即手栽、机插在苏南、苏中、苏北都是适宜的,而直播在苏南适宜、苏中次适宜、苏北不适宜,并且各栽培方式在各地分别有其配套的适宜品种类型,以供大面积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15个水稻品种(系)在保墒旱直播、播后上水两种直播栽培方式下的比较试验,研究其茎蘖消长、产量及构成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各参试材料的株高在播后上水条件下最高,其次是插秧,保墒旱直播株高最低,分蘖表现为插秧栽培方式下明显高于播后上水和保墒旱直播;穗数、穗长、穗粒数在播后上水和保墒旱直播方式下明显高于插秧对照的有8份,结实率和千粒重在保墒旱直播栽培条件下最高,其次是插秧方式,播后上水栽培方式下最低;与插秧对照相比,除宁粳38、宁粳49、181外其余参试材料产量在播后上水和保墒旱直播下表现较低. 相似文献
7.
8.
水稻推广“三系”杂交组合以来,产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近几年来,产量一直在500kg/亩徘徊不前。为了在有限的土地上进一步提高产量,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从1997年以来针对不同育秧方式对其生育期、产量、成本、劳动力的影响进行研究,筛选出了抛秧盘育苗这一高产、省工、省力、节约成本的新技术。1材料与方法1.1供试地点试验选在云阳县路阳镇路阳村12社王成安家的承包田里进行,海拔610m,面积1.2亩,沙壤土,中等偏上肥力,前作油菜。1.2育苗试验设计采用同一品种的冈优881号作不同方式的育苗试验,于每年的3月10日采用温室、地膜湿润一段、旱地…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优质稻米的需求持续增加。近年来,江苏省加强优质稻米的选育,也通过栽培措施来促进优质稻米生产。江苏省泗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利用"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为平台,积极地开展了一系列优质粳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为该县优质粳稻机械化种植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为该县稻米品质的提升,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本文主要采用秸秆还田水稻钵苗机插高产栽培技术、秸秆还田机插水稻丰产高效栽培技术、秸秆还田直播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和秸秆还田水稻塑盘抛秧技术四种不同的栽培方式进行了研究,综合分析了不同栽培技术对南粳9108产量和生育期的影响,希望本次研究对掌握南粳9108在该县生育期表现和更好的提高优质粳稻的产量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探讨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摸索一条降低水稻生产成本、提高水稻生产效益的途径。[方法]2012年在金城江区凌霄村在早稻和晚稻生产期间开展田间小区试验。4种栽培方式分别为非稻草还田免耕抛秧(A)、稻草还田常耕抛秧(B)、稻草还田免耕抛秧(C)、非稻草还田常耕抛秧(D)。[结果]不同处理对水稻分蘖的影响有明显差异,各处理分蘖高峰期相同,但分蘖量有差异,表现为处理B﹥处理D﹥处理C﹥处理A;抛栽后30 d分蘖大多属于无效分蘖。各处理早稻全生育期均为130 d,晚稻121 d,说明免耕抛栽和常耕抛秧对水稻生长发育进程没有影响。处理A、C比处理D,早稻分别增产823.5、850.5 kg/hm2,增幅分别为9.1%、9.3%;晚稻分别增产811.5、1 084.5 kg/hm2,增幅分别为10.0%、13.2%。处理A、C比处理D早稻分别增收2 805.0、2 854.5元/hm2,晚稻分别增收2 847.0、3 369.0元/hm2。[结论]稻草还田免耕抛秧和免耕抛秧既能提高经济效益,又能节省劳力,同时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不但能解决稻草资源的浪费,也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12.
不同栽培方式对春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农业科学》2018,(11)
以中薯5号为供试马铃薯品种,采用免耕覆草栽培、免耕覆草覆膜栽培、翻耕覆草覆膜栽培和翻耕覆膜栽培等4种栽培方式,考察了不同栽培方式下春马铃薯的产量、经济性状和效益。结果表明:地膜覆盖能明显提高春马铃薯的产量和效益;免耕栽培有利于提早出苗,提高大中薯比例和单薯重;覆草栽培能降低收获劳动强度;免耕覆草覆膜栽培具有促进成熟、提高产量、省工节本等诸多优势,且稻草还田有利于培肥地力,实现秸秆综合利用,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定量分析水肥一体化技术和全生物降解膜覆膜技术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和产量构成的影响,以马铃薯品种荷兰15号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了水肥一体化技术和全生物降解膜覆膜技术对马铃薯生育期、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肥一体化处理(WF1+PF1和WF1+PF2)可以延长马铃薯的全生育期天数,提高马铃薯的平均单薯、商品薯率和产量。全生物降解膜覆膜处理(WF1+PF1和WF2+PF1)可以增加茎粗、提高叶面积指数,增大平均单薯重和商品薯率,进一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在该试验条件下,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和产量构成产生最优影响的组合是WF1+PF1处理。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明不同插秧密度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并提出最佳的插秧密度,以‘空育131’为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插秧密度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为10 cm、每穴插3株处理的产量最高,为10353.26 kg/hm2。显著高于行距为16 cm、每穴插2株的处理,此处理主要是通过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来增加产量,产量与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与结实率也存在较小的正相关关系、与每穴着粒数和每穴穗数呈负相关。结实率与每穴着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每穴着粒数与每穴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3。本试验条件下,行距为10 cm、每穴插3株处理的插秧密度最好,是水稻实现高产的理想密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明洞庭湖区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大区试验,研究人工直播、人工抛秧和机械插秧三种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机械插秧处理的水稻产量最高,较人工抛秧处理和人工直播处理的稻谷产量分别增加7.84%和24.19%。机械插秧和人工抛秧处理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小于人工直播处理,每穗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均大于人工直播处理。机械插秧处理的水稻净收益最高,达11779.16元/hm2,分别较人工抛秧和人工直播处理增加1697.72和3631.84元/hm2。[结论]机械插秧可以促进洞庭湖区水稻的生产效率,并能增加水稻产量和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6.
17.
18.
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同一品种在不同施肥量、不同栽培密度2因素下,穴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和理论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千粒重差异不显著。试验品种绥粳4号B3(氮肥为94.0kg/hm2)×C3(30cm×10.0cm),产量最高达到9530.8kg/hm~2。 相似文献
19.
开展了马铃薯不同栽培方式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稻田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稻田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次之,常规栽培(老式栽培)技术的产量与经济效益最低。 相似文献
20.
杂交水稻不同栽培方式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开展了绥阳县稻油主栽区杂交水稻规范化栽培不同栽培方式,即宽窄行和宽行窄距对杂交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宽行窄距40 cm×12.5 cm规格的产量最高,大面积生产应用的宽窄行(33.3+16.7)cm×20 cm次之,两者间差异达0.05显著水平,宽行窄距与其他处理间差异达0.01极显著和0.05显著水平,宽行窄距处理可作为大面积生产规范化栽培规格。 相似文献